關于安全反思的文章怎么寫(精選3篇)
關于安全反思的文章怎么寫 篇1
事故反思心得 這世上總有些事在預料之外,結合近期發生的三起安全事故,我車間從多個角度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每一起事故的發生,也督促我們反思在工作中安全管理、設備管理、制度管理上存在的不足。為此,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查找不足,確保工作安全順利進行。 為什么會連續出現安全事故,這些安全事故是否可以避免?事故發生后,我們應該怎么想?出了事故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從發生的三起事故我們可以看出,事故之所以發生,它與違章作業、責任不到位、從業人員安全意識不高、現場管理有漏洞,規章制度執行不到位,監管不到位,工作放任自流都有直接或間接關系;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接受教訓,把心里的壓力轉變成我們工作執行的壓力,將壓力有效地傳遞下去。
一是要將“安全就是生命命”的根本理念真正讓大家共知、共享,要喚起我們每名職工“違章就是事故”的意識,做到工作、謹慎,時刻如履薄冰。還要真正將我們的安全文化理念滲透到每一名職工的思想中,真正做到本質安全,不能麻痹大意憑僥幸;
二是要提高我們每名職工的安全認知能力。要真正認識到安全管理的嚴肅性、嚴厲性。只有境界提高了才會真正重視起來,才會將安全真正放到生命至上的高度去研究、去管理、去落實,去全面履職履責。
三是一定要做好各種隱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要把無事當有事,無中找有。
排查隱患很重要的是要細致,、慎之又慎,不采取細致全面的方法、手段就可能對問題視而不見,就可能對發現的問題解決不了。我們安全生產是動態的,是24小時不停運轉的,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可能又會出現,一定要建立全面細致排查隱患的長效機制,去解決問題。 四是要重點部位重點抓。車間、班組、各職場都有不同的重點,自己分管范圍的重點自己最有數,這就要求對各自的管理重點首先自己要重視起來,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辦,保證重點部位管控到位。 五是要職能崗位職能抓。在技術業務崗位很,要做執行標準、帶頭遵守規程、規矩。查隱患、抓規范、不斷揭示問題;做好事故的應急防范、應急處臵;保證各種設備的運行率、完好率,動態地保證生產過程中的安全。 最后,事故的發生總會讓人心痛,痛定思痛,找出根源,對癥下藥,才會避免這樣的事故發生,因此,深刻吸取此次安全事故的慘痛教訓,喚起每名職工安全想意識,做到每名職工不違章,不圖僥幸、不怕麻煩,要按照標準、按照規范,實實在在地干好自己的工作。
關于安全反思的文章怎么寫 篇2
屏幕上,為了趕時間,一輛三輪車勇闖紅燈,被貨車給撞了,車上的人飛了出去;為了搶道,一輛出租車和轎車激烈相撞,乘客從出租車的后門里飛了出來……現場均是一片血腥,屏幕下,身在杭州交警指揮中心的16個孩子,看得一臉驚恐。 杭州網于8月2日組織了“小記者走進交通指揮中心”活動,其目的是讓小記者們了解杭州道路存在的不文明行為,加深孩子們對文明出行的認識。現在的我們正在交警指揮中心的指揮室觀看幾段交通事故的視頻。
看著那一段段觸目驚心的視頻,我心里實在是有太多的感觸了,我真的很想對那些人說:生命誠可貴啊!你們怎么就這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為什么會發生交通安全事故?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去反思的問題。除去意外,也就只能是因為人們的交通安全意識淡薄,也就是所謂的不把交通安全放在眼里,懷著僥幸的心理,認為自己違反交通法則沒什么大問題。要知道,交通安全有多么的重要啊! 生育并養大一個孩子,父母是多么的不容易。而這辛辛苦苦幾十年的培育在瞬間就毀于一旦——血肉之軀與鋼鐵做的汽車比起來實在是太脆弱了,生命在這一刻嘎然而止!留下的是痛不欲生的父母和妻兒。 生命是萬物之源,沒有了生命就什么也沒有了。生命可以創造出一切事物。但是生命卻又那樣的脆弱,一個不小心,它就將永遠消失。
所以,叔叔阿姨們,我奉勸你們一句:珍愛生命,小心出行!|
關于安全反思的文章怎么寫 篇3
人們往往認為數學教學僅僅是公式公理的解說與運用,其實不然,數學課堂也有其自身特的魅力,以下是我平時教學中的一點經驗體會。
一、明確數學思想,構建數學思維
隨著教育對學生綜合潛力要求的提升以及各個學科間的知識滲透更加深入和普遍,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想,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對于教師來說,他不僅僅要能“做”,而且需要教會學生去“做”,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僅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潛力,而且更就應有對數學學科的整體理解從而構建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
二、尊重學生的思想,理解個體差異
以往教育觀點老是忽視學生的認知情感,把學生當作承受知識的容器,不斷增加新知識,同時又要鞏固舊知識,導致新舊積壓,新的學不好,舊的學不扎實。同時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也是顯而易見的,同樣的一塊地里的莊稼也有高低之分,學生也是如此,作為教師,不僅僅要善于播種施肥,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學生,給每個學生充分的發展空間和發展的動力,不能顧此失彼,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三、應用心理戰術,從教入手
所謂從教入手,最重要的就是課堂導入,因為導入新課不僅僅是新的教學活動的開始,也是對舊的教學活動的總結和概括,好的導入往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盎然,對新知識的渴望也更高,教學活動當然就進行的更加順暢。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務必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啟迪智力潛能并使之處于最活躍的狀態。教學中,由于教學資料的差異以及課的類型、教學目標各不相同,導入的方法也沒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幾種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1.矛盾激趣
矛盾即問題,思維始于疑問,在教學中設計一個學生不易回答的懸念或者搞笑的故事,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起到啟示誘導的作用。在教授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時,一位教師講了一個小故事:德國的“數學王子”高斯,讀小學時,老師出了一道算術題1+2+3++100=,老師剛讀完題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寫出了答案5050,而其他同學還在一個數一個數挨個相加呢。那么,高斯怎樣會算的這么快呢正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老師引出了要講的等差數列求和方法的資料。
2.重點、難點設疑
教材中有些資料既枯燥乏味,又艱澀難懂。如數列的極限概念及無窮等比數列各項和的概念既抽象,又是難點。為了更好地講解本課資料,一位教師在教學時插入了一段“關于分牛傳說析疑”的故事。傳說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臨終前留下遺囑,要把19頭牛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總數的1/2,老二分總數的1/4,老三分總數的1/5。按印度的教規,牛被視為神靈,不能宰殺,只能整頭分,先人的遺囑更務必無條件遵從。老人死后,三兄弟為分牛一事而絞盡腦汁,卻計無所出,最后決定訴諸官府。官府一籌莫展,便以“清官難斷家務事”為由,一推了之。鄰村智叟明白了,說“:這好辦!我有一頭牛借給你們。這樣,總共就有20頭牛。老大分1/2可得10頭;老二分1/4可得5頭;老三分1/5可得4頭你等三人共分去19頭牛,剩下的一頭牛再還我!”真是妙極了!但是,之后人們在欽佩之余總帶有一絲疑問。老大似乎只該分9.5頭,最后他怎樣竟得了10頭呢這樣,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探究熱情,也給教師的導入新課創造了良好的時機,無形之中將學生帶入自己設計的教學情境之中。另外教學中也要重視教學的延續性,一堂課的好壞不僅僅僅體現再前奏合過程,結尾也同樣重要,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升華階段。
曲盡而意存,課完而回味無窮。在一堂課結束時,根據知識的系統性,承上啟下地提出新的問題,一方面能夠將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同時又能夠激發起學生新的求知欲望,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我國章回體小說就常用這種妙趣奪人的心理設計,每當故事發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沖突激化到頂點的時候,讀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結局,而作者卻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結尾,迫使讀者不得不繼續讀下去!課堂教學如此,則二者必有異曲同工之妙。
課堂教學作為一門無形的藝術,有其自身的發揮空間,如何把握住學生的心理與知識資料的特點,才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教師用心,科學地將教育教學規律應用于現實的教學之中,讓學生用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里,感受知識與人文的魅力,課堂教學必將煥發迷人的色彩。
四、理性與感性疊加,完善學生的情知模式
言傳身教不只是傳遞知識和技能,其實更重要的是一種人文的關懷,情感的共鳴,傳遞者站在經驗的基礎上使學習者感受以往失敗的挫折感,同時也有成功的成就感,這樣的教育才更加有真實性,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進入到理想的情景中,品嘗人生的酸甜苦辣,再失敗與成功中崛起,再理性與感性中升華。
不管是數學教學還是其他學科,我們的教學都不能僅僅停留在已有的基礎之上,認識教育的新規律并適時地將其應用于實際的教學中,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更有成效,教育的投入才能真正變為學生的成就,古人云,學而時習之,做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理當為了教學而學習新的理論知識,當然也要時“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