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課后反思(精選3篇)
使至塞上課后反思 篇1
王維的《使至塞上》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王維在出塞途中所作的,描寫廣袤的塞上風光的絕句。詩的大意是:一片大漠上的一條直上的孤煙,遼遠的河灘盡頭一輪滾圓的落日。簡直把廣袤的塞上風光寫絕了。展示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幅美幻絕倫的塞上風光畫。
學生了解的王維的詩作很多,有《相思》、《雜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元二使安西》、《鹿柴》、《山居秋暝》、《竹里館》等。每一首詩都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王維是居“李杜”之后,為學生接觸較多t的唐代詩人。他雖為朝廷命官,卻常隱居藍田輞川別業,過著亦官亦隱的居士生活。他多才 多藝,能書善畫,詩歌成就以山水詩見長,描摹細致,富于禪趣。蘇軾謂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正指出其詩畫的特色和造詣。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
我選取了不少的古詩詞讓學生來誦讀,這不失為學習古代文學的一個好的渠道。但是,單純的讓學生死記硬背或許就失去了編者的本意。應該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進行拓展,了解掌握與其相關的文學知識,或者以其他的方式理解詩作。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來說,可以在學生理解記憶的基礎上,把這句詩意作為背景,讓學生對其描繪的內容展開想象,改寫成一篇現代文,同樣是一篇很優美的寫景文章。學生的想象力在這里會得到很好的鍛煉,理解記憶也得到升華。
當然,還可以讓學生以繪畫的形式把這句詩的內容表現出來,同樣是對學生想象力的訓練,也是對學生繪畫能力的檢驗。
總之,采取靈活多樣的積累古詩文的方式,不僅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更深,記憶更牢。還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使至塞上課后反思 篇2
1、整體感知環節的設計,一方面讓學生掌握詩歌朗讀背誦的技巧,另一方面,通過背誦讓學生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
2、研讀與賞析讓學生通過對詩句的品析來掌握詩歌賞析的方法,學會從遣詞、用句、修辭等方面來揣摩、理解作者煉字達意的技巧。
3、由于中考文言詩詞一塊重在考查學生背誦以及名句、名篇的默寫,應工作室本節授課要有效幫助學生新舊知識銜接之要求,因此課堂導入設計時安排學生回憶學過詩句,并要求板書,旨在發現錯別字加以引導、糾正。
4、詩歌重在誦讀,在讀中學,讀中悟,讀中背。因此運用課堂多樣的誦讀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5、詩歌中的名句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因此名句的理解與講授將成為課堂的重點。
使至塞上課后反思 篇3
《北京》是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采用總分總的寫法主要從天安門、立交橋、柏油馬路、名勝古跡、公園、高樓大廈等幾個地方介紹了北京的美。表達了人們對祖國首都的熱愛。
在開課時我讓同學們跟唱《我愛北京天安門》這首歌,把學生的興趣提上來,讓學生意識到今天學的課文和北京有關,然后把學生帶入情境,請到過北京的同學說說去過北京的哪些地方,從而揭題。
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要通過朗讀感悟北京的美。我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談感受到引入課文中的文字朗讀體會,學生對這幾個地方有了很深的印象,在理解的課文時適時指導理解詞語“莊嚴”、“矗立”、“川流不息”。體會北京天安門的神圣、車輛之多。
在課外我還收集了許多北京的圖片在課上給學生欣賞,目的是讓學生更充分的了解北京,當圖片播放的時候,學生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紛紛發出贊嘆。通過欣賞圖片激發了學生對北京強烈的興趣,指導學生正確、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北京的美麗和雄偉,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不足的是在本堂課中,我發現課堂氣氛不活躍,由于學生對北京的了解還不多,因此口頭表達不夠完整和準確,因此在今后教學中我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將聽說讀寫貫穿于課堂中,真正把語文的工具性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