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體育課后反思(通用3篇)
五年級體育課后反思 篇1
在最近執教的五年級體育課《籃球》后有了點滴感受:
首先我覺得,體育本是一個來自于游戲,發展于游戲的學科,本應受到學生的喜愛。但令人遺憾的是有許多學生在接觸了一段體育課后,就發現現實中正規的體育課和他們頭腦中一種歡樂的、玩的體育課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當然,體育課是教育,應有一些較正規的教學內容。(如隊列和一些技術學習等),這無可非議,如果此時教師教學方法呆板、生硬就會使這種落差徒然增大。于是有些學生就會慢慢地疏遠體育,上課處于被動狀態,越是高年級越明顯。那么如何改變這種客觀存在的“厭學”現象呢?如何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意識和能力呢?
其次,轉換教師角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這節課上,我大膽地做了師生角色的轉換,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學生做課堂小主人的特點。教師則是指導者,參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習過程的幫助者。整個40分鐘,90%是由學生支配,學生去參與課堂上的問、談、議、實踐,學生們三人一組,五人一伙,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不僅對于具體技術動作的掌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學生間的交流合作也很是融洽,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也似乎一下子縮短了很多。這也無疑給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的層面,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提供了尋求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這樣做從眼前看,確實是浪費了一些時間與精力,但從長遠的角度、發展的方向去看,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的。我們也同時需要家長、社會、一些老師給予理解與支持。真正為我們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打下牢固的基礎。我愿與大家一起探索體育課教學的最佳途徑,把課改理念有效地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真正喜歡我們的體育課。
五年級體育課后反思 篇2
在這次課中,首先是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興趣的培養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為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我通過講解、示范,指導學生積極的學習,所采用的引導、鼓勵、表揚、比賽等激發學生的共同參與。從整體看課前的教學目標,計劃、教材的選用、設計,都很成功。
在游戲部分教學內容的合理達配,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在游戲中安排了同學們特別喜愛的跳繩運動和跳過人索橋游戲。用競技的形式,將這兩項結合起來對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在娛樂中學習,產生學習的欲望,這樣就像一根無形的指揮棒,牽引著四十幾位同學的心,這樣讓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都吸引過來。將復習內容安排在游戲中:一是起到鞏固的效果;二是輔導個體差異的學生;三是無形中形成了積極的練習作用。其次師生的共同參與,激發了學生的練習欲望。在游戲、學習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者。這樣就形成了教學相長,讓學生也成為教學的設計者。在游戲和放松練習的過程中,教師主動、積極地和同學們共同練習,主動參與,既起到組織者的作用,又發揮其引導學生的作用,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學生練習的時間增加,練習密度加大,這樣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再者我注重學生“三基”的培養。教師通過講解、示范、指導;注重學生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的學習。讓學生知道什么而且更要讓他知道為什么;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基本技術、技能的學習,是直接關系到動作質量的好壞,小學體育教師的技術、技能,對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至關重,所以加強教師自身素質也不容復視。第四學生對在授課的過程中有以下幾點需加強:
1、教師的語言應接近學生的年齡,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一個長期的工作,要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姿態,加強課堂的組織。
五年級體育課后反思 篇3
作為基層的體育教師的總有一種迷茫的感覺,總覺得體育課程改革純理論的東西過多,具體實際指導的、可操作性的東西太少。我們是不是真要天天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不進行體育訓練與競賽?理論與實踐總是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象我們學校幾乎每個班都有60多人,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興趣不相同,更何況體育項目種類繁多,有的喜歡打籃球,有的喜歡踢足球、賽跑、投擲等等。假如都依照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在學生的心里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堂活動課,在其他老師的眼里認為這是一堂“放羊課”。其實“放羊課”是特別難上的課。所謂“放羊”,要有足夠的“草”讓“羊”吃,要有安全的場地讓“羊”吃飽。象這類課我不敢上,一來讓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務正業,讓學生在操場瘋玩,自己到處轉悠,巡視。二來學校的環境有些不允許,一堂體育課,操場上有三四班算少了,經常六七個班在場地上。這兒跑去撞到人,那兒投球砸到人了,更別說其它項目。高喊了幾年的素質教育,快樂體育,還是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打轉,四列橫隊集合、慢跑、講解示范等等。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只有全盤接納,待到仔細回味真是酸甜苦辣盡有。不管怎樣,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教學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