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之旅反思(精選5篇)
孤獨之旅反思 篇1
本課教學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和語文能力的培養。以“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原則,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有效的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展現學生的個性思維和創新精神,體現了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下面試從以下兩個方面略作反思。
一、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教學設計立足大語文
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處處皆語文。大語文教育就是以語文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把教語文同教做人有機結合起來,把發展語文能力同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把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受全面的、整體的、能動的、網絡式的和強有力的培養和訓練(張孝純語)。我認為,有限的文本只是一個例子,教師應抓住文本,放眼課外,引導學生廣泛涉獵相關的語言資料,并加以積累和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語文學習的廣闊空間,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因此,我緊扣“成長”和“孤獨”角度進行教學立意,從學生喜愛的歌曲入課,設計了“換位思考的體驗”、“勸慰式的口語表達”、“孤獨形象的舉例”、“孤獨心曲的傾訴”等銜接自然的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錘煉了學生語文能力,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突破了教學難點。
二、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課堂教學彰顯語文味
所謂語文味,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以共生互學(互享)的師生關系和滲透教師的生命體驗為前提,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宗旨,主要通過情感激發、語言品味、意理闡發和幽默點染等手段,讓人體驗到的一種富有教學個性與文化氣息的,同時又令人陶醉的審美快感與自由境界(程少堂語)。鑒于以上認識,我在教學中力圖以生動的語言、昂揚的激情來感染學生,將學生有語言、文體的層面引入文化、人文的層面。筆者抓住了小說文體的特點,由人物形象、環境細節描寫入手,通過關鍵詞句的揣摩品味式的文本細讀,讓學生感受小說語言所承載的人文氣息,從而感受到濃郁的語文味。當然,為了彰顯語文味,朗讀必不可少。由于課文篇幅較長,如果全部朗讀,則費時費力,且不一定有效果。因此我采用了跳讀法,抓住重點段落(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細讀文本,并組織學生進行換位體驗式的朗讀,使學生在朗讀時培養語感豐富體驗。但是由于我朗讀水平的缺陷,對學生的朗讀評價指導不夠,這也是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孤獨之旅反思 篇2
一、借助影視為切入口,設計不錯本課借助影視來教學,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愉悅,給學生一個理解課文的途徑,讓學生覺得他們學得到。 文章導入部分,以電影主人公成長過程中比較感人的一個場景為切入點進行情感渲染,學生由影片走進現實,再由現實走進課文感受杜小康。層層遞進,情感渲染很到位。在學生感受杜小康的“孤獨”時,以電影片段中“心理描寫”和“環境描寫”進行初步感知,學生很快能從課文中找出來,并且發表自己對杜小康孤獨的獨特見解,迸出了思想的火花:比如說:我覺得他走出孤獨了,因為文章最后寫到,“鴨子下蛋了”,蛋是新生命,那這代表杜小康新生命的開始,所以他走出了孤獨。
二、 學生預習很好導入課文之后,教師檢查預習作業。作業要求畫出課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為什么,在這一環節中,同學們非常積極,有從修辭、詞語方面分析的,也有從文章情感、內容角度去分析的……我認為這一環節調動了學生上課的熱情。并且這初步感知課文,為下面的環節作好了鋪墊。這一常規預習作業,也教會了學生在以后課外閱讀中,學會找一些句子來分析課文。
三、 課堂氛圍不錯:在幾個環節中,學生發言人比較多,都想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非常好。可以說,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是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他們在積極發言中,鍛煉了自己,同時也感覺到身心愉悅。
孤獨之旅反思 篇3
本課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回顧上課環節:教師:(播放完《一個獨生子女的故事》電影片段后)這部影片震撼你的是什么呢?學生甲:看不懂,覺得很好笑。學生乙:比周星馳還搞笑。(這個學生的回答當時我沒聽見,他自己嘟囔,教研員評課時告訴我的。) …… 當時,我覺得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么令人感動的一部影片,提前也看過了,竟然有很多學生說看不懂,很好笑。我自己和他們一起看時,潸然淚下,可是,他們卻……,為什么呢? 之后,我找那學生談話,他說他能看懂影片,但覺得電影里那個女孩張鳴鳴哭,讓人覺得好笑。我當時反問他:“你不被他那種堅強所感動嗎?”“沒有啊”。我傻眼了… …
反思:我想,他們應該是不理解那樣的未曾經歷的情感,“情感的缺失”也許使他們感覺到的是麻木。所以,我們不難理解在作文中,他們的文章沒有題材可寫,沒有情感的渲染;在課堂上,不被文章的優美所感動……所以作為教師,面對許多不愿聽課抑或是聽不懂,甚至是存心搗亂的學生時,在課堂上的老師應該如何去面對呢?是渾渾噩噩的教完算了嗎?其實要想完成任務真的很簡單。但作為教師這一特殊的職業,其特殊就在于他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是一個塑造人的職業。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僅要有淵博的學識、寬廣的胸懷和無私的敬業精神及對學生的愛心,還應有高超的調控能力和感召力,以使每一個學生能以積極的態度、良好的心態去迎接新的學習。
孤獨之旅反思 篇4
新課改以來,“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成了評價一堂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為了避免課堂上出現冷冷清清的場面,許多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挖空心思,花樣百出,穿插了諸如游戲、表演、畫畫、采訪等能強調學生積極性的活動。
結果,一堂課下來,氣氛是活躍了,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聽課者也倍感輕松。可靜心一想,這節課學生讀了幾遍書?提出了幾個疑問?思考了幾個問題?學會了哪些知識?發展了哪些能力?便又覺得這課活潑有余,扎實不足。我的這節課在起初的設計上,并不愿意把“孤獨”的心情一直籠罩在課堂上,所以總是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希望使學生走進孤獨---承取孤獨----享受孤獨,在每一個環偵,我都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甚至作為老師,我本身就有點逃避了孤獨.
這節課比較輕松和愉悅, 甚至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在笑聲中度過的.孩子享受到了走出孤獨的喜悅,板書的創新設計,拓展訓練的游戲設計等,使孩子感受到了樂趣.充滿了新鮮之感.但是對于課本的雙基問題,就顯得比較少.課后我仔細尋找了原因.在授課的過程中,由于時間的關系,我的課堂容量大,可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教學內容,因此,就出現了課本知識講解的很少的情況.
課后仔細想想.在某些環節可以壓縮設計.這樣可以大大節省時間.另一方面,就是我太注重這節課的活動設計了,忽略了課本的內容,一味的達到情感價值態度觀的教學目標,而忽略了雙基的培養.我反思的結果是:我們不僅要從表面看課堂是否活躍,還要關注每個學生在說些什么、做些什么,這些活動是否有益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也許活潑的課堂形式固然重要,但這不是終極目標,我們應通過創設一些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氛圍,鼓勵孆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高效率地進行思考、練習,使∑們的教學真正做到在務實中求活,在求活中務實,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孤獨之旅反思 篇5
巧妙的切入點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并且將聽、說、讀、寫的訓練自然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同時也不乏德育教育,這是我教學中較為成功的地方。
然而在教學這張畫紙也有很多敗筆,留下很多遺憾,對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簡單,沒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有些方面包辦代替較多,直接給了學生的答案,不利于學生思維的開發;在探究環境描寫對主題和人物所起的作用方面,膚淺、不深入、不透徹,忽略了朗讀的訓練,應該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感悟,讀出見解,在拓展延伸方面更是一個空白,需在后面的教學環節中注重這一問題,同時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的含義,在體驗欣賞過程中,擴展學生視野、豐富情感,激發學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態,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