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回顧與反思(精選4篇)
大學生活回顧與反思 篇1
時光如梭,歲月如歌。轉眼之間,我即將步入大三的行列。回首將逝去的兩年大學生活,我感慨萬千!來到大學已經兩年了,沒有體會到大學生活的與眾不同,每一天都差不多,三點式的生活談不上精彩,沒有看到象牙塔的月光,不見莊嚴的圖書館,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總讓人有些難以接受。過去無法改變,未來又是如此飄渺。又看了一次《活著》,因為活著而活著。我的人生該何去何從,迷茫彷徨自甘墮落,我的目標在哪里?
逝去的兩年大學生活,我過得很平庸,甚至是空虛,渾渾噩噩。我真正認識到自己是被生活推著往前走,等到要面對的時候才匆忙應對。有人說“大學好比一部多幕劇,主角是你,導演也是你,只是配角不同而已。大學的每天都是一幕戲,豐富多彩的生活需要你去把握。始終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這是一個決定大學生命運的問題。”可是這個決定命運的問題依然是個問題,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我有時不明白為什么去做,不知不覺時間流逝,回頭發現自己什么都沒做成?仗摃r沉迷小說,孤獨時在校園里徘徊。我清晰的知道我不應該如此墮落,但我依然困惑,我認識到人生不應該如此消極。我的樂觀不是為了給我的荒.唐的行為和思想掩飾,我想我是應該覺醒了,是該正視自己了。
我身邊的同學,其中我發現大多數人都是玩,整天就是呆在宿舍里玩,除了打游戲還是打游戲,我知道人各有所好,但究其原因恐怕還是對自己人生目標的忽略。其實說別人是這樣的,自己也好不了哪
里去。我也改變了自己放松的方式而已。上課時上課,想記筆記就記上一筆,不想記了就睡覺,大學真的比以前放松了很多,不再是那個每節課必聽,不聽不行的那個時代了。除此之外我再也想不出其他的什么了。因為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大學是一個放假和上課不分的地方,上課也有同學不去上課,放假了也有同學不回家。每天都重復著同樣的生活,太容易令人感到厭煩。如花似玉的年代,我們有權利做夢,可重要的是要知道夢想之后又該往何處去!在與同學暢想未來以后,我忽然覺得現實的變化太難、太慢、太不如人意。我們能做的也只有乖乖地向現在付出,“歷盡種種千辛萬苦,向明天換一些美滿和幸福。”人如果只追求安逸與舒服,總會在不知不覺中喪失生命最本質的東西——運動與運動的激情。
每天或許都有不同的事情發生吧,看來我缺少了一雙發現的眼睛。我不愛說話,應該是性格使然吧,大學里我們有太多的選擇,考研還是工作是我們的自由。最初的自由是平等的,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當我們一旦選擇,很快就會失去自由。我們選擇了一條路的開始,也就選擇了它的盡頭。問題往往在于我們不知道命運之路到底通向何方。很多時候,如何改變命運的軌跡,關鍵在于我們想不想改變命運。改變就意味著選擇,選擇就意味著放棄,放棄原有的生活方式,通常我們缺少的都是放棄的勇氣。我曾認為我有很強的自制力,我可以讓自己不再沉迷游戲,可是我卻發現我依然在浪費時間,有時自己都不知道做了什么,一句話就是沒啥收獲。后來明白了,原來習慣可以改變的,并且,改變習慣最好的方法是養成另一種習慣。
有人說大學生除了學習書本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礎,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做好事。我記得看過一幅漫畫,漫畫里有個人,說他“小學學中學,中學學高中,高中時讀大學內容,大學才學做人”。漫畫似乎在諷刺現代教育,為什么到大學才去學做人。做人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大學問,短短4年你就可以學會“做人”了?學會做人是人之為人的最基本素質,更應該是一種實踐,不應只停留在口頭上,還應落實在行動上,大學和社會區別還是挺大的。 做人不應該從小就學了嗎,就像大學考試一樣,用4年抱佛腳真的就“變”成人了。
在大學里,我能收獲什么呢?正像泰戈爾說的;“鳥兒已經飛過,天空不留痕跡。”但飛翔的感覺你已擁有。世上的事并不像土地一樣無私,只要你把種子撒上,它就會養育你。很多時候,付出未必能夠得到回報的,不管你付出的是汗水還是感情。但是當我們知道了這一切,我們還是要像推石頭上山的那位勇士一樣,選擇堅強。面對沒有結果的追求,就把過程當結果吧。沒有結果的結果,依然是一個結果吧。我認為應該做出抉擇了,漫漫人生路,誰不錯幾步呢,往事不堪回首,把握現在才是關鍵吧。不再去想那么多,自己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然后去實施,勇敢向前吧,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相信自己會成功的。
大學生活回顧與反思 篇2
大學,是一個自由的空間,也是成就與毀滅同在,上進與墮落并存的場所,四起四至之間三載時光已悄然來到我們手中,開學第一堂社區工作課上,催博士給兩個班上的同學分組進行了大學生活回顧、反思、前瞻,回憶著二載似水的流年與發生在這時光之河的一些事,我們在茫茫間仿若有悟:
一、少年不識愁滋味——回顧兩年大學時光
回想剛剛來到大學,我們便被大學里的活躍氣氛所迷,剛剛掙脫中學的沉悶氣息。我們有了充分的自由去做我們以前想做而沒時間沒精力做的事情。對什么都充滿著好奇,我們可以去參加學生社團?梢匀ス浣,可以上網,可以盡情看小說雜志等等。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過去。直到臨近期末,當各種考試向我們壓來的時候我們才重新感覺到了那種緊張氣氛,才幡然醒悟要學習、要把學業弄好。
(一)學習與工作安排失調:“看著以前的同學,拿著獎學金,考了這個證書,那個證書,我覺得壓力好大”方思霞、陳微認為來大學兩年來,過多投入學生工作中,把固有的熱情都投入到了學生組織里,即使逃課也在所不惜,放松了對于學業的追求。
(二)責任與目標在萎靡的生活中風化消失:“每次晚上睡覺時,都感覺自己在浪費時間,要珍惜時間,把時間都用在學業上,可是一上課,就不知覺的把手機拿出來,或者玩其他的”王藝霖、陸煒煒覺得在娛樂方式上,往往都是長時間上網玩游戲,看小說、戀愛等等。而上課時間更多的是玩手機,發短信或者發呆,然后當初訂立的目標就在虛度的年華中度過。
(三)生活作息混亂,韋承浩用一個詞“九三學社”形容:早上九點起床,下午三點上課。大學一段時期之后,我們學會了翹課,找人帶點名等“招數”這一現象在。于是早上太累,那等九點在去上課,中午太累了,睡足了在去吧。
二、三省吾身——反省我們浪費的時間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討論后覺得:在這種不良的氛圍下生活,造成了目標目標淡化,甚至于缺失,最終造成心靈空虛。以這種生活方式來度過自己大學的生活,無論目標如何高遠,也不過是一句空話而已,長此以往,目標還將何存,而目標一旦缺失,生活與學習則更加盲目,沒有了心靈的充實感,最終表現為極度空虛。
另外顏璐、陳璐補充覺得:責任感的逐步喪失,外化為碌碌無為的混日子。剛來時躊躇滿懷的
神情不見了,那種擔負家庭希望的責任感也慢慢喪失,時間一長,剛開始的歉疚被麻木所取代,缺乏了危機意識,照吃照喝照玩照樂,碌碌無為,以極其無聊的方式打發看似空白實則珍貴的大學時光。
三、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大學生活與以往高中和初中的差別在于它是開放的,而非封閉的;它是寬松的,而非設限的;它是多元的,而非統一的大學只是給予了你自由的環境,并沒有引導駕馭自由的能力的機制,這就讓我們去勇于拼搏與挑戰。成功的機會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相同的,大家在討論時候,都會說我的一個同學,或者某某哥哥姐姐,在大學里珍惜每一天的時間,把這個證書那個證書拿到手了,而且現在準備攻克什么什么證書。對于我們,已經度過了兩年時光,在虛度中度過了兩年時光,現在已經明晰:
學業,無論大學課余生活是多么豐富多彩,或者在學生組織里任職部長、主席,都遠不及把專業知識掌握。學業為本,只有自身知識掌握牢固,才能擁有一個平臺,才能從容面對社會競爭。
(一)證書:證書的獲取是對于個人能力掌握的評定,我們應該把已經不多的時間用在有利與自身發展的方面,現在努力一點,辛苦一點,花前月下的時間少一點都意味著以后的道路會更加的平坦。
(二)考研:大三,我們都面臨著新的選擇,是大四畢業步入社會?還是相著更高的一個平臺去沖刺,一個高起點意味著更多得優勢競爭力?佳,也是我們的選擇途徑之一。
(三)就業:畢頁對于我們不在遙遙無期,兩年的時間后,我們將踏入社會,在社會上為自己的地位而拼搏。而這一切的資本都要歸結與現在,只有現在掌握我專業知識,一切才有未來。
經歷了兩年的時光,我們現在懂得選擇,不能隨波逐流,后兩年的時光為了自己既定的目標努力,人生道路上一定綻放絢麗的成功之花。
大學生活回顧與反思 篇3
上大學快一年半了,可這些日子卻和我們在高中時想的完全不一樣,高中雖苦雖累但我們過的很充實,可現在呢?很多的時候都在虛度光陰,有時候心里充滿負罪感,我們的大學生活大多如下:
1,學習,隨著高考壓力的釋下,我們喪失好好學習的動力了,取而代之是無所謂,上課時各種情況都有:有的玩手機,有的打情罵俏,有的睡覺……反正學習的很少,記得剛上大學時,要提前半個多小時去占位,才有個好位,可現在呢?提前去的是為了坐后面,后去只有坐前面。
2,戀愛,高中時就聽見人們常說:“高中時的戀愛是奢侈品,大學的戀愛是必需品”。也許就是這句話引導了很多人快速地掉入了愛情的漩渦,繼而是話費的狂增,學習時間的占用,圖書館教室很少去,在透支未來,很可能發著自己的錢養著別人的老婆,后來她的離去不是你對他不好,而是這些年你一直沒有為自己的未來奮斗,注定平庸,有誰會和一個沒前途的人在一起呢?
3,人際要么爾庾我詐,要么固守自己的小天地,真心之人太少。
大學是我們面臨的最后一片凈土,讓我們好好善待,愿它能為我們開出希望之花。
大學生活回顧與反思 篇4
時間匆匆流逝,轉眼就到了大三,總結過去,有苦有甜,歲月的痕跡記載在大二學年。
四個月的時間我想沒有荒廢,實現了自己未入學前的夢想,第一次離家這么遠,自己的心里很是激動,所有的事兒都要靠自己了,這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應該好好珍惜!無論是班里的活動還是系里的活動自己都會積極參加,組織好每一次活動,使自己在組織能力、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自己慢慢懵懂,沖動逐漸轉變為冷靜沉著的去看問題,學會思考。學會思考是大學中必須學會的東西,十八年前 我們習慣于依靠父母依靠老師,依靠身邊所有能依靠的資源,久而久之自己的動手動腦的意識就減弱了,沒有主見隨波逐流成為一個時代的代名詞!十八年后我們應該凡事兒學會動腦,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兒都應該全方位的去看,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一切都應該靠自己!!
不管在什么狀態下,都應保持一份自信,一份適可而止的自信,如果過頭那就是自戀,記得剛開學不久我們班一個同學對我說了這樣一句話:“你自信的剛剛好!!”當時對這句話沒有太在意,但是再細想一下自信總是有個度的,保持自信會增強你的人氣和士氣,過于自信那就相反了!
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學生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如何與別人相處的很好,需要自己在平時生活中慢慢琢磨出來!在這半年里我總結了幾條與別人相處,讓別人接受你的經驗:
1、平等。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不可能完美無缺!不要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好,自己比別人懂得多就飄飄然了,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優點與他人的缺點作比較,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對同學呼來喝去的,這樣只能體現出自己素質太差!!每個人生下來都有平等的權利,善待身邊的人,也是善待自己。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孔子的名句,這也是我做人的原則!無論是在學生會、班級還是八個人的宿舍,遇到問題都是大家集思廣益來解決的,有的人太專斷,總是把自己的意見強加于別人,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這種人缺乏的是一種團隊協作精神,大家是一個團隊而不是個人,每做一個決定涉及的是集體的利益,即使你是一個天才,你一個人的想法也不會有八個人集體想出來的更有深度和廣度,因此不要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別人,增強自己的集體觀念對自己以后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好處。
3、學會換位思考。在做任何一件事兒時,每個人都是習慣性的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只要牽扯自己的利益都會義無反顧,但有沒有想過你做的這件事兒會不會對身邊的人產生損害呢?譬如一件很小的事兒,晚上熄燈后宿舍里所有人都躺下準備睡覺,唯獨你還在和你的朋友煲電話粥,分貝絲毫不減,你是否想過小聲點兒或是明天再打這個電話,因為你影響室友休息!!無論做什么事兒不要總是把自己的利益考慮的那么重要,凡事兒多為別人想一想!!
學會與人相處會為自己前進的道路掃除很多阻力,現在講求的是人脈。!學會與人溝通,與人相處,是人生路上一筆巨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