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范文大全 > 條據書信 > 檢討書 >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通用27篇)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發布時間:2023-06-14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通用27篇)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1

  一、 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語言技能和提高交際能力的任務。英語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四者與語法都有密切的關系,語法具備生成力,學會一種語法規則可產生出無窮無盡的句子。那么,掌握語法是提高英語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必須重視語法教學,不斷探索教學方法,提高語法教學質量,為提高英語教學的總體水平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 任務型教學與語法教學

  任務型教學強調在“做中學,用中學”,即倡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各種任務活動,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并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到:“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為學生獨立學習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通過聯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增強自信,提高能力。”“要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內外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參與交際活動的過程中形成交際策略。”

  然而,至今仍有部分教師固守傳統的語法教學理念,將大量課堂時間用來講解語法知識,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上述做法與新課程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因此,正確領會新課程精神,優化語法教學的方法,避免語法教學走極端,是英語語法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下面我將結合一堂英語語法隨堂課談一點感悟。

  三、 兩次語法教學實例的設計與反思

  1.教學背景

  (1)學情分析:

  上課課型:高中英語隨堂課—“倒裝句”語法課

  (2)教學內容分析:

  人教版NSEFC M5U4的主題是“Making the News”,閱讀課My First Work Assignment講述了Zhou Yang在一家英語報社第一天上班時,和上司Hu Xin的談話,引導學生了解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素質,新聞采訪的基本程序以及采訪時要注意的要點等等。文章里出現了四句倒裝句: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3)教學目標設計:

  ①教學內容: NSEFC M5U4 Making the News, Grammar: inversion

  ②教學目標:

  learn the two forms of “inversion”— “full inversion” and “partial inversion”;

  grasp inversion and learn to use it in various real life situations.

  (4)學生基本情況:這是高二的第一個學期,文理平行班剛分不久。高二(16)班是文科班,英語基礎較好,高二(8)班是理科班,英語基礎比較差,能開口講英語的同學寥寥無幾,但兩個班的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都是比較高的。而且大部分學生都能主動復習課文My First Work Assignment,記住成長為一名好記者需要的基本素質。同時,根據教師的要求,背誦并默寫文中提到的四句倒裝句(見教學實踐,只讓他們背誦,并未告訴他們這是倒裝句)。

  2.第一次語法教學實例

  在高二(16)班,我采用了PPP教學法,就是:(Presentation)展示語言材料,(Practice)對語言進行實踐,(Production) 自由運用、產出。

  Step one: Lead in and Presentation;

  Lead into the topic—“inversion” by going over the text “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especially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some basic skills on how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journalist.

  While reviewing the major information, present the inverse sentences on the screen.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Present the related sentences in normal order, ask students to compare and discover the differences. Then conclude and lead into “inversion”.

  其次,運用演繹法講授倒裝的諸多情況,即羅列大量倒裝句的語法規則,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現,然后再輔以各種練習鞏固,也就是練習階段(Practice)。

  最后,我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進而引導學生如何運用該語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就是所謂的輸出(production)。

  First, work in pairs and do exercise2 and 3 on page29

  Second, now write down some sentences beginning with the adverbs below. Make them into a story. Then finish that story and write one of your own.

  There, here, out, in, away, up

  There came a loud series of knocks on the door. So I opened it. In the doorway stood a small boy and his father. In front of them was a broken bicycle lying on the ground. “Here’s my son’s bike,” explained the man.

  最后,布置回家作業,要求各個小組完成自編的故事內容,并再次復習倒裝的句型以及語法規則。

  我原以為以上的課堂設計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掌握語言知識上,而且更加關注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能夠讓學生在特定的場合和情景中運用語言形式來實現交際的目的;既不脫離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卻出現了一些低效現象,值得反思。

  第一:學生主體地位不到位

  在呈現大量的倒裝句的語法規則時候,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忙著抄寫倒裝的句型、看著呈現的例句,做著重復的習題,沒有時間思考,沒有機會發言,感到十分的枯燥乏味,而且有一小部分基礎差的學生甚至趴在桌上,昏昏欲睡。

  反思: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忽略了“以生為本”的教學中心。在教學中,由于我采用了演繹法,即羅列了大量的倒裝句的語法規則向學生展現,然后又輔以各種練習鞏固,學生基本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中。因此,教師應把語法規律的發現、討論、學習和吸收交于學生自己去進行,語法規則是自己“發現”的,學生才感覺到學習語法的樂趣。所以,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要善于引導學生用腦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用手做,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使課堂煥發無限的生命力。

  第二:缺乏趣味性

  在課堂中,大部分學生都一直在機械地背誦、記憶,然后強化練習,一堂課下來,既沒有高潮也沒有低谷,枯燥無味,老師和學生都累得夠嗆,實際效用無從得知。

  反思:出現上述這個現象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師羅列了大量的語法規則,為了教語法而教語法,拼命向學生灌輸語法規則,學生很快就因枯燥乏味而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語法的時候,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教學形式豐富多彩,才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第三:教學任務設計難度偏大

  在輸出階段,我提供了文章的開頭和放在句首的幾個副詞,而接下來的都需要學生自己發揮想象空間,自己編寫故事。本以為這樣的開放性作文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但在實踐中,卻發現大多數小組的作文了了幾筆,內容貧乏,句式單一,而有一個小組甚至沒有按照倒裝句的要求進行寫作。

  反思:這個現象,關鍵在于教師的任務實施設計環節。在任務實施環節,教師所設計的任務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貫通,層層深入,構建階梯性任務鏈。只有這樣,才能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在此,要特別注意的是,防止把任務設計得過于簡單,而使學生索然無味,或把任務設計得太難,而使學生產生畏懼感,失去對學習的信心。

  第四:學生的互動性相對缺乏

  二人活動和小組討論的合作學習的確增強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但是多半是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在發言,在代表小組匯報;而一些學生卻習慣于作為聽眾,很少甚至不發表個人意見,漸漸地他們對一切語言學習活動都漠不關心。

  反思:出現上述現象與教師的教學方式不無關系。不少教師喜歡叫成績好的學生回答問題,而且對他們肯定和表揚,漸漸的,基礎較差的學生都習慣做“看客”。 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曾說過:“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人格和差異,以適合學生特點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對待每個學生,才能使學生的身心自由地發展,創造性的成長”。所以,小組分工必須明確,力爭使每個學生在活動中都有話可說,有活可干,任務的結果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心,并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3.第二次語法教學實踐

  通過對第一次教學實踐的反思,我對第二次語法教學實踐作了適當的調整。雖然高二(8)班英語基礎比較差,但是大多數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討論,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第二次語法教學設計主要是對第二階段(practice)和第三階段(production)進行了修改:

  Step 2: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1)

  Rewri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Only then did I realize I was wrong.

  (Key: I realized I was wrong then.)

  (2)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make progress.

  (Key: We can make progress in this way.)

  (3)Only when we help others do we become happy.

  (Key: We become happy when we help others.)

  Q: Work in pairs. Compare the three pairs of sentences and discover what usually makes a sentence with “only” at the beginning inverse.

  Summary:

  “only+ 詞/ 短語/ 從句”位于句首,句子常部分倒裝。

  謂語部分結構為:

  1. 動詞

  動詞 2. +主語+謂語其余部分

  3. 動詞

  4.

  Practice:

  Describe the pictures with “only + adverbial” at the beginning of your sentence. Next, lead into the second form of inversion— “negative words”.

  (設計意圖:學生合作,比較正常語序和倒裝語序的三組句子,歸納出only引起倒裝的三種情況,進而推論出部分倒裝句的謂語部分的特點。然后,我選了本班學生的圖片(王旭霞和史陳昌:她們兩位同學上學期成績進步很大,此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用“Only…can you…”的結構面對面去祝賀。通過虛擬情景的練習,學生能夠“現學現賣”,掌握only引起的倒裝句。 )

  Step 3: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2)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Without hard work, Shi Chenchang couldn’t succeed.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key: Shi Chenchang couldn’t succeed, either.)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key: Neither/ Nor could Shi Chenchang.)

  (設計意圖:繼續運用王旭霞和史陳昌為話題,由“Only…can you…”的結構順利引入新知識—“否定詞位于句首引起倒裝”。同時,以舊引新,印象深刻。)

  Summary:

  當前面的情況也適用于另一人或事物時,可用結構:

  So + 助動詞+主語(肯定句中) Neither/ Nor+助動詞+主語(否定句中)

  Exercises:

  (1)My cousin is not 19. .

  A. So am I. B. Neither am I. C. Neither is I.

  (2)I haven’t been to New York. .

  A. So haven’t we. B. Nor have we.

  (3)Mary can speak English. .

  A. So can we. B. So do we.

  (4)Bonnie enjoys classical music. .

  A. So can I. B. So do we.

  (5)Lily went shopping yesterday. .

  A. So went Tony. B. So did Tony.

  (設計意圖:讓學生做到“在做中學”,快速掌握新知識。)

  Well, in fact, Wang Xuxia and Shi Chenchang will not only work hard at present, but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Not only (key: will Wang Xuxia and Shi Chenchang work hard at present), but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設計意圖:再次回到王旭霞和史陳昌,道出他們的內心想法:今日多努力,明日多貢獻。同時,通過觀察法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并列連詞not only…but also…的倒裝特點。)

  Summary:

  not only…but also…并列兩個句子時,(not only)分句部分倒裝,(but also)分句不變。

  →(Not only)Wang Xuxia(but also) Shi Chenchang will work hard at present, and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注意:not only…but also…并列(主語)時,句子順序不變。

  拓展:

  否定詞位于句首,使用部分倒裝。常見的否定詞有: never, not, not only, little, seldom, hardly, in no time, by no means…

  (設計意圖:在拓展前,我展示了三位奧運冠軍──郭晶晶、張怡寧和楊威的照片,并在他們的照片上打出他們的“口號” ──“I will never give up!”改寫為“Never will I give up!”運用演繹法,引導學生運用從“特殊”到“一般”概括理論。)

  Game:

  Work in pairs, rewrite the sentence in inversion. Do it orally. One reads out the original sentence, the other rewrites it. The pair which rewrites the sentence correctly wins a star for the group. And the group with the most stars will win.

  (設計意圖: 課間分發紙條任務時,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52位學生倆倆合作,26個小題各不相同。故這個活動從合作教學和交際教學的原則出發,不僅提供情景教學的多樣性,而且讓學生整堂課都處于新鮮感不斷的亢奮狀態中,促進有效學習。)

  Step 4: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3)

  Here comes the result. (一語道出本節課的最后一個語法——完全倒裝)

  Open your mind and find one more example in this unit.

  (key: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Rewrite the sentence above in normal order.

  (key :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comes here.)

  Group work── Compare the following pairs and find the rule:

  (1)①Today many teachers come here. ② Here come many teachers today.

  (2)①Mr. Black went there. ② There went Mr. Black

  (3)①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 ② On the table is a book.

  (4)①He went away. ② Away she went.

  (設計意圖:提供四組句子,讓學生小組討論,通過探究法、觀察法、發現法等找出每組句子的不同點。從而歸納出下面的結論。)

  Summary:

  句子中表方向和地點的 (副)詞、(介詞)短語可置于句首,以示強調。主語是(名詞)時,完全倒裝;主語是 (人稱代詞) 時,主語和謂語的語序不變。

  Practic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first normal then inversion.

  (1)她已經來了。

  (2)我的建議如下。

  (3)我們教室前面有一排高高的樹。

  (4)前面做著一個老婦人。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用正常語序翻譯,再結合剛才summary中完全倒裝句的特點改寫為倒裝句。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超強的模仿力的特點。)

  Step5: consolidation:

  Work in group of 4 and do use inversion!

  Make up a short story (about 5-8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Fairy tale DIY(自編童話版)

  Title: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Help: a small wooden house小木屋

  (1) In no time Snow White .

  (2)In front of her .

  (3) Nearby a river .

  (4)Not only Snow White , but also .

  (5) (否定詞) (助動詞)Snow White forget this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the seven dwarfs(小矮人也不會忘記。)

  Here is the beginning of your story :

  One day outside was Snow White swinging. Suddenly…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One day outside was Snow White swinging. Suddenly

  (設計意圖:選擇學生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貼近學生的閱歷,能迅速調動他們的創作熱情。而且我采用了造句和連句成文的半開放式作文,最后才過渡到作文,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

  Step6: homework

  Finish DIY your story and write it down in your exercise book.

  (設計意圖: 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旨在鞏固學生所建構的知識。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程度,設計了造句、連句成文的半開放式作文,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任務的結果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并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四、 實踐反思

  第二次案例遵循任務型教學在“做中學”的原則,把課堂時間更多地交給學生,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通過體驗、實踐、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全面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課堂內容取材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表現欲;課堂設計的每項任務都有明確目的,層層推進;課堂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包括“表演型任務”,“展示型任務”和“小組討論觀察法”等;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能夠提高語言實際的運用能力,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兩次語法教學實踐使我深刻的認識到語法教學的重要位置。作為教師,一定要辨證地處理好語言設計基礎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之間的關系,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活動,注意語法教學與其他方面知識的整合,特別是,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做中學”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法基礎知識,有效地提高其語言交際能力。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2

  本人雖工作只有四年時間,但我在教學中卻收獲很多,感受頗深。新課程改革,這對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新課改倡導全人教學,強調課程教學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而相對于義務教育階段,高中英語新課程則更強調根據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基本語言運用能力,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著重從以下幾點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反思和改進。

  一、興趣的培養

  作為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注重情感教學。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得樂趣,獲得充實感和成就感。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不拘一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創設符合學生情趣的語言環境,精心設計多種交際活動,讓絕大多數學生都有機會創造性地發揮和運用所學知識。

  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習慣

  1、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要有一本好的工具書。

  2、預習的習慣,對學生進行精心指導,逐步規范要求。

  在預習方法上指導學生按詞、詞組、句、文、疑等進行分析,即先要求學生學會使用英語詞典查單詞,自己解決生詞,對重要詞組、重要短語進行羅列,并能造句,記錄課文結構嚴謹和用詞優美的句子,并讀、抄、背。

  3、整理錯題的習慣,提高學生改錯的目的性和自覺性。

  4、閱讀課外書和摘抄的習慣,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和興趣的英語讀物。隨身攜帶,閱讀,做好摘記。

  三、教學步驟:閱讀課

  1、導入,通過問題、討論、情境、表演等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通過速讀、略讀和細讀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針對課文情景設計問答、排序或填表形式,并設計一些課類似高考的閱讀理解題,并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分析段落大意。

  3、整篇復讀表達輸出,讓學生運用關鍵詞或圖片引導學生復讀課文,運用討論、辯論、表達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

  四、在課堂上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課堂。

  1、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的需求,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智力、興趣性格、態度、語言基礎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對差生,我盡量用難度適中的問題問他們,盡量讓他們回答有把握的問題,當他們回答正確時我總會說“Very good” “Excellent” “Wonderful”,如果回答錯誤我也會說“Thank you all the same. It doesn’t matter.”這樣他們會因為得到鼓勵而信心大增,加強了參與意識,逐漸消除畏懼心理。而對優生,我則對他們提高要求,如單詞小測的錯誤率不得超過20%,課后要多做提高題,增加閱讀量等。

  2. 創造寬松、和諧的氣氛 。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只有對英語感興趣,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好成績。刻板的學習,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適得其反讓他們厭惡學習英語。因此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英語學習。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英語,并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犯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這鍛煉了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和膽量,也在無形中發展了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培養他們創新靈活運用英語的習慣。

  3. 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在課前我要求學生先預習,找出語言點;課后整理總結筆記,并發現重難點。

  4.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至關緊要。在開學一周后我就讓學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給我的教學提意見,下課后我也經常深入學生中詢問他們的聽課效果,學習情況,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質量。

  五,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反思。

  1.備課環節中不能忽視情感目標和技能目標的培養。新課標求叫要根據高中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的特點和學業發展要求,著重提高學生用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不過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表達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明確三維目標(語言知識目標,語言技能目標,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參與教師為學生創設的虛擬情境,培養學生利用已經學到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解決生活實際的能力。

  2.課堂教學中不能過度使用多媒體。不能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量使用圖片,音樂,影像資料等等。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應該把握一個原則:即圖片音樂等較強,較新的刺激設計要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來進行。

  3.課堂教學語言要夠清晰。不能說英語課必須用英語講解一些簡單的指令性語言用英語很好,遇到太難的能用漢語讓學生更明白,就可以使用漢語為英語服務。

  4.課堂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學生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對其進行學法指導,授之以漁,這樣才是真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保持持久的學習動機,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四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深刻認識到一名好的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把理論和實踐想結合,還應該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能夠使英語課堂教學更富有成效性,把教學與課改目標緊密結合,不斷更新觀念,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3

  20____年4月教育部新制訂并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的全新閱讀教學理念。不難看出,新課標視野下的閱讀教學不僅是一種“對話式”的閱讀教學,更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實質上提倡輕教重導的教學原則,學生居于主體地位,應該勇于敢于對文本進行探討、交流、對話。同時,教師居于主導地位,應該鼓勵、引導學生對閱讀中的困惑、疑慮進行深入的交換、鑒賞和品析。

  一、課外閱讀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我個人一直認為:語文課程的特點應該是豐富的人文性而非科學性,它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精神家園和心靈世界而不是簡單的智力和純粹的技能。學生對語文文本的反應應該是個性化和多元化而非普遍性和單一化。但長期以來受高考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人們不能從根本上給予充分的認識和嚴肅的對待,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應試操作上,相反對課外閱讀給予無情的撲殺和殲滅。當下的語文訓練是完全脫離生命體驗和現實人生的應試技能訓練,而事實上語文教學應該著重培養學生讀書和思考、體驗和感悟的能力,教師的任務就是積極主動參與進來,與學生一起閱讀、探討和交流。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尤為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打開學生人文心靈的鑰匙。一個人在中學時代讀了哪些書、又是怎么讀的,注定要影響他的一生,他的心靈空間和人文視野,他的價值取向和精神旨歸,他的文化胸襟和審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礎上發生發展起來的。因此,中學語文教育的任務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讀書人,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上一層文化的色彩和詩性的光輝。

  二、傳統課外閱讀教學的誤區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習慣于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強的文學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錮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總試圖“通過少數經典范文的反復嚼爛,讓學生舉一反三,讀懂天下所有文章”。抽象意義上的課外閱讀教學,讓學生在文山題海中跋涉,使課外閱讀一直難以走出惡性循環的怪圈。傳統的課外閱讀的終極目的仿佛“只有多讀才能寫得好”“讀是為了寫”,不難看出這明顯是將“閱讀”放在了寫作的附庸地位。在我們的課外閱讀教學中,功利主義、急功近利的現象較嚴重,我們有沒有意識到閱讀本身擁有的重要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不但不能成為寫作的附庸,反而有著比寫作更重要的地位。閱讀擴展著我們的心智和精神世界,培養著我們對世界和人生的認識。在人類社會進入到信息時代的今天,每一個人不一定都要掌握高超的寫作水平,但卻應有過硬的閱讀能力。不會閱讀的人,不但無法勝任任何工作,恐怕連最起碼的生活都會有問題。

  三、重新審視課外閱讀

  1、課外閱讀的視角定位

  應該說,語文學習與做其他事情一樣都需要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課外閱讀教學不應是“深挖洞”,更應是“廣積糧”,課外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理性的飛躍。閱讀本質不是技能訓練,而是通過在大量的以了解內容或獲取信息為中心的課外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點燃學生的感知想象力和思考創造力,照亮學生的心靈、釋放生命的力量。

  2、課外閱讀的角色定位

  課外閱讀活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特別強調自主意識,是因為觀念意識是指導人們實踐行為的基礎,只讓學生懂得答案、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實踐中,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自己學習的個人觀念體系。學生有了很強的自主課外閱讀意識,就會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適時創設一種專題課外閱讀的情境,強化學生自我意識。在傳統課外閱讀教學中對學習態度的培養,往往采用教師、家長的督促檢查獎罰的方法,使學生感到外力脅迫而產生勉強課外閱讀學習的態度,從而不能主動地參與過程。課外閱讀活動要創設一種類似專題科學探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主動閱讀、探索、發現、體驗,對大量的語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創造力。這種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探索的基礎上的,學生認識活動的強度和力度要比單純接受知識大得多。這種創設專題情境的閱讀活動更關心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也講求方法技巧,但更關注培養能力,特別是創造力思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學生的大量閱讀,查找資料來認識體驗,而答案的本身并不重要。這種課外閱讀活動學生是主體,教師不是不管,而是在整個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表現在導在活動前,引在活動中,評在活動后。指導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間接暗示,教師適時適當指導是舉足輕重的,這有利于學生在教師高質量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活動任務,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3、課外閱讀的空間定位

  課外閱讀呈開放學習態勢,滲透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大家庭,滲透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也正因為這種形式的改變,學生必然會突破原有的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學生定會在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學習。開放性的課外閱讀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它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社會化、生活化的活動將成為課外閱讀活動空間的新內容。學生一旦沖破空間的桎梏,就如魚得水,如鳥歸林,會煥發出滿腔熱情,用他們拓寬的大視野去審視海闊天空的大世界,去光顧琳瑯滿目的書海,去體驗復雜而有序的生活真諦。這樣逼真的、多元的、開放的課外閱讀環境,使學生在特定的閱讀情境、角色、任務中展開學習,變狹小的課堂為廣闊的交際場所,使課外閱讀不再是孤立絕緣的操作,而變成活生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從而培養能力,提升素養。

  四、課外閱讀教學的初探

  1、更新閱讀理念

  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外閱讀比課內聽講更重要。正如呂叔湘先生聽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課外閱讀。”我個人常常發現,一些學生知識面廣,理解能力強,思維活躍,正是因為他們有了較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和閱讀條件充實了課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學中出類拔萃。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課外閱讀,更新閱讀理念,堅持課外閱讀。事實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學生都擁有一些屬于自己的課外讀物,對老師介紹的書籍更是如饑似渴,還喜歡刨根問底地探究文章主旨,并養成與同學交流閱讀心得、探討閱讀技巧、分享閱讀樂趣。因此,我個人認為:課內閱讀固然重要,課外閱讀同樣不容忽視。

  2、傳授閱讀方法

  大量的實踐證實:擁有良好的方法能更好的發揮運用天賦的潛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很有可能阻礙潛能的發揮。讀書若有成效,除刻苦努力外,方法正確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古人讀書不惜千里求名師指點,歷代科學家也很注意研究科學法,就是因為這個道理。可以說,沒有使學生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和養成課外閱讀習慣的老師,是不善教學的老師。因此,我慢慢意識到:自己第一個任務,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千方百計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習慣,并讓學生養成天天閱讀的習慣,使之成為書迷。蘇霍姆林斯基也反復強調:必須教會人閱讀,誰不善于閱讀,他就不善于思考。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某些學生循規蹈矩、勤勤懇懇,對老師的要求總能井井有條,一絲不茍地完成,可謂品學兼優。但要他單獨面對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時,卻呆若木雞,束手無策。他們只滿足于對知識的機械理解,從不想到用所學知識進行舉一反三的應用。所以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而好的閱讀能力又反過來促進智力才能發展。學生在學習感到困惑時,他就越需要多閱讀。閱讀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因此,授人以魚倒不如授之以漁。

  3、培養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直接的動力和最好的老師。只要嘗到閱讀的甜頭,他們就會不約而同、意氣風發地主動閱讀。當然,學生閱讀興趣有顯著層次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讀物性質有密切關系。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不同程度的求知欲,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盡可能把他們的閱讀興趣激發起來。因此,我要求學生實行課外閱讀周計劃,堅持每天都閱讀并記載自己的閱讀心得,字數、質量等不做具體的規定,只要有感而發均可。同時我每周舉辦讀書報告會、作品討論會等,讓學生分享閱讀樂趣,交流閱讀成果,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日益勃發。當然,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于要求合情合理,學生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

  4、養成閱讀習慣

  閱讀方法的掌握,閱讀興趣的培養,這些固然重要,但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堅持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時均寫好閱讀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有意識培養學生的習慣和定力。我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閱讀效果。平時有意識無意識引導他們意識到閱讀是個人的事,而且是個人的終生大事。當然,每周的閱讀探討、交流、對話豐盈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充實了單調的學習生活。學生由于感到閱讀有樂趣,漸漸意識到課外閱讀在他們的學習中的能動作用,是他們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師的強求責難。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積極主動去擴大閱讀面,拓寬知識視野,增長了見識,豐富了心智,從而自身的語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5、指導學會交流

  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慢慢讓學生意識到:課外閱讀要取得一定的成果,還須良師的啟蒙和與益友的探討。并且告訴學生在閱讀中倘若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疑惑,我都鼓勵學生虛心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因此,我每周都花一節課組織學生舉行作品討論及閱讀經驗交流會,指導他們與別人交流閱讀的心得和感受,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這樣,學生便更積極主動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交流和思考。

  6、合理利用資源

  除了傳統的書本閱讀外,我盡量利用學校的現有資源,例如多媒體放映、報刊剪裁等。目前,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銀屏,像老舍的《茶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我指導學生將文本閱讀與觀看影視結合起來。觀看影視可采取集中觀看與自由觀看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電影、電視和網絡等現代傳媒工具。事后組織影評征文、座談等活動,以鞏固其效果。通過觀看影視,學生便能更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內容,吸收原著的精華,從而更好地理解原著。

  閱讀能增長見識、拓展心智、豐富心靈,為此,教師在學識淵博的基礎上,必須是個情感豐富和生活體驗豐富的人。課堂之小,教師沒有良好的統籌能力,學生在其中只能學到關于文字的基礎性的帶著技術性的知識。沒有體味到文字所攜帶的美妙,不會產生對閱讀的興趣、對知識的渴望。所以在閱讀這個人生大要之路上,教師必須打開學生們心靈的天窗,閃亮他們的眼睛,讓他們手中小小的船在學海中揚起生動的風帆。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4

  高中新課程改革,這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新課改強調課程教學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體會:

  1. 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的需求,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智力、興趣性格、態度、語言基礎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對差生,我盡量用難度較易的問題問他們,盡量讓他們回答有把握的問題,當他們回答正確時我總會說“Very good”,如果回答錯誤我也會說“Thank you all the same. It doesn’t matter.”這樣他們會因為得到鼓勵而信心大增,加強了參與意識,逐漸消除畏懼心理。而對較好一點的學生,我則對他們提高要求,如單詞小測的錯誤率不得超過20%,課后要多做題,增加閱讀量等。

  2. 創造寬松、和諧的氣氛 。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只有對英語感興趣,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好成績。刻板的學習,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適得其反讓他們厭惡學習英語。因此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英語學習。高一英語必修一的第一單元是“Friendship”,這是一個比較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于是我讓學生分組討論Warming-up中的問題,并設置了“Describe one of your best friends”、“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have”、“ 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not have”等多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討論。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英語,并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犯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這鍛煉了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和膽量,也在無形中發展了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培養他們創新靈活運用英語的習慣。

  3. 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在課前我要求學生先預習,找出語言點;課后整理總結筆記,并發現重難點。比如在教授“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時,我就先讓學生看課后的例句,并自己發現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不同點,總結兩者之間的轉化規律。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增強了他們的成就感。

  4.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經常和學生一起反a>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至關緊要。在開學一周后我就讓學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給我的教學提意見,下課后我也經常深入學生中詢問他們的聽課效果,學習情況,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質量。

  做法:

  1、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結合本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單元內容進行篩選。 特別是有選擇進行口語、聽力部分的訓練,由于本學校的學生大都來自農村,知識面較窄,對于一些口語話題是知的甚少,比如必修1第五單元的英雄人物的相關信息知道很少,同時大多是寄宿生,查閱方法也有限,課堂上主要是老師介紹或課前發些相關材料以備預習。教學過程除加強學生的知識面外,主要是閱讀能力和詞匯語法的掌握,聽說能力的培養較少。閱讀方面首先授于技巧和策略——略讀(skim)、查讀(scan)和精讀(Intensive Reading);在詞匯方面,要求學生每天復習背誦單元的單詞,鼓勵他們通過音標、構詞法等科學地記憶單詞,并堅持課前小測;在語法方面,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本節課的語法點,上課時先讓學生自己總結,并提出重難點,然后再歸納總結,課后布置相關的配套練習以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

  2、堅持大部分用英語授課,對于不懂的地方會再次用中文說明,要求并鼓勵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避免“中國式英語”。讓學生背誦課文中的精彩句子或書面表達的范文,培養學生使用地道英語進行表達的能力。

  3、通過扎實掌握單詞、短語等英語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單詞、短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也是英語學習的重中之重。學生只有掌握好單詞、短語,才能看懂句子和題目和文章,才能連詞成句,行文流暢,而沒有掌握好單詞、短語的學生是很難運用英語。

  這階段的教學實踐讓我深刻認識到一名好的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有有耐心、愛心。要把理論和實踐想結合,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多聽有經驗老師的課,取其精華,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當中,不斷反思自己教學中的不足。而且作為新課改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我們教師自身要深刻理解課改精神,把教學與課改目標緊密結合,不斷更新觀念,與新課程共成長。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5

  2x年8月24-25日我們所有高一教師參加了這次的課改培訓,為即將開始的教學工作做了初步的準備。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通過這幾天的培訓,我對新課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此談幾點體會:

  一、整體把握

  新課改要求教師能夠做到整體把握課程目標,整體把握數學的素養和能力,整體理解課程內容(如:課程主線和知識結構)等等。作為青年教師,要做到這幾點確實有很大的難度,但經過培訓,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獲,陳老師的講解,兩位備課組長的經驗傳授,使我心里開朗了許多。

  做到整體把握雖說難度大,但對學生來講,教師能不能做到整體把握對他們影響深遠。因為在整體把握中體現著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素養能力,只有能做到整體把握的老師,講起課來才能做到有條有理,思路清晰,學生也才能聽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一定會努力進入狀態,做到整體把握!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是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實行的,教學中教師的激發作用、啟迪作用、組織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的角色轉換是關鍵。

  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從“主導者”成為“組織者”、“引導者”。數學知識不是獨立于學生之外的“外來物”而是在學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關聯的內容。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適當引入他們喜歡的活動,如講故事、做游戲、表演等,使他們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從而增強學生探究的欲望,培養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激發學生的探究性、創新性思維

  新課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題型,這一反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問答或對話形式,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而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于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集體參與,并非只有好學生才有能力開展探究,應該給每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在班級或小組中極少發言的學生,應多給予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探究中來。通過探究,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朗、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從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組織數學智力活動,為學生創設一種動手操作、獨立觀察、引起思考的實際活動,激起學生自主地鉆研和創新,經過群體的交流,完成對信息的加工過程,使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精神財富,讓學生在真實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知識,學習方法,增長智慧。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也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起一套新的課堂教學結構。例如,過去上復習課,老師系統整理知識,學生聽完后,完成一些相應的習題,總結一下,就算是復習告終了。現在我們則將知識的脈絡由學生分小組獨立整理,練習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設計,交流練習。而且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答辯,關鍵的環節還要能舉例說明,再加上巧妙的練習設計,使復習課上出情趣,上出深度。讓學生們在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上有出色表現。

  此外,要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學生樂意在游戲和活動中學知識,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我提倡辦好三件事:一是保證學生在探討問題時,有寬松的氣氛,必要時,可以下位,可以重組小組,甚至大聲爭辯;二是理解學生,允許學生用自然的語言表達思想,交流意見;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學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師,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新景象。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意識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6

  1、教師的提問語的基本導向仍停留在學生重復或重現事實要求(主要是重復教師的話語和教材的信息),而開放型的、能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和發散學生思維的課堂提問比例還極小。動腦程度低的和非個性化的“全班說”的課堂活動還占相當大的比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缺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部分課時過于注重教師的講授,沒有以精講精練的要求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系,導致教與學不合拍;忽視對學生的基礎、能力、收獲的關注。有些課顯然沒有符合學生的能力實際,導致教學目標無法達成。這與新課程標準的“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主動思維”,發展“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展現個性,發展心智”等教學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和高考對高三英語課堂的要求也是不符合的。

  2、課堂教學不能針對學生實際,缺乏“備學生”、“備學案”這一必要環節;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沒有進行效地取舍、組合、拓展、加深;課堂教學沒有真正做到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點、高考熱點和高考難點的“三點”滲透,學生原有的知識不能得到及時、適時地活化;課堂容量偏小,內容單一;課堂密度要求不足,學生參與機會少、參與面小;課堂節奏過慢,課堂氣氛沉悶,課堂留給學生自疑、自悟、自學、自練、自得的時間十分有限甚至沒有。

  3、對高考的研究不夠,對高考的考試范圍、要求、形式、出題的特點及規律的了解不夠明確,在課堂教學中依賴于復習資料,缺乏對資料的精選與整合,忽視教師自身對知識框架的主動構建,從而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在自主建立系統的英語知識體系與網絡的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

  4、課堂設計缺乏適當適時的教學評價,不能及時獲悉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收獲,有多大收獲等學情;課前設計“想教學生什么”,課堂反饋“學生學到什么”和課后反思“學生還想學什么”三個環節沒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統一。

  我雖然已經逐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對學生指導的緊迫性,但是離相對滿意的高三英語課堂的實施與總體目標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還需要不斷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能為學生的英語發展能力和輕松面對高考作好準備。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7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教學亦然。一味的教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不得其解。因此,要使教學相長,反思必不可少。本學期我主要擔任了高二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回首一學期來的工作,引發了不少的思緒。

  一、 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大困難——如何提高語文能力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加德納,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而語言技能(語文應用能力)位于首位,由此可見在教育家的眼里,學生的語言智能的發展是多么重要。然而,長期以來學校教學中形成的一個怪圈,就是學校的師生天天用,天天練語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學科卻是語文,沒有多少學生敢說自己語文學得好,沒有多少語文教師敢說自己的語文教得多好。究其原因在于:語文能力的提高,取決于一個基礎的問題,一個長期積累語言材料的問題。一個人語言貧乏,必然帶來思維的貧乏;而思維的貧乏必然影響學習能力的提高。在我所帶的兩個班(073班和075班)中,學生語言材料貧乏表現得十分突出,特別是理科班073班。課堂上比較活躍,課后卻把大部分時間放在了學習其他科目,因而語文知識積累不夠,語文能力也不高,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成為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大難題。

  二、 教師在教學上的最大困難——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

  不論是思維還是語言,都要靠積累才能豐富;語言能力是由無數點點滴滴細小瑣碎的知識匯聚而成。語文的學習是一個“聚沙成塔” 的過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是語文教學重中之重的問題。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對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認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積累字詞嘛,有什么難的。其實,我這里所說的積累并不是死記硬背一些名句和詞語,真正的語文積累,內容更為豐富,不僅有詞語和古詩文名句,還應有學生個人的感受和體驗。情感體驗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感興趣的內容在記憶里“自由出入”時,才能活學活用;只有做到活學活用,才能為閱讀、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從而達到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

  三、 采取措施,迎難而上

  針對以上教學中的問題,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夯實基礎——字詞句的抄寫和寫作素材的積累。本學期一開學,在目標定位和思想動員課上,我就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明確提出了要求,要求學生準備兩個作業本,一個用來抄寫課本中出現過的生字詞,一個用來抄寫名句美文及寫作素材,每周要求學生交上來給老師撿查一次。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二是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

  其次,加強閱讀。語文新課標要求從學生有效的閱讀課文起步,這是對閱讀主體——學生的尊重,也是對閱讀規律的遵循。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文字,突出語文教學的“語文味”,通過對語言文字的 “讀”,反復的“讀”,再從“讀”中獲得感悟和體會,提高閱讀能力。這才是有效的閱讀課文。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閱讀效果。因此,這一學期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就特別注意留給學生盡量多地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啟發”,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再次,自我充電。“一日不學則落后,三日不學則無知。”在課程改革理念層出不窮的今天,教師的自我學習顯得優為重要。一位教師要會教書,首先要會學習,我深知教師的自我學習在整個教學中的重性,因此,在緊張的教學之余,我采取了多種不同途徑進行學習。如了解最新的教學理念及高考動態;積極向其他老師學習,取長補短;充分利用“校視通”里的優質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等。特別是對學校訂購的“校視通”學習資源,不敢說我是用得最好的一個,但可以肯定,我是學得最多的一個。同時也希望學校能夠繼續為我們開通“校視通”這一學習資源,讓我們老師能向高水平的教育看齊。

  四、 今后的教學重心

  學生的年齡在增長,知識也在不斷積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培養他們閱讀的好習慣、方法,為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能使學生從文本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的課文語言的魅力。因此,如何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加強學生感受和情感體驗方面的積累,讓他們找到源頭活水,給語文學習帶來清泉溪流,成為今后教學的工作重心。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能和同仁們不斷的交流切磋。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8

  隨著課題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教師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不斷啟發學生進行思考,探索,積累、感悟、運用。在備課與講課的過程中都注重了面向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運用新課程的理念:學生成為主體,老師成為主導,平等地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啟發和引導學生運用所收集的資料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所得、所想。改變學生閱讀中的被動局面,讓閱讀成為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讓學生的閱讀真正成為一個“不斷質疑和不斷釋疑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有讓學生在閱讀中概括的,如:周樸園認出魯侍萍的經過;(相遇述舊怨);周樸園認出侍萍后的態度。(相認生新恨)。再如:階級沖突使夫妻相見不相認卻相恨;父子相見不相認卻相斗;母子相見不相認卻相怨;兄弟相見不相認卻相仇。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又能把握住要點。

  把握戲劇中人物的語言作為分析人物性格的突破口。選取富有人物個性特點的語言來賞析,從中理解人物的真實情感。如:“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樣才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思考:周樸園對侍萍究竟有沒有感情呢?學生有不同的回答,當然他們的回答難免會有點片面性,偏激,教師可適當引導如何全面地看待一個人。如對周樸園的性格分析時,有的同學并不把他當作是一個反面人物,而是覺得他很可憐,可悲,對于他們的看法,言之有理的可以給予肯定和鼓勵,并不把人物性格的分析看法標準化。俗話說:“一千個讀者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答案可以是豐富多彩的。

  總之,我想,使學生覺得學語文是一種享受,而不是痛苦,這才是語文課最大的成功。我們的課本是有限的資源,但啟發他們的興趣,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將會使他們受益終生,促使學生自覺地不斷地去領略語文的魅力。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9

  閱讀是學生拓寬視野、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同時也是收獲審美體驗和豐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徑。但是不少高中生受自身認識的膚淺和外界事物的干擾等影響,不能承受閱讀之重,閱讀視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缺失。教師在諸多無形壓力下,其閱讀教學的指導方向也出現了一些困境。

  教學理念的滯后性和功利性

  語文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圍繞聽說讀寫來展開的,但不少教師將其簡單、機械地理解為“只有多讀才能寫得好”“讀是為了寫”,顯然潛意識將閱讀定位成寫作的附庸品。當下的信息時代,作為個體的學生將來不一定都要掌握高超的寫作水準,但卻應具備過硬的閱讀能力。不會閱讀僅會寫作的人,恐怕生存將異常的艱難。事實上,閱讀不但不能成為寫作的附庸,反而應該有著比寫作更重要的地位。閱讀不僅擴展學生當下的知識視野,更重要的是構建著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心靈家園,為未來的人生打好扎實的精神底子。

  其實,上述閱讀教學理念有著明顯的滯后性,而這種滯后性的背后有著赤裸裸的功利性。這種舍本逐末、急功近利的理念瞄準的是目前短期利益,至于學生未來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的構建則暫且擱淺。不少教師渴望在短期內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得分能力提升到理想的境界,主觀愿望可以理解,客觀效果卻未必理想。殊不知,閱讀需要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并非一朝一夕立竿見影。

  教學實踐的技能化和填鴨式

  語文閱讀的特點應該側重豐富的人文性,它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精神家園和心靈世界,而不是簡單的智力和純粹的技能。但長期以來受高考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不少教師不能從根本上給予充分的認識和嚴肅的對待,習慣于用理性肢解和閹割人文性很強的閱讀文本,用條分縷析禁錮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把學生訓練成缺乏人性和人格的應試機器。一篇篇美不勝收的文章分析得支離破碎,甚至被拆卸成枯燥的字詞句的文字游戲。毫不夸張地說,當下的閱讀訓練是完全脫離學生情感體驗和現實人生的應試技能訓練。

  與此同時,不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言堂”,將自己對閱讀文本的理解生硬地強加給學生,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和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產生了閱讀和解讀的惰性。這種填鴨式的主觀解讀嚴重掩蓋了學生獨立的思考力和創造力,使閱讀一直難以走出惡性循環的怪圈。

  怎樣改變這種狀況?

  (1)更新理念,營造氛圍。

  教師要讓閱讀呈現開放式、對話式、個性化的狀態,必然突破原有閱讀教學的封閉狀態,為學生營造一種動態、自由、主動、多元的閱讀氛圍。學生一旦沖破空間的桎梏,就如魚得水,如鳥歸林,會煥發出滿腔熱情,用他們拓寬的視野去體味生活、感悟人生。這種多元的、開放的閱讀氛圍讓學生懷著信念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地游弋,從而培養興趣、塑造人格、提升素養。

  (2)摒棄功利,注重積累。

  閱讀實踐類似農民種地,但求耕耘,少問收獲。應該說,閱讀與做其他事情一樣都需要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目前對學生閱讀教學來說,不應是“深挖洞”,更應是“廣積糧”,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理性的飛躍。同時,閱讀之后不宜安排訓練題,讓學生們能夠以一種毫無功利的心態去閱讀,領會其中最直接、最單純的內容。

  重視閱讀過程而相對地看輕結論,引導學生展開過程,并以言語的介入作動力不斷地深入,就一定能使學生既得到多方面的營養,又使閱讀能力不斷提高,以適應個體和社會的需要。教師可創設一種類似專題科學探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主動閱讀、探索、發現、體驗,對大量的語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創造力。這種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探索的基礎上的,學生認識活動的強度和力度要比單純接受知識大得多。這種創設專題情境的閱讀活動更關心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3)淡化技能,培養心智。

  閱讀教學的重心應是在閱讀文本中點燃學生的感知想象力和思考創造力,照亮學生的心靈、釋放生命的力量。閱讀也講求方法技巧,但應更關注培養能力,特別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學生閱讀重要的是學會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而不是在閱讀中去記住閱讀文本分幾段、有什么樣的中心思想、有哪些寫作特點等結論。即淡化偏重形式的分析式操作,多強調進行領悟式閱讀。

  (4)適當指導,加強對話。

  閱讀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特別強調自主意識,是因為觀念意識是指導人們實踐行為的基礎,只讓學生懂得答案、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自己學習的個人觀念。通過學生的大量閱讀來認識體驗,而答案的本身并不重要。這種閱讀活動學生是主體,教師不是不管,而是在整個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導在活動前,引在活動中,評在活動后。指導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間接暗示,教師適時適當指導,學生在教師高質量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活動任務,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教師的閱讀教學主要任務應該是積極主動參與,與學生一起閱讀、探討和交流,營造互動式、對話式的氛圍。

  閱讀能增長見識、拓展心智、豐富心靈,為此,教師在學識淵博的基礎上,必須是個情感豐富和生活體驗豐富的人。課堂之小,教師沒有良好的統籌能力,學生在其中只能學到關于文字的基礎性和帶著技術性的知識。沒有體味到文字所攜帶的美妙,不會產生對閱讀的興趣、對知識的渴望。所以,教師在指導閱讀的路上,必須打開學生們心靈的天窗,擦亮他們的眼睛,讓他們在學海中揚起前進的風帆。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10

  一、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呼喚本色語文

  筆者認為,課改以后幾十年的語文教學,教法紛紛出臺,其目的和結果不外乎兩個:

  1、標新立異,“亂花漸欲迷人眼”

  課改之后,如何上好語文課引起了人們的爭議,批判了過去填鴨式教學之后,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語文教學的嘗試:討論式教學,活動式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等,這些語文教學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老師只是一個站在旁邊看熱鬧的觀眾,課堂氣氛活躍,但效果如何呢?一位高中老師說:“很熱鬧,但收效甚微。”

  2、死守高考,“不敢越雷池一步”

  教育重功名已是眾人皆知的現象。能否培養出“當官的人”“出名的人”,能否考出狀元,能否培養出少數尖子生,考取高等院校人數的多少,成為衡量一所學校教學質量高低的標準。于是語文教學瞄準高考,一切為了高考的做法越來越普遍,初一,高一,甚至小學都是如此。

  貴族化,戲劇化的語文教學象一場戲,可能很完美,但也只能是幾個人在舞臺上演演而已得了。高考化,應試化的語文教學象一次機械化的操作,但我們培養出的只能是一大批規格相同的產品。這兩種語文教學方式使許多有心上好高中語文課的老師越來越不知道該怎樣上語文課。回歸語文課的本色,彰顯語文的本色,已成為越來越多的語文老師的心聲。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呼喚本色語文。

  什么是本色語文?全國優秀教師黃厚江教師的闡述非常精辟。

  本色語文,就是必須把語文當作語文教,就是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語文課必須以語言為核心,必須以語文學習活動為主要形式,必須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根本目的。

  本色語文展現了語文最本質的特征,沒有過多的修飾,也沒有固定的教條式的約束,它具有語文學科的特點,契合語文學習的規律,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價值,教與學相互促進。

  二、“本色語文”課怎么上?

  語文學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的學科,如何實現“兩性”統一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本色語文以學生為本,以語言為本,以學科為本,從而實現二者有機統一、

  (一)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同時強化教師的角色作用。

  課改以前,語文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課改之后,又有人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無論是前一種填鴨式的做法還是后一種冒進式的做法,都不能充分反應高中語文教學的特征。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既要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又不能淡化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二者是交織融合的關系。

  學生主體的真正實現離不開教師的主體作用。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明確指出:“教師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換句話說,就是教學效果的好壞,決定的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學生不主動地去學,單憑老師硬灌是不行的。所以,學生主體的實現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啟發。

  教師不但應把教材上的內容講清楚正確,而且還要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能夠“舉一反三”。絕對不能讓學生覺得老師講完了,自己也學完了,老師說對則對,說錯則錯。教師講得透徹,能讓學生真正領會教學內容的精神實質,這是課堂教學的一方面,但還應注意教學的另一方面,即要求學生在教師“舉一例”的基礎上能夠從這一例類推而知道得更多。因此教師講課在“舉一例”時要講得深透,講得明白,讓學生在疑難的問題上通曉,才能對學習發生興趣。對于其他類似問題留給學生自己去解決,敦促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習。這樣,則推動了學生向著知識更深層次去探索。最后尋求出問題的答案。這就是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是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主體的實現應該體現在學生主體的實現之中。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學”共同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外因)必須通過“學”(內因)起作用。在課堂上學生聽得有味,積極思考,踴躍參與課堂討論,想問、敢問、好問、會問,并且能自主解決問題,與教師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分不開的。

  語文教學過程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兩個主體有機構成。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則是教的對象、客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風格等則成為學生的對象、客體。二者不是兩個抗衡的主體,而是主體與客體的辨證統一。二者在課堂教學中也不是對立的,而是交織融合的共時互動的行為。忽略任何一種行為,教師只能“抱怨”著教書,成為教材、課標的奴隸,學生只能“埋頭”學習,成為書本、考試的奴隸。成功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師生兩個主體在行為方面的互動結果。我們語文教師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真正發揮師生的“雙主”作用。

  二者交織融合的紐帶是“問題”。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體作用就體現在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提出問題的目的,主要在于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而不是讓學生去尋找教師的答案。所以,一個好的問題,既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引發學生的思考,使他們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從而更全面的理解課文,甚至產生一系列的古代或現實生活的聯想,得出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和認識,使教學達到激疑起智的目的。如在講解高中現代文閱讀文段時,我不僅把它作為考試的文段,而且重點闡述作者的觀點和思想,并進行相關聯想,也請學生闡述對文段的理解和進行的相關聯想。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激發了他們想象和聯想的能力,加深了他們對某一問題的看法。

  問題解決的過程,正是學生主動學習進而真正實現學生主體的過程,也是教師發揮引導作用進而真正實現教師主體的過程。

  (二)以語言為本,把語言實踐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活動。

  語文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豐富的語言實踐活動。在這一個活動中,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語言示范和學生的語言訓練同等重要。

  教師上課的語言,往往體現了教師的學科素養和職業氣質,滲透著教師的智慧和人格,展現出一種精神境界和生命氣象。教師細心揣摩課文內容,精心組織課堂語言,恰當而有激情地進行語言表達,才能既體現教師個人的氣質特征和素養,又給學生一個良好的語言示范,使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

  第一,選擇語言的能力。

  對應不同的課文內容,語言組織應該有所不同。在教學《再別康橋》時,對應詩人對康橋深深的喜愛和眷戀之情,選擇輕柔而優美的語言能引導學生進入康橋的世界和詩人的內心世界;在教學《紀念劉和珍君》時,選擇激憤而鏗鏘的語言,能讓學生明白劉和珍君的無悔選擇和魯迅先生悲憤的情感,在教學《項脊軒志》時,選擇舒緩而哀傷的語言,才能表達出歸有光對親人深深的愛和想念之情。

  通過不同特色的語言示范,讓學生在長期的熏陶中,體會不同作品的內容和情感,逐漸培養出對文學作品的敏銳感知能力,形成一種選擇語言的能力。

  第二,組織語言的能力。

  從學生的作文中可知,大多數學生的詞匯量少的可憐,口語化現象嚴重,一般只用陳述句,還不時有錯別字和病句,可見,現在大多數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很差,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積累少。平常文學類的書讀得少,優美的新鮮的詞匯接觸的少,更不用說有意識的去記憶。“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詞匯儲備少,用起來怎么可能隨心所欲?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二,運用少。大部分學生寫作文是為寫作文而寫作文,也就是為了完成700字的任務。雖然寫作時絞盡腦汁,但搜腸刮肚擠出來的,還是少的可憐的幾個詞匯,使人讀起來很干癟,味同嚼蠟。作文的語言有幾個層次:有較多的錯字與病句,這是最低層次;語言基本通順,這是第三層次;語言樸實流暢且富有文采,這是第二層次;語言優美,辭藻華麗,富有文采,這是最高層次。就學生的現狀而言,要達到最高層次是比較難的,但第二層次通過努力一般能達到。如在寫作時,有意識地采用新鮮優美的詞語,運用多種句式,以及多種修辭,并且能持之以恒,作文的語言就會越來越豐富,也會越來越有文采。積累少,無詞匯可用,運用少,不能激發自己去積累,這樣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導致學生怕寫作文,寫不出作文,寫作文變成了“擠牙膏”。

  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豐富教案內容,精心組織授課的語言,使課堂語言優美,流暢,富有文采。這樣的課往往能吸引學生,他們在獲得課堂的知識含量的同時,自己也在品位老師的美言,美句,美文,從而思考,這個詞用在這比別的詞都好,這個句子換一種表述會是怎樣的效果?這種思考也是學生潛意識中提高自己組織語言能力的過程,這個過程如果能夠長期持續,學生就會由被動變為主動,有意識地去積累詞匯,組織語言,組織語言的能力自然會提高。有了源頭活水,何愁作文之水不清?

  第三,朗讀的能力。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對語文課的一個基本要求,朗誦是語文課中一朵永不凋零花,沒有朗讀的語文課,總給人一種沉悶之感。怎樣的朗讀才是最好的朗讀呢?一位老師在教學《淚珠與珍珠》時,最后插入了一個朗讀片段。朗讀的內容是這位老師自己所寫的有關汶川大地震之后的感言。朗讀結束后,學生眼里都溢滿了淚水,沉寂了兩分鐘左右,教室內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這一次成功的朗讀告訴我們,除了讀準字音,掌握斷句外,濃厚的感情和飽滿的激情是朗讀必不可少的因素。

  課堂上一次成功的朗讀之后馬上給學生集體朗讀或單獨朗讀的機會,往往能事半功倍,因為這既給了學生一個朗讀示范,也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念經式的讀書變成充滿激情的朗讀,其間的進步不言而喻。

  在課堂教學中,對比朗讀給學生的啟發性也許更大。有比較才能明優劣,有比較才能明得失。在教學《將進酒》時,我將自己的現場朗讀和著名朗讀家的朗讀錄音進行對比,讓學生評價優劣,最后把問題集中在朗讀這首詩時,應有怎樣的的感情歷程。經過對比,學生了解了詩歌的朗誦方法,也了解了詩歌的主旨,真是一箭雙雕。

  在課堂中,教師的一切語言活動都是圍繞學生而進行的,一切為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而不只是為了使課堂氛圍感人或展示自己的朗讀功力。

  所以,語文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容忽略的是語文教師講課,語言必須有藝術,有特色,要言之簡略,言之有序,言之有趣,言之生情,總之教師要講得津津樂道,學生才能聽得津津有味。好的語言課,最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那就是教師在挖掘教材中深含情感色彩的內容后,要通過自己抑揚頓挫的語調,還要輔之以表情,將文中的思想感情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思想受到感染,受到教育,獲得知識,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語言教學質量。語言教學不能像一潭死水,總是一個腔調,一種語速,一味地平鋪直敘,只能把學生帶人昏昏欲睡的境界。在語言教學中,生動的語言是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工具,既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示范,又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就會愿意讀書,就會產生一種執著的追求。

  (三)以學科為本,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和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少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的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現狀:語文課人文性的缺失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的內涵一直比較模糊。黃厚江老師立足學科本位,闡發了語文學科人文性的基本內涵:培養學生對母語和民族文化的熱愛,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豐富健康的感情。

  現在,教育的功利性使得人文性在課堂上逐漸消失。人們過分注重學生的智力開發和知識的獲得,所以,幼兒園學小學的課程,小學學中學的課程,中學學大學的課程,大學學做人。這種拔苗助長式的教育培養了一批畸形兒:高智商,低情商。大掃除時家長上陣,讀大學時帶保姆已不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大學生因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學,xx大學生因承受不了學習和生活的壓力而自殺的事情也時有耳聞;更有甚者如殺室友,殺親人。“救救孩子!”是時下許多有識之士發出的感嘆。

  如何救孩子?這既需要社會這個大環境少些功利,多些人道主義關懷,也需要教育更多地關注思想道德教育,并將這一點落到實處。就語文教育而言,就是要增強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培養學生對母語和民族文化的熱愛,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豐富健康的情感。這也許是杯水車薪,但如果能細水長流,物質水平高而文化素質低這樣一種畸形現象,或許能慢慢解決。

  時代的形勢要求增強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但這并不是說要忽視其工具性,如果這樣,必然會導致人文性的泛化,模糊其學科的個性特征,語文學科價值的體現,必須以其工具價值的實現為基礎。

  實踐: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怎樣在教學實踐中實現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教學的實踐主要是讀與寫。讀的過程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過程。反復讀,讀出感情,讀出精神,讀懂道理,就達到了文道統一。而寫作的過程,更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過程,作文的內容與形式相協調,相統一,文章才能優美、深刻,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討論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能激發學生思想的靈光,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的能力,也容易引導學生從人文角度去感悟課文。但在討論時應要求學生“手不離書,言必有據”,“據”就是文本。只有這樣,才算面對文本,進入文本,體驗和感悟文本。脫離文本,任其天馬行空地亂談,談得再好,也不是語文課。感悟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從人文的角度去感悟,同時也應該而且有必要讓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去感悟,明白為什么這里邊要用這個詞?為什么這個句式更能表達出這種感受?然后習得方法,在以后的閱讀與寫作中學會遷移,這才是語文教學的價值所在,也實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不提倡本色語文,高中語文教學就難有出路,教師就沒有辦法教學,學生也沒有辦法真正學到語文。洗盡鉛華,返璞歸真,還語文課以本色,才能上出語文味,實現語文課的價值。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11

  閱讀教學傳統模式常常是單一的自下而上模式,只是把課文作為單純向學生傳授語法及語言知識的載體,重在老師的講解,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傳統的閱讀理解提問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對所閱讀文章的表層理解層次上。如何借助這些課文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水平呢?這是一個需要師生互相合作的工作。在閱讀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讓學生的閱讀和討論交流相互交叉進行,從而使閱讀課既達到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效果,又能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接受的信息轉變成交際實踐的內容。通過使用交際化的手法進行閱讀教學,為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過程由教師、學生、教材、方法四要素組成,這四要素所組成的六對關系只有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才能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在進行閱讀課教學設計時,不能只考慮教師的意志,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有話可說,并樂于說。

  一、設計提問,激發學生的主體思維

  高中英語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課文內容參透了豐富的審美以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閱讀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啟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可以啟迪學生動腦,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緊扣教材,層層推進,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引導,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欲望,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

  二、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1.指導學生認真預習

  高中閱讀課文長,難度大,抽象概念內容多,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象較復雜。因此,對學生來說,認真預習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學生沒任何準備走進課堂那么學習肯定是被動的,教師講解什么,學生就聽什么;教師演示什么,學生就看什么。這樣的學習有什么主動性呢?預習看起來是學生的事情,但教師精心指導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預習,并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準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可以給學生布置問題回去思考。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接受新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識的遷移,并使學生受益終身。

  2.鼓勵學生踴躍參與

  學生踴躍參與,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發揮教學民主,為此,教師要妥善引導,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為此,要做到:

  (1)要營造寬松、和諧、融洽、平等的學習氛圍。(2)要留下足夠的參與時間和空間。教學不要“滿堂灌”,也不能“滿堂問”,學生能講的,要盡量讓學生講;學生能動的,要盡量讓學生動。

  (3)要創造良好的參與條件,提供合適的參與機會,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互設情景,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展開討論,以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

  3.培養學生歸納理解

  閱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閱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樹材料的閱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閱讀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體裁的閱讀材料采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材料內容,快速、準確地獵取文章信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由于閱讀材料題材與體裁的不同,因而在閱讀中還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各種不同的歸納方式去歸納、理解材料內容,如可以歸納動詞,顯示事件過程;歸納文章人物,突出重點人物等等,從而在閱讀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增加語言實踐量,延伸英語閱讀空間

  高中每單元一篇閱讀課文所選的文章都是好文章,他們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課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習俗、世界名人傳記,體育競技比賽、飲食衛生習慣等等都喚起高中生的注意和興趣。但是,從培養閱讀能力的角度來看,僅限于課文的閱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閱讀課的課堂教學內容絕不能只停留在封閉的教室、狹窄的一本書里,而是要面對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以拓寬閱讀內容視角,擺脫傳統的英語閱讀教材的束縛,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每周選擇三到五篇難易適中、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讀物,打印出來發給學生課后閱讀,并要求他們做相應的閱讀理解題。

  四、英語閱讀教學應滲透人格教育

  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當前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高中英語閱讀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與實用性于一體的好教材,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閱讀教學應結合教學內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因此,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滲透思想品德以及愛國主義教育。

  此外,在教學中還可根據教材需要利用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融德育教育于教學中,這不僅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能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這不正是素質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當然,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最重要的還是教師正確地認識英語閱讀教學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12

  以前,本人教的都是職高類的教材。2______年9月始,首次接觸新課標高一新教材,一轉眼,高一的教學即將結束。回顧一年來的教學歷程,發現體驗頗深,這包括在教學上以及和學生的交流相處。總的來說,感受最深的兩點是:高中英語教學要一氣呵成,不能忽視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密切注意學生的思想變化。下面從教學和備課兩方面談談所積累的經驗和發現的不足。

  一.教學方面

  常規教學中求創新

  1、注意高一年級與初中的銜接過渡

  高一新學期伊始,我們通過入學考試了解學生大致水平,及時給學生彌補初中的缺漏知識。利用一月左右的時間從語言、詞匯、語法、句型等方面幫助學生系統復習。盡快使學生適應了高中英語教學,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堅持用英語授課,要求并鼓勵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根據高考要求,從高一年級開始就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課后還加強了與學生接觸,盡快和學生熟悉起來。

  2、高中英語教學要始終貫徹交際性原則,強化學生主體意識

  “讓游泳者到水中去。”這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思想核心。語言學家毛魯(KE Morrow)曾說過:“T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 意思是,要學,就得實踐。貫徹交際性原則亦就是要把教學活化為實際,我的做法是:

  ①.建立“課前五分鐘會話“,培養課堂交際氛圍。如一進課堂我說:“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 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課問:“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學生會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對話,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②.盡量堅持讓學生作duty report。這一做法初中就經常采用,然而到了高中我仍然堅持讓學生繼續做,實踐證明duty report是鍛煉學生開口的好方法。具體是讓當天值日生在講臺前向同學們介紹當天日期、天氣、出勤等情況,也可以讓他們講故事,并允許他們隨意挑選同學回答問題。

  ③.適當讓學生表演對話或課文內容。針對近期所學內容,布置學生課后進行討論排練,然后再搬上課堂表演。

  ④.定期舉辦英語課外活動,如:興趣小組;演講比賽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開口參與交際的積極性。

  ⑤.每周一至周五傍晚進行15分鐘的黃金背誦,每單元做一份周報或雙語報,及時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只有通過輔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發揮。我的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各種方法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的能力、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另外,自學能力的提高還得益于學生課外大量的獨立的閱讀,于是高一我們就求學生人人盡量買本英漢詞典、高考必備、及學法頻道作為工具書,讓他們勤查字典,熟悉解題方法及加強預習。

  4、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學習中產生兩極分化。我的做法是把語言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上課時有目的講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識和趣事。課后我還多和學生交流接觸,了解學生的需要,適當和學生一起參加活動。

  通過如上的舉措,本期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大部分環節取得了進步,也增強了信心。但是這半年的教學中還存在的問題是,在進行speaking這一塊時學生不太樂意開口;還有就是對于學困生成績的提高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二.備課方面:

  我們高一普高備課組共3位老師。其中龔君艷老師是市級名師,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季水花老師是高級教師,而且有著帶過幾屆高中班的經驗,同樣都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這給我的學習帶來很大的便利及好處。

  我們在個人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加強集體備課,發揮群體優勢,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重點解決怎樣教會學生,突出教法。每堂研討課突出一個主題,如解決學生的聽力問題。雖然我們的嘗試可能非常幼稚但我們在努力。盡量擯棄老的,不符合潮流的教法。盡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一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后寫好教后感,不斷總結得失。

  我們將再接再厲,創造更好的教育教學成績。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13

  一。對數學概念教學的一點反思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對于數學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去挖掘數學,他不僅要能“做”、“會理解”,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去“理解”,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辨證的等方面去展開。

  下面以函數為例:

  1。從邏輯的角度看,函數概念主要包含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三要素,以及函數的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對稱性等性質和一些具體的特殊函數,如: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等這些內容是函數教學的基礎,但不是函數的全部。

  2。從關系的角度來看,不僅函數的主要內容之間存在著種.種實質性的聯系,函數與其他中學數學內容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方程的根可以作為函數的圖象與軸交點的橫坐標;

  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數的圖象在軸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對應的橫坐標的集合;數列也就是定義在自然數集合上的函數;

  同樣的幾何內容也與函數有著密切的聯系。

  ……

  教師在教學生是不能把他們看著“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課后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二。對數學教學方法的幾點啟示

  本人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工作將近30年的時間了。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如何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40分鐘的學習效率,這對于剛接觸高中新課改教學的我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要搞好高中數學新課改,首先要對新課標和新教材有整體的把握和認識,這樣才能將知識系統化,注意知識前后的聯系,形成知識框架;其次要了解學生的現狀和認知結構,了解學生此階段的知識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系。課堂教學是實施高中新課程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不但要加強雙基而且要提高智力,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特別是自學。尤其是在課堂上,不但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時間里,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1。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三大目標,即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把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備課時要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要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教學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著教學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適當地還可以插入與此類知識有關的笑話,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選擇例題時,例題最好是呈階梯式展現,我在準備一堂課時,通常是將一節或一章的題目先做完,再針對本節的知識內容選擇相關題目,往往每節課都涉及好幾種題型。

  3。要善于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在新課標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師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顯著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從而把原來40分鐘的內容在35分鐘中就加以解決;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于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內容,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通過投影儀,同步地將內容在瞬間躍然“幕”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板演量大的內容,如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復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儀來完成。可能的話,教學可以自編電腦課件,借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如講授正弦曲線、余弦曲線的圖形、棱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可以用電腦來演示。

  4。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如在教授立體幾何之前,要求學生每人用鉛絲做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觀察其各條棱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各條棱與正方體對角線之間、各個側面的對角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這樣在講授空間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時,就可以通過這些幾何模型,直觀地加以說明。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上,有時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5。關愛學生,及時鼓勵

  高中新課程的宗旨是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并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后,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6。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

  在一堂課中,教師盡量少講,讓學生多動手,動腦操作,剛畢業那會,每次上課,看到學生一道題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點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們即將做出答案的時候將方法告訴他們。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學生的思維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庫,學生往往會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來。

  7。切實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眾所周知,近年來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其實定理、公式推證的過程就蘊含著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教師沒有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沒有發掘其內在的規律,就讓學生去做題,試圖通過讓學生大量地做題去“悟”出某些道理。結果是多數學生“悟”不出方法、規律,理解浮淺,記憶不牢,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復雜化。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于粗疏或學生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判斷錯誤。不少學生說:現在的試題量過大,他們往往無法完成全部試卷的解答,而解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練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見,在切實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中同時應重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養。

  8。滲透教學思想方法,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轉化的思想,類比歸納與類比聯想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反證法等。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滲透在中學數學教材的條章節之中。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恰當在講解與滲透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從而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14

  一、 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語言技能和提高交際能力的任務。英語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四者與語法都有密切的關系,語法具備生成力,學會一種語法規則可產生出無窮無盡的句子。那么,掌握語法是提高英語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必須重視語法教學,不斷探索教學方法,提高語法教學質量,為提高英語教學的總體水平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 任務型教學與語法教學

  任務型教學強調在“做中學,用中學”,即倡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各種任務活動,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并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到:“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為學生獨立學習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通過聯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增強自信,提高能力。”“要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內外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參與交際活動的過程中形成交際策略。”

  然而,至今仍有部分教師固守傳統的語法教學理念,將大量課堂時間用來講解語法知識,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上述做法與新課程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因此,正確領會新課程精神,優化語法教學的方法,避免語法教學走極端,是英語語法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下面我將結合一堂英語語法隨堂課談一點感悟。

  三、 兩次語法教學實例的設計與反思

  1.教學背景

  (1)學情分析:

  上課課型:高中英語隨堂課—“倒裝句”語法課

  (2)教學內容分析:

  人教版NSEFC M5U4的主題是“Making the News”,閱讀課My First Work Assignment講述了Zhou Yang在一家英語報社第一天上班時,和上司Hu Xin的談話,引導學生了解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素質,新聞采訪的基本程序以及采訪時要注意的要點等等。文章里出現了四句倒裝句: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3)教學目標設計:

  ①教學內容: NSEFC M5U4 Making the News, Grammar: inversion

  ②教學目標:

  learn the two forms of “inversion”— “full inversion” and “partial inversion”;

  grasp inversion and learn to use it in various real life situations.

  (4)學生基本情況:這是高二的第一個學期,文理平行班剛分不久。高二(16)班是文科班,英語基礎較好,高二(8)班是理科班,英語基礎比較差,能開口講英語的同學寥寥無幾,但兩個班的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都是比較高的。而且大部分學生都能主動復習課文My First Work Assignment,記住成長為一名好記者需要的基本素質。同時,根據教師的要求,背誦并默寫文中提到的四句倒裝句(見教學實踐,只讓他們背誦,并未告訴他們這是倒裝句)。

  2.第一次語法教學實例

  在高二(16)班,我采用了PPP教學法,就是:(Presentation)展示語言材料,(Practice)對語言進行實踐,(Production) 自由運用、產出。

  Step one: Lead in and Presentation;

  Lead into the topic—“inversion” by going over the text “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especially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some basic skills on how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journalist.

  While reviewing the major information, present the inverse sentences on the screen.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Present the related sentences in normal order, ask students to compare and discover the differences. Then conclude and lead into “inversion”.

  其次,運用演繹法講授倒裝的諸多情況,即羅列大量倒裝句的語法規則,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現,然后再輔以各種練習鞏固,也就是練習階段(Practice)。

  最后,我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進而引導學生如何運用該語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就是所謂的輸出(production)。

  First, work in pairs and do exercise2 and 3 on page29

  Second, now write down some sentences beginning with the adverbs below. Make them into a story. Then finish that story and write one of your own.

  There, here, out, in, away, up

  There came a loud series of knocks on the door. So I opened it. In the doorway stood a small boy and his father. In front of them was a broken bicycle lying on the ground. “Here’s my son’s bike,” explained the man.

  最后,布置回家作業,要求各個小組完成自編的故事內容,并再次復習倒裝的句型以及語法規則。

  我原以為以上的課堂設計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掌握語言知識上,而且更加關注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能夠讓學生在特定的場合和情景中運用語言形式來實現交際的目的;既不脫離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卻出現了一些低效現象,值得反思。

  第一:學生主體地位不到位

  在呈現大量的倒裝句的語法規則時候,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忙著抄寫倒裝的句型、看著呈現的例句,做著重復的習題,沒有時間思考,沒有機會發言,感到十分的枯燥乏味,而且有一小部分基礎差的學生甚至趴在桌上,昏昏欲睡。

  反思: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忽略了“以生為本”的教學中心。在教學中,由于我采用了演繹法,即羅列了大量的倒裝句的語法規則向學生展現,然后又輔以各種練習鞏固,學生基本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中。因此,教師應把語法規律的發現、討論、學習和吸收交于學生自己去進行,語法規則是自己“發現”的,學生才感覺到學習語法的樂趣。所以,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要善于引導學生用腦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用手做,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使課堂煥發無限的生命力。

  第二:缺乏趣味性

  在課堂中,大部分學生都一直在機械地背誦、記憶,然后強化練習,一堂課下來,既沒有高潮也沒有低谷,枯燥無味,老師和學生都累得夠嗆,實際效用無從得知。

  反思:出現上述這個現象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師羅列了大量的語法規則,為了教語法而教語法,拼命向學生灌輸語法規則,學生很快就因枯燥乏味而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語法的時候,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教學形式豐富多彩,才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第三:教學任務設計難度偏大

  在輸出階段,我提供了文章的開頭和放在句首的幾個副詞,而接下來的都需要學生自己發揮想象空間,自己編寫故事。本以為這樣的開放性作文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但在實踐中,卻發現大多數小組的作文了了幾筆,內容貧乏,句式單一,而有一個小組甚至沒有按照倒裝句的要求進行寫作。

  反思:這個現象,關鍵在于教師的任務實施設計環節。在任務實施環節,教師所設計的任務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貫通,層層深入,構建階梯性任務鏈。只有這樣,才能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在此,要特別注意的是,防止把任務設計得過于簡單,而使學生索然無味,或把任務設計得太難,而使學生產生畏懼感,失去對學習的信心。

  第四:學生的互動性相對缺乏

  二人活動和小組討論的合作學習的確增強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但是多半是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在發言,在代表小組匯報;而一些學生卻習慣于作為聽眾,很少甚至不發表個人意見,漸漸地他們對一切語言學習活動都漠不關心。

  反思:出現上述現象與教師的教學方式不無關系。不少教師喜歡叫成績好的學生回答問題,而且對他們肯定和表揚,漸漸的,基礎較差的學生都習慣做“看客”。 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曾說過:“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人格和差異,以適合學生特點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對待每個學生,才能使學生的身心自由地發展,創造性的成長”。所以,小組分工必須明確,力爭使每個學生在活動中都有話可說,有活可干,任務的結果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心,并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3.第二次語法教學實踐

  通過對第一次教學實踐的反思,我對第二次語法教學實踐作了適當的調整。雖然高二(8)班英語基礎比較差,但是大多數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討論,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第二次語法教學設計主要是對第二階段(practice)和第三階段(production)進行了修改:

  Step 2: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1)

  Rewri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Only then did I realize I was wrong.

  (Key: I realized I was wrong then.)

  (2)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make progress.

  (Key: We can make progress in this way.)

  (3)Only when we help others do we become happy.

  (Key: We become happy when we help others.)

  Q: Work in pairs. Compare the three pairs of sentences and discover what usually makes a sentence with “only” at the beginning inverse.

  Summary:

  “only+ 詞/ 短語/ 從句”位于句首,句子常部分倒裝。

  謂語部分結構為:

  1. 動詞

  動詞 2. +主語+謂語其余部分

  3. 動詞

  4.

  Practice:

  Describe the pictures with “only + adverbial” at the beginning of your sentence. Next, lead into the second form of inversion— “negative words”.

  (設計意圖:學生合作,比較正常語序和倒裝語序的三組句子,歸納出only引起倒裝的三種情況,進而推論出部分倒裝句的謂語部分的特點。然后,我選了本班學生的圖片(王旭霞和史陳昌:她們兩位同學上學期成績進步很大,此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用“Only…can you…”的結構面對面去祝賀。通過虛擬情景的練習,學生能夠“現學現賣”,掌握only引起的倒裝句。 )

  Step 3: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2)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Without hard work, Shi Chenchang couldn’t succeed.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key: Shi Chenchang couldn’t succeed, either.)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key: Neither/ Nor could Shi Chenchang.)

  (設計意圖:繼續運用王旭霞和史陳昌為話題,由“Only…can you…”的結構順利引入新知識—“否定詞位于句首引起倒裝”。同時,以舊引新,印象深刻。)

  Summary:

  當前面的情況也適用于另一人或事物時,可用結構:

  So + 助動詞+主語(肯定句中) Neither/ Nor+助動詞+主語(否定句中)

  Exercises:

  (1)My cousin is not 19. .

  A. So am I. B. Neither am I. C. Neither is I.

  (2)I haven’t been to New York. .

  A. So haven’t we. B. Nor have we.

  (3)Mary can speak English. .

  A. So can we. B. So do we.

  (4)Bonnie enjoys classical music. .

  A. So can I. B. So do we.

  (5)Lily went shopping yesterday. .

  A. So went Tony. B. So did Tony.

  (設計意圖:讓學生做到“在做中學”,快速掌握新知識。)

  Well, in fact, Wang Xuxia and Shi Chenchang will not only work hard at present, but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Not only (key: will Wang Xuxia and Shi Chenchang work hard at present), but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設計意圖:再次回到王旭霞和史陳昌,道出他們的內心想法:今日多努力,明日多貢獻。同時,通過觀察法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并列連詞not only…but also…的倒裝特點。)

  Summary:

  not only…but also…并列兩個句子時,(not only)分句部分倒裝,(but also)分句不變。

  →(Not only)Wang Xuxia(but also) Shi Chenchang will work hard at present, and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注意:not only…but also…并列(主語)時,句子順序不變。

  拓展:

  否定詞位于句首,使用部分倒裝。常見的否定詞有: never, not, not only, little, seldom, hardly, in no time, by no means…

  (設計意圖:在拓展前,我展示了三位奧運冠軍──郭晶晶、張怡寧和楊威的照片,并在他們的照片上打出他們的“口號” ──“I will never give up!”改寫為“Never will I give up!”運用演繹法,引導學生運用從“特殊”到“一般”概括理論。)

  Game:

  Work in pairs, rewrite the sentence in inversion. Do it orally. One reads out the original sentence, the other rewrites it. The pair which rewrites the sentence correctly wins a star for the group. And the group with the most stars will win.

  (設計意圖: 課間分發紙條任務時,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52位學生倆倆合作,26個小題各不相同。故這個活動從合作教學和交際教學的原則出發,不僅提供情景教學的多樣性,而且讓學生整堂課都處于新鮮感不斷的亢奮狀態中,促進有效學習。)

  Step 4: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3)

  Here comes the result. (一語道出本節課的最后一個語法——完全倒裝)

  Open your mind and find one more example in this unit.

  (key: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Rewrite the sentence above in normal order.

  (key :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comes here.)

  Group work── Compare the following pairs and find the rule:

  (1)①Today many teachers come here. ② Here come many teachers today.

  (2)①Mr. Black went there. ② There went Mr. Black

  (3)①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 ② On the table is a book.

  (4)①He went away. ② Away she went.

  (設計意圖:提供四組句子,讓學生小組討論,通過探究法、觀察法、發現法等找出每組句子的不同點。從而歸納出下面的結論。)

  Summary:

  句子中表方向和地點的 (副)詞、(介詞)短語可置于句首,以示強調。主語是(名詞)時,完全倒裝;主語是 (人稱代詞) 時,主語和謂語的語序不變。

  Practic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first normal then inversion.

  (1)她已經來了。

  (2)我的建議如下。

  (3)我們教室前面有一排高高的樹。

  (4)前面做著一個老婦人。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用正常語序翻譯,再結合剛才summary中完全倒裝句的特點改寫為倒裝句。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超強的模仿力的特點。)

  Step5: consolidation:

  Work in group of 4 and do use inversion!

  Make up a short story (about 5-8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Fairy tale DIY(自編童話版)

  Title: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Help: a small wooden house小木屋

  (1) In no time Snow White .

  (2)In front of her .

  (3) Nearby a river .

  (4)Not only Snow White , but also .

  (5) (否定詞) (助動詞)Snow White forget this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the seven dwarfs(小矮人也不會忘記。)

  Here is the beginning of your story :

  One day outside was Snow White swinging. Suddenly…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One day outside was Snow White swinging. Suddenly

  (設計意圖:選擇學生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貼近學生的閱歷,能迅速調動他們的創作熱情。而且我采用了造句和連句成文的半開放式作文,最后才過渡到作文,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

  Step6: homework

  Finish DIY your story and write it down in your exercise book.

  (設計意圖: 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旨在鞏固學生所建構的知識。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程度,設計了造句、連句成文的半開放式作文,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任務的結果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并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四、 實踐反思

  第二次案例遵循任務型教學在“做中學”的原則,把課堂時間更多地交給學生,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通過體驗、實踐、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全面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課堂內容取材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表現欲;課堂設計的每項任務都有明確目的,層層推進;課堂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包括“表演型任務”,“展示型任務”和“小組討論觀察法”等;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能夠提高語言實際的運用能力,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兩次語法教學實踐使我深刻的認識到語法教學的重要位置。作為教師,一定要辨證地處理好語言設計基礎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之間的關系,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活動,注意語法教學與其他方面知識的整合,特別是,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做中學”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法基礎知識,有效地提高其語言交際能力。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15

  廣泛拓展,提升語文能力語文課本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讀本是其有益的補充,而課外語文學習則是提升語文能力必不可少的范疇。

  (一)印發課文相關資料在學習一篇課文前,我收集印發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同一體裁或題材的不同作品,把這當作導學的重要內容,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擴大閱讀量。

  (二)充分發揮閱讀課的作用語文的重要內容是閱讀和寫作,閱讀是基礎,為提高閱讀水平,學校每周開設了一節閱讀課,在上閱讀課前,我給學生講清閱讀課的重要性,閱讀的要求,并且經常檢查學生的閱讀摘抄本,促使學生不斷閱讀。

  (三)拓展閱讀課外文言語段文言文是高考的重要部分,要求長期積累,因而我非常重視這一方面,我通過不同方式補充課外文言文語段,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我盡量選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勵學生去翻譯并作為論據寫入作文,使學生閱讀,寫作同時提高。

  (四)堅持寫隨筆語文學習不能僅靠課堂,要利用課外,要利用生活,讓學生去觀察景物,敘述事情,抒寫心理,流露心聲,讓學生記住“生活處處即語文”。同時,對學生隨筆寫作進行檢查,選出優秀作文讓全班同學交流,提高學生寫作積極性。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責任重大,責無旁貸,而語文教學是整個教學系統的基礎,搞好語文教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也不是僅靠交流就能達到的,它要求我們去摸索,去深度,去拓展。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16

  要精心設計具有新意的歷史場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關注,并且在具體的情境中蘊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學生對原有認知的挑戰,從而引發學生探索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百家爭鳴》這節課時,設計了如下的討論題目:孔子說:“我仁;孟子說:我義;說:我以柔克剛;莊子說:我順其自然;韓非子說:把他們全抓了;墨子說:我以身作則。現在我校的水電浪費現象比較嚴重,請從、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別出發,分別給出解決辦法”。然后讓學生來展開高二歷史教學反思討論。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是對于學科領域本身的研究,學科動態信息的了解,傳奇世界私服以及課堂教學中諸如講授藝術、邏輯分析、語言表達等“內功”的和積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覺得必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對于我個人來說,我在備必修三第一單元第一課的過程中,翻閱了葛兆光的《中國思想史》、梁啟超的《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白華《中國哲學史提綱》以及其他大量的,提高了自己的專業素養,為自己深入淺出的教學打下了基礎。可以說,對于一位教文科的教師來說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勝任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教學工作。因此,新課程背景下作為老師必須要多讀書。

  學生對什么最感興趣?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興趣!在課堂當中一定要找到學生的興奮點,將書本的知識生動地呈現給學生。構建主義教學觀認為傳奇世界私服發布網,教學活動的本質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去理解對象信息和知識內涵的個性化過程。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關于新課程的探索是無止境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學過程當中更充分地體現新課程的仍舊是我必須要探索的一個大的問題。在新學期的《導言課》當中我對我的課堂內容作出了如下一些改動,讓導言課從簡單的“見面課”上升到對歷史學科的正確認識與歷史教學目的的明確。圍繞著三個主要的問題展開討論:1、什么是歷史?2、為什么學習歷史?3、怎樣學好歷史?從而了學生的思維,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要正確理師在課堂教學“多元互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是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必須要善于抓住學生在課堂中所出來的智慧火花。

  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提高自身史學素養,熱血傳奇私服在異彩紛呈的材面前能否從容應對已經成為每一個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過去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無憂無慮地端好歷史教師這碗飯的時代,隨著新課改的來臨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也結束了教師這一行業甚至上十年不更新業務知識的局面。

  舊教材是教學大綱的直接演繹,是教學大綱的直接體現,所以在過去的歷史教學中,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并落實大綱的一切任務,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很好地應付考試。而一標多本下的材,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根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編寫的高中歷史教材,打破了傳統高中歷史教材的編寫體系,將“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內容融合起來新開傳奇私服,以專題的形式來呈現。它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用一系列專題展示出人類歷史發展的全景圖,三個歷史必修課模塊實質是講述文明史、物質文明史和文明史,六個選修課模塊也主要是文明史主要內容的展開和深化。在這些方面材無疑給了我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更貼近我們當今時代和社會的要求。可以說文明史觀引入中學歷史教學,勢必會給我們的課堂帶來極大的變化,可以說是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一次真正的。

  在學科教學、師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復講了好幾遍他為什么還不會?”、“為什么學習不好的學生學習習慣都差?”、“為什么學生對涉及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普遍感到困難?”等等,面對這些“困惑”我們只是說說議議,很少去深入地探究這些困惑背后的真實原因,也就是說我們缺少問題意識。我準備在新學期將問題細化,注重平時積累,著手解決,具體成文。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17

  以前,本人教的都是職高類的教材。2X年9月始,首次接觸新課標高一新教材,一轉眼,高一的教學即將結束。回顧一年來的教學歷程,發現體驗頗深,這包括在教學上以及和學生的交流相處。總的來說,感受最深的兩點是:高中英語教學要一氣呵成,不能忽視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密切注意學生的思想變化。下面從教學和備課兩方面談談所積累的經驗和發現的不足。

  一.教學方面

  常規教學中求創新

  1、注意高一年級與初中的銜接過渡

  高一新學期伊始,我們通過入學考試了解學生大致水平,及時給學生彌補初中的缺漏知識。利用一月左右的時間從語言、詞匯、語法、句型等方面幫助學生系統復習。盡快使學生適應了高中英語教學,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堅持用英語授課,要求并鼓勵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根據高考要求,從高一年級開始就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課后還加強了與學生接觸,盡快和學生熟悉起來。

  2、高中英語教學要始終貫徹交際性原則,強化學生主體意識

  “讓游泳者到水中去。”這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思想核心。語言學家毛魯(KE Morrow)曾說過:“T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 意思是,要學,就得實踐。貫徹交際性原則亦就是要把教學活化為實際,我的做法是:

  ①.建立“課前五分鐘會話“,培養課堂交際氛圍。如一進課堂我說:“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 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課問:“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學生會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對話,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②.盡量堅持讓學生作duty report。這一做法初中就經常采用,然而到了高中我仍然堅持讓學生繼續做,實踐證明duty report是鍛煉學生開口的好方法。具體是讓當天值日生在講臺前向同學們介紹當天日期、天氣、出勤等情況,也可以讓他們講故事,并允許他們隨意挑選同學回答問題。

  ③.適當讓學生表演對話或課文內容。針對近期所學內容,布置學生課后進行討論排練,然后再搬上課堂表演。

  ④.定期舉辦英語課外活動,如:興趣小組;演講比賽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開口參與交際的積極性。

  ⑤.每周一至周五傍晚進行15分鐘的黃金背誦,每單元做一份周報或雙語報,及時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只有通過輔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發揮。我的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各種方法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的能力、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另外,自學能力的提高還得益于學生課外大量的獨立的閱讀,于是高一我們就求學生人人盡量買本英漢詞典、高考必備、及學法頻道作為工具書,讓他們勤查字典,熟悉解題方法及加強預習。

  4、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學習中產生兩極分化。我的做法是把語言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上課時有目的講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識和趣事。課后我還多和學生交流接觸,了解學生的需要,適當和學生一起參加活動。

  通過如上的舉措,本期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大部分環節取得了進步,也增強了信心。但是這半年的教學中還存在的問題是,在進行speaking這一塊時學生不太樂意開口;還有就是對于學困生成績的提高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二.備課方面:

  我們高一普高備課組共3位老師。其中龔君艷老師是市級名師,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季水花老師是高級教師,而且有著帶過幾屆高中班的經驗,同樣都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這給我的學習帶來很大的便利及好處。

  我們在個人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加強集體備課,發揮群體優勢,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重點解決怎樣教會學生,突出教法。每堂研討課突出一個主題,如解決學生的聽力問題。雖然我們的嘗試可能非常幼稚但我們在努力。盡量擯棄老的,不符合潮流的教法。盡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一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后寫好教后感,不斷總結得失。

  我們將再接再厲,創造更好的教育教學成績。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18

  優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語文課堂教學的“活”,需要靈活的教師引導,鮮活的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 可對于我來說,還是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我覺得要使課堂氣氛”活”起來,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方面是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十分欠缺的地方。

  首先,教師的教學活,帶動的必然結果是學生學法活。教師教的不只是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探究結論。給學生多點撥,多直觀,多啟發,多鼓勵;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老師在課堂中應引導學生創新學習,鼓勵他們的批判精神,允許他們標新立異。

  其次運用靈活、恰當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所設置的情境生動、 形象地表現出來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在教學中經常利用多媒體,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上課,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內容,并且能順利解決課文有關問題,準確把握知識要點。

  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注重發揮學生的思維功能,鮮活的思維是優化語文課的核心。在教學操作中,有經驗的教師在靈活引導的同時,十分注重鼓勵學生的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聚合思維、直覺思維、想象思維的并用,并力求異新,自覺地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鮮活的學生思維是智慧激蕩的搖籃。我在教學中從不隨意打斷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當然,在實施活化課堂教學活動中,還有兩個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二是要對學生的活動多加肯定,表揚。希望我能在以后的教學中有所改進,查漏補缺,師生互動,使課堂氣氛活起來,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高中語文教師。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19

  一、課堂教學:

  高一年級絕大部分的學生都對音樂有興趣,特別對流行音樂有濃厚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聽、看、唱,討論、聯想、想象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并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余可調節情緒,有利于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此外,在音樂欣賞課上我還加入了一項讓學生自己介紹音樂,表達自己藝術見解的實踐活動,這也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

  4、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復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于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二、課堂管理:

  為了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上音樂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對于破壞課堂秩序的行為也進行了善意的批評與糾正。

  不足:對于學生的一些擾亂課堂的行為批評力度不夠。總以為學生不是惡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現。所以給他們的環境較為寬松。致使他們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有恃無恐。因此,今后應特別注意賞罰分明、把握尺度。還有,幽默力量運用不夠。

  三、課外活動: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按學校的計劃, 舉辦了各種有意義的的文藝活動,如校園歌唱比賽,音樂知識競答等等。

  四、考試:

  為了使音樂考試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學生能更自然地表現音樂,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也為了讓我對每位學生有個基本的了解,這學期的音樂考試我采用了:讓學生選擇一種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來表現,通過學生的表現情形來打分。也希望音樂能給學生帶來輕松愉悅的享受!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音樂積極性,今后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學生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20

  在2-2X學年度,我擔任高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在這一年的教學工作中,我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把教學重點放在了閱讀教學上。

  這一學期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還特別注意留 給學生盡量多地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啟發”,慢慢改掉以往為趕教學進度置學生的感受于不顧的教學套路。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以往的閱讀課上,我總是先布置思考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這樣,學生讀的方向、思考的重點就明確了,教案預設的教學目標也順利達到了。然而不足的是,教師的問題在學生的頭腦中先入為主,造成了思維的定勢,嚴重地干擾了學生獨立自主地閱讀,無形中剝奪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長期以來,學校教學中形成的一個怪圈,就是中學師生天天用,天天練語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學科卻是語文,沒有多少學生敢說自己語文學得好,沒有多少語文教師敢說自己的語文教得多好。

  這一學年度我是從高三下到高一年級的。從高三到高一年段,語文教學內容有了明顯的變化,教學對象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高三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十分投入十分積極的,畢竟他們面對自己人生的關鍵選擇。而這屆高一學生,對于他們而言學習似乎是個負擔,他們對學習沒有什么熱情。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21

  (一)課后反思

  這堂課總體來說不滿意。在設計這節課時,我主要制定了兩個復習目標,一個是復習鞏固主要的文言知識,一個是品讀語言,體悟作者的感情。對于這樣的傳統篇目,在設計上不容易上出新意,但在學生體悟感情這方面,卻能夠展現出不同的境界。在處理體悟感情這一環節時,主要是讓學生找出有感悟的句子,先自己寫體會,然后組內交流,推選出較好的同學展示,這一環節學生表現的還能夠,但是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感染力不夠。

  在處理第一個環節復習重點文言知識時,我認為很是失敗。首先是課前導入完全成了擺設,沒能起到帶動學生進入課堂的作用,所以在讓學生找重點文言知識,以及展示這方面的知識時,學生用心性不夠,不能很好地投入到學習狀態中。其次,學生仿佛一向被老師推著走,老師覺得上的很費勁,學生也不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自然課堂也不能到達預期的效果。

  這堂課使我深切的認識到,教師要成為課堂真正的組織者與引導者,還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二)組內老師的評價

  王景會老師:

  1、目標的制定體現三維目標的要求,且緊緊圍繞目標組織教學,可謂簡明扼要,省時高效。

  2、課堂結構各環節銜接自然,有文本中的詞匯成語到情感體悟,然后關聯寫作,可謂環環相扣,結構緊湊。

  3、潛力點的講解適度拓展,聯系高考中的典型例子,可謂觸類旁通,潛力提升。

  4、教態大方自然,可謂鎮定從容,魅力無窮。5、本文以情感動人,教師讀文解析,動情、傳情不足。

  任桂秀老師:

  1、備課充分,了解學情,能根據學情設計問題,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2、教態自然,基本功好,駕于課堂潛力強。3、注重文言知識落實,突出重點,指令明確,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潛力。4、再有一些親和力和感染力就更好了。

  x老師:

  教態端莊,沉穩自如;連接高考,凸顯地位;在研討中賞析語言,使得學生認識深刻,體現了文、言并重的思想。時間處理再緊湊些就跟好了了。

  xx老師:

  1、落實到位,銜接自然。拓展延伸適度,鏈接寫作有深度。2、教師就應再顯示一下自己的高度。

  xx老師: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材處理方面采取了創新的做法。形式上以練代講,從梳理文意到評價到寫作,從不同角度切入解析文章。閱讀的主動權在學生手里,訓練的指導權由老師掌握,這種抓住關鍵,以練代講的方法,效率較高。

  xx老師:

  1、課堂語言規范簡練,指令明確。以重點、難點字詞為抓手,強調誦讀,很好地體現了復習課的預定目標。在此前提下注重對學生情感的熏陶,進行了寫作訓練,促進了知識的生成。2、時間把握不夠完美,前松后緊。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22

  中學歷史學科是學生最不喜歡的課程之一,被視為“枯燥、沒意思的課”。我個人認為這除了教材過于龐雜、概括、枯燥之外,教師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激發和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高中歷史教學成功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它使學生有持久的學習積極性,為良好教學效果的達成提供保證。新課改中要求普通高中歷史課程能夠讓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脈絡,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發展學生的個性等。這些都要求歷史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能力的培養者轉變,讓教師在新課改中探索新的教學策略、教學途徑和教學方式。無疑,反思性教學是達到這個目的的一個很好途徑。

  一、反思性教學的內容

  (一)課程理念反思

  雖然,目前我們已經實施了新課程改革,但是在教師們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一般都會有一個定勢的思維。這種已有的定勢思維會深深的扎根于我們的習慣和經驗當中,如果仍然使用舊的教學思想來指導教學,那么新課改的工作只能是“新瓶裝舊酒”。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首先就必須對教學的理念進行反思。例如,在高中的新課程中就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而在實際的高中教學實踐中,我們往往更加關注教師的主導性,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通過對新課改后高中歷史課程的反思,并且受到湖南衛視中“變形記”節目的啟發,我在高中的課堂中開展過一次“課堂變形記”的活動,即讓學生充當老師的角色,而老師充當學生的角色,這種“變形”的教學方式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也給了他們鍛煉的機會,對以后的教學有很好的幫助。

  (二)備課環節反思

  備課是教學活動中的首要環節。在高中歷史備課時,往往需要一個詳細的計劃,制訂這個計劃的過程就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在制訂這個計劃時,不能只按原有的經驗來制定,應該思考新課程與舊課程的區別,對同一個問題的敘述在兩種教材中有何區別?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區別?當然,以前的經驗并不就是棄之不用,在備課環節中,除了思考新舊教材中的不同之外,還應該思考在以往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

  (三)教學手段反思

  教學手段是教學任務順利完成的保證。因此,教師必須對自己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反思,并在實踐中加以改進。例如,目前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都比較喜歡使用多媒體,多媒體具備形象性、趣味性以及直觀性等特點,運用得當可以使得課堂更加形象生動。但是,在現實中,教師又往往走了另外的一個極端,比如:輕質量,而重數量;輕內容,而重形式;仍然不重視學生的主體性,由原來的“人灌”轉變成“機灌”等。反思這些不良的現象,歸根結底是忽視了教學中的有效性。所以,在多媒體課件制作時,應該反復思考所用素材的典型性,是否具有說服力,是否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開啟,如果不能,則應該寧缺毋濫。只有經過充分的反思,才能讓先進的教學手段真正為課堂服務。

  二、反思性教學在歷史新課改中的實踐研究

  高中歷史中的反思性教學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對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思考、反省和探索。因此,反思性教學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認證把握整個反思的教學過程。

  (一)以發現問題為切入點

  反思性教學以教學問題的發現為整個過程的切入點,這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反思性教學中的反思不應該是簡單地對自己教學情況的簡單回想,而應該帶著一種自我審視的心態來進行反思。

  2.以科學的方式來解決對教學過程進行反省發現的問題,并努力尋求更好的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這使得教師獲得了創造性思考指導解決問題的寶貴機會。因此,對每堂課都必須靜心思考。例如,在講授《鴉片戰爭》一課時,采用了《復興之路》(中央電視臺專題片)中的其中三段插入到課件中,事實證明確實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但同時對其中的一些問題我也進行了進一步的思考:在課堂上什么時候放比較合適?放完之后可以提什么問題?放多長時間,使得學生能夠有足夠的感性認識,同時不影響授課進度?對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是進行反思性教學第一步。

  (二)以積極改進作為關鍵點

  反思性教學的目標是優化課堂教學。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主要目標是改進教學。因此,教師在發現問題之后,就要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并對授課的方式進行相應的調整。在《鴉片戰爭》一課中,發現了上述的幾個問題之后,認識到了:視頻播放的時間應該合適,播放的內容應該與課堂相關等。在反思以后,對教學進行了如下的改進:在進行鴉片戰爭爆發背景的介紹之前,放了5分鐘的東西方形勢分析的視頻,一是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分析了鴉片戰爭爆發時的國內外形勢,另外也營造了緊張的氣氛。同時在視頻觀看之前還要求學生回答以下問題:在19世紀,從英國出發必須經過4個月才能抵達中國,為什么相距如此遠的兩個國家會爆發戰爭呢?有了視頻作為直觀的感受,經過稍微整理,學生就可以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來進行思考。

  (三)以有效實踐為落腳點

  教師是反思性教學的主體,要求教師對教學實踐活動進行客觀的反思之后,形成一個效率更高的方案再進行下一次的課堂教學。因此,反思型的教師與操作型的教師存在著較大的區別,操作型的教師喜歡問“怎么樣”,只關心教學的結果,而反思型的教師則更加關心“為什么”,試圖找出教學過程中的成功點和失敗點。反思性教學要求教師能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例如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一課中,開始只是著重對基礎知識的介紹,但是忽略了其中一些隱性問題的挖掘,經過反思后,我給學生留下了以下的問題:

  在《機器、自然力和科學應用》中,馬克思就說過:“火藥、指南針、印刷術是預告資本主義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其中火藥粉碎了騎士階層;指南針引導人們走向世界,建立眾多的殖民地;印刷術加快了知識的傳播。”那么,為什么中國的四大發明給歐洲國家資產階級的發展帶去如此大的推動作用,而中國本土的資產階級發展卻如此緩慢呢?這樣既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又有效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以堅持不懈為基本點

  反思性教學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通過教師不斷對課堂教學的反思,來改善自身教學行為。因此,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就不是短期內就能見效的問題,需要長期不斷地堅持,反思性教學就是一個發現問題—思考—調整—實踐—發現問題不斷循環的過程。只有經過長期的堅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中要求學生“會學”,“會學”是要求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因此,學生的“會學”離不開教師的“會教”。“反思性教學”就是在此背景下走進了高中歷史教堂,為了更好地研究反思性教學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本文首先對反思性教學的內容進行了介紹,然后依據作者多年高中歷史教學的經驗,對反思性教學在高中歷史課程中應用的具體方式進行了思考。

  常言道:“教無定法”。在新課改中,并不是反思性教學就是萬能的,本文只是以反思性教學為例研究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23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方式刻板守舊,缺乏活力,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感覺很苦很累,缺乏學習興趣.而素質教育提倡"學生為本",教師必須努力打造高效英語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因此,從20__年9月開始學校對實驗層班級的教師實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課堂大練兵。曾我也質疑過,因為高中學生怎能按照高效課堂的模式走,難于適應,感覺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熱鬧背后,似乎透露出浮躁,盲從和形式化的趨向,學生內在的情感和思維沒有被真正激活。經過一年的摸索,我覺得高效課堂的確較適合好學的學生,在課前他們基本上能全部完成導學案,在課堂上更能積極思考參與,這樣老師能在有效的時間里,不僅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還能引導他們學習更多更廣的知識。但是高效課堂不是學生自學的課堂,它其實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

  一. 課前準備很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引導非常重要,老師必須要有效的指導,制定好教學目標,重難點,花更多時間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而不是僅僅讓學生展示導學案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如果我引導得好,學生學習就很積極,主動,他們不僅訓練了某一方面的技能,也學到了學習目標,掌握了重難點。但是如果我沒有充分做好備課準備,或者引導不切合學生實際的話,課堂效果就不好,不能調動全班同學參與。

  二.課堂提問應具有啟發性

  教師課堂提問一定要有啟發性,能使學生發現問題,總結規律,在內容上要和重難點結合,幫助學生加深印象,解決疑難,提到課堂效率。要在教學生長處設問,以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在形式上要創設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三.教師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

  在學生合作的討論過程中,老師是觀察者,引導者。例如:教師必須對每個小組的討論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在適當的時候對進行順利的小組提出表揚,而對偏離學習任務的小組進行及時的指導和點撥;而在小組匯報時,老師則要扮演好組織者和評價者的角色, 適時地介入讓學生明白合作的技能與方法。高效課堂的實施,使我深刻的認識到教師這個職業,要積極進取,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多聽有經驗老師的課,取其精華,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當中。

  四.運用各種激勵性評價手段促進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在互動課堂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僅有教師的口頭評價顯得蒼白無力,所以,評價手段要多樣化、富有創造性。例如:使用仿真百元大鈔頒獎,小組積分獎勵等。本人曾在課前發給每大組排頭同學一塊白板和一盒彩色磁石,每當該組有人回答對了問題,或表演精彩時,排頭可從盒中取一塊磁石貼在白板上。一節課下來白板上磁石最多的大組獲勝。這種評價方式既節約了老師作評價打分的時間,也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最有趣的是,由于白板上沒畫格子,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彩色磁石貼出了各種不同的美麗圖案。當下課前六大組高舉白板,向所有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展示成果時,白板上美麗的圖案如松樹,小船,太陽,魚等總會讓師生哈哈大笑。

  以上就是我對高效課堂的初步探索和體會,還有很多盲點有待解決。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我們英語老師必須當好舵手,切實打造英語高校課堂,課堂的主人應該是學生,高效課堂是實現高效學習的必經之路。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24

  音樂鑒賞在高中音樂課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當前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怎樣才能使音樂鑒賞課發揮應有的作用,提高音樂課教學質量與學生的音樂素養,是當前高中音樂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使高中音樂鑒賞課體現優質高效的特點,是當前高中音樂教師研究的重點。

  一、引導學生充分想象

  要想讓獲得音樂感知則必須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只有通過親身體驗學生才能獲得音樂體驗。因此,高中階段的音樂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感知、領會音樂的過程。同時,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應該是主體,教師具有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去領會作品,進入作品所描繪的世界當中,受到音樂的感染,才能抓住音樂作品的本質。講通、講透音樂知識的教學方法已不再適用,在欣賞相同的音樂作品時,學生也會依據自身經歷與生活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感受,呈現不同的意境。所以,教師在音樂課中不宜過多講解音樂內容,而應該留給學生更多的想象與創造空間。

  二、加強師生對話、交流,增強師生互動

  創建科學高效的音樂課堂,常常以師生間的合理互動為前提。應用對話式教學方法可以大量增加師生互動機會。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對話式教學方法,就是在音樂教師的引導下,教師利用設問和創設問題情境的辦法,促進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對話式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教師的角色由此發生了改變,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而成為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和主持者,學生則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學生在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中掌握課堂基礎理論知識,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促進學生個體間的交流與互動,共同享受同學間的音樂感悟,可以取人之長,補已之短,自多個方面增加自己對音樂的認知。教師應用對話式教學方法,教師的任務就是認真傾聽每一位學生的意見,對那些存在顯著錯誤的、與科學道理相違背的看法要及時給予指導;而針對那些立意新、創造力強的意見,則要給予鼓勵和表揚,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

  三、加強體驗,促進學生課堂參與

  體驗式教學方法依據學生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強調與教師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開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動,學生與教師處于平等地位,也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體驗式教學方法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在鞏固原有知識的過程中接受新知識的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進行高中音樂教學時,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應用問題體驗式教學方法,將學生置于各種問題當中從而達到學習新知識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善于創造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展示各種音樂問題,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過程中,對音樂學習產生強烈愿望,進一步體驗學習過程;如教師可以反復播放經典音樂,然后要求學生依據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說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如賞析《黃河大合唱》時,首先要求學生必須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具備對音樂作品的初步認識,才能進一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感受到那種戰火紛飛年代的意境,在具備一定的感情基調以后,教師可以展示設計的問題,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認識解決這些問題,達到對作品的深入理解。

  四、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與初中音樂教學目標相比,高中音樂課程標準關于學生體驗音樂情緒和情感的審美能力方面具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將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情緒和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要求學生自理解音樂主題開始,深入理解音樂作品的風格和特點,然后結合音樂內容和創作背景親身感受作品的構成與體裁,感悟音樂作品中作者情感的變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賞析者本人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它利用學生的聽覺、視覺和感覺等多種器官的參與,在賞析作品時具有認知、強化、研究、評價等多種情感體驗與升華。所以,要求學生加強體驗音樂情緒和情感的過程,在當前的審美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五、有效引入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在音樂鑒賞教學中也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它可以豐富音樂鑒賞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更加多樣化,也可以自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主動投入到音樂課的學習當中,提高音樂鑒賞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因此,很多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教學手段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易捕捉到學習重點,有時還會出現偏差。有時教師也易將精力用于制作各種多媒體課件上,而用于鉆研教材的時間過少,不能進行認真的教材教法設計。做到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方法,發揮這種教學手段的特點和長處,才能使高中音樂鑒賞課得到成功。

  總之,高中音樂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隨著人們對高中音樂教學的重視,高中音樂教學質量也必須提到提高,因此廣大高中音樂教師一定要認真對待,致力于研究課堂教學效果,總結經驗與發展創新,積極創造有利于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方法,才能不斷提高音樂鑒賞課水平。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25

  當我看到要講的是《赤壁賦》時,心里很矛盾,因為這一課很有內容可講,但同時內容多,又怕時間不夠,這是剛開始時的困惑,不過,上次講過一次公開課,這次的信心很強,靜下心來,認真回想上次講完課,評委的評價,一定要注意。通過幾遍梳理,閱讀《教參》、查找相關備課資料,心中慢慢理出了思路,那就是抓住景、情、理三者交融這一線索,分析理解課文,試講幾次,發現效果還不錯,但前提是學生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預習,但后來得知:學生還沒學到這一課,那么教學內容就需要變,這時離正式講課還有六天,作為高三的老師,這幾天忙得不可開交,所以建議以后公開課的時間可否提前,他正好跟高三一摸沖突,于是,迅速定目標,大膽刪節,立足課本,吃透語言。

  可以說,《赤壁賦》的難懂字詞不多,但有幾個比較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告知學生,其他的只要結合課下注釋,完全能夠理解,只要問題引導的具體,學生應該能聽懂,事實證明,效果也是不錯的,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在安排教學環節中,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位理清感情脈絡,難點是第三、四段的哲理分析。當然,在時間上沒有把握好,分析第四段時,我覺得學生回答得很好,不忍心打斷他們,所以延時三分鐘,不過我覺得學生參與度較高,就是一種成功,能說一些有用東西,能體會做的一點思想,這節課就是有收獲的。但我覺得呢里的多媒體設備真是太老了,出現狀況,又不能及時彌補,有點不好,以上是我對這次作課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批評指正,多多交流。最后我想說一句:“作為教師,不講公開課是不完整的,也很難成熟。”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26

  本學期,帶高二三個文科班、四個理科班,高一一個尖子班的歷史教學,一周共15節課。課程量似乎不多,但是卻特別累。尤其是高二歷史教學倍感吃力。下面就談談自己的這一周教學感受:

  首先在備課時,特別是第一單元內容,備課起來總感覺無處下手,對知識點的處理把握不住,備課起來很苦難。思想史是一定時期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歷史產物,內容比較的抽象,時間又比較的久遠,學生理解起來也很困難。第一單元還有很多內容涉及到哲學的內容,講深了,學生還沒有學過哲學,根本就無法理解;簡單處理,學生了解不了,很是矛盾。要是哲學學過后,我想第一單元的內容教與學都會很容易的。

  其次是上課,一周5節課(包括晚自習),上完兩節內容,課后與學生交流,學生認為對某些問題還是很難理解,感覺比政治與經濟史的學習還要難。期間我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手段,備課時充分考慮到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靈活方法。所以上課時感覺有種前所未有的卡。

  第三,由于我校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差的實際,本學期我要求學生堅持“課前預習,課堂大膽展示”,改變原來課前不愿意預習、懶于預習的狀況,同時以各種方式去檢查與敦促。幾節課后,有很多學生與我聊天時,都談了自己的感受,認識到課前預習,課上敢于展示對學習好歷史的重要意義。仍然有很多學生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不愿意課前預習,不愿意課堂去展示,與同學去討論,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估計需要我們一起努力,也需要很長的時間,不過我對他們與自己都有信心。

  第四、在講述思想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時,我深感學生對必修1、2知識的遺忘程度嚴重,因此還要加強對必修1、2知識的復習與回顧,這就與課前預習有很大關系,每節課前我都要求學生復習回顧相應的與之有關的知識,特別是必修1、2的內容,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針對此,我準備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必修1、2內容的復習,準備每一單元開始時,先把必修1、2內容進行復習;單元結束時,再把政治、經濟、文化內容按照專題的方式進行歸納,以便學生能從宏觀上,系統地掌握知識點,搞清楚知識點前后關聯。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不知道現實中能不能實現,也深知這樣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增加自己的教學負擔,而我最擔心的就是會不會增加學生的負擔,起不了正面的效果。是否具有科學性?對此渴望得到同行朋友們的指點。

  以上是一周教學工作來的一點膚淺認識,同行朋友們可以在此談談你們是如何處理必修三內容,教學過程中采取了怎樣的教學方式與手段,以便學習。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 篇27

  “效率”的含義,就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獲。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與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習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

  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45分鐘的利用率。如教《故都的秋》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一提起秋天,大家也許會浮現出一幅碩果滿枝的豐收圖景,也可能會有“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悲涼感慨,那么,郁達夫給我們帶來了一幅怎樣的秋天圖景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故都的秋》。學生翻開書,很快地找到了故都秋的特點“清、靜、悲涼”,并結合自讀提示,初步把握了景物特點與心境及時代背景的關系。這樣,在興味盎然中也較容易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節省了時間,有提高了學生的聽課效率。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通用27篇) 相關內容:
  • 高中檢討書2000字十篇

    尊敬的:首先我要對您說一聲對不起,我錯了!對于這次我逃學一事我十分后悔,而且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對此我做出以下檢討并保證以后類似的錯誤不會再犯!...

  • 高中檢討書500字范文十二篇

    親愛的班主任:我是x中學高三14班的一名普通學生,我叫,在此次期中考試中參與作弊。我懷著萬分悔恨和內疚的心情給你寫這份檢討書:我此次期中考試中參與作弊是因為我抱有僥幸心理和對自己沒有信心造成的,不是因為學習遇到困難和專業知識...

  • 高中教師檢討書(精選3篇)

    我是一名高中教師,經歷了那么多的事情,聽說了更多的事情,真的有一種自己不配做一名教師的感覺,特檢討如下:一:我的專業素質太低。我在大學所學的內容只是本專業的內容,但卻沒有想到,在登上講臺以后,我還要面對的是其他的問題,例...

  • 曠課檢討書600字高中(精選8篇)

    尊敬的輔導員老師:您好!我是,這已經是我第二次曠課了,我簡直就把自己的臉丟光了,讓您太失望了,曠課這件事情能夠曠兩次我覺得這已經是我的態度問題了,這段時間學校查課也查的多,我卻多次的曠課,真的讓學校丟臉了,也連累班級了,自...

  • 高中打牌檢討書600字(精選14篇)

    尊敬的老師:您好!在昨天晚上,晚自習下課之后,我和宿舍的幾名同學,一起在寢室打牌。在學校安排的老師來檢查的時候,被看到了,沒收了我們的牌,并告知了班主任老師。...

  • 有關高中作弊檢討書(精選15篇)

    尊敬的xx老師:您好!我在考試中自帶答案造成作弊行為,這天我懷著愧疚和懊悔寫下這份檢討書,我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但我還是做了,我覺得有必要寫這份檢討,以向老師表示我對這次作弊行為的深刻認識。...

  • 高中違紀的檢討書范文(精選17篇)

    尊敬的領導:您好!我是高x(x)班的,因為今天在學校圍墻邊私拿外賣的事情向您道歉,十分的對不起!我知道學校的規矩,也知道老師和領導是為我們好。...

  • 高中吸煙檢討書(精選11篇)

    尊敬的老師:您好!我是,我對于自己今天的行為感到萬分的慚愧,因為自己作為一名高中的學生的這點自覺都沒有,現在事情已經發生,我犯了這么一個錯誤,必須要承擔起來,我的行為是非常不好的,作為一名高中學生,在學校吸煙,我一直以來...

  • 關于高中作弊檢討書(通用18篇)

    尊敬的老師:您好!我也是想把成績給搞好,但是自己采用的一個方法確實是不可取的,這種作弊的方式用在月考上面,期望能得到一個好的分數,我以后不能再這樣做了,我也是要好好的來檢討,反省自己獲取成績的行為。...

  • 高中作弊違紀的檢討書(通用17篇)

    尊敬的xx老師:您好!我是四中高一x班的的一名普通學生,我叫,在參加期中考試中作弊。我懷著十二萬分的愧疚以及十二萬分的懊悔給您寫下這份檢討書:針對此次我的考試作弊,完全是因為一時的僥幸心理和對自己沒有自信導致,并不是因為學習...

  • 高中違紀的檢討書500字(精選16篇)

    尊敬的老師:您好!我是,這次我很遺憾讓您失望了,軍訓是嚴格的,既然來到了這里就一定也要遵守軍訓的一切,這是一定的,軍訓不是讓我們輕松,不是讓我們玩鬧,現在這么一段時間下來了我應該有很強烈的意識了,可是在這次軍訓中我還是違...

  • 高中軍訓跟教官吵架檢討書(精選3篇)

    尊敬的教官:您好!在軍訓中,我為犯了無組織無紀律的錯誤,深感后悔。在這次軍訓中,我沒有正確的看待,有些麻木,在老師和學校各位的關注下,在教官的努力下,我們本應該在這次訓練中好好的鍛煉自己,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以后加強鍛煉...

  • 高中檢討書1000字(通用19篇)

    敬愛的老師:今天,我懷著愧疚和懊悔給您寫下這份檢討書,以想您表示我上課玩手機這種不良行為的深刻認識以及我決定再也不上課玩手機的決心。早在我進入校門的時候,我就堅定了好好學習,努力成才的決心,但是我卻辜負了老師、家長以及同...

  • 高中打牌檢討書(精選16篇)

    尊敬的:您好!我是,打牌這件事情不是我們學生應該觸碰的步入了高中一切都應該遵守規矩才是,現在的我需要規范好自己,這次的事情也要一個交待,在寢室打牌,情節嚴重,這種情況第一次在班上出現,這次我給班級抹黑了,本來才會剛剛開學...

  • 高中檢討書集錦(通用17篇)

    班主任:我是溫嶺中學高三14班的一名普通學生,我叫肖強,在此次期中考試中參與作弊。我懷著萬分悔恨和內疚的心情給你寫這份檢討書:我此次期中考試中參與作弊是因為我抱有僥幸心理和對自己沒有信心造成的,不是因為學習遇到困難和專業知...

  • 檢討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chinese中年熟妇free| 国产在线一二区 | 无人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手机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 | 最新成人| 色噜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 微拍福利88 |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 中国少妇bbbbxxxx | 艳妇荡乳豪妇荡乳av精东 | 国产免费又爽又刺激在线观看 | 东北老女人高潮疯狂过瘾对白 | 国产综合色在线 | 久久久aa裸体视频 |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在线 | 国产精品7777777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ⅴ 91视频最新地址 |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 |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 免费成人高清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视频青青草 | 91免费污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6动漫亮点 | 超碰97在线看 | 激情亚洲 | 日韩美女在线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狠狠躁18三区二区一区AI明星 | 性生大片免费观看网站蜜芽 | 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熟妇人妻中出 | 丰满少妇aaaaa一级毛片 | 一区二区三区小视频 | ASS鲜嫩鲜嫩年轻少妇PICS | 青青色综合 | 亚洲自拍偷拍视频 |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表情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