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課后反思(通用3篇)
孫權勸學課后反思 篇1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故事性很強。這篇文言文字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從教學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1、 課標中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位,教學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使學生養成自主讀書的好習慣,學生借助書上注釋理解文章,教師只需抓住關鍵句子如:“不可不學!”“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等精心點撥,讓學生體會人物內心和人物性格特征。
2、 我采用反復的朗讀,有范讀、齊讀、小組讀、自由讀,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小組準備進行分角色朗讀和表演人物。品味人物語言特色:孫權善勸,對呂蒙親近,關心期望,但不失生分;魯肅為高于蒙,拜蒙母,結蒙為友,肅有才、愛才。
3、 不足:作業設計不夠好,抄寫生字太簡單;對文言基礎字詞的訓練較少,未很好的實現教學目標二;分析文章內容時,問題設計有點多,面面兼顧,又很難兼顧。如本文的行文線索、本文的主旨、本文寫人的方法、人物說話的心理、語氣等,還應該根據當堂課教學的重點,進行適當的調整。
孫權勸學課后反思 篇2
“言”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重要目標,是我們走進文言文的門檻,踏進這個門檻我們才能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積累文言詞句、疏通文意這一環節,學生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疏通,有疑難小組內合作解決,這一過程,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基本上能掃除翻譯障礙,從檢測文言詞積累情況來看,孩子們既能解釋重要文言詞語,又可順暢地疏通文意,為下面欣賞文章的精彩之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環節既落得很實,又并未惟“ 言”獨尊,并未在文言字詞句的解釋、翻譯上打持久戰。
本文文字不多,僅119個字,但言簡意豐、生動形象的語言風格確實值得我們品味。疏通文意之后,讓學生再讀課文,選擇最有情趣,最有意思,最想讀的句子來讀,要求聲情并荗,讀出味道,讀出意蘊,讀后要能賞析。從課堂上學生有滋有味地讀、入情入境地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孩子們真的走進了作品,走進了人物,感受到文章僅寥寥數語,可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情、心理都已躍然紙上了,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品味認識到了《資治通鑒》不僅具有史學價值,同時也具有文學價值,它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我一直認為要想真正激起學生閱讀學習文言的欲望,就要文言并重,充分展示古典文學作品的魅力,以其崇高的文學藝術魅力來吸引中學生走入古典文學作品的神圣殿堂。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一直在實踐著。
孫權勸學課后反思 篇3
本節課中,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果斷地將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引導學生大膽質疑,課堂成了他們主動學習的平臺。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及時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將這些問題變成了有效的課堂教學資源。
一、注重自悟
讓學生在教師搭建的平臺上展現對文本的獨特感悟,是將學生的問題變成課堂資源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提出問題,我并不急于要求學生回答,而是給予學生充分“悟”的時間,鼓勵、引導學生深入讀書、思考、討論,使學生從不同側面獲得了較為豐富的感悟,變“要我說”為“我要說”,最終“老師為什么要讓陳剛向陸葉道歉”這個問題便在學生的層層分析中迎刃而解了。
二、情趣引導
如果說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敲門磚,情趣則是語文教學的精神催化劑。對于學生的問題:“‘支支吾吾’是什么意思?”我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結合文中的意思來理解,并通過角色扮演,進行對話練習,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看到學生沒能讀出陳剛“支支吾吾”說話的語氣時,我并不急于范讀,而是用戲劇性的語言點出學生讀書的不足,然后引導促俄生讀書感悟。結果學生不僅把陳剛“支支吾吾”說話的語氣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出來,還把他窘得“滿臉通紅、不知所措”的神態表演得惟妙惟肖。看來激qing、激趣與鼓勵是解決問題的良好催化劑。
一節課下來,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思維的火花相互碰撞所產生的巨大魅力。我想:教師只有真正把學生當作“語文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教學中才會不斷涌現新的活力,新的生命。而教師則要緊緊抓住文本,并輔以積極的引導,才能讓學生的問題成為有效的課堂教學資源,課堂才會呈現出如此精彩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