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犯錯誤檢討書(通用3篇)
小學生犯錯誤檢討書 篇1
尊敬的電腦課徐老師:
此時此刻我滿懷懊悔與自責的心情寫下這檢討,以深刻反省我在電腦課(信息技術課)上偷玩游戲的違反課堂紀律的錯誤行為。
回顧我的錯誤,在星期三下午的電腦課上,您在講臺上向我們傳授Word、Excel與PPT等office辦公軟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而我卻在下面用自己電腦主機上玩頁小游戲暴力摩托。乃至我玩得興高采烈,直至被您敏銳察覺抓個正著。錯誤發生以后,我的內心就泛起了濃濃的悔意。下課以后您找我談話,并將我的行為通知了班主任吳老師。吳老師對我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更是讓我對于錯誤有了深刻的認識。
眾所周知,21世紀是信息時代,如今的社會非常需要信息化人才。倘若說剛剛過去的20世紀是文化時代,一個人不識字就屬于文盲,會完全被社會淘汰。而如今的21世紀的我們,倘若不懂得使用電腦等資訊信息化工具,就無疑成為了一個“科盲”,同樣是要被當今社會所淘汰。學校為我們開設電腦課(信息技術課),目的就是希望我們在學校就能夠掌握到足夠的電腦操作技術,以免出社會以后面臨巨大挑戰與生存壓力。而星期三這堂電腦課所講的office辦公軟件操作更是重要的基礎內容,是學期末電腦考試的重要考核項目,容不得半點松懈與馬虎。然而,我竟不能夠深刻領會到學校、老師們的良苦用心,無知愚昧的頑皮心態就泛濫肆起,就干出了這樣在課堂上不遵守紀律的嚴重錯誤行為。
這幾天以來,我都寢食難安,夜晚在宿舍里輾轉反側,每當我回想起您與吳老師對我的談話,我都能夠明確得感受到老師對我們是寄語深情厚望的,這就更讓我覺得有愧于您,有愧于學校,有愧于,悔恨的淚水也不禁盈滿眼眶,浸濕了枕頭。
親愛的徐老師,我知道自己的過錯很大,光憑寫寫檢討是無法彌補我所犯錯誤的惡劣影響的,我必須深刻吸取此次錯誤的經驗教訓,認真上好今后每一節信息技術課,并且拿到優秀成績,才是給您最好的交代。
:
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小學生犯錯誤檢討書 篇2
尊敬的老師領導:
你們好!我是xx年級xx班學生。
我懷著一顆極其忐忑又誠懇的心表示懺悔!我們只是一時糊涂,只是一時的犯傻,在宿舍打牌了!我們錯了!我們知道這樣做后果是極其嚴重的!是我們太粗心大意,打牌時沒鎖好門,也太入迷,以致沒有發現鄰導們的風吹草動,及時收拾好賭博現場!我嗯知道,老師們都是為了我們好,在抓住我們時,你們是憤怒的,心是哇涼哇涼的,作為學生,我們是在于心不忍!請原諒我們!請您們放心!我們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下次打牌一定找個放哨的,隨時監視領導們的行動!
檢討人:
日期:
小學生犯錯誤檢討書 篇3
尊敬的學校領導及全校師生:
你們好,
我懷著無比慚愧的心情遞交這份教學工作嚴重失職的檢討書。20xx年1月16日星期五中午,在一年級語文試卷講評課中,因為陳孝天同學不訂正試卷以及屢次欺騙,我盛怒之下用教鞭抽了他,誰想這一鞭子落在陳同學的眼皮上導致其眼尾溢血和鼻梁處瘀傷。事發后我當即聯系其家長前往水槎醫院,其后又送往縣人民醫院做X光及CT檢查。
盡管結果表明陳孝天同學的眼睛沒受到傷,但給陳同學的身心傷害已經造成,給其家人帶來的傷害也已經造成,作為一名人名教師我沒有做到關愛學生,為人師表。教育行風整頓三番五次強調不得體罰學生和變相體罰學生,校領導也在校例會上多次強調,而我卻無視學校的要求。
在對自己的行為給學生和家長帶來傷害深感不安的同時,我也對自己思想深處的動機和根源做了反思:
首先:農村學校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由祖輩帶大,他們對小孩溺愛、袒護,使這些“未來的花朵”不懂什么是文明禮貌,更談不上遵守學生行為規范,遵守學校紀律。一旦長期在家里養成習慣,一年級半個學期的學校教育,是難以改變和糾正的。可這樣的學生如果不教育好,班上其他學生就會被“赤化”,為管好和教育好這部分學生,我就產生了錯誤的“動武”念頭,愚蠢的將法律和師德拋諸腦后
其次,受“嚴師出高徒”的傳統觀念的影響,我沒有意識到,身為人民教師,在履行教學職責的過程中,對學生不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而進行體罰,反而會侵害學生的身體健康權。
最后,不管我的出發點是多么的為了學生好,都不能體罰,這種行為不僅嚴重損害教師的行象,也對學生的心靈造成極大傷害,學生犯錯誤,我應耐心詢問原因,或通知家長教育,學生是教育出來的,而不打出來的。我的行為違背了教師的職業道德,同時是我國教育法律、法規不允許的。特別是體罰學生會惡化師生關系,影響到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影響到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效果,并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經過龍校長及各位領導的懇切教誨及自身反思,我發現自己在教學方法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辜負了領導對我的信任和關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長期而緩慢的過程,這個過程急不得,否則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至那時可就追悔莫及。
如今我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感謝學校領導及家長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保證,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決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帶好我的班級,謝謝!
此致
敬禮!
檢討人: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