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玻璃教學反思簡短(精選8篇)
新型玻璃教學反思簡短 篇1
《新型玻璃》是一篇科普小品文,這篇課文緊扣一個"新"字,分別介紹了夾絲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它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鼓勵人們運用新的科學技術創造更多的新型玻璃.
在認識第一種新型玻璃時,我著重利用課前設計的思考題,采用了"朗讀"和"自述"的方式,朗讀既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育理念,又借機檢查了學生朗讀課文的能力.采用"自述",就是讓學生充當新型玻璃的角色,以第一人稱進行自我介紹,進行比較全面,深入地了解新型玻璃的特點,從而感受到高科技產品在先代化建設中所起的作用.采用"自述"還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展示學生的才華,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采用"自述"還可以讓學生從小樹立自我推薦的意識,從而使自己有用武之地.當進行到這個環節時,學生展示自我的積極性非常高,而且自述的方式也不同,大部分同學語言詼諧幽默,自述的內容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表情豐富,動作大方,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使課堂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活力.
為了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用所學知識去表達,交流,走進真實的社會生活.在拓展學習階段,我啟發學生打開想像的翅膀,開展"我是小小發明家"的活動,讓學生在現實生活和未來的世界中放飛自己的想像,發揮創新的潛能.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你們還能設計出哪些更有創意的新型玻璃 "這時,學生的創造積極性被激發出來了,大家議論紛紛,設計出了許多種新型玻璃,我不得不贊嘆學生的奇思妙想真是大膽,新奇.
新型玻璃教學反思簡短 篇2
大岱小學左安功
教學《新型玻璃》這一課時,我設計的教學過程注重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積極主動地探究,生動活潑地發展,思維能力能得到提高,使學生真正享受到自主合作學習的成功樂趣。整個教學過程的突出特點是精心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小組合作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一、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教學時,我從學生已經熟知的玻璃出發,引出了所要學習的新內容,學生急于想知道新型玻璃到底是什么樣,這就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現代教學論認為,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關鍵所在。所以課堂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喜好的玻璃,采取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自主閱讀,了解玻璃的特點、作用等。然后四人小組交流自學情況,互相補充,相互釋疑。在了解了新型玻璃的特點、作用之后,讓學生從課文中選一種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稱“玻璃的自述”,介紹這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將自己推銷出去。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最后展開想象的翅膀,設想未來的玻璃。
新型玻璃教學反思簡短 篇3
講《新型玻璃》一課時,上課之前我先寫出“玻璃”一詞問同學們,玻璃大家都見過,他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特點?學生紛紛舉手,回答得很全面。這是我又問那么玻璃有什么缺點呢?(易碎,能傷人,不能透風)這時我又說今天我們的課文給大家介紹了幾種新型玻璃,邊說邊板書“新型”兩字。我們看看這些新型玻璃能否解決這些問題。這一設疑導入使孩子對課文很感興趣,學起來積極性很高。
組織小組合作列表填完各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并交流完時。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我又推出了富有挑戰性的訓練內容,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對知識進行有機的整合,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剛才,我們通過學習討論,大家已對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有了充分的了解,那么你覺得這些玻璃有沒有什么不足呢?能否把這些玻璃再加工一下,融入各自的優點,加工成另一種更實用、更受人們歡迎的玻璃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又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吸熱玻璃能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但不能消除噪音,應該再重新設計,把吃音玻璃的作用也設計進去,做到既能調節室內溫度,又能消除噪音。”有的說:“夾絲網防盜玻璃雖然可以防盜,但如果又能有變色玻璃的功能,自動調節陽光的強弱,改變顏色的深淺,那么,它一定更會受銀行老板、珠寶商的喜愛。因為,銀行里的工作人員會感到舒服,同時,一些珠寶的色彩一定會更迷人。”第二個環節:由最后一段“在現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著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們將會創造出更多的奇跡”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讓學生在現實生活和未來的世界中放飛自己的想像,發揮創新的潛能。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你們能否設計出一種更新的玻璃,創造出一個奇跡來填補玻璃發展史上的空白?”這時,學生的創造欲望又被激發出來了,通過相互討論,又設計出了許多種新型玻璃,有音樂玻璃、防火玻璃、談心玻璃、凈化空氣玻璃、香味玻璃……
以上這些活動環節的設計注重了兩個過程,即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應用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中的創新能力就是在這兩個過程中實現的。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交流,他們沒有感覺任務威脅,卻時時迎接挑戰。這樣的學習是富有創造性的學習。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引導學生研究和掌握科學創新的規律和科學創新的方法。
新型玻璃教學反思簡短 篇4
教完了《古詩兩首》,學生似乎對《春曉》的學習更為積極些,因為在理解與領悟上,孩子們對第二首的學習略勝一籌,理解起來,也相對簡單些,所以,現在就《春曉》的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想法。《春曉》這首古詩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
作者把那不經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詩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襯愛春,言簡意濃,情真意切。從那“夜來風雨聲”中,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從而使孩子們喜歡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在教學中,我能根據課前準備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并能按定的教學思路基本完成教學目標。本節課的目標是通過讀的指導,在學生熟讀詩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本課的生字,并會背這首詩。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而在以前的教學中,我試著一些簡單的教學,把句子或詞語硬生生的拿出來讓孩子們去理解,結果孩子們不僅不理解,而且往日課堂上那一雙雙高舉的小手,此時卻放得規規矩矩的,可見,低年級的孩子學古詩,光靠老師的逐句講解,根本行不通,必須要更多地是借助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
新型玻璃教學反思簡短 篇5
這節課的開始,我啟發學生領讀,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經驗,注重了資源開發;在生字教學中,抓住字詞,扎實訓練,夯實基礎。然后讓學生自由質疑,引發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學習交流,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和生成。符合學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抓住“讀”的根本,結合古詩情境美的特點,積極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理解感悟。
然后讓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的意境,培養讀書能力,激發閱讀興趣。
寫字教學環節,讓學生自主寫字,注重提高學的生觀察能力和書寫水平。
新型玻璃教學反思簡短 篇6
本節課所學的兩首古詩,通過預習以及學生的知識積累,大部分同學都已經會背,因此教學起來相對輕松。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師生互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興趣愛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而教師要適時指導、相機點撥,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在師生互動的和諧氛圍中,實施教學。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自讀自悟的環境和交流討論的機會,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如學習杜甫的《絕句》時可以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畫一畫等。通過自學、質疑、討論等環節的有效調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又要注意發揮主導作用,當好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
二、以讀為本,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古詩教學要強調誦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從讀中發現問題,由讀來解決問題,把讀和想象、讀和理解結合起來,在誦讀中感知形象,體味語言,賞詩中景,悟詩中請,揣摩詩歌意境,感受詩詞魅力。啟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引導學生進入詩人描繪的畫面、境界。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可以引導學生體會色彩、動靜等描寫,激發想象,再現畫面,充分感受生機勃勃的大好春色,想象詩人閑坐草堂欣賞清麗明快的優美景色的情形,體驗詩人愉快的心情。
兩首古詩中都有不少生動傳神的動詞,應該通過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味,體會其藝術魅力。
教學時還要注意朗讀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準確把握節奏和重音,努力體會語感。如第一首詩的后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朗讀時要一口氣讀下來,讀出廬山瀑布撼人心魄的磅礴氣勢。第二首詩的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朗讀時語速要稍緩,要傳達出詩人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之情。
新型玻璃教學反思簡短 篇7
根據學校的課程安排,我們繼續開展以“經典古詩文鑒賞”為基本教材的校本課程。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學生的古詩文背誦和鑒賞都取得了不少的進步。回顧半學期的教學歷程,我總結出古詩教學中要注意的幾點方法:
一、反復吟誦,陶冶性靈
古人云:“七分詩三分讀”,可見在學習古詩時朗讀是多么重要。吟誦古詩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還能增加其藝術修養。因此,在古詩教學中要重視反復朗讀,讓學生讀得瑯瑯上口。
二、巧妙分析,理解詩意
1、借助歷史,使學生正確、深刻地理解詩意。
在唐宋浩瀚的詩海中,有大量的古詩是詩人對當時社會狀況所產生的一種心聲,及對人生遭遇的一種感慨。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在了解創作背景后,才能對詩意有全面、正確地領悟。有了一定的歷史知識,我們便可以正確理解到“山外青山樓外樓”,并不是南宋的繁華景象,而是茍且偷安的證據;“西湖歌舞”并不是升平氣象,而是亡國之音;“游人醉”并不是對太平盛世的陶醉,而是樂不思蜀的醉生夢死之態。教師如能恰如其分地引導學生搜集資料,適當補充一些與詩歌有關的歷史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消除一些由時代造成的'隔閡,還可鍛煉學生課外積累能力和自學能力。學生學習古詩時,是有歷史的“東風”可借的。
2、圍繞重點詞句展開分析。
大部分詩,它的內容是圍繞一個詞或一句話展開的,這就是詩中的重點詞句,這些詞句往往是詩人思想感情的一個集中點,抓住重點詞句有利于理清全詩的思路及詩人所要表現的思想。例如在教學古詩《送孟浩然之廣陵》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是教學的難點。學生通過分析理解詞語的意思,想象李白所描寫的情景,想象李白站在江邊有多久才能看到孤帆遠景碧空盡的情景?李白為什么站在江邊那么久?他在想什么?學生了解了詩人所描寫的意境,體會到詩人與老朋友分別時的依依不舍之情。這樣描繪了詩歌的“境”,點出了詩人的“情”,學生的想象自然會進入詩歌的意境,和詩人的感情產生共鳴。
三、適時拓展,提高能力。
我國古代有許多優秀的詩歌都充滿了詩情畫意,古詩的教學,一定要將學生領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感情,詩情畫意地教古詩,教出古詩的詩情畫意。如:教學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一詩時,我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詩意的同時,把詩句變成一幅優美的風景畫,讓他們自己動手繪出一幅彩畫,使他們在體驗創作樂趣的同時,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學生動手繪圖以后,我再引導學生演一演“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中的蝶和鶯,讓畫面在學生面前立體化起來、活起來;學生在扮演詩中角色的時候,充分調動了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把詩句沒有繪出而生活中有的聲音動態想象出來,極大地豐富了畫面,也成功體驗了詩的意境。
四、古詩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古詩教學中既要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也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對詩歌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力地駕馭全詩,才能正確引導學生掌握詩中“有生命的東西”,才能給學生一個充分施展主動性的天地。教材入選的古詩多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程度而選定,容易理解接受的五言或七言絕句居多。但唐宋畢竟是遙遠的過去,在社會環境、生活特點,語言習慣等方面與現在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學生這方面知識的欠缺,造成了學習古詩的障礙,這就要求教師對唐宋詩歌的特點,詩人的生平及文學風格,特定的歷史背景要有所了解,這將有利于古詩教學的順利進行。
譬如,了解唐詩“以情景為主,即敘事說理,亦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嘆含蓄”,宋詩是唐詩的延續,它側重于“運思造境,煉句琢字,皆剝去數層,透過數層”,并“以清奇生新深雋瘦勁為尚”的特點,則有利于在研究唐宋詩教學時有所側重,有的放矢;了解歷史,了解詩人,則有利于把握詩歌的情感動脈;掌握古詩的語言特點,則有利于掃清教學過程中的語言障礙。
新型玻璃教學反思簡短 篇8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秋天也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季節。
《秋天》是詩人王宜振書寫的一首對秋天的贊歌。本課語言優美,很有童趣。秋天離我們很近,孩子們很喜歡秋天,在他們眼里是各種各樣的秋天。所以在學習這首詩歌前,我讓孩子們留心一下上下學上,找找秋天的影蹤。學習《秋天》,我由秋天的太陽為什么會“更紅更嬌”?空氣會“更甜更好”?讓學生質疑,激發學生探究下文的興趣.學習詩歌,主要采用反復誦讀,體會文字所描述的場面兩個步驟去學習。這個是我聽了俞教導的課后的收獲。我覺得教學應從扶到放,教會學生學習詩歌的方法。讓孩子們自己嘗試去學習。
樣的語文訓練非常扎實。于是在我的課上現學現賣,嘗試著把課堂回歸學生,踏踏實實的讓學生通過誦讀,去體會詩歌的文字。特別是三、四、五小節。這一部分文字淺顯易懂,可以完全讓學生去合作探究,只在一些難句上稍加指點。只是我還是沒有放手讓學生去說,總怕他們不會說。
然而我明白,只有讓學生大膽的說,鼓勵他們說,這樣的課堂才是扎實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