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母親和建議書格式(精選3篇)
保護母親和建議書格式 篇1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在春天萬象更新之際,大氣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社團聯合會,代表全校同學向你們發出倡議。籍此春季綠化的好時機,趕快參與到“綠化環境,保護母親河”植樹勞動中!大家都知道,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植樹造林、防治土地荒漠化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環保責任。
可大家知道嗎,就在離我校約80公里的地方,我們母親河流經的地方劉家峽,正面臨著巨大的災難。黃沙隨意肆虐,生態植被日益減少,而我們又未能及時加緊植樹、防風固沙,那么要不了太久,和諧的生態系統就會遭受大規模的災難。
誰不愛濃濃綠蔭、天藍風清;誰不愛山水靈秀、萬物蔥蘢?正是一年植樹時,請為自己選擇一個有意義的假日吧,拿上鐵鍬水桶,栽上幾棵樹……把自己的愛心灑在母親河腳下。熱愛綠色家園的蘭大人,快快行動吧!栽種小樹成綠蔭,讓我們早日擁有一張綠色的中華版圖!
倡議人:洪智鑫
保護母親和建議書格式 篇2
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從古至今,她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孕育了偉大的華夏文明。她曾經那么美麗:波飛浪滾,森林茂密,水草豐美,瓜果飄香,是我們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詩人李白曾經形象地描繪了黃河的壯美:“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但是,隨著氣候的變化和人類無節制的開墾,樹木一棵棵地倒下,黃土高原的植被不斷的遭受破壞,土壤結構變得稀疏,植物越來越稀少,昔日的天際之水變成了蒼白的裸石和干涸的黃沙土,清清的河水失去了最初的靈秀清澈。因此,我倡議開展“拯救母親河”行動,大家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積極投身關愛自然環境和生態狀況的行動中來。提出以下倡議:
第一,積極開展植樹造林活動,營建紅領巾樹林。每名少先隊員每年參加一次植樹活動,為改善黃河流域的土壤植被貢獻一份力量。
第二,節約用水。杜絕那些不良的用水習慣,用洗菜水澆花,洗衣水擦地,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第三,禁止排放污水,保持水源的清潔。同學們不僅要自己做到愛護水資源,還要主動監督那些破壞環境的行為。
海納百川,聚沙成塔,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黃河之水就不再斷流,中華民族的棲息地將永遠鋪滿綠色。愿黃河母親青春永駐!
倡議人:李想
保護母親和建議書格式 篇3
20xx 年12月8日至10 日,由中國國家文物局、中國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論壇”在海口舉辦。來自中國、東盟確定與會國家及英國、肯尼亞等相關國家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大計,共同倡議如下:
一、充分發揮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重要作用
我們認為,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也是促進共同發展的經貿之路、文化之路、和平友好之路。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推進了人類文明進步。加強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研究,對促進沿線各國經濟文化友好往來,拓展睦鄰友好,擴大互利共贏,意義重大。
二、共同推進海上絲綢之路水下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水下文化遺產保護與海上絲綢之路密切相關。海上絲綢之路綿延兩千年,跨越亞歐非,在沿線各國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希望,各相關國家和地區,在考古調查與研究、人員培訓與交流、修復保護、展覽展示等方面開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共同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共同建立一個開放性交流與合作平臺,實現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資源共享、信息互通。
三、加強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機構和學術團體的交流合作
我們將共同努力,借鑒中國與東盟合作的良好機制和成功經驗,廣泛開展以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為主題的雙邊或多邊交流與合作,并積極開展與域外其他國家在此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在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和利用等方面謀求更廣泛的合作。
四、共同抵制和防范非法占有水下文物的行為
損毀、盜掘海上絲綢之路水下文化遺產的非法活動,是對人類文化財富的嚴重侵害和野蠻掠奪。我們呼吁,各相關國家和地區應共同防范、共同抵制、共同打擊非法占有或破壞水下文化遺產的行為。
五、倡議實現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論壇的機制化
我們倡議建立定期定址舉辦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論壇的機制。今后每兩年舉辦一屆,會址常設海南,可采取申請或推薦、指定等方式決定論壇主賓國,每次論壇的主題由主賓國提出,與參與國共同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