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jié)建議書資料(通用3篇)
植樹節(jié)建議書資料 篇1
你知道我們的桌子、椅子都是從哪里來的嗎?沒錯,都是從從森林里來的。
植樹的好處可多了,可以防止土地沙漠化,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對植物的破壞。人類對森林資源的亂砍濫伐,對草原的過度放牧,打亂了水分的循環(huán),使氣候出現(xiàn)干旱,于是土地出現(xiàn)松散的流沙沉積。土地沙漠化是人類文明的大敵,沙漠曾經(jīng)“吃”了富饒的美索不達米亞中原,截斷了絲綢之路,掩埋了埃及的許多國土,現(xiàn)在每年有六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威脅著60 多個國家,多么令人吃驚的數(shù)字呀!它時刻提醒人們要注意生態(tài)環(huán)境。
植樹造林還可以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蓋率低,哪里到雨季就會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毀壞,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極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須植樹造林。因為樹林有像樹冠那樣龐大的根系,能像大手一樣把土壤牢牢抓住。而土壤的水分又被樹根吸收,一畝樹林地區(qū)比無林區(qū)多蓄水20 噸!
為了人們的未來,讓我們植樹吧!
植樹節(jié)建議書資料 篇2
中國的植樹節(jié),因時代的演變,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孫中山也是我國近代最早極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他親自起草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中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nóng)學,講究樹藝”.辛亥革命后,民國4年(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由農(nóng)商部總長周自齊呈準大總統(tǒng),以每年清明節(jié)為植樹節(jié),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jié)典禮并從事植樹。經(jīng)當年7月21日批準后,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
民國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嗣后舊歷清明植樹節(jié)應改為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民國18年(1929年)2月9日農(nóng)礦部又以部令公布《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各省植樹暫行條例》16條。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農(nóng)礦部長易培基遵照孫中山先生遺訓,積極提倡造林,于民國19年(1930年)2月呈準行政院及國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間為“造林運動宣傳周”,于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舉行植樹式。北方地區(qū)以3月初旬,寒氣未消,還不適于栽樹之故,特規(guī)定植樹式仍于3月12日舉行外,造林宣傳運動周延至清明節(jié)行之。并由該部公布《各省各特別市各縣造林運動宣傳周辦大綱》7條,以便全國照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林業(yè)總局局長羅玉川提請審議《森林法(試行草案)》和對“決定以每年3月12日為我國植樹節(jié)”進行說明后,大會予以通過。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為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次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植樹節(jié)建議書資料 篇3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知道3月12日也就是今天是什么節(jié)日嗎?對在這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季節(jié)里,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植樹節(jié)。
為了美化、保護環(huán)境,使我們有一個綠色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在植樹節(jié)到來之際,我代表學校少總部向全體同學發(fā)出以下倡議:
1、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護每一片綠葉,每一棵幼苗,不采摘花朵,不攀樹枝,不踏草地,不到花壇上玩耍。
2、 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護綠活動,做好學校綠化區(qū)的保潔工作。看到不文明的行為要及時制止。
3、 在家開展植樹、種花活動,選擇一些適合在家里種植的花木,種在陽臺或房間里。
4、各中隊積極開展學習植樹護綠知識活動。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現(xiàn)在開始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種幾棵樹,養(yǎng)幾盆花,為我們校園變得更美、更綠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