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日常交際禮遇
3、擁抱、親吻
在俄羅斯、東歐各國、法國、意大利和阿拉伯國家,通行擁抱、親吻禮。比較熟悉的人相見,往往以擁抱、親吻代替握手,以表示親密的關系。但歐美人親吻的方式是:輩份高的吻輩份低的人,只吻后者的額頭;輩份低的吻輩份高的人,只吻后者的下頷;輩份相同的兄弟姐妹或朋友之間,只是臉貼臉;只有夫妻、情人之間才嘴對嘴的親吻。朋友之間,一般是男對男、女對女,有時對相當熟悉而且親近的朋友,男女之間也可以擁抱、親額、或親頰。
中國人之間不實行這種禮節,只有在和外國朋友交往,對方主動實行擁抱親吻禮時,才與其擁抱親吻。
4、吻手、屈膝
吻手、屈膝禮是歐洲較古老的禮節。現在已很少用。我們不實行這種禮節。但當對方用這種禮節時,我們也不要見怪。
5、合十禮
合十禮原是佛教徒的一種敬禮方式,通行于印度和東南亞的佛教國家。即把雙手手掌在胸前對合。如果手里有物品不方便時可改用舉手。合掌或舉手是有講究的:對長輩手舉高些,對晚輩則宜低些,如果是平輩可以平些。一般我們不主動施行這種禮節。在對外交際場合,當對方用這禮節向我們敬禮時,我們也可以合十還禮。
三、談話時應注意的禮貌
社交場合談話時,要先弄清對方身份,以便自己談話得體,有針對性。談話要自然和藹。對方談話時要注意傾聽,不要左顧右盼,常看手表。也不要隨便插嘴,打斷別人的話頭。當然,也不要總是自己講,要讓別人有講話的機會。
對外談話要實事求是,注意分寸。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隨便答復,無把握之事不要允諾,要言而有信。稱贊對方不宜過分,自己謙虛也要適當。有三人以上在場,不要只談兩人知道的事情,冷落其他人。不要談疾病等不愉快的事情。一般不要詢問對方履歷,談及時要十分委婉,如對方不講,不要追問。不要詢問婦女年齡、是否已婚,也不要問及對方收人和財產狀況及首飾的價值。不議論當事國的內政,也不隨便談論宗教問題。與人交談時,彼此之間的距離不要太近,不可用過多的手勢。談話的聲音不要過高,以對方聽得清為宜,尤其不要濺出口沫。
四、參加宴請應注意的禮貌
接到正式宴會請柬,能否出席,一般要盡早答復主人,以便安排席位。出席宴會應正點或提前兩三分鐘抵達。出席酒會可在規定開始時間到達,身份高的可略晚。通常情況下,出席宴請的土般客人應在主賓到達前抵達,待主賓退席后陸續告辭。確實有事需要提前退席,應向主人道歉后悄悄離去。
進人宴會廳前應了解好自己的桌次和席位,不要隨意亂坐。如男士與女士鄰座,男士應照顧她坐好后自己再入座。
在隆重的宴會場合,當主人或主賓致詞、祝酒時,其他人應暫停進餐,停止交談,注意傾聽。奏國歌時應肅立。
不要一入席就敬酒。當主桌的第一主人到其它桌敬酒時,其他主人不要同時前去,以免冷待主賓。其它桌上的主人不要輕易到主桌敬酒。按照歐美的習慣,接受敬酒的人不要首先舉杯自飲,而待所有的人飲了之后,被祝酒的人才飲。女士在接受祝酒時,可坐著不動,點頭微笑示意即可。不勸酒,各人可根據自己酒量,可以抿一下,也可以一飲而盡。不拒酒,對別人的敬酒如果不喝那是很失禮的,假若確實喝不下烈性酒,可將酒杯端到嘴邊做個象征性的動作。杯中有酒可以不喝,主人敬酒時你舉空杯會使主人難堪。不喝酒的人也不要將酒杯倒置。 吃食物要文雅,不要狼吞虎咽。菜肴不要一次盛得太多,如由服務員分菜,一般也不要求增添。吃食物應閉口咀嚼,盡量不要出聲,口中有食物不要說話。應以食物就嘴,不要以嘴就食物。喝湯應用湯匙舀起送入嘴,不要使勁啜,以免出聲。湯、菜太燙時不要用嘴吹,可待稍涼后再吃。自己不能吃或不愛吃的菜簿,不要拒絕,可取少量放在盤內,并表示:"謝謝,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