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葬與悼唁的儀式禮儀
人去世后,家屬和親友都十分悲痛。重要人士的逝世,還會引起社會的震動和關注。舉行喪葬儀式,是表達人們對逝者的敬意與悼唁,寄托生者的哀思。
喪葬儀式各國不盡相同。許多國家的葬禮活動還帶有宗教的色彩。
人去世后,其家屬或治喪機構要盡快發布“訃告”,將逝世的消息盡早通知死者的親友、同事和商業上的合作者,并說明葬禮將于何時何地舉行。“訃告”可以以信函的方式發出,也可以用電話電報傳遞;如需要通知社會上廣泛的相識者,也可登報。“訃告”所用的信箋、信封,往往帶有黑色的邊框。
接到“訃告”的親友熟人,可以寫唁函、發唁電給死者的家屬,以示哀悼。在許多國家都有為殯葬服務的殯儀館、喪葬服務社等,承辦喪葬的有關事宜,根據死者親屬的要求,協助安排后事。
西方國家,葬禮一般在教堂舉行。葬禮前,靈柩停放在教堂中,由親友輪流守靈。舉行葬禮時,參加葬禮人員在教堂入座,通常是至親好友在前面,一般親友在后面。葬禮程序包括禱千、雖贊美詩和牧師致辭等。葬禮畢,人們向遺體告別,然后用靈車將遺體送去墓地安葬。去墓地一般只是主要送葬者出席,他們還象征性地為墓穴掩土。非宗教性的葬禮,常常就在公墓的禮堂或墓地舉行。葬禮應始終保持莊嚴肅穆的氣氛。人們深思默禱,向死者沉痛志哀。在西方參加葬禮一般不嚎啕大哭。參加葬禮,不要穿色彩鮮艷的服裝,應穿深色或其他顏色暗淡的衣服。男子系無花黑領帶,左臂可戴黑紗(也可不戴)。女子的飾物應當簡樸。寡婦通常愿穿黑色服裝。每人胸前可戴一朵白花。
參加葬禮當然是一件很悲傷的事,但人們傾向于不要過分流露悲傷,因為那會增加死者親屬的悲痛。當然也不應強作笑容或談笑。同死者家屬握手時,可以不說話,也可以低聲說一二名表示悼唁可慰問的話,如“接受我深切的哀悼”、“請節哀”、“多保重”等。在葬禮進行時,不要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哀傷的死者親屬。
給葬禮送花,可在葬禮舉行前,通過葬禮承辦人或花店辦理。如訃告上寫明“敬辭鮮花”(no flower),則應當遵從,不必送花。送花時,應附上寫有悼
唁字句或“獻給x x x”字樣的飄帶,并附有贈花者的姓名。外國習慣不用紙花。也有的人寫挽聯、詩或文章以紀念死者。很親近的親友可以登門吊唁,并幫助家屬治喪。但如死者的親人哀傷不已,不愿接見親友,則應當為他(她)著想,不去登門。對國家高級領導人去世,特別是對在職的主要領導人去世,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喪葬儀式,并下半旗志哀。有的國家還規定,志哀期內停止娛樂。在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的遺體下葬時,停靠在車站碼頭的火車、輪船、軍艦以及工廠等要鳴笛并掛半旗志哀。有的國家還要為國家領導人去世舉行“國葬”。在美國,總統、前總統、當選總統去世,或某些重要人物去世向遺體告別和葬禮等程序。總統去世的第二天中午12時以后,其遺體便安放在白宮或其他指定地點。舉行安放儀式的當天中午12時,送葬行列從白宮或其他指定地點出發,乘汽車將裝有靈柩的炮車護送到國會大廈。到達國會大廈后,三軍警戒線哨兵和軍人組成的護送隊一齊立正,舉槍致敬。樂隊奏哀樂和圣歌,鳴禮炮志哀。靈柩從炮車上卸下,抬往國會中央大廳安放。遺體安放完畢后,三軍儀仗隊嚴整地守衛在周圍。人們開始列隊從遺體旁 走過,向遺體告別。遺體告別儀式約持續24小時,最后一小時用于死者親屬向死者告別。第二天中午12時,死者遺體從國會大廈運到葬禮會場,舉行葬禮儀式,然后送往墓地入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