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初中活動方案范文(通用4篇)
教師節初中活動方案范文 篇1
一、指導思想:
為了慶祝教師節的到來,培養學生的感恩心和責任心,學校特開展為期一周的教師節感恩周活動,以搭建師生溝通的平臺,引導學生用心感受到教師的辛勤耕耘、無私奉獻,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對老師的敬意和感恩。
二、活動主題:
老師,謝謝您!
三、活動時間:
9月7—14日
四、活動安排:
1、主題宣傳活動(總負責人:程紅先)
通過各種宣傳渠道和手段,營造熱烈、隆重的慶祝教師節的節日氛圍。
(1)學校網站宣傳(負責人:丁鼎
要求:在學校網站設置教師節慶祝活動專欄及畫面,宣傳學校優秀名單、照片、事跡,慶祝教師節活動動態,各級各類尊師寄語或故事等。(9月9日完成)
(2)學校標語宣傳(負責人:程洪先)
要求:校園內懸掛橫幅:熱烈慶祝第37個教師節!校內懸掛橫幅:“感恩師德,祝福老師!”。9月9日完成。
(3)學校廣播宣傳(負責人:丁鼎)
要求:利用課間時間,播放尊師歌曲、老師寄語、學生及家長賀詞信件等。(9月9—14日)
(4)學校板報宣傳(負責人:黃傳岳)
要求:利用學校一、三樓兩塊公用黑板制作宣傳教師節板報。(9月9日完成)
(5)黑板報宣傳(負責人:各班班主任)
要求:各班出一期慶祝教師節的黑板報。9月12日學生處組織檢查評比。
2、學生感恩活動(總負責人:包冰)
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表達對老師的祝福與感恩之情的活動。(負責人:各班班主任)
(1)各班班主任做好感恩宣傳動員工作。
(2)學生需要感恩的對象應包括: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現在正在教自己的老師、自己的啟蒙老師(父母)、其他幫助過自己的人……
(3)學生可采用的感恩方式:打個電話、發條短信、QQ留言、送出賀卡或利用假日親自拜訪等,以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感激和祝福。
(4)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行動填寫感恩記錄表,以班級為單位上交學生處。
(5)要求七年級全體學生認真回憶一下小學的美好時光,牢記小學班主任老師們陪伴自己成長的點點滴滴,用發自內心的感動書寫一封《給小學班主任/老師的一封信》,由學生處統一下發信紙、信封、郵票,學生寫好后,交由學生處統一寄發。(信件上交時間:9月9日中午12:00前)
3、“向教師獻禮”教師節慶祝晨會(總負責人:龔林艷)
9月10日早晨升旗儀式舉行全校性的教師節慶祝大會。
(1)升國旗、奏國歌;
(2)國旗下講話;(黃江寧、周穎)
(3)“向教師獻禮”現場送祝福活動。
4、“教師,我想對您說”實踐活動(總負責人:龔林艷)
(1)9月10日,每節課前,各班同學起立向老師問好、送出節日的祝福。(負責人:各班班長)
(2)9月9——14日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加“老師,我想對您說”的校園留言活動。將自己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寫在形狀不同的小卡片上,貼在放置在相應的宣傳板上。(負責人:黃傳岳)
教師節初中活動方案范文 篇2
一、活動目的:
為了進一步推進師德建設,慶祝第27個教師節,在全校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同時也為了表達同學們對老師們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崇高敬意,校團委、少先隊聯合德育處開展“師恩難忘”教師節主題活動。具體要求如下:
二、活動安排:
活動一:精心裝點“祝福角”活動。每個班級通過“祝福角”里的感恩和祝福的語言表達同學們對老師的感謝和敬意。“祝福角”位置設置,中學可放置在共青團園地里。要求同學們親手布置這個“祝福角”,將自己最想對老師說的祝福放在里面,設計新穎別致,內容貼切充實,情感質樸真切,參與廣泛,效果明顯。9月9日前各班完成“祝福角”的布置,團委、少先隊將進行專項檢查。
活動二:真情瞬間征圖活動。請中學部的同學利用課余時間用照相機記錄師生生活的點點滴滴,將最能體現師生間的真情瞬間記錄下來,在教師節來臨之際,向廣大教師致以最崇高的問候。中學要求各班上交一份攝影作品于9月8日下午上課前交至年級分管共青團老師處,分管老師于8日下午放學前交至校團委,屆時將制作展板展出。
教師節初中活動方案范文 篇3
一、活動目的:促進教師的相互了解,歡度教師節,豐富教師校園文化娛樂活動,增強師生鍛煉意識,提高身體素質,加強教師間的合作能力和凝聚力,在和諧中樹立團隊精神。
二、活動原則:人人參與,團結進取
三、活動時間:9月10日下午15:30—17:30
四、活動地點:學校操場
五、活動攝影:信息組
六、活動項目:1、砸籃板2、萬腳一心3、敲鑼4、綁腿(雙人接力跑)5、踩氣球。
七、參加辦法:活動前,全體教師生分7個組。師生以年級(初一、初二、初三)分組、以校級領導及后勤為一組,共7組。每組10人,每輪比賽勝者得3分,2分、1分,然后根據活動項目要求,派隊員參加活動。
教師節初中活動方案范文 篇4
一、實施班級:
初二(四)班
二、指導思想: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教師節,知道它的習俗,傳說等。提高學生對祖國文化的熱愛、獲得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民族文化、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從而形成社會發展和生活方式變革所要求的基本品質。
2、通過教師節這個傳統節日班級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來讓學生宏揚民族精神。
3、讓學生懂得親情的可貴,能融入集體中,促進學生之間的友情
4、通過本次活動,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合作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三、活動準備:
1、教師可大學會用部分學生從網上或書上查找有關教師節的背景資料。
2、聯系好熟悉節日掌故的有關機構和個人,以便學生進行調查采訪。
3、準備好學生外出活動所需的一些設備,如相機等
四、活動過程:
(一)搜集準備階段:
1、學生搜集教師節相關資料,如“教師節的由來”、“教師節的習俗”、“教師節的詩歌”、“做一做‘教師’”、“教師大學燈”、“教師燈謎會”等,對活動提出自己的設想。
2、班委會召開會議制定計劃,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內容自由組合,分配好人員,選好各個小組長。然后由組長帶領,明確本組活動目標、任務和要求,制定活動計劃。
(二)活動實施階段
1、按小組開展調查、訪問、圖片收集、查找資料;實地考察,找出我地區教師節傳統文化特色風情;分析調查結果并對活動所獲得的資料認真做好記錄。由各組組長負責分工完成(訪問方式有:實地訪問、電話訪問等形式,組員根據訪問的情況做好記錄)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組討論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和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等。根據活動的體驗和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吸取教訓,調整方法。
3、整理信息,分組準備好各自的教師特色展示。
五、活動成果展示,交流分享:
在老師指導下,各個小組的成員根據活動中獲得的信息作進一步的篩選和整理,形成共識,以書面形式上交大學,并總結自己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各個小組成員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學分享展示自己對教師節的了解(如包教師煮教師、制作大學燈、頌教師詩歌等)。老師和同學共同評價這次的活動。
六、活動評價。
1、學生自評、互評
學生根據參加的每次活動,實事求是地填寫“活動記錄卡”,要求——寫清班級、姓名、家長姓名;活動計劃、過程;活動感想;相關圖片等。
活動結束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自己活動的成果進行反思,進行自評和他評。
2、教師評價
教師激勵、鼓勵學生團結協作,共同配合;評選優秀小隊和優秀組織者;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