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演講稿:不負年華灑春秋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叫馮春梅,鄰水縣九龍中學化學教師,現任副校長,1988年畢業于達縣師范專科學校,xx年在西南師范大學化學本科函授畢業,一直從事農村教育教學工作,三尺講臺便是我的人生舞臺。
二十一年前,我以綜合評估第一名的成績大學畢業。當年,我系有三個省份和三個地方名額擺著讓我優先選擇,但一個個我都放棄了,自愿回到了家鄉鄰水,然后被分配到九龍中學任教,開始了漫長的教學生涯。沒有想到這一干就是二十一年。在年復一年清貧的教學工作中,我也曾猶豫過、抱怨過,覺得老天爺有時也不太公正,也曾產生過改行的念頭,但一看到身邊苦苦求學的農村孩子,想到他們因教育的落后所帶來的貧窮和愚昧,我又拿起課本,走上了講臺。而一旦走上講臺,面對一張張渴求知識的面孔時,所有的不平衡均拋到了九霄云外。
二十一年前的九龍中學條件怎樣,在座的同志很多都知道的,可以說非常艱苦(比如,住宿的地點:四合院內,學生住樓上,教師住樓下,說不一定在你煮飯時沙泥、臟水會落到了鍋里碗里。睡覺時,床上還得擺上幾個接水的器具;由于樓板的望板夾層年久失修,望板掉落;同時望板的孔洞太多,蛇與老鼠經常出沒)。但二十一年后,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師生有了一個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這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重視,也堅定了我終身從事教育工作的信念。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總是竭盡全力的完成所承擔的每一項任務。剛走上教學崗位時,任初89級兩個班的化學課。我深知自己是一名新手,并虛心向老教師們學習,勤鉆教學業務,教學水平提高很快。送走初89級后,我又接著任初中畢業班的化學課,兩年的教學實踐讓我認識到:要提高教學質量,還必須搞好實驗教學。但當時的學校沒有實驗室,試驗器材缺乏,僅有一間保管室,面積是一間教室的三分之一,并且堆滿了器材和實驗柜。我便利用這間堆滿廢舊教學器材的保管室開展工作。沒有蒸餾水,便用土辦法燒制,減少礦質離子,使試驗效果更明顯,為此經常工作到深夜。就這樣,經過艱辛的努力,終于取得了一些成績。所教班級升學率大幅度提高,中專考試原達縣地區第一名和初中畢業會考全縣第一名均在我教的學生中。(中專第一蔣勇,畢業會考第一甘鍵)。1991年,我又任三個班的化學課(高93級4、高94級3、4班),并擔任高93級4班的班主任工作。雖然教學任務繁重,但我一心只想搞好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因多次感冒而沒有及時治療和休息,聲帶嚴重感染,幾乎說不出話來,但我實在舍不得放棄自己喜愛的教學工作,哪怕是暫時的,也極不愿意。于是我用粉筆在黑板上以寫代替講,堅持上課一周多(雖然學生很懂事,很理解,但我又擔心會對視力不好的學生不利),終于挺不住了,才于1992年4月去重慶西南醫院做了手術。春種秋獲,我所任的學科在1993年中考中平均成績名列全縣第二名(當時全縣高初中總計72所,包括鄰中、二中),所教初94級、95級、96級化學單科成績每年畢業會考均名列全縣第3名,升學率超過了80%。由于教學效果顯著, 1996年9月,只有大專文憑的我被學校安排任高99級化學。一直教初中的我能不能教好高中?學校的老師都有這樣的疑問,我自己心里也沒有底。但我毅然接受了學校的安排,很快適應了這一角色的轉變。所教學科在高二會考時位居全縣第二,高考時,化學平均成績109.89分,超省科平均13.79分,居全縣第一。xx年所教班級在高三“二診”考試中居全縣第一,該年級學生參加高考,綜合科人平180.5分,超省科平均16.8分,居全市前矛(而我校學生的生源大家都清楚的,絕大多數均是鄰中、二中多次篩選后的中差生,感到升大學無望,是抱著混大的思想來到九龍中學的)。xx年所教xx級1、2、15班參加縣期末統考,所教科目在同年級平行班中居首位,所分管初xx級在中考中獲得全縣綜合評估一等獎,普高升學率達94%,市重點升學率達79.8%,省重點升學率達38.9%。所分管的各屆高中畢業年級在每年的高考中,大專以上的升學率在綜合評估中均位居全市農村中學首位,躋身于省示范校行列。所教學科與物理、生物組成的綜合學科在xx級與xx級的高考中,平均成績均位居全市前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