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師節座談會講話稿
第二,要發展教育。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抓教育就是抓發展、抓根本,就是抓支撐力、抓競爭力。盡管我市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對教育發展的新期待相比,我市教育工作還有不小的差距,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差距和問題都是發展中出現的,必須通過加快發展來推動解決。一要落實教育政策。教育政策能否全面落實,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直接關系到無數青少年的前途命運。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發展教育首先要把國家一系列教育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要按照《xx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20)》要求,全面貫徹落實義務教育保障經費、“兩免一補”、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等教育惠民政策。建立完善責任追究和問責制度,保證各項教育經費及時足額撥付和有效使用,確保教育政策得到不折不扣的貫徹落實。二要突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教育不能只注重應試教育,培養“考試機器”,把學生變成“書呆子”,而要促進學生的全面均衡發展。我市各級學校從各自實際出發,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比如市第一實驗小學的素質教育、市一中的全面健康教育,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要樹立全面教育的理念,在現有基礎上盡可能加強素質教育,使每一堂課不僅傳播知識、而且傳授美德,每一次活動不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不斷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價值選擇能力、價值塑造能力,從而培養更多心智健全、全面發展、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三要促進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沒有教育的公平,就談不上社會公平。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教育不公平的問題更加尖銳突出。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就要把保障教育公平作為公益性教育的基點,防止出現“馬太效應”,好的越來越好、差的越來越差。要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為目標,更多地運用法規、政策、標準、公共財政等手段進行調整和引導,促進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合理,使公共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貧困地區傾斜,進一步縮小教育的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特別是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確保不使一個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四要加強教育督導。圍繞持續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建立健全教育督導工作機制,選好配強督導工作力量,落實教育督導保障措施,推進督導隊伍專業發展,配備高素質的專職督學,探索實施專職督學分類管理和職稱評審機制,為專職督學提供專業發展空間,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育督導工作,大力開展教育公平、教育質量等方面的督導工作,確保我市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第三,要支持教育。教育事業事關全市所有人的切身利益,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支持。一方面,要全力加大財政對教育事業的投入。財政投入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也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必須竭力保障。我市作為傳統農區,自身財力有限,但是隨著經濟發展和政府財力增加,逐步增加財政投入力度,逐步彌補教育投入欠賬,逐步改善我市教育教學條件,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魄力,推動教育事業發展。另一方面,要積極鼓勵社會參與支持教育發展。堅持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一視同仁,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建立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推進院校、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開展集團化辦學。在這方面,我市走在了全省前列,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都有很好的社會辦學,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今年,國家在推進民辦教育改革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正在研究制定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政策文件和建立民辦院校分類管理、分類扶持制度,為社會力量參與支持教育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們要結合實際,主動承接國家推進民辦教育改革的各項舉措,研究出臺扶持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形成公辦教育、民辦教育、民辦公助等各類教育機構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第四,要關愛教師。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一位好的教師,對一所學校的長遠發展、對一名學生的健康成長,影響極其深遠。我們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尊重教師、關愛教師、厚待教師的濃厚氛圍。一要嚴格要求管理。嚴格要求是關愛教師的最好表現。要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育引導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自信,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正能量;培育職業操守,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以淵博的知識學識、高尚的道德品行和強大的人格魅力征服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品格養成;守住做人底線,把好生活小節,不在金錢等各種誘惑面前出問題。二要落實各項待遇。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深化教師績效工資改革,切實保障廣大教師工資晉升、醫療服務、養老、住房保障等各方面待遇,逐步提高廣大教師的生活水平,特別要關心基層鄉村教師,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為廣大教師扎根一線、安心從教解決后顧之憂。三要改善從教環境。要探索建立符合實際的教師培訓、激勵、流動、保障等機制,既要給他們壓擔子,促進他們不斷提高,又要為他們創造更多機會。要多照顧一些年齡大的教師,多包容有個性的年輕教師,為廣大教師成長創造更大的成長空間。要提高教師地位,切實維護教師權益,保障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使他們在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業上有成就感、在社會上有榮譽感,讓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