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入黨思想匯報范文:牢固樹立正確群眾觀念(通用3篇)
教師入黨思想匯報范文:牢固樹立正確群眾觀念 篇1
敬愛的黨組織:
牢固地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念應當立足于當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在黨的群眾工作觀念的方面要做一些轉變,特別是在當前一些少數的地方、少數的基層黨部,在群眾觀念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地來更新群眾工作的觀念。
計劃經濟時代所形成的一個做群眾工作的行政強制,比較依賴于行政強制的觀念向市場經濟條件下和民主政治條件下這樣一個民主法治的觀念轉變。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們黨做群眾工作比較習慣于通過行政強制的方式來做群眾工作,比如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動員群眾,都是通過這樣一個行政的力量來推動黨的群眾工作的開展,這樣一種做群眾工作的理念,依靠行政強制的理念,對于提高群眾工作的效率是有很大的優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發展,在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發展的過程當中,人民群眾的民主法治意識也在不斷的增強。在當前處理黨和人民群眾的之間的關系的時候,再過度地依賴行政強制力量的推行來做群眾工作,出現了一些負面的問題。
應當按照依法執政和依法治國的理念,讓黨員干部牢固地樹立起民主法治的理念和公平正義的觀念,不斷提高黨員干部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能力,處理好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通過民主法治渠道,妥善地解決好人民群眾的內部矛盾問題,化解黨群關系當中存在的矛盾,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要從領導群眾向服務群眾觀念的轉變,這是牢固樹立黨的群眾觀念方面一個重要的方面。群眾工作的本質就是服務人民群眾。黨員領導干部在我黨取得執政地位,作為執政黨之后,應當拋棄官本位的觀念,應當增強為人民群眾的意識,真正地擺正執政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
黨的十八大報告當中提出,我們要建設學習型政黨、服務型政黨、創新型政黨,其中服務型政黨的提出,建設服務型政黨就是貫徹黨的群眾觀念的轉變,從領導群眾向服務群眾觀念的轉變。
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把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作為一項核心任務,真正地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路線措施貫徹落實到廣大人民群眾當中去,使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堅強的戰斗堡壘,這是我們在牢固地樹立黨的群眾觀念方面需要做思想觀念的轉變,真正地把從以往高高在上的領導群眾向扎扎實實深入到基層,深入到實際,深入到群眾當中,為人民群眾服好務轉變。
要從務虛到務實的理念的轉變。以往我們在做黨的群眾工作的時候是比較側重于、傾向于重視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思想道德、理論政策的宣傳教育,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基層民主政治的推進,一方面我們要堅持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教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黨的思想方針路線,同時在灌輸的過程當中,宣傳的過程當中,還要向切實的解決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轉變。要調整好廣大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的關系,特別是整合好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
此致
敬禮!
匯報人:
20xx年xx月xx日
教師入黨思想匯報范文:牢固樹立正確群眾觀念 篇2
尊敬的黨組織:
你好!!
本人身為入黨積極分子,我想關注事實,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這是對我們學習成果的檢驗,也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的發現我們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及時改正,目前我比較關注大學生就業的問題。當前,就業工作不僅是高校畢業生及其家庭最直接、最現實、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檢驗高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效的重要內容。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就業形勢比往年更為嚴峻。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中央和省委、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措施,有關部門積極落實政策,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但讓人意外的是,在向來炙手可熱的全省公務員招考中,卻一度出現135個基層崗位沒人報的情況。由此可以看出,許多畢業生在就業、擇業時,仍局限于“留大城市、進大單位、當白領、賺高薪”。這樣的思想觀念亟待轉變。
每位畢業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這是人之常情。但要實現愿望,一方面需要認清就業形勢、正視就業現狀;另一方面更需要客觀認識自己,主動適應社會。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尤其需要轉變就業觀念,調適就業心態,樹立科學的就業觀、擇業觀。
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引導畢業生從個人實際出發,適當確定自己的期望值,既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能盲目攀比、盲目跟風。個人的事業前途與社會需要是息息相關的,個人只有主動適應社會需要,才能獲得較大的發展空間。畢業生應把眼前利益和長遠的發展結合起來,真正找到適合自己興趣和能力,既被社會需要又有利于自己長遠發展的崗位,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基層是大學生成長的廣闊天地,許多事業有成者都經歷了基層的艱苦磨煉。現在很多畢業生畏懼下基層,認為下基層就沒面子、沒前途。這樣的想法是片面的。確實,基層單位的條件相對較差,但反過來看,基層人才匱乏,大學生去后往往被委以重任,甚至獨當一面,有更多施展才華的空間和機會。
畢業生們只要樹立“重事業,輕待遇;重發展,輕地域;先生存,后發展;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觀、擇業觀,選擇到基層去接受鍛煉,砥礪意志,完善自我,就業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
以上就是我運用所學的理論結合實際做出分析的一點結果,我深知,我還有很多的不足,我還要繼續努力,我想在黨組織的關懷和培養下,在黨組織的教育和幫助下,我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入黨的理想的。
教師入黨思想匯報范文:牢固樹立正確群眾觀念 篇3
親愛的黨組織:
前些天聽了《現代教師成長的武器:修煉》的報告講座,使受益匪淺。很多觀念都在激蕩著我們的心靈,啟迪著我們的智慧。對于工作在第一線的老師來說吳吉春局長的報告無疑為我們指明了成長的方向,告訴我們其實想要自我成長并不難,只要我們多多進行自我修煉。
在報告中*局長告訴我們在當前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和實踐中,造就“反思型教師”成為人們的共識。要造就反思型教師,首先要了解反思的內涵。“反思”一詞,最早源于佛學,是指人對照自己的行為,通過自我剖析、自我譴責、自我律戒,以達到靈魂升華。反思的意義在于發現問題,明辨事理,提升自我修養,完善自我為人、為事、為學之道。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問一位老師在干什么,其回答無外乎:“上課”、“備課”、“批作業”等等。
我們的教師都被繁重的日常工作所淹沒了。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只能是膚淺的知識。他提出的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他說,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的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刻的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不過是年復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作為一名會反思的教師要學會:實踐、寫作、思考。
多向人家請教,多向人家學習,接受前人的經驗,加以自己從經驗中得來的,便是學問。但“學而不思則罔”,有些人有學問,可是沒有智慧的思想,不能及時的進行反思。那么就是迂闊疏遠,變成了不切實際的“罔”了,沒有用處。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教書育人,其實反而成為了一種“吹牛”。有知識,但沒有真思想,不能靈活機動地運用于現實中。這就是不切實際的“罔”了。而且這一“罔”不但在老師身上扎下了根,更有可能潛移默化地停留在學生的身上。
許多人往往倚仗天才而胡作非為,自己誤以為那便是創作,結果陷于自害害人。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老師,身受古今中外思潮的交流、撞擊,思想的彷徨與矛盾,情緒的郁悶與煩躁。我想除了大量的學習教育教學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反思,成為一名反思型的教師。而且我們還要將這一反思,看做是自我修煉的一部分,自我提升的一種途徑,享受著這樣的修煉過程。正如*局長在最后引用劉次林博士說的話一樣:“對于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復,而是創造;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讓我們努力修煉自我,使自己成為一名反思型的教師吧。
匯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