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師心得體會(精選4篇)
中學語文教師心得體會 篇1
教育工作:
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和真摯的淚水,然而我收獲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我無愧于我心,我無悔于我的事業。讓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為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
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多加一些開放的試題的練習。結合《語文的新課程標準》安排自己的語文教學。多向老教師學習經驗。
2、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各方面有更大進步。
3、對學生多加強教育,教會學生如何的做人,如何的尊敬同學、老師和家長。
4、教育學生要注意保持環境衛生,增強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5、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6、在教學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級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中學語文教師心得體會 篇2
新課標是教學的依據。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尤其是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注意創設教學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對文本的閱讀體驗。
關于高中語文新課改來說,我最初的認識是主要有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的方式;二是轉變學的方式, 即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往往我們的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也是有這樣的一些現象:例如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細講精練;一些具有綜合性系統性的知識,教師卻將之分化,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形成;一些學生自己的見解和體驗,往往因為老師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扼殺。……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研究新課標,并通過教學實踐,明白了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分析運用獨到的處理方法,把教學思考中的特點、優點、亮點通過情景表達出來。
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的去做:
第一、在平時備課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第二、在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并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
面對新課程,我們老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全面、深入地理解語文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體會并實踐課程理念的核心“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所以,我們個人的學習并沒有結束。
1、認真學習新課標,具體的去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各種弊病。
2、研究學生,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
3、研究實驗教科書和相應的教輔書,弄清它們與《課程標準》之間的聯系點和著力點。
4、研究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和文化生活氛圍,爭取能夠創造性地選擇和運用各種民族傳統文化來改進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親切感中增添新的體驗。
當然了,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中學語文教師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我參加了海南省 - 20xx年“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初中語文的課程培訓,我作為農村基礎教育的一名普通教師,能參加這次全國性的語文教師遠程培訓學習,受益匪淺,現將我本次培訓后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聆聽專家講課,在收獲中提高。思想靈魂、教育理念得到了洗禮。聽了專家們的報告,更是被專家們獨到的教育理論所吸引。“書到用時方恨少”聆聽了以后,自己的思想真可謂是豁然開朗,許多困擾了自己很長一段時間的教育教學問題也得到了迎刃而解。他們所講的東西對我來講,我的感觸非常大,“紙上得來終覺淺”,在以后的工作實踐中,我要更加重視人文思想的滲透,使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更加完美。
二、與學員們互動,在感悟中進步。本次培訓,用這樣的一句詩來描述再恰當不過了,那就是“天光云影共緋徊,”有的說學生課堂學習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意效果。有的說對于出現這種現象,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充分肯定,然后再慢慢引導學生,這樣不會傷學生的自尊心,也體現了人文關懷。也有的指出這種現象是時常發生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大家各抒己見,我也談了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互動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帶來的進步是任何催化劑都無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說,沒有互動,就不可能產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寬我的視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專業技能。因為交流我充實了自己;因為互動,我獲得了進步相信。通過學習,我將把自己的感悟應用于實踐,到那時,自己的工作將是更加得心應手了。
三、個人在職研修,在反思中提升。加強學習,促進個人的專業發展。通過學習和反思,我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而不再是“教書匠”。教師要想從“教書匠”轉為科研型教師,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倦怠。由于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同時教師要成為研究者,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寫成論文。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課本上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探究。
總之,這次培訓是一次對教師專業成長極有意義的培訓,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教學不僅是一門復雜的學問,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們才會在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中學語文教師心得體會 篇4
20__——20__學年度,本人擔任初一年(3)班語文教學工作.本人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下面是本人的教學經驗及教訓.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課堂上的情況: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想方設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3,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初一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等.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4,積極參與科組活動,虛心向同行學習,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5,認真學習新課標要求,勇于從事語文教學的新嘗試.
在本學年的各科教學工作中,我都力爭嚴格要求自己,無任何有悖教學大綱和新課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為人師表,語言健康得體,舉止文明禮貌,以身作則,注重身教.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仍將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母校的建設與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