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教學心得
三、積極鞏固“戰果”——以有效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品德學科的評價不像其他學生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或者簡單地能以對錯來辨別學生的掌握程度,它需要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評價的內容也決不能局限于知識點的掌握,而是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以及學習結果等各方面的表現,需要進行綜合性的評價。而不同的學生,評價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絕非一種尺度已然,必須從學生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鼓勵為主。評價的主體也顯多元化,包括教師、學生自我、學生之間、家長、社會等,評價方法也呈現多樣性,教師根據學生實際選用適合學生的評價方式。通過有準備的“作仗準備”和科學的“戰略”措施后呈現的“戰果”必須珍惜,因為所有的一切評價的出發點和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
四、適時“儲備”--------利用好有效的教學資源。
品德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的課程資源是多樣的、開放的,不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因此,要根據教學需要,利用學生的經驗、生活等資源;利用學校、家庭、社區中的各種資源;利用社會教育機構、自然環境資源等注重教學實效。同時,建議中也明確提出了對教師自身知識儲備的要求,品德教師必須通過關注時事新聞,加強科學常識、歷史地理、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學習,完善綜合知識結構,才能適應本課程的教學要求,有的放矢地展開本學科的教學。
這是我從“教學準備、教學實施、學習評價、教學資源”四個方面的收獲,這使我們的品德教學更具指導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正如李艷華老師所說的:“沒有效的教學理論是走不遠的!沒有有效的教學改革也是走不遠的!”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的體現。作為老師就是他們的一個橋梁。我們要做好這個橋梁就應該不斷打牢自己的基礎知識,更多更好地盡自己所能地給孩子各種知識。所以教學空間不應局限于課堂,應盡可能創設向社會延伸。
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外出聽課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從中可以取得真實課堂教學中的經驗,尤其是作為一名農村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相對甚少,在這短短的時間里,我不僅開闊了眼界,還了解到了許多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我會把我學的用到以后的《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中這次學習真的是收獲頗多、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