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中的理想教師心得體會(通用3篇)
孩子眼中的理想教師心得體會 篇1
近段以來,日復一日,周復一周,固定不變的教學生活讓我對工作有了些麻木,晨誦、上課、放學,吃飯、午讀、又上課、又放學,再加上一年級小孩的吵鬧、不懂事,讓我的工作激情越來越淡,煩躁之余,讀起了《我的教育理想》,其中,《我心中理想的教師》一章,再次點燃了我快已熄滅的激情。
文中的句句都覺得是針對自己而言的,“培養人就是培養她的自信,摧毀人就是摧毀他的'自信。”我有沒有把學生的自信培養起來?感覺還是有幾個同學的自信被我培養起來了,楊喜賀、李朝輝、張艷秋、張馨丹、王玉龍、田美、院子焉、馮夢瑩、宋繼源…….但是,我覺得還有幾個同學,溫雅欣、趙鑫兒、穆民全、劉尚、李英杰被我訓的太厲害了,好像對我和學習都提不起勁來,我也對他們充滿了那種恨鐵不成鋼的急切心態,每天看到他們不寫作業,迷糊著小臉,一問三不知的樣子,我就氣不打一處來,你說,那么多不會的,為什么在課堂上、回家就不知道寫作業、學習呢?每當此時,心中的熊熊怒火就會控制不住,撒向他們,班上五十多個孩子,我怎么可能光盯著他們幾個、光照顧他們幾個呢?如果寫作業,背書都等著他們幾個,我干脆也別進行教學了,他們幾個整個一私塾,或曰輔導班,但是,培養他們的自信直到現在我還不知從什么地方下手,屢試屢敗,方法在哪里?我把他們的自信摧毀了嗎?
“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的追求成功,設計成功,而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沖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著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我對自己差點失去了自信,我還要繼續撞擊成功,找到他們身上培養自信的暗點。愛自己的職業,從工作中發現樂趣,當看到他們一個個在健康成長的時候,也許我的樂趣就來了,我的自信就來了。只有我有了自信,才會帶動孩子們。
孩子眼中的理想教師心得體會 篇2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尤其在這個語言信息交流頻繁的現代社會,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成為每個人工作、學習、生活的重要條件和保證。2~3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因此,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應該重視發展托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樂于表達,并學會表達。下面是筆者在托班語言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以生活為主線,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托班幼兒語言的發展都與周圍的現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聽、看、觸、摸、嘗、聞等等,獲得周圍的一切知識,并通過生活活動的再現,喚醒了幼兒的已有經驗,引發了幼兒講述的動機,使幼兒有話可說,。如托班兒歌《漱口》,這首兒歌以幼兒現實生活為題材,密切聯系幼兒已有經驗,所以教學時我考慮把幼兒在生活中的經驗和感受帶入課上,再把課上學到的本領運用到生活中去,以游戲形式展開與幼兒的親密對話,讓幼兒說說、做做,從而養成吃完飯漱口的好習慣,其內容均體現了生活化的特點。又如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感受春天,我帶領幼兒參加種植活動,讓幼兒親自動手實踐,從中得到豐富的印象。帶幼兒松土、種植、澆水……在做每一項工作時,都是邊做邊講,使幼兒知道這種勞動叫什么,相應地豐富幼兒詞匯。在活動中我選了幾種種子,讓幼兒觀察,比較它們的異同。幼兒會說:“有的像小眼睛,有的像……”通過種植與照料花草,不僅豐富了知識,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兒充分感受到自然界千姿百態的變化。幼兒生活內容豐富了,思路也就開闊了,在幼兒直接感知中豐富知識和發展語言。
二、以多媒體為手段,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感染力強等特點,怎樣利用這些特點,充分發揮其優勢,使托班幼兒在情緒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呢?就以語言活動《一朵小花》為例,我運用了多媒體手段,當屏幕上出現一朵可愛的小花時,幼兒的積極性就來了,在我點擊畫面的同時,也點擊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他們都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好漂亮的小花呀!還會笑呢!”這時,我便加以引導:和幼兒一起發現,小花還會彎彎腰、點點頭,并以它為導線,引出“小蜜蜂”繼而是“小蟋蟀”“小青蛙”,最后是“大熊”,它們都是怎么做的?它們對小花說什么了?形象生動的畫面為幼兒構建了語言發展的橋梁,使幼兒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愉快而自主地主動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看出,只要我們巧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吸引幼兒參與,那些生動有趣的畫面就會牢牢吸引住幼兒,激發他們大腦語言中樞,促使他們視聽各種感官交替作用,處于興奮狀態,產生學習的積極愿望,并在主動參與中成為語言的建構者。
三、以游戲為基調,促進幼兒的口語表達
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陳鶴琴先生說:“孩子是以游戲為生命”,《綱要》也明確規定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可以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促進其智力、語言等各種能力的發展。游戲的種類有很多種,我主要通過托班幼兒比較愛玩的角色游戲、區角游戲、言語游戲來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1.角色游戲。
角色游戲是孩子通過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的現實生活。角色游戲還可以幫助幼兒學習交流的本領,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幼兒在游戲中扮演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醫生、司機、售貨員等角色,他們試著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與他人交流,解決活動中的沖突,在一次娃娃家活動中,我讓“媽媽”做菜請好朋友吃飯,勤快的“媽媽”很快就把菜做好了,還把菜名一一介紹給客人,有“炒青菜”、有“紅燒魚”有“炸雞腿”……孩子們通過自己生活中的經驗,運用自己的詞匯,既玩了游戲,更重要的是在玩的過程中又鍛煉了口語。
2.區域游戲。
區域游戲是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快樂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由交流的過程,區域化學習活動是幼兒自主性學習活動的一種形式,托班幼兒有著特定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如他們比較好動、喜歡新鮮事物。所以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他們提供各種多層次的活動材料,不斷更換區角活動的內容,讓幼兒時刻保持新鮮感,這樣他們才會長期對活動感興趣,并在活動中不斷地交流經驗。
3.言語游戲。
言語游戲是指導教師通過自己特有的動作讓幼兒模仿,教師說一句,幼兒學一句的游戲,這種游戲可以在隨時隨地進行,也可以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如請你跟我這樣說的游戲,老師說一句,幼兒跟一句:“我是一只小小雞,嘰嘰嘰”“我是一只小花貓,喵喵喵”,當孩子發音不準時,老師可以及時糾正,這種游戲不僅動手又動口,在發展語言的同時還豐富他們的知識。 語言是一種工具,只有學會運用這個工具,才能適應這個世界。在托班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教師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幼兒語言的培養不是單一的,它必須和幼兒各個方面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教師應將語言教育融入幼兒生活,遵照“生活即教育”理論,采用多種方法為幼兒提供輕松、自由的環境,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成長,從而提升表達語言的能力,促進語言的發展。在生活中學習語言,并將語言運用在生活中。
孩子眼中的理想教師心得體會 篇3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持久戰,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命健康。只要每個人都搭把手,再大的坎,也都可以邁過去。疫情當前的守望相助,讓這個冬天并不寒冷。教育部正在統籌整合國家、有關地方和學校相關教學資源,提供豐富多樣、可供選擇、覆蓋各地的優質網上教學資源,全力保障教師們在網上教、孩子們在網上學。各地教育部門也為服務保障防控疫情期間中小學校“停課不停教、不停學”做了大量工作。
哪怕是寒假,但更多的師生,選擇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為抗擊疫情貢獻心力——德州學院大一學生邵凡,春節期間選擇到媽媽所在的日照某醫療衛生用品公司,志愿幫忙生產包裝口罩;云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大一學生周巧靈作為社會志愿者,投入到了對出入醫院人員進行測量體溫、對就診人員進行引導、維護就診秩序等相關工作中;上海浦東復旦附中分校體育教師施杰為居家休息的青少年兒童及家長們,撰寫了一份有針對性的、便于在室內家中開展的體育鍛煉指南。這點點滴滴的“以小我之力,匯成強大中國之力的精神”告訴我們: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勇敢站出來,做到入黨誓言中承諾的那樣,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們。
沒有哪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哪個春天不會來臨。人們堅信,明媚的陽光,很快將會照亮這片被疫情驚擾過的土地,大街小巷也必將重回人聲鼎沸,人們將會很快摘下口罩,手捧著春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見自己想見的人,去看自己想看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