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早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精選3篇)
參加早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 篇1
以下是我對于這次培訓的一些心得體會,本人才疏學淺,如有不當之處,還望冰大人指正。
一、作為特殊孩子的家長,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孩子的身體發育年齡與神經發育年齡之間的差異。對于正常發育的小孩,身體發育年齡與神經發育年齡基本上是同步的;而對于唐寶或發育落后的小孩,如果不能在早期進行有效的康復干預,隨著身體發育年齡的增長,它與神經發育年齡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我們給孩子做康復的目的就是想把他的神經發育年齡和同齡人的差距盡可能的拉小。
舉個簡單的比較例子:
正常小孩發育情況:
身體發育年齡:0.5—1—1.5—2—2.5—3歲
神經發育年齡:0.5—1—1.5—2—2.5—3歲
唐寶或發育落后的小孩發育情況:
身體發育年齡:0.5—1—1.5—2—2.5—3歲
神經發育年齡:0.5————1————1.5歲
二、找出抑制孩子發育的問題,我們需要康復孩子哪些方面?每個小孩的情況不大相同,以下幾項是比較有共性的問題:
1)肌張力低所引起的目光呆滯,反應慢,身體不協調等。
2)精細動作差,自理能力差。
3)構音不清,流口水。
所有的神經體系隱藏在肌肉里,孩子的肌力低,相應的他就會整體反應慢,體內代謝也慢。這些可以通過堅持做運動來改善孩子的血液循環,以求能更好的給大腦供氧。
三、工作室的課程是冰采用孫老師的神經運動,恩宇的通道理論,再加上冰自己獨特的思維教學而設定的',三者一脈相通!根據不同的孩子情況制定出合理地康復計劃方案。這就是為什么來工作室學習的孩子都會有明顯進步的原因。
1)神經運動。
孫老師的神經運動是從各個方面對孩子進行感知覺刺激,從而修復腦神經功能。事實上,某項運動對孩子長時間的刺激,它會形成一種固定模式,換言之對大腦是一種損傷,這就是孫老師的課表為什么要12天更換的原因。
2)思維語言。
只要是經常上冰大人空間的姐妹,從冰的某些教學貼里想必都能領會到思維教學對孩子活學活用的神奇效果。冰會通過教知識點,讓孩子形成思維,發展智力的能力途徑(配對,挑選,分類,命名),從而讓孩子不斷地完善學習學前概念和知識點(感覺知覺,物件概念,空間概念,因果關系概念,顏色概念,形狀概念,數學概念)。這些方面我理解,但不會很好的用文字組織表達出來,還望見諒。在這里我想向大家分享bb的某方面的進步,從而對比傳統教學與思維教學之間的成效。
在bb2-4歲期間,不管是在醫院的早教課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在不停地和他講解那幾種常見的顏色,如紅黃藍綠黑白色,可是效果甚微,有時他能說對某種顏色,但過會兒再問他又不知道了。
來冰大人這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我突然發現他不僅能牢牢的記住了這幾種主要顏色,并且能夠靈活運用。比如說,把一堆不同的玩偶和一堆五顏六色的形狀積木擺在桌上,讓果把老鼠放x的正方形上面,他能夠很快的挑出來并放好。這都是冰在上課期間通過與bb游戲玩樂不斷加深果對顏色的認識并學會真正運用起來。
3)思維精細。
hy老師的思維精細課是在游戲中鍛煉孩子的精細動作,集合了游戲手工音樂,孩子們都喜歡跟在hy老師后面親切地叫“hy叔叔”。
4)口腔發音。
口腔發音的培訓貼中有很詳細的注解。
5)早教課。
這里的早教課程是音樂/手工/游戲相結合,小紅老師和hy老師在早教課方面真的是花了很多心思,孩子們都很喜歡參加。說實話這里的早教課一點不比外面花費近百元的早教課遜色,手工素材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但是收費卻比外面的少之又少。這算是工作室的一項福利吧,我們有時開玩笑說“不缺錢不賺錢”。
每堂課剛開始的時候會讓三個左右的孩子做自我介紹,這個環節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膽量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也為孩子以后上學打下一定的基礎,不管孩子以后參加某個團體,自我介紹是必不可少的。
小紅老師的手工課程經常會有許多新穎獨特的妙點子,孩子們的作品你們應該在冰的貼子里見過,不僅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給予了孩子們潛移默化的藝術熏陶。
華c老師的游戲環節主要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意識。
5)家庭作業。
每天給每位家長布置家庭作業也得花費冰的許多時間和精力,她會依據孩子上課的情況而定,并且在作業本上清楚地寫上該怎樣和孩子玩玩具,每天堅持和孩子加強哪方面的技能。每天的玩具和繪本都是工作室免費提供的,說實話,這也為家長們省了一筆不少的開支。布置家庭還有冰的另外以下幾個初衷,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每天保證家長和孩子一定的親子學習時間。
讓家長在家里給孩子打基礎,加強課堂上一些知識點的鞏固。而冰在課堂上的時間會教孩子一些精髓的知識點,而不會浪費在諸如涂色這樣簡單耗時的方面。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通過這次培訓,讓我更深地了解到孩子的早期康復與系統合理的康復課程對孩子神經發育年齡發展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該改正的地方。希望以后還會有這樣的學習機會讓自己在孩子的康復路上少走彎路。
參加早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 篇2
時間過得真快,工作已有一年之久。新的時代,新的教育理念,新課改的實施,對我們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此刻,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提高,現對這段時間的教學工作作鑒定如下:
一、遵守教師職業道德,做禮貌教師。
教師職業素質中,師德最重要。師德建設決定我國教師隊伍建設的成敗,也就決定我國整個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成敗。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盡到教師的最基本職責。要完成好自我的教學任務,關心、尊重、愛護學生,對工作盡職盡責,立足于自我的本職工作,培養為人師表的道德意識。身為人民教師,僅有加強道德修養,才能更好的立身于社會,從教才能自覺地克服不良心態,全身心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工作中。
二、嚴謹治學,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本事。
從事教育事業以后,越來越多的意識到自我本事的不足,于是利用課余時間我研究名師的課堂教學技法,發現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教學的方法,也就是教師如何讓學生愿聽自我在課堂上講的資料,主動理解知識,并且在教學中多去鼓勵學生。
于是我在自身的美術理論教學中加以實踐運用,將美術的知識點用豐富多彩的教學環節聯系起來,很快學生對枯燥的美術理論感興趣起來,并且我的課堂受到了學校領導教師的表揚。一個好的教學方式,會提高學生的教學效率。一個教師僅有做到“腦中有結構,心中有學生”,才能使知識與學生的發展有機結合,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活動。
三、教學成績。
我在任職期間,較好地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我還善于進行教學研究,積累教學經驗,不斷錘煉自我的教學基本功。參加教研活動,認真聽有經驗教師的示范課,主動請求教師評課;善于總結、思考;參加各類教師繼續教育學習培訓,參加每學年的教材教法培訓學習。
四、工作態度認真,嚴格要求自我,按時到崗。
熱愛工作是一種信念。自從開始了教師生涯,我堅持每一天提前到崗,打掃辦公室衛生,為教師供給一個舒適的辦公環境。對待自我的教學,我更加的嚴格要求自我。經過查閱相關的知識,加深自我對課本的掌握和理解,研究教法、備好教案,讓學生在簡便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五、明白做人,清白為師。
教師職業本身,教書育人,對學生和社會起模范作用,如果沾染了不良習氣,將對教育教學產生嚴重的負面作用。在當前社會,廉潔從教、熱愛每一個學生已成為對教師的迫切要求。作為一名高中美術教師,我已經將讓每個學生喜歡上美術成為自我的職業追求,對于每一個需要幫忙的學生,我都認真的解答;對于每一堂課上的學生,我都嚴格要求;對于每一節課,我都完善的備課。
既然我選擇了教師,我便會義無返顧,一路走下去。我要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做到“兩鬢成霜終不悔,一腔熱血育英才”。作為太陽下最光輝職業的教師,我必將在教學的道路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用自我的微薄之力回報社會,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滿意的教師。
參加早教培訓教師心得體會 篇3
炎炎暑假,累也快樂,這次參加骨干教師培訓活動,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年輕的高中語文教師,我深知自己知識體系和教學藝術上的不足。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對新課改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對管理學生有了新的體會,確實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的體會。
學生時代,總是不喜歡教書這個行業,認為這職業太清貧,太勞累。走進這個行業,似乎也是不得已而“誤入歧途”,但當我走上講臺,看到一雙雙明凈的眸子,看到他們對知識的饑渴,才真正感受到“老師”這一稱謂的神圣。可是,待自己成了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后,卻對語文教學感到有那么一絲一點的茫然,因為語文是像花樹一樣美麗的呵,我該怎樣做才能帶領學生領略到她的曼妙?當得知要組織骨干教師培訓,且我有幸得以參加時,我知道,這是一次機會,一次提升自己的機會。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要守住一份清貧,是多么的不易,但通過這次學習,了解了xx教授在教育上不以為苦,反以為樂的精神,于是我明白,人生的意義并不都是通過金錢來衡量,人有不同的活法,只要我們對社會,對家鄉發出一點點光和熱,哪怕渺小,但我們活得坦蕩,活得充實。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感受到作為一個教師崇高,更明白的這份職業沉甸甸的責任。面對未來平凡而漫長的教學生活,我不再茫然,不再麻木。
這次培訓,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以前,我對指導學生的自主探究也有一點的認識,但苦于無法擺脫舊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雖然知道要發展學生的能力,要讓學生體驗發現知識的.過程,但在課堂上卻仍然走教師講、學生聽的老路。不學習,不研究,閉門造車,坐井觀天。不知道別人是怎樣教的,別人在教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每天守著學生,對著教參,照著練習試卷,憑著自己讀書時老師給自己上課的感覺來上課。就我目前的教學而言,最看重的就是學生的分數,簡單的說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它是我的生命,所以我整天圍著學生轉。
課內效益不高,就利用課外補,學生戲言星期日為星期七。花了大量時間,反而出現了學生煩老師累的痛苦局面。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已有的學習經驗。常常以我們成人的眼光審視學生,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學生,并以自己多年習慣了的“題海”教學方式要求學生。這幾天的培訓,幾位教授、專家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展示了涉及語文教育教學多方面領域的精湛講座,讓我從全新的視角了解了當今語文教育教學中最前沿的理論和研究,更讓我今后的語文教學和研究得到了方法上的指導和方向上的指引。校長“真想改、真要改、真在改、真實改”理念構建,讓我眼前豁然一亮,茅塞頓開。
下一學期,我將在課堂上進行一些教改實踐;同時,把x教授的“建立教學‘新常規’”作為切入點,盡量讓學生在“樂學”“探究”中自求自得。如果說這種想法也算是進步,那就得歸功于教授、專家們的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