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說課培訓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篇)
小學教師說課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篇1
通過本次培訓,我覺得說課能夠全方位地提高教師的素質水平。“說課“是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專家領導,在規定的時間內,針對具體課題,采用講述為主的方式,系統地分析教材和學生等,并闡述自己的教學設想及理論依據,然后由同行評議,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活動。
說課其實也是一種集體備課的形式,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之間進行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智慧的交流。通過說課,教師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預設學習中的各種“教學事件“,反饋教學中的得失,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學研究。
說課不僅要說明怎么教,還要說明為什么要這樣來做,這就迫使教師要認真去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要認真去思考如何解決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幫助教師從理論上去認識教學規律。脫離課標的說課那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會給人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教案是平面的、單向的,而說課是立體的、多維的。說課稿是教案的深化,擴展與完善。
說課不是再現上課過程,有些教師在說課過程中一直口若懸河,激動萬分地給聽者“上課”:講解知識難點、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紹板書等,把講給學生的東西照搬不誤地拿來講給下面就座的各位評委、同行們聽。其實,如果他們準備的內容和課程安排面對的是學生,可能會是一節很成功的示范課。但說課絕不是上課,二者在對象、要求、評價標準以及場合上具有實質性的區別,不能等同對待。
說課是說教師的教學思路軌跡,說教學方案是如何設計出來的,設計的優勝之處在哪里,設計的依據是什么,預定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這好比一項工程的可行性報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由此可見,說課是介于備課和上課之間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對于備課是一種深化和檢驗,能使備課理性化,對于上課是一種更為嚴密的科學準備。
說課過程要有輔助材料和手段,有的教師在說課過程中,既無說課文字稿,也沒有運用任何的輔助手段。有的教師明明說自己動手設計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但在說課過程中,始終不見廬山真面目,讓聽者不禁懷疑其真實性。所以,說課教師在說課過程中可以運用一定的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實物投影儀、說課文字稿等,在有限的時間里向同行及評委們說清楚課,說好課。
作為說課者,說課準備和實施的過程,也是提高說課者素質的過程,鍛煉了鉆研教材的基本功,鍛煉了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基本功,提高了學習和掌握教學理論的水平,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等。具體地說,通過說課能促使教師得到以下幾方面的提高。
1.說課促使教師自覺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理論水平。沒有教育教學改革理論的指導,便不能很好地從事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活動。說課活動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素養。教師從撰寫說課講稿到說課,為了從現代教育理論角度說出教師為什么要這樣教和學生為什么要這樣學,需要翻閱大量的教育教學的理論書籍(刊),查找充分的理論根據,從而激發起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的積極性,提高了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素養。
2.說課促使教師努力提高專業知識水平。說課要把所教文化科學知識說清楚,說準確。不允許在科學性上有任何疏忽和失誤,這樣才能加強教學的科學性,使學生獲得科學的知識。聽者要對說課內容的科學性作出正確的評價,也必須努力鉆研有關內容的科學性,這一過程中促進了教師專業知識素質的迅速提高。
3.說課促進教師深入研究學生特點。說課不僅要說教法,更要說學法,當然就需要深人研究學生特點,通過說學生達到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和因材施教的目的。即在這一過程中根據學生個性特征、心理成熟水平、學力水平、知識基礎等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
4.說課促進教師苦練教學基本功。說課重在“說”,要求將要說的內容說得清楚、明白,還要在語言方面說得優美流暢,富有情趣,對聽者產生極大吸引力。
小學教師說課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篇2
作為上崗還沒到3年的我來說,在這之前從未正式說過課,對說課是怎么一個流程基本是一竅不通,通過短短一個月的學習,是我認識到說課要分幾個層次來說的,首先是說教材,其次說教法學法,最后是說教學過程,這只是說課最基本的步驟。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說課與上課的要求是不同的,上課主要解決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學什么,學多少,怎么學的問題;說課則不僅解決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而且還要說出“為什么這樣教”的問題。另外說課與上課在目的、形式、內容、要求、評價是有很大差異的。備課與說課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說課是備課后上課前一種特殊的相對獨立的、在教師之間進行的教研活動形式。說課則是將備課研究的成果寫成說課稿,通過語言媒介展示在聽者面前。說課的基礎材料是備好課的教案,備好課的教案是要通過說課前的理論研究與提升,來說明備課的理論依據,從而使一個課題更加科學嚴謹。也不能只注意如何進行單一性的知識技能傳授這一目標。而忽視了說為什么這樣設計這一節課,又是為什么這樣教,是通過什么路徑來完成教學目標的,這樣教的理論依據又是什么。
總之,這次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不僅從理論知識上闡述了說課的意義與作用,說課與備課、說課與上課之間的區別與聯系,而且聯系具體的課例清楚地介紹了說課的每一個環節和步驟,每一個環節具體要說什么,怎么來說,以及說課中易犯的錯誤和需要注意的問題。使我對說課有了更深的了解。如果我機會,我一定還會再次選說課的網上培訓,進一步學習如何才能把課說好,我覺得說課是現在的教師必須具備一項素質。
小學教師說課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篇3
目前我國多地已經開始實行教師輪崗制度,細節不一、效果不一,這取決于每個地域的不同形勢。這項制度的出發點主要是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難題,而且獲得了多數人的贊同。為什么多數人贊成?我的理解是:一、我國郊縣農村人口要比城市人口多。二、教育資源匱乏主要出現在郊縣和農村。三、教育資源包含了兩大方面,即硬件和軟件,師資力量、教師待遇屬于軟件,多媒體教室、實驗室等等都屬于硬件。在硬件設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那么說先流動來教師也是好的。
作為一個教師家屬,我的內心感觸也很深。教育均衡是好事,但是要一步一步的來。中國有句古話:沒有梧桐樹,引不來金鳳凰。教育資源匱乏、不均衡的根本是缺乏硬件,而不是先把教師流動過去。對這項制度持反對意見的也多半是城區學校的優勢教師群體,為什么?環境條件只是小原因,主要還是來自于經濟待遇方面的減少。路途遠了要不要多花錢?要不要早出晚歸?家庭負擔如何解決?歸屬又如何界定?名校名師的待遇肯定要比山村教師高得多,這是自古以來就形成的普遍認識。輪崗之后多干活了,但是待遇不變、經濟支出多了、家庭負擔高了。為什么?
教師資源交流、援疆援藏、互助幫扶一直都在搞,這是有獎勵措施的。拿著高額津貼自然就會有動力,也沒話說。無償的讓名校名師去輪崗,而且一去就是幾年,能不能回原學校還是未知數,這樣不公平,教師也有家庭和家人。
如果說只是小范圍內的輪崗,每個學校待幾年,歸屬感何在?能不能回原來單位?如何看待由此引發的消極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