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要處理好十個關系
九、學讀與學寫的關系
葉圣陶先生提出,聽說讀寫宜并重。在閱讀教學中,讀寫宜并重,要努力克服“跛腳”現象。在學校開設的課程中,多數學科都有教科書,都需要閱讀。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其他學科讀是手段,了解學科知識、培養學科能力是目的;而語文學科以培養閱讀能力為己任。培養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學科的專責。
語文教科書中的課文,不僅昭示著寫了什么,而且昭示著怎么寫。以往語文教學少慢差費,原因很多,讀寫分離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讀中悟寫,從讀學寫,由句到段到篇。這樣做,既能提高閱讀鑒賞能力,又能提高書面表達能力。要重視結合閱讀教學,進行經常性的練筆。如,寫幾句讀后的感受,順著作者的思路進行續寫。
十、課內與課外的關系
課內閱讀內容有限,時間有限,所得有限。而母語學習資源無限,機會無限,發展無限。所以,新課程提出一個重要思想:學習語文要兩條腿走路,既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要引導學生課外學語文、用語文,而讓學生盡早、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開展課外閱讀,是加強課外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
“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課外閱讀越早越好。待小學生認識一定數量的漢字以后,就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先讀注音讀物,再讀純漢字讀物。與教科書配套的《同步閱讀》,是比較好的入門書。教師要經常推薦課外讀物;指導閱讀方法,特別是讀整本書的方法;鼓勵摘錄好詞佳句,做讀書卡片,寫讀書筆記;提倡親子閱讀(父母與子女共同閱讀、交流);組織讀書匯報會、開展讀書評比活動等等。在不斷指導與交流中,學生必定會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嘗到閱讀的甜頭,進而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學生一旦把讀書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好讀書,讀好書,那么無論在閱讀能力上,還是在學習潛能上,都會給我們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