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課記
作為副科老師,有時候講課會很尷尬。
第一節課我用來互相熟悉了,第二堂課就算是正式開講的第一節課了。我在第一堂課就告訴他們,在我的課上,可以睡覺,可以寫作業,只要不說話,打斷我講課。沒事,我很能理解你們,我也是這么過來的,我高中的政治課從來是用來睡覺的云云。因為這個話就算我不說,他們也會這么做,還不如我說出來。因為是新老師,估計還沒摸清脾氣,所以大家大部分還是很給面子的,聽懂聽不懂,都在抬頭聽。
從第二節課開始,他們就開始無視我了。可以想象一下,一個人在講臺上自言自語是什么感覺,整堂課只有我在說,而且沒有聽眾。有時候我會習慣性的問:“這個是為什么呢?”然后馬上補充道“是因為。”就是自問自答,因為他們根本沒在聽啊,如果你在一個問題上跟他們死較真,這課不用上了。本來人家這就是會考科目,沒有必要聽那么仔細。他們也很有意思,我有時候會故意問:“聽懂了嗎。”他們會以非常整齊的大聲回答:“聽懂了。”來哄我o(∩_∩)o。有一次問的太突然,我問:“你們能聽懂嗎?”他們笑而不語。其實大家都知道就這么回事。跟我一樣教兩個文科班的李璽龍就說,其實這課就是講給咱們自己聽的,自己熟悉教學過程,知道怎么講就行了。還真是這樣。
我現在都已經習慣自言自語了,現在要讓我給一個有劇烈反應的班講課,沒準我就講不出來了,這么說,我是不是該哭一哭呢。
聽語文老師講紅樓夢
早就想了解一下我國的四大名著了,周三第三節課正好有史老師講紅樓夢,于是我抱著期待去聽課了。
史老師講課的主題是: 紅樓漫談。所謂漫談就是不具體的講哪一章的內容,而是從整體來介紹紅樓夢。包括人物形象,整體內容,歷史背景等等。
第一次接觸的是被拍成電視劇的《紅樓夢》,記得當時還是很有興趣的,想了解林黛玉的才華、薛寶釵的胸懷、賈探春的性格、王熙鳳的潑辣。。。。。。。。。。。。帶著這樣的好奇心,把《紅樓夢》看完了。但是,不知過了多久,突然覺得應該好好的看書上的原作,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其中所蘊含的種種意義。
第一次捧起那本散發著淡淡墨香的《紅樓夢》時,有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想把它徹底看明白。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于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盡管看過了,但是書中有的描述還是演員不能及的,還是被書中所描述的傳奇故事所吸引。
既然描寫的那么好,其中的一些經典場景當然讓我難忘。如,黛玉葬花、湘云醉臥、晴雯撕扇、寶釵撲蝶、寶玉挨打等等。。。。。。。
我最喜歡黛玉葬花這個場景了。這個場景不僅把林黛玉的性情描繪得栩栩如生,而且也為讀者刻畫了一個自愛自憐喜愛花的一個林黛玉。
林黛玉是很愛惜花的,覺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凈,也可以看出林黛玉對于美與他人有不同的獨特見解,她也寫了葬花吟,以花喻自己,把賈府及整個封建的社會比做污濁,她不甘沉滅,又無力擺脫封建惡勢力。憐花就是憐自己,她看到鮮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將來。這首葬花吟也是其中最凄美的詩歌之一。
林黛玉在賈府中,雖有寶玉的照顧,賈母的疼愛,但按照當時的禮教觀念,畢竟是外孫,寄人籬下的滋味還是有的,父母雙亡,無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觀,總覺風刀霜劍嚴相逼,自憐之心常在,見落花而感身世,不覺滿目凄涼。
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看了很讓人心疼,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他們最后并沒有在一起。但是,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更幸福的,他們會彼此記得對方,記住他們凄美動人的故事。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
回憶,是唯一。
總之,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多,不僅僅是閱讀上的滿足,也使我進一步了解了當時的封建社會,還是比較有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