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職教師心得體會(精選4篇)
新入職教師心得體會 篇1
首先我要感謝學院領導對我們新教師的關懷,費心組織了這輪讓我們受益匪淺的培訓,由此我對學院的成長歷程、基本現(xiàn)狀、今后發(fā)展規(guī)劃及發(fā)展理念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經過多名資深教職工的點撥和指導,我對我今后的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設想和感悟。
雖然我的專業(yè)是會計,但我非常喜歡政治,我覺得那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適原則既適用于我們的國家,也適用于我們的學校及我們自身。自由、平等、博愛、民主這些理念并非高不可攀,在培訓期間很多老師的講座中都有所體現(xiàn),這些理念歸結為一點就是尊重人權、肯定人性。而不尊重人權、不能充分肯定人性也是我國諸多問題的根源所在。
9月—11月,學校組織我們到湖北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實習,有一件事兒讓我對該校某輔導員的管理班級的理念深感失望。在組織班委選舉時該老師認為廣大學生的眼光和他相比相差太多,不太可能選出恰當的人來當班委,所以他決定自己內定,但他又要搞班干部選舉大會這個形式。這種表里不一的做法讓我憤怒不已。但普京說過“沒有實力的憤怒是毫無價值的”,作為一個實習生我確實也無可奈何。他先內定好班委,讓我們幾個實習老師當評委,告訴我們,給內定的同學打九十分以上,給非內定的同學打八十分以下,這種既卑鄙無恥又不甚高明的內幕操作注定會被暴露在陽光下遭受眾人唾棄,在選舉過程中一個內定的同學的演講并不出眾,卻比其他非內定的同學高出了二十多分,到此同學們一下子都明白了內幕。之后這個班級的管理出現(xiàn)了重大問題,諸多同學對班委產生了不信任感。
經管院的資深輔導員對我說他們一般都是讓同學們自己選擇班委的,并且充分放權給同學們,能讓他們自己搞的就讓他們自己搞。我對此深表贊同。我很喜歡選舉,因為沒有什么比選票更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民主權利了,而民主顯然是解決大多數問題的關鍵。我在此誠心呼吁所有反對民主的人,要相信人們有能力行駛好自己的民主權利,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理性的,包括我在內,我早上出門的時候一般都是走門而非窗戶,我住在五樓呀,要從窗戶走就徹底走了,由此可見我絕對是一個理性的人。
我們學校絕大多數的同學也都是理性的,既然如此他們所作出的行為就是可以理解、分析和引導的。比如學生不愿意上課而在宿舍打游戲是不是理性的行為呢?當然是了,因為打游戲所獲得的快樂要遠遠大于上課,甚至前者扣除受老師處罰所帶來的痛苦之后還是遠遠大于后者,那為什么不選擇在宿舍打游戲呢!追求快樂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只能引導不能壓制,我們應尊重這種本性。如果有一個人在刻意追求痛苦,那他就是自虐狂了。有人說上課雖然現(xiàn)在沒有上網打游戲有意思,但會給他們將來帶來好處呀!現(xiàn)在在教室刻骨學習,也許成績會好一點,也許畢業(yè)后找的工作會好一點,也許工資會高一點,也許將來他們會更快樂一點,但這都是不確定的呀!為什么要拿現(xiàn)在確定的快樂去換取將來不確定的快樂呢?反正我是不會這樣做的。
那么現(xiàn)在的狀況就是“逃課上網的快樂—受罰的痛苦>上課的快樂”,在此情況下學生選擇逃課上網,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減少不等式左邊的數值,增加右邊的數值,這有三種做法,第一,減少上網的快樂,這不是老師所能做到的;第二,加大逃課的處罰,這是大多數老師正在做的,但治標不治本;第三,增加上課給學生帶來的樂趣,這才是治本之策呀!在我們大學時代,我發(fā)現(xiàn)我身邊的很多同學在電腦上并不是一味的聊天、打游戲,他們很多時候是在看易中天老師等人的視頻,那么這就說明在他們的眼中,聽袁老師和易老師講課比聊天打游戲有意思,我們大學時也有很多同學逃課,但有一次易中天老師來我們學校做講座,結果整個體育館都爆滿,由此可見,逃課的學生不是不想上課,而是不想上沒有意義和沒有意思的課。
如果我們的廣大老師能把專業(yè)課上得比打游戲還有意思,那學生又怎么會逃課呢?有人說有的專業(yè)原本就很枯燥,所以想講得很有意思很難,此觀點大錯特錯。所有的知識都是因為具備了兩個特點才能流傳至今,有意義和有意思。一門科學技術既然能流傳至今就一定有它本身所特有的樂趣。在我上初中時,我們班同學都愿意上體育課而不愿上歷史課,但易中天老師以及網絡寫手當年明月改變了人們對歷史固有的看法,“歷史原本很有趣”。是呀,又有哪一門知識是沒有一點樂趣的呢?把我們的專業(yè)課講得比打dota有意思雖然很難卻絕非不可能,從西方名牌大學的網絡公開課上我們可以看出西方國家的諸多老師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做到了這一點。我們也應該共同朝這個目標努力。
作為一個老師不光要教書,更要育人。何謂育人?那就是在他們正在形成自己獨立思想觀念的這個時期影響他們建立盡可能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那老師自己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要分清善惡美丑,要棄惡揚善,要堅持正義、堅持真理。去年五月一號,本*拉登被擊斃,全世界絕大多數人都歡欣鼓舞,但有很多中國憤青卻在為拉登扼腕嘆息,還大聲疾呼“一個拉登倒下去,千千萬萬個拉登站起來”,拉登殺害了成千上萬的人,沒有一個被拉登殺害的人是歡迎拉登去殺他們的,而那些憤青們認為被拉登殺害的人都該死。同年十月卡扎菲死后他們又故伎重演。
而這些憤青中也少不了師范大學的學生、將來的老師,很難想象這些人會成為一個受學生尊敬并對社會有益的教師。很難想象巴沙爾那樣的人能成為一名好老師,因為他連自己國家的人民的民主權利都不尊重,又怎么會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很難想象卡斯特羅那樣的人會成為一名好老師,因為揚言要大權獨攬到130歲的他顯然不會放權給學生;很難想象巴希爾那樣的人能成為一名好老師,因為之前厚待蘇丹北部、壓制蘇丹南部導致國家分裂的他不大可能做到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學生。所以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老師,先要成為一個合格的人,一個有良知、有道德底線的人,希望我們都努力做到這一點。
這是我參加工作后憑著自己的感悟寫的第一篇文章,純屬個人觀點,所言若有不當還請多多海涵、多多見諒、多多指教呀!
新入職教師心得體會 篇2
“瀾滄江畔育奇葩,三江流域譜華章”,昌都一高是一個人杰地靈、充滿朝氣的地方。我一定會好好珍惜這難得的機會,以良好的心態(tài)對待工作,沿著新教師學習會的前進方向,在領導和各位同行的關心教導下,勤勤懇懇干好工作,為昌都一高的教育事業(yè)添上一瓦增上一磚。
時光荏苒,轉眼踏上新的工作崗位已有3個月了。在這3個月的教學實踐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學校對我們新教師的關愛和各位老教師對我們業(yè)務上的不斷指導。作為一名剛踏進一高的新教師,最大的不足就是缺少經驗,對教學的重、難點把握不好。學校組織的“老帶新”“師徒結對”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我們的這一不足。學校教科室組織的領導、教師“推門聽課”,也給了我們鍛煉的機會,并能通過評課,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方式方法,更好的進行教學。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我們的教學水平。我特別感謝備課組長楊潤蘭老師,每次向她請教問題時,她從不推脫,并把問題講析得細致透徹。而且,她還經常教導我,要多角度了解學生、觀察學生,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講析課文時要和學生一起探討思考。
另外,我還認識到,作為一個沒有經驗的青年教師,要想把課上好,把教學組織好,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勞動,花更多的時間。因為首次接觸高中教材,對文本不熟悉。所以,在備課前,就必須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再根據學生情況認真仔細備好課。光是閉門造車也不行,還必須向老教師多請教,多學習。聽課,則是一個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好方法。新教師只有多聽課,才能積累經驗,才能從其他人身上學習一些駕馭課堂的能力技巧。除了向別人學習以外,還要不忘隨時給自己充電,多讀書,用知識來武裝我們的頭腦。要想教給學生一罐水,自己必須先要擁有一桶水才行。所謂“學高為師”正是這個道理。
“教學反思”是新教師成長的飛躍。所謂反思,就是指善于總結教學過程中的成果和出現(xiàn)的問題,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學方法,以獲得持續(xù)的終身的發(fā)展,達到成長的飛躍。只有在每次的反思中,我們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有付出不一定有收獲,但是一如既往地努力耕耘,必將換來一份充實而又沉甸甸的碩果。
最后,我還認識到,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一群十五六歲、朝氣蓬勃、活潑可愛的孩子們。面對這樣的群體,我們應該如何來對待他們呢?曾經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過這樣幾句話“尊重與傾聽是教育的基點,寬容與信任是教育的魅力,善良與關愛是教育的雨露,公平與平等是教育的內核,鼓勵與贊賞是教育的張力”。雖然我現(xiàn)在還沒有能做得很好,但我將以它作為我教育工作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努力朝這個方向發(fā)展。
新入職教師心得體會 篇3
來到x中學已經一個星期有余,很榮幸在第一個星期跟隨幾位前輩老師參加了在北京京西古剎大覺寺舉行的馬小平老師追思會、“尋找來自一線老師的聲音”主題座談會,讓我收獲良多。它在我職業(yè)生涯的開端,為我點亮了一盞前行的燈火。
馬老師無疑是一個漂亮的人,一個具有內在情操和精神光芒的人;馬老師也是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拒絕表演和屈從的人;馬老師更是一個幸福的人,一個微笑著實踐理想的人。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師可以走多遠,讓我們意識到教育不是折磨,是遙不可及的幸福,教育也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事關人格養(yǎng)成,責任、智慧和情感,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印刻。他帶著他的教育理念和對教育事業(yè)的一腔赤誠為我們點亮了理想教育的燈火,而我們要怎么薪火相傳呢?
我們說“覺知此事要躬行”,大覺之后能大悟,大悟之后需躬行。馬老師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他不僅僅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還是一個積極行動者。他并沒有用彼岸的教育理想去照亮此岸的教育現(xiàn)實,他是一個把握當下的實踐者,是一個理性、低調、堅韌的行動主義者。他做好了一個老師應該做的和可以做的事情,而我們尋著他指引的人文教育之路,立足于自身,立足于當下,立足于和自己一樣的獨立的人,去面對永遠獨立的學生,不再去虛構美好的教育未來,而是打造真實的教育現(xiàn)在,或許就能找到通往精神家園的教育自由之路。
反觀我們自身,我要成為一名什么樣的老師?我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有怎么樣的期待和規(guī)劃?雖然入職時間還很短,但是帶給我們的職業(yè)感和觸動是很多的。我們從一個受教育者轉變成了一個教育者,我們將如何將自己的影響滲透到學生的精神,如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如何讓他們不僅喜歡你這個人,也喜歡上你這門學科……我想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和總結的。我也相信它的答案會在不斷地實踐中日益完善。但是首先我要知道自己要成為一名怎么樣的老師。只有先有了這個目標,才能做到教育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師之根,在于文化。
教師之根,在于學生。
裴斯泰洛齊說:“每一種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親般的眼晴時時刻刻準確無誤地從孩子的眼、嘴、額的動作來了解他內心情緒的每一種變化。”從對學生深摯的愛出發(fā),推進對于學生的深入了解,這是一切教學工作的基礎。對學生的了解不應是浮于表面的、想當然的,而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從多方面去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既有對學生群體特征的準確把握,又要對每一個獨立個體區(qū)別對待,蘇霍姆林斯基所謂“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
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學生,知道學生的問題所在、訴求所在,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才能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學記》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課堂不是教師的“個人秀”,而是以生為本的引導與交流。“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教師是“引導者”而非“訓導者”,可以以理說服,但決不可以勢壓服。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在與學生的良性互動中達成教學目的,方近于古人所謂“君子之教”。
教師之根,在于當下。
我想要成為的正是這樣一種“有根”的教師:根在文化,故能淵深博雅;根在學生,故能情思通達;根在當下,故能生生不息,隨時而化。扎穩(wěn)教師之根,方能走穩(wěn)教師之路;走穩(wěn)教師之路,方能成就教師之夢。夢在遠方,路在腳下。
格羅夫說:“改變是我們的摯愛。”然而我想,有些時候,恰恰是摯愛讓我們改變。摯愛一支粉筆,摯愛三尺講臺,摯愛一份耕耘,摯愛一種收獲,摯愛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摯愛一種職業(yè),于是不再僅僅把它當作職業(yè);摯愛一種生活,于是生活之上,有了前行腳步的永不懈怠。
千里之行,已啟于足下。路漫漫其修遠,做一名“有根”的教師,我將奮然而前行。
新入職教師心得體會 篇4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我來學校工作也有一個月的時間了。雖然到學校的時間還比較短,但和學校各部門領導,同事接觸過程中,讓我深感大家對新教師的熱情,對新學期教學工作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并且形成了一種和諧的氣氛,這也體現(xiàn)了一個學校上上下下在新學年伊始,嶄新的精神風貌。這讓我在這里工作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從當年義無反顧選擇師范類學校,從這些年一次次地參加考試,從今年終于通過層層選拔,走上三尺講臺,成為一名新教師。我一直在朝我自己的夢想邁進。猶記得小學時候,讓我寫自己的理想,我寫得是要成為一名教師,從那時到如今,我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
在工作的一個月里,我懵懂著,無知著,學習著,進步著,勞累著,開心著,幸福著……我為我自己能夠成為一名教師而驕傲,同時也真切的感受到了教師這兩個字的神圣﹑崇高和肩負的責任。
作為一個新鮮人,我覺得最難的是班級管理。第一次走進班級,成為這個班的數學老師兼班主任。令我感到害怕的不是作為一個數學老師,而是作為班主任。有句玩笑話說,班主任,是這個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和最忙碌的主任。的確是這樣的,班主任需要管理著班級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大到班級選舉,小到孩子們吃飯,喝水,上廁所。特別是我?guī)У氖且荒昙墸麄儎倓倧挠變簣@升上來,整個狀態(tài),其實就是一個幼稚園小孩,你不能一下子要求他們像三年級的同學那樣。我們需要的是耐心得看著他們一點點進步,一點點地適應小學的生活。有時候看著孩子吃飯吃得滿桌,上課喝水,在課堂上隨意地做自己的事情,班級的地面扔得到處都是垃圾……我也會覺得生氣,可是轉念一想,什么東西都不是天生就會的,什么習慣都不是天生就有的,總是要給他們學習的機會,給他們進步的機會。想到此,我也就顧不得生氣了,忙著教他們,或者給他們做示范,我一直堅信他們能夠融入小學這個氛圍。一個月過去了,我班的某些情況明顯好轉,但在有些地方,還需要我和所有孩子繼續(xù)努力。
最重要的莫過于課堂教學。學校離了課堂教學,一切就是空的。在學校,我們的中心和重心還是在于課堂教學。這一個月,說句實話,我并沒有完全適應一年級,只是逐漸在慢慢適應中。低年級的課堂要比高年級更加難把握。雖然在很多人眼里低年級的知識比較簡單,老師教起來也簡單,那完全是一種誤解。低年級的知識在大人眼里是不難,可是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眼里,那就是有困難的。況且不同的幼兒園里升上來的小朋友,在數學上起點明顯是不一樣的,參差不齊,有些小朋友已經能夠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了,有些連數字也不會寫。一年級數學的教學又不能因為班級里大部分同學會寫數字了,而跳過數字不教吧,如何才能讓已經會寫的同學不感到厭煩,不產生驕傲的心理,怎么能讓不會的小朋友學會,學好呢?這些難題都擺在了我的面前。
而且一年級的小朋友注意力容易分散,怎么樣才能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久一些呢,不可以像高年級一樣隨時提醒,那對一年級來講是無效的,關鍵是激發(fā)孩子的興趣,或者采用小獎勵的方式。在我們學校,你會發(fā)現(xiàn)高年級老師進教室,帶著一本書,最多再帶點本節(jié)課要用的教具和補充習題,可是低年級的老師進教室,手里都是一個一個的盒子,盒子里裝著的可能是小印章,可能是小貼紙,可能是小獎品……在孩子們還沒有養(yǎng)成課堂注意力集中聽課的習慣之前,我們就采用這種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讓他們能夠認真聽講,久而久之,就會慢慢養(yǎng)成這樣的好習慣。
最不可或缺的,不得不提的是師德。猶記得吳江師范老校園里,一踏進校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8個大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多少年過去了,這8個字早已印在了我的心上。我們教師不僅僅要有很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師德。從師范畢業(yè)的時候,最后一次講座,說到了,教師是一個良心活。是的,教師是的確是一個良心活,你對孩子付出多少,你是否愛孩子,你是否有好的品德與高尚的情操……這所有的所有都是看不見的,只有你自己知道。但是一名教師你教得再好,你沒有師德,那也成不了一名好教師啊。
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教學六認真。教學六認真分別是認真?zhèn)湔n,認真上課,認真布置和批改作業(yè),認真輔導,認真組織考核,認真組織課外活動。這些都是平時的常規(guī),做肯定是每位教師都在做,但是怎么把它們做好,卻也是我這類菜鳥需要去探討的一個問題啊。這一個月時間感覺自己是忙碌的,每天在學校是忙忙忙,回家還是忙忙忙,雖然很忙,但也很充實,感覺自己在很認真的做著一件事。
從我選擇走上教師這條道路起,我就深知,這條路絕對不是平坦的,不是外人看來的那么風光,那么空閑,要想在這條路上好好走著,背后必隱藏著無數艱辛。但是我會不畏艱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我要把教師這份職業(yè)當作是我為之奮斗終身的事業(yè),去做好,也許我成不了什么偉大的教育家,成不了什么領導,甚至也沒自信成為最好的老師,但是我希望我可以成為孩子們心目中的好老師,希望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奢望他們將來有所成就,希望很多年以后他們聚在一起,講起自己的老師的時候,還記得有我,這樣就足夠足夠了。
為此,目前我所能做的,就是好好向師傅,向前輩,向同事學習,在工作中扎扎實實,認認真真,肯動腦,肯動手,勇于創(chuàng)新,勇于接受各種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