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師國培心得(通用3篇)
信息技術教師國培心得 篇1
頂著有點料峭的寒風,我踏上了開往省會石家莊的火車。因為從20xx年2月18日開始,我將參加為期10天的由河北師范大學信息技術學院承辦的“國培計劃20xx——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短期集中培訓項目”初中信息技術培訓班。
報到后,安排好食宿,躺在床上,我開始期盼第二天早點到來。因為這次培訓是“國字號”培訓,這樣的機會對我們這些普通農村教師來說真的是太難得了。尤其是信息技術學科這樣的“小學科中的小學科”(袁志平語),很少有出門學習的機會,更別說是聆聽國內在信息技術領域頗有建樹的專家現場授課。短短的10天時間,課程安排的滿滿的。每天都是宿舍——食堂——教室三點一線的運動,好像又回到了大學時代。整個培訓期間,我每天都早早趕到教室,盡量占據前排位置,希望能和專家近距離的接觸。我們知道,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不僅要承擔教學任務,很多時候還要承擔其他瑣事。比如幫其他學科教師制作課件,攝像錄課,學校的網絡運行維護及打印等文秘工作。以至于信息技術教師更側重于計算機能力的提高學習,反而忽視了作為教師最基本的教學技能訓練。在績效的環境下,學校領導看的是教學成績,這些瑣事好像又不算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量。可這些工作你又不得不干。
以至于信息技術教師成為介于“教師”和“教輔”之間的邊緣人。地位如此尷尬,很多信息技術教師牢騷滿腹。對于這種現狀,為我們授課的專家教授均深有體會。石家莊九中的李新良老師用了最經典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來安慰我們,中央電教館的劉雍潛教授一針見血的指出,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信息技術教師轉變觀念,發揮自己的優勢,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術手段來促進本校教學改革和創新,取得效果后自然地位就升上去了。這些專家教授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架子,他們平易近人,話語親切,讓人聽了如沐春風。華南師范大學的柯清超博士妙語連珠,他的精彩講座總是博得學員們一陣又一陣的掌聲。短短十天,讓我們經歷了一場頭腦風暴,除了認識上的提高,我們更接觸了一些在平時教學工作中沒有用過甚至沒有聽過的先進軟件技術。石家莊軍械學院的李錚錚老師為我們介紹了moodle這一全球流行的網絡課程平臺,河北師范大學的王潤蘭教授為我們介紹了思維導圖這一開發大腦潛能的先進工具。這次培訓,讓我深刻體會到了“理念是根本,技術是支撐”。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實用,為我們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指出了更明確的方向,同時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和壓力。
培訓活動雖然是短暫的,但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專業上,對我而言,都是一個很大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我將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并勇于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促進我校教育信息化更好地實現。
信息技術教師國培心得 篇2
信息技術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使用。在當今及未來社會,掌握信息技術是對人的一種基本要求,人們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術的人必將被現代社會所淘汰。但是,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新興學科,還很年輕,需要信息技術教師及社會各界人士等不斷地關心、支持、探索、交流,使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俗話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的教學也如此,只教不研,就會成為教死書的教書匠;只研不教,就會成為紙上談兵的空談者;只學不思,便也不會進步。只有邊教邊總結,邊學邊反思,才能“百盡竿頭更進一步。”
新二輪的信息技術的遠程網絡研修開始了。經過這一輪的網絡研修,對信息技術課的教學頗受啟示,現總結如下:
一、研修課程的啟示
大多數教材上對信息、信息特征及信息技術只是簡單的提及。長期以來,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這個學科中,人們對信息概念及其本質特征的理解很不深入,如象“信息是什么?”是一個說不清楚的問題,甚至是一個越探討越混亂的問題。這種狀況嚴重地阻礙著中小學,尤其是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深入發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對于為什么會有各種各樣的技術、信息技術究竟要幫助人類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它是怎樣發展的、目前信息技術正在為人類解決什么樣的問題,等等,對于這些內容都很少介紹。作為一門學科的起始課,“信息及其特征”和“信息技術及其應用”是關鍵的兩節課,對于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激情有重要的意義。
在《信息及其特征》的研修中
二、對未來信息技術教學的指導
作為信息技術的兩節起始課,教師對于信息課的設計與實施合理對激發學生對本學科學習興趣非常重要。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學科研究對象對信息社會的重要性。對于學生后邊的學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回想我的信息技術課程,往往考慮對于高中學生知識性的講述比較多,而對于學生“上信息技術課是一件享受的事”考慮的比較少。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點把握不夠,通過這一時段的研修,豁然開朗。同樣的知識點,在課堂的表現形式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效果。從高中學生的學習特征出發,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最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案例作為主題進行知識點的學習或上機作業,讓學生覺得信息技術課是最貼近生活,學著最有用的學科,這樣學生就更有興趣,上課的時候就會注意力集中,有進一步拓展學習的空間。
《信息技術及其應用》案例中,技術部分的課堂處理非常欣賞,我以前的課程中對于技術概念及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只是一帶而過,認為在通用技術學科中已經設計到沒有必要還好在信息技術課程中過多的闡述。但經過涂久風老師的工作室學習中發現,教師充分展示信息技術的魅力,引發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去發現信息技術的魅力,那么學生對于技術的逐步深入的理解和對前沿科技的見識能夠相應的擴展對信息技術的理解。更能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激情。
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多的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及學習興趣出發,更多的注意課堂教學方法、教學實例、教學氛圍、教學階段性評價。積極的尋求有效的課堂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上信息技術課是一件享受的事”!
總之,通過這次遠程研修學習,我無論從教學觀念上還是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感謝研修給了我這次學習機會,也感謝專家團隊和全省各地同行在學習中對我的莫大幫助。
信息技術教師國培心得 篇3
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文、圖、聲、像等多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等各種情境,還可以使得許多傳統的數學教學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情變的容易起來,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信息素養提供良好的環境。
那么,如何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來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呢?筆者根據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和與其他教師交流過程中的一些啟示,談一些做法與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大的動力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是“粉筆加黑板”,大多是呆板的、單調的、枯燥的,教師雖力量耗盡,也未必能充分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能以新穎性、藝術性和直觀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調動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能以趣味性實現寓教于樂、寓學于玩,使學生輕松愉悅地接受知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我先給學生播放一段輕音樂,隨著優美動聽的音樂聲,多媒體畫面上依次出現色彩鮮艷的天安門、飛機、蜻蜓、蝴蝶、孔雀、窗花等圖形,由于多媒體影像具有生動形象、畫面活潑、刺激感官等作用,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這是我指出在圖形王國里其實它們都是一家子,然后利用幾何畫板軟件使圖形沿某一條直線折疊時,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從而很自然、很直觀的導入這樣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真正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利用這個功能探索軸對稱圖形的性質,探索軸對稱圖形中點的坐標的特點,并進行圖案設計等,充分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突破教學重、難點
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缺乏生機,教學效果只會是事倍功半。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能用直觀的表現形式把文本、圖像、動畫和聲音之美同時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給學生前所未有的視聽震撼,引發強烈的有意注意,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使學生掌握、突出重點的目的。如在學習《射線》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射線的特征,可以利用多媒體顯示這樣一幅畫面:在浩瀚的夜空里,從一點將幾束光線朝不同的方向分別射向遙遠的一方,教師通過這樣的演示使學生明白射線是向一方無限延伸的,通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射線,從而優化了教師的教,也優化了學生的學。
有時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決定了它往往難以想象、理解,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能提供直觀形象和生動逼真的動態圖象,伴隨著圖形的閃動、變化,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從而達到使學生領會、突破難點的目的。如讓學生推導《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時,屏幕上分別出現一個立體的長方體、正方體圖形,依次將相應的每兩個面用相同的顏色與其他兩組對應的面分別區分開來,通過“閃動”各個面的面積,從而推導出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直觀地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