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培訓安全教育心得體會(通用3篇)
教師培訓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篇1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學到了很多的安全知識和預防措施。是的,“生命不保,何談教育”。學生安全始終是擺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安全教育工作,安全穩定工作,是學校順利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學校的各項工作都無法進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將是一句空話。班級安全教育是學校安全教育的主陣地。因為學校組織的活動,主要是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所以我們首先應該抓好班級安全教育。那么,怎樣才能抓好班級安全教育呢?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班級安全教育應該由學校領導、班主任老師和任課老師,共同協助,齊抓共管。
2、班主任在每學期的開學活動周以及每次大型的學校集會和節日活動前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3、班主任老師利用班會課和組織班級活動時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4、任課老師在不同的學科教學中也可以滲透安全教育。比如:在體育課活動、在物理實驗課、在化學實驗課、在生物實驗課以及思想品德課上等,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5、班級安全教育,應該針對不同的對象,選用的內容也應該有所不同。要看他們是小學生、初中生,還是高中生。不能盲目進行教育。
6、班級安全教育是多方面的: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防溺水安全、用電安全、防自然災害、防意外事故、防盜、網絡安全、心理失衡等。不能單純從一個方面教育。
7、班級安全教育可以采取多種不同的形式,課堂上交流、討論,編演課本劇,讓學生看安全教育片,教師示范,演練等。
8、班級安全教育應該建立預案,建立完善的制度,明確分工和責任以及善后措施。
我們的班級安全工作,可以說成:“用顯微鏡查找隱患,用放大鏡看待問題。”作為班主任老師,安全工作任重而道遠。作為班主任老師,在班級安全方面,要想別人沒想到的,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安全工作,責任重于泰山。保護孩子的生命和安全,是我們學校老師最基本的工作,也是我們老師最高的責任。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會盡自己最大努力,抓好班級安全方面的工作。
教師培訓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篇2
作為語文教師,不是只懂一些語文理論知識就行,我們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培養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這樣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身上。而且語文教師還要學高為師,有較高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發現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導其去感受,去創造美。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教師要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在兩位老師的展示課上都顯示了他們深厚的語文功底和豐富的語言積累,讓我深受啟發。在工作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使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加強學習不僅僅只專業方面,要擴充到各個領域,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還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認識,凈化靈魂。
學習其實是一個反思、進步的過程,這十幾年的教學生涯,讓我已經慢慢倦怠,我早已像一臺機器,不再有靈感。把教師當成了一種謀生的職業。可通過這次走進名師的課堂,感嘆于他們思維的敏捷,語言的風趣豐滿,獨特的教育視角,健康樂觀的人生觀,豐富的教育經驗激起了我內心中的心弦,觸及到我思想的深處,這次學習,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充電機會。
三、作文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這番話道出了作文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了解社會,了解生活,了解國家大事,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可以對家庭中的種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不同爭執,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去體驗生活,領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把學生引向生活,讓他們在生活的廣闊天地里,以飽滿的熱情去體驗生活,歌頌生活,贊美生活,才會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因為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接觸的。教師應組織學生經常開展有趣的班隊活動,帶學生參觀游覽,領略大自然無限的風光;走進社會,認識社會的真、善美;參加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用心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他們在活動中體驗并關注他人在活動中的表現。只有將生活和作文聯系起來,讓作文素材開發成為無盡的源頭活水,學生習作時才會左右逢源,運用自如。沒有了材料,習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是學生習作的主要源泉,學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寫作之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四、作文離不開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石。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要讓學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增加詞匯量,并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正如羅丹所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學習生活的語言。把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學校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還要讓學生隨時摘錄,寫感受,有意識地背誦,并隨時評獎。
因為小學生正是發展記憶力的黃金時段,記憶是智慧的倉庫,小學階段讓學生多記住一些東西,對他們的一生都大有益處。學生頭腦中儲存的材料就會與日俱增,再也沒有學生對作文“望而卻步”,“無米下鍋”,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對作文產生了濃厚興趣,也就不再怕寫作文了。我在教學中還很注重運用多種方法來激勵學生多讀書。我常利用積累時間來開展讀書比賽,優秀詩文朗誦及背誦比賽。激發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讀一些詞句優美、情節感人的詩詞文章。我們規定每個學生必須準備一本讀書筆記,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日記、觀后感、評論人物時事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也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五、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著的追求。
常言道:“情動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維的翅膀,認知的催化劑。作文一定要有感而發,不能無病呻吟,這就要求學生要善于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寫作時找“動情點”,要細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樂,嘗試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學習中的成敗得失,回味經 歷過的美好時光。總之,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只有在真情涌動、激情蕩漾、熱情似火的融情狀態下,才會煥發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實現知識的超越和理性的升華。因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這樣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有生活氣息,有真情實感,才能避免寫空話、假話的抄襲的弊端。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教師培訓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篇3
本次教師崗前培訓的內容十分豐富,形式也多種多樣。雖然時間只有十二天,但內容卻是充實的,對我們新教師來說更是終身受益。通過培訓,我得到了很大的收獲,以下是我的培訓心得體會。
在本次培訓中,聽了有關教師職業專題報告后,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也正是這個意思,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問題,學生都有向師性,實際上是做人的一種認同感;同時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
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是父母。作為一名教師,要富有愛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所以我們說教師是父母。并且,教師還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教師是朋友。所謂良師益友,就是強調教師和學生要交心,師生之間的融洽度,親和力要達到知心朋友一樣。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困惑,心理壓力等,以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排解,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同時,對教師工作的基本也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認識到了教師責任的重大艱巨,要做一名好教師必須要具備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創新精神,拼搏精神;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要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含辛茹苦,默默耕耘。"要愛生如子",時時為學生著想,以學生的利益為重,處處用真情去打動學生。
新時代的教師應具有高尚的師德,先進的理念,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質,和比較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夫和業務水平,有敏捷的思維和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感召力。對學生要多說鼓勵的話,安慰的話,開導的話,實在的話;少說諷刺的話,冷淡的話,傷人的話,威脅的話。這些都是作為一名合格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在本次培訓中,通過學科專業課培訓,使我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具備最基本的"六認真"要求,即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布置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組織考試和認真組織課外活動。備課是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備課中要準備三方面,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要關注學生如何學,學到了多少東西。不僅要求老師課時備課,還要善于在長期的教育教學中進行總結和積累,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在教學上,應該懂得將教學藝術化,學會抓住學生的心理,引起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當從知識的傳輸者變為知識的引導者,這就更加要求教師要懂得授課的藝術性。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如何使自己能夠有質量有效率有能力地教好這門課,使學生能夠持續地從心靈深處接受我的教學,這就需要我努力地備課,努力地鍛煉,努力地學習……
在本次培訓中,還貫穿一個中心,那就是對新教師的鼓勵。我們要趕快適應新的教學環境,生活環境,人際關系環境等;我們要更加理性地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角色;我們要做一名終身學習型老師,做一名能夠不斷適應新知識新問題新環境的老師;我們要堅持創新,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爭做教學發展的弄潮兒。這些鼓勵,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和動力。
高爾基曾經說過:"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實現自己的意志。"也許,對于我們新教師來說,只要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就能取得好的開端,而好的開端,便是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