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師聽課心得體會(精選3篇)
生物教師聽課心得體會 篇1
不久前,我有幸觀摩了周老師的教學視頻,看了這有聲有色的課堂教學,我受益匪淺。
一、我的教學思路:
Part1 情景導入階段
給學生觀看關于“雞的孵化與發育”的短小視頻。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a:養雞場的母雞下的蛋都能孵出小雞嗎?
b:為什么雞蛋放在平常的柜子里不會孵出小雞?
c:剛孵出的小雞毛茸茸的,十分可愛。可是剛孵出的麻雀粉紅的皮膚上一根毛也沒有,為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看視頻,通過直觀的視覺享受喚起學習興趣,誘發認知興趣和智力積極性。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新課,讓學生培養探究性學習的習慣。
(10分鐘)
Part2 觀察雞卵的結構
a:學生分成小組,課前讓學生制作雞卵的簡單模型。
材料:乳白色塑料袋子、透明塑料袋子、自來水、黃色乒乓球等
要求:制作出的雞卵模型至少要有三個結構,結構越多越好。
b:小組代表在課堂上展示所制作的模型,并說出所表示的結構。
c:對學生的模型做出評價,補充模型上沒有展示出來的結構(胚盤、卵殼孔等)。引導學生討論雞卵各結構(卵殼、卵膜、卵白、卵黃)的功能。并且解決part1中的問題a。
(10分鐘)
Part3 雞卵的發育過程
Ppt圖片展示雞卵的發育過程,提出“受精作用、體內受精”等概念,并且提出雞卵發育的條件,引導學生解決part1中的問題b。
(2分鐘)
Part4 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求偶、交配、筑巢、產卵、育雛概念的形成)
圖片展示:孔雀開屏等。針對圖片中鳥類的各種行為提問學生,鳥類所處階段與行為目的。
(8分鐘)
Part5 早成鳥和晚成鳥
早成鳥和晚成鳥概念的提出,并且解決part1中的問題c。
(2分鐘)
Part6 知識鞏固與運用階段
讓學生通過練習題把這節課所學知識牢牢保持在記憶里,并且學會靈活運用。(5分鐘)
Part7 課堂小結 (3分鐘)
二、我的收獲
1、 巧妙的情景導入
喚起學習興趣,誘發認知興趣額智力積極性,對于教學過程中發展知識、技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學生對于所學的內容抱有強烈的興趣與動機,主動積極地思考與活動,是誘導學生走向教學的前提;也是學生生動地、活潑地、創造性地發展的決定性條件。很多人都知道情景導入的重要性,但是卻由于種種原因一些人卻忽視了這一點,或者有情境導入卻設計得不夠巧妙,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從周老師的課堂中,我看到了巧妙的情景導入所帶來的效果。同學們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課堂氣氛也很活躍。當然,我這里要強調的是“巧妙”二字。周老師僅僅用了幾幅圖,幾句成語,就完完全全地把學生們帶入了課堂。可想而知,把情景導入設計巧妙,不在于使用了多么高級的教學設備,也不在于插入了多么精彩的視頻,更不在于多么復雜的導入過程。而在于導入的內容是否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是否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我設計的情境導入用了視頻,相比之下,還是周老師的情景導入比較巧妙。她讓學生用四字概括,話題從“花”到“鳥”,我設計中所用的視頻則單調了些。
2、 生物教學注重學生的探究精神
近幾年來,各個學科的教師們都提倡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而生物是一門探究性很強的學科,作為一名生物老師尤其要注重這點。周老師的教學過程對于這一點體現得很到位。例如,她先讓學生對圖片進行排序再提出概念;又如,她先讓學生解剖雞卵,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探究性學習,能使班級教學煥發出生機勃勃的活力和效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以及探究性能力。我的教學設計對此方面也有所涉及,體現在情境導入的三個問題,但是周老師卻可以把這種教學方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3、 教學過程要有 “節奏感”
節奏原本是指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而教學做為人類特殊活動領域,也具有本身特有的節奏.概括的說課堂教學節奏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具有一定規律性和重復性的教學變化形式.節奏不同教學效果不同。課堂教學的節奏感包括教師教學的節奏感和學生思路的節奏感。首先,教師是課堂教學節奏感的引導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概念的形成、知識轉換、知識的鞏固等細節對學生能否通過教師富有節奏感的引導,形成自己特有的節奏感是至關重要的。其次,學生在課堂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可以培養思維的節奏感。周老師在講完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之后,通過板書歸納和總結了這一知識點,同時通過一個“杜鵑孵卵”的有趣故事過渡到了下一個知識點。至于課堂教學的節奏感,我覺得在我的教學過程設計中還很欠缺,在講課過程中知識的轉換和過渡不自然。以至于整個教學過程顯得不流暢。這樣會對教學帶來一定的缺陷,例如:學生不但沒有培養出節奏,很可能在知識的轉換過程中思維造成混亂,造成課堂中的學習效率低。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要注重這一點。
4、 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活化”
有人曾經指出,教學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課本內容,使知識恢復到鮮活狀態。可見,知識活化關系到教學的成敗。首先,知識只有活化才能轉化為學科能力。眾所周知,知識不等于能力,知識必須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具有價值。那么怎么把知識變為能力,知識活化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其次,知識只有活化才能實現教學的功能和價值。周老師在課程的最后,列出一些詩歌讓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生物知識來解釋詩歌中的動物行為。一般的教師會用練習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周老師這一方法比較新穎,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讓學生結合中其它學科的知識來活化生物學科的知識。讓學生意識到,“生活處處有生物,知識處處不離生物”。
5、 教學過程中注重情感培養
教與學是一種師生雙方通過各種媒介進行傳授與認識的過程,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教師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升華感情,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培養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因此要結合課堂知識,引導學生的感情進行升華。缺少這一過程的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學,也是意義有所缺少的教學。我在備課過程中,忽視了這一點。在這一課堂中,可以增加一個內容,在課堂的最后引導學生愛護鳥類,愛護大自然。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學,其實是個復雜的活動。它里面含有太多的學問,這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慢慢去探究,因此,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們應當虛心學習,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提升自己。
生物教師聽課心得體會 篇2
今年的高考早已落下帷幕,我們的復習備考工作業已結束,學生們各自進入了自己理想的學校學習,我們也就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回顧今年的復習備考工作,有成功的喜悅,也有深深的反思,現在寫出來,與大家分享,也作為總結。
今年畢業的20__屆的學生,基礎差底子薄,學習習慣差,學習能力弱。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從降低知識難度,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上入手,全方位夯實基礎,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具體的說是如下幾點:
1、團隊合作,集思廣益。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想了很多辦法,通過讓往屆考得好的學生介紹經驗,成功的學生現身說法,老師相互聽課提出改進意見使課堂生動等等,我們不光生物老師努力,理綜老師也參與出謀劃策。周練、周考、月考以及綜合考試的題目的命制與選擇,甚至課堂教學流程的預設都凝聚著集體的智慧。所以,成績的取得首先是團隊合作,集思廣益的結果。
2、深入研究考綱,勤于研討,扎實備考,認真上課。
為了提高高三學生的學習成績,我們高三生物備課組深入研究《考試說明》,明確高考的重點、主干知識及與往年高考考綱上的變化。對于《考試大綱》上不作要求的內容不復習,對要求明顯降低的內容不做過多深入的拓展,而把主要精力用在考綱重點要求的知識點上。這樣高三復習就有了針對性和時效性。同時我們切實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用新課改理念統領教學,探討適合自己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加強了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研究和實施,提高了教學效果。我們每周認真進行備課組活動。每次活動對復習重點、復習方法、試題編制及學科上的疑難問題進行廣泛細致地討論,有時也進行公開課的集體評課,每次活動討論熱烈,內容充實,起到了應有的作用,達到了研討的效果。
3、精選習題,培養能力。
在高20__年的復習備考中,我們除了學校安排的模擬考試外,我們還自己組織了訓練、周練、節節練等。平時每復習一個單元都印制了一部分針對訓練和作業,并且每一單元結束后一般都要進行單元測試,這些訓練與測試,盡量批改與講評。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重點知識主干知識,明確基本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同樣也讓學生提升了應試能力和生物成績,也掌握了一定的解題技巧與策略。
4、分層教學,重點突破。
按年級組的統一安排,我們備課組各成員都確定了一定數量的個別輔導對象。采取多種措施方法,如個別談話,課堂多提問,考后一定的方法指導等手段,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這些個別輔導對象絕大多數的成績都有一定的提高。臨近高考時,我們還進行了多次的學生心理輔導與教育,對于心理焦慮的考生進行了一定的引導與疏導,緩解了他們的壓力,對于他們順利地參加高考、成績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做足基本功,將周練落到實處。
我們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將復習備考分成兩輪進行。第一輪復習占據主要地位,第二輪復習對一輪復習提高和升華。具體做法是,第一輪復習做地毯式轟炸,就是凡是高考考點涉及的內容精講細練,逐一過關,不讓任何一個知識點漏網。這樣,學生的基礎就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夯實基礎的目的就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實現。那么,第二輪復習就在一輪的基礎上進行。對常考點、熱點、要點知識重點復習。反復講,反復練,只到掌握并且能夠運用為止。這樣,應考的能力就會提高,生物成績自然就提高了。基本功扎實了,再輔之以精挑細選的周練,學生的考試成績也在不斷的提高。
在高三復習備考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
1、部分學生學習不主動、有時檢查、督促不到位。
2、訓練中部分知識點復習深度和次數有限,部分學生存在重點知識的漏洞。
3、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做的不夠。
4、實驗教學開展的不夠,導致學生做的少,教師講得多,動手能力差。
5、向其他先進的學校學習先進經驗的做的不夠等等。
我們會在今后的復習備考工作中揚長避短,力爭做的更好。
生物教師聽課心得體會 篇3
本學期我擔任高三兩個理科班的生物科教學工作。時間轉眼即逝,特將一學期以來的具體努力小結反思:高三是中學生生物學習非常重要的時期,也是鞏固基礎、優化思維、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高三生物總復習的效果將直接影響高考成績。為了使學生對高三生物總復習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順利度過這一重要的時期,為此我對高三生物教學做了詳細的計劃,注重教學過程,?偨Y和反思,根據高三各個不同時期使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訓練方式。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準復習方向
1、研究高考生物試題。只要根據近幾年來全國高考形式,重點研究一下全國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就能發現它們的一些共同特點,如試卷的結構、試題類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開學初我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題方向及命題特點,從而理清復習的思路,制定相應的復習計劃。
2、關注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變化。
3、熟悉考試說明。開始教學前,我給組員每人一份去年高考綱考,考試說明是高考的依據,是生物復習的“總綱”,不僅要讀,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綱中變化的地方,以便明確高考的命題指導思想、考查內容、試題類型、深難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層次要求等。不僅如此,在整個復習過程中要不斷閱讀,進一步增強目的性,隨時調整復習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資料。除了高考試題、考試說明、教材、課程標準、生物教學基本要求外,獲得信息的途徑、方法還很多,如各種專業雜志、名校試題、網絡信息等。但是,這些資料的使用必須合理,這樣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自身必須投入題海,然后篩選訓練題和資料,備課組內老師資源共享,進度統一,皆以廣泛收集信息為主要目的,以免干擾復習、浪費時間。
二、課本為主,練習為輔,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的材料應用。
進入高三生物教學,很容易走進總復習的怪圈:“迷戀”復習資料,陷入“題!。雖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對此,高三生物教學過程中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努力處理好下面幾種關系。學習從分享開始,人人都是好老師。
1、教材和復習資料的關系。教材是生物總復習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資料都無法替代的。在生物總復習中的抓綱務本就是指復習以考試說明作指導,以教材為主體,通過復習,使中學生物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網絡化,并在教材基礎上進行拓寬和加深,而復習資料的作用則是為這種目的服務,決不能本末倒置,以復習資料代替教材。
2、重視基礎和教師拓展更加注重能力的培養。
⑴注重知識體系的重組,形成學科知識網絡。
⑵、摸索有關線索,加強學科內綜合。生物學科內綜合可以是章節內綜合,也可以是跨章節綜合。
、、通過專題教學,培養學科內綜合能力專題教學是培養學科內綜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就高三生物本身的復習教學而言,一般來說,高三第一階段是按章節理順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配合經典的題例,將主干知識、重點知識向縱橫方向引申和擴展,第二階段則可進行專題復習教學。
專題的劃分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的方式。
a、體系專題。例如:
①生命的物質和結構系統;
、谏淖晕腋潞驼{節系統;
、凵淖晕覐椭坪瓦M化系統;
④生物與環境系統。
b、實驗專題。例如:
、賹嶒灢僮、原理、程序、現象和結論的分析、歸納、總結;
、诩m正錯誤或補充不完整的實驗;
③設計簡單的生物學實驗;
、軐嶒、實踐中獲得的各種信息的分析和解釋。
c、題型專題。例如:
、偾坐標題解析能力的培養;
、趫D形圖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
、圻z傳系譜圖鑒別能力的培養;
、軘祿治龊透怕视嬎隳芰Φ呐囵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