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規范從教心得體會(精選3篇)
教師規范從教心得體會 篇1
通過學習,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一、為人師表,言傳身教
教師的人格力量來自于學術水平與道德情*的完善統一,不僅要在自己講授的課程中學識淵博,循循善誘,更要通過言傳身教,通過榜樣,無言的力量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使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理想。在學生的眼中,教師具有無可懷疑的威信,教師是一切美好的替身和可效仿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通過這樣那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
二、將做人的教育寓于教學中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三大任務中的首要。告訴學生科學道路和人生道路的曲折,要培養百折不撓的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老師應該努力學習做這種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三、虛心向學生學習,做到教學相長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對于老師則不可以“家長”自居,應該與學生平等相待,虛心向學生學習,做到教學相長。愛學生就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自己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與學,互為關聯,互為依存。“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一個好老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四、視學生為己出,處處關愛學生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刻,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困擾和問題,需要我們去幫忙引導。那么如何用愛心去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首先就要了解他們。了解學生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了每個學生的特點,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蘇霍姆休斯基說得好,不了解學生,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就談不上教育。
為了實現“為人師表,以德立身”。我決心從以下幾方面做好:
第一,要從開始嚴格要求自己。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一名教師,要一身正氣,要突出“為人師表”,就是要追求“以德立身”。
第二,堅持學習與實踐。教師的基本職能是“傳道、授業、解惑”。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學識淵博,品德高尚,還要富有教學經驗。而要做到這些要求,就應該做到堅持學習與實踐。要進一步學習新知識,不斷增強業務水平。
第三,要愛教育事業。只有“熱愛教育事業”,才能體現“為人師表,以德立身”的真諦;只有熱忱的愛每個孩子,讓他們的全部素質都得到提高,才能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第四,熱愛每一個孩子,不只教給孩子知識,還要教會他做人,還要關愛他,時時刻刻讓他感覺到集體的溫暖。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這個集體中茁壯、健康的成長。
教師規范從教心得體會 篇2
一是提高思想認識,加強自身修養。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我們要求人才德才兼備,德是第一位的。醫德、醫風要求提供醫療服務的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工作作風。醫德、醫風的起碼要求是職業道德,即尊重病人,對病人負責,醫療行為自始至終認真、規范。高標準的醫德、醫風要求做到對病人極端地熱忱,對工作極端地負責任,對技術精益求精。醫德、醫風與人道主義和仁愛緊密相連,古今中外都有良好的傳統。英國的南丁格爾女士耗盡家產和自己的生命創建了護理事業;白求恩精神更是家喻戶曉。這些典范為社會樹立了醫務人員的良好形象,為醫務人員樹立了學習的榜樣,促進了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
二是加強醫患溝通,促進醫患和諧。
加強醫患溝通是順應現代醫學模式的需要。現代醫學模式已從以醫療為中心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即新型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隨著法制教育的深化、患者維權意識的提高,而其醫療知識又相對缺乏,加之個別醫務人員素質不高,因而醫療糾紛易發。這就要求我們應該主動以“醫患平等”為前提,以“尊重患者”為本,以真心實意給患者解除病痛為出發點,得以建立了良好的醫患關系,取得了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得到患者和家屬積極配合,保證了醫療進程的順利進行。如要建立良好協調的醫患關系,加強雙方的交流和溝通顯得尤為重要。實施醫患溝通是提高服務質量和推進行業作風建設的需要,也是病人的需要,是融洽醫患關系,減少醫患糾紛極好的方法之一。在醫患溝通中醫生起主要作用,首先是醫生對病人的態度如何。一個態度溫和而誠懇的醫生,往往就減少了病人的不安心情。同時又有對病人疾苦的高度同情心,協調的醫患關系可以說已初步建立。通過進一步的交談,醫生對病人的細致檢查,憑著良好的醫德和高尚的情操,在潛移默化的作用中,病人自然會對醫生產生無限的信任和崇敬。這不僅是建立協調醫患關系的標志,也是心理治療獲得成功的條件之一。
三是堅持專業學習,提升醫技水平。
在工作中,加深對專業知識學習,提高專業理論知識,把好質量關、技術關。對疑難病例,堅持虛心請教,病例跟綜隨訪,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理論和新方法。遵守各種檢查流程制度,規范操作程序,檢查認真細致,無出現差錯現象,以實際行動深化醫德醫風學習活動的深入開展。
教師規范從教心得體會 篇3
在近一個月的遠程培訓中,我較系統地了解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的主要內容。通過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規劃有了新的認識,感受頗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撈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作為教育戰線的一員,學習貫徹綱要精神,就是要加強自身師德修養,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研究,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業務能力,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把自己的教學工作當做一種職業,做實做好,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作為教師學習之余應該認識到四個堅持的重要意義:即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堅持全面發展。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堅持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相信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和實施,我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大業一定會譜寫出更加絢麗的篇章。現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內容與同仁做一個分享。
一、《綱要》特別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
《綱要》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確提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溫提出,讓全國人民做有尊嚴的人。所以,保障教師地位,維護教師權益,提高教師待遇,使教師成為受人尊重的職業。嚴格教師資質,提升教師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倡導教育家辦學。創造有利條件,鼓勵教師和校長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教育家。那么,要創建一流的教育模式,就一定要有一流的教師隊伍,這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強教師隊伍的培養,是教師真正成長為一支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創新、特別能學習、特別能教育的教師隊伍才可能實現建設一流學校,培養順應時代發展和要求的學生才可能實現。我想,這同時也是國家推行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綱要》切實對減輕中小學課業負擔做出了要求
《綱要》在發展任務部分明確提出,過重的課業負擔嚴重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來。通過減輕課業負擔,保證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努力,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把減負落實到中小學教育全過程,率先實現小學生減負。
我個人認為,減負勢在必行。現在的中小學生由于課業負擔重,幾乎沒有自己的自由活動時間,更談不上有自我利用的學習實踐。很多中小學生疲于完成作業,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其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著嚴重阻礙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就導致了中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匱乏。教師一味追求考試成績,忽略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對自主學習的強烈愿望。應試教育是阻礙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根源。所以,我個人認為,教師應該在新課改的大好形勢下積極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觀念,積極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是我們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而不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的考試的奴隸。真正做到為黨和國家及人民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三、《綱要》特別注重區域內教育的均衡發展
《綱要》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關鍵是機會公平,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
我們是處于邊緣地區的教育單位,肩負著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全民素質的重要責任。然而,長期以來,黨和國家雖然不斷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但教育的落后面貌仍然存在,與內地教育的差距甚至在十年以上。本地各地區間的差異更是巨大。所以,教育的均衡發展勢在必行。我個人認為,教育均衡除了在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關鍵是機會公平外,還應該重點加強教育師資隊伍和教學硬件均衡。大家都知道,師資建設是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我區較多地存在教師素質參差不起的現象,好學校的教師相對素質較高,這就導致了家長想盡辦法也要送孩子去較好的學校就讀,家長非常清楚,只有一流的教師才可能培養出一流的人才。這就導致了部分學校印在社會的聲譽較好而人滿為患,而有的學校則因教育教學質量差而鮮人問津,這是造成不均衡的根本源頭。而教學硬件的投入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如果沒有良好的硬件設備,勢必阻礙教育的與時俱進。很多教師想要把許多教育教學資源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但苦于一塊黑板,一盒粉筆的現狀而無法實現。對于學生來說就沒有很好的機會再叫教師的指導下開闊眼界,觸動靈感等這樣的機會,創新也可能只有閉門造車,無法獲得更為先進的知識和理念。
以上為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一點體會,不妥之處還請專家批評指正。但我同時感受到:《綱要》的制定和實施是一個新的起點,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任重而道遠。我們要抓住機遇,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扎實工作,為開創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新局面,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