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學校德育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xx年8月19日至21日,我有幸參加了為期3天的市教育局組織的“學校德育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師培訓”,認真聽取各位專家的專題講座,順利地完成了相關課程的學習培訓。對于在年段長工作崗位上的我,這次學習和培訓是非常及時的,收獲頗豐,意義重大!學習完了以后,我對自己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自信,腳下的步伐更扎實了。
一、我心中的理想德育
8月19日上午,在周主任的主持下,德育培訓正式開始。首先聽取了漳州三中校長林順來的“理想德育的期待”的講座。在聽了林校長的講座后,我認為我心中的理想德育,應該是重視與學生心靈的溝通,努力構建溫馨的對話場景,用智慧的方式和有效的技巧,與學生進行一種平等的溝通,一種平等的探討,從而一起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無為而治”的德育。而老子的“無為而治”是我們德育的理想,也是我們德育工作期望達到的境界,無為而有為,且“為”得要有智慧。
二、“體驗式教育”在德育中的應用
“用頭部轉動寫出鳳”、“閉上眼睛,將a4紙折三折后撕去左邊和右邊兩個角,后再展開”、“夾鼻子”。19日下午聽取了省紅十字體驗式生命教育組組長郭衛明老師的精彩講座,感受頗深。郭老師重點介紹了針對目前德育教育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挑戰,“體驗式教育”能很好的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乃至學校學科教育的實現也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學生的獨立意識強但缺少責任感、接受信息量大但易受各種誘惑、情緒豐富多彩但心理脆弱。因此,我們的德育工作要與時俱進。郭衛明老師還提到學習者的5種類型:視覺型、視覺/聽覺型、聽覺型、肢體型、混合型。人的大腦特別喜歡內容占7%,視覺占38%,聲音占55%。視覺神經比聽覺神經大25倍。而且想的比聽得快,說的比要的快!巴浴北取坝浶浴笨臁_@就需要我們調動各種進行手段和技術來針對性的進行德育工作。郭老師針對學生主體提出的“十個一基本動作實施要點”為我以后開展年段德育工作提供了方向。最后,郭老師從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宇野正雄的消費需求理論及“經驗之塔”等多方面分析體驗式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讓我感受到要做好一名德育工作者,還有很多知識要學習。
三、“英才”式經驗——敢管會管
20日上午,廈門英才學校副校長潘結合民辦學校辦學的特點與學生的生源情況,重點從“懲戒”教育、養成教育、家庭教育等,提出當前學校教育要面對的突出問題:社會環境復雜化,學生個性化、自我化、功利化、理想模糊化等,指出對學生的培養應采用“多鼓勵多評價,少表揚少批評”、教育孩子的四個象限、好孩子的標準等。潘校長的講話幽默中帶著風趣,既有理論的具體闡述,又有事例的生動演繹,對我們德育工作者進行了一個專業的指導。我感到新時期要不斷創新德育工作新舉措,努力創建年段德育工作新方式,在工作實踐中要積極探索適應學生心理、生理特點的德育方式,要廣泛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德育實踐活動,促使德育融于日常生活實踐之中,從而避免封閉、孤立、強制、灌輸的德育教育方式。
四、立德樹人,彰顯活力
“永不止步、永志銘心、永不言棄、永無止境”,這是8月20日下午廈門市教育局副局長,曾任cc一中校長吳cc提出的廈門模式,給我印象深刻。他提出的德育與升學率“同步并量”、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雙贏讓我有很大的收獲。
青少年是學校的教育對象,更是學校的主體。我們要轉變觀念,強化青少年的主體地位,提高其主動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尊重其客觀發展的規律和需求,特別是要把握其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也只有這樣,才能使青少年喜歡德育,樂于參加德育活動,才能使德育收到實效。作為一名教育者,不但要深刻認識這個問題,而且要把它全面落實到教育實踐活動中。德育工作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班隊會和宣傳媒體為重要陣地,以思想道德教育為重要內容,以養成教育為基礎,以重大節假日為契機,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以多方位教育為途徑,以健全的制度為保障,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把德育工作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