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德醫風教育個人心得體會(精選3篇)
醫德醫風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
醫德規范是醫務人員進行醫療活動的思想和行為準則,它就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在工作中能時刻對照自己的一舉一動,謹言慎行。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有了深刻的體會。
本人認真學習上級醫德醫風建設相關文件、會議精神,使我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加強醫德醫風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對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病人服務。為現代化建設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智慧。醫德醫風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醫務人員是人民健康衛士,又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窗口,醫德醫風好與壞,與廣大人民群眾密切相關,是關系到黨和政府威信的大事。醫務人員在醫療衛生服務活動過程中,“為人民服務“是關健。其次,核心就是要尊重、關心患者,營造出文明、和諧的就醫環境,形成平等,相互理解的醫患關系。醫德規范是醫務人員進行醫療活動的思想和行為準則。
醫療衛生服務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它是由許許多多“零件“所構建成的一個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的整體。不論哪個“零件“出了毛病,都有可能讓病人付出寶貴的生命作為代價。我們醫務人員每一個人就是那一個個的“零件“。每個醫務人員,不論是醫生、護士、醫技人員都是醫院這個整體的重要一部分。正是我們每個同事的共同配合,團結協作,這個集體才能夠正常的運轉,才能很好地履行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承諾,用我們的愛心,責任心,同情心換取病人的放心,舒心,開心。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民,作為現代科學重要組成部分的醫學科學也有了極大的進展。新知識、新觀點、新儀器等等層出不窮,都在對我們的工作發出挑戰和新的要求。而單憑學校所學到的知識,是無法跟上時代進步的腳步的了。就就要求我們接受繼續教育,嚴謹求實,奮發進取,鉆研醫術,精益求精。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當我們與死神的拔河終于獲得勝利;當癱瘓在床的病人能站穩他的腳步;當痛苦的表情被放松的微笑所代替,作為醫務工作者,那一份滿足和喜悅,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那是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體會到平凡中的快樂。路遇時一句不經意的問候,相逢時一個真誠的微笑都在無形間拉近我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我們帶給他們戰勝病魔的勇氣和能力,他們讓我們在凡俗的生中得到自信和升華。
還記得,一百多年前提著馬燈的南丁格爾留下的那段誓言:予謹以至誠,終身純潔,忠貞職守,努力提專業技術知識,慎守病人及家務之秘密,勿謀病者之福利之謹誓。的確,不論時代怎么變化,醫學如何進步,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仍將是醫務人員終身奉行的最高準則,也是我們要時刻銘記在心的標桿。
醫德醫風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2
8月5日我們聆聽了新陽光心理教育研究所首席心理咨詢師和培訓師劉希良老師關于醫德醫風的培訓。劉老師以詼諧幽默的語言,生動典型的事例,從社會、醫院、患者、家屬等多角度、多層面闡述了當今社會最受關注的醫患關系問題,以及他對醫院醫德醫風建設和人生價值的獨到見解,告誡廣大醫護人員要以“做事先做人,律人先律己,愛崗敬業,視病人如親人”的醫德作風嚴格要求自己,激勵大家要講修養,守紀律,常反省,勤學習,多溝通,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救死扶傷,治病救人。通過學習使我受益非淺,我有幾點體會:
第一加強自身修養,追求理想完善的人格。
醫德是醫之根本,在傳統思維方式中,醫生的職責是看“病”,醫生只需關注患者生的什么病、用什么藥、如何治療,至于治療態度是否生硬、治療動作是否粗暴、是否有不尊重病人或是漠視傷者傷痛之嫌,是其次于“病”的問題。如病人在醫生面前必恭必敬,醫生語氣粗暴地命令患者“站著、躺下去、衣服掀起來”等現象早就見怪不怪。在臨床醫療中,醫者淡漠人性的表現還有諸如只注重軀體癥狀,忽視患者心理需求;注重生物學手段的治療,放棄諸如心理治療等其他手段;拒絕對患者作必要的溝通等。這暴露出醫界人文精神非常缺乏!
醫術固然重要,然而古往今來,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大醫如果缺乏醫德的支持是難以成就的。也就是說醫術到達一定程度,唯有醫德才能使其繼續得以提升。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的醫學道德理念,都把救死扶傷視為醫生的修身之術。翻開中華民族的醫學史,“醫本仁術”的理念世代相傳。從古至今,醫學對所有從醫者都有著嚴格的醫德要求,“醫非仁愛不可托,非廉潔不可信也”。醫學需要醫德,有如人需要空氣和魚需要水一樣。
醫德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醫療質量的優劣。首先醫德是提高醫療質量的必備條件,醫務人員要實現自己的神圣責任,必須深知自己對患者、對社會擔負的責任;必須在工作中對病人親切、同情、耐心、和藹,不論職務高低、貧富、美丑、男女老幼一律同等對待。其次,醫德是提高醫療質量的動力。醫生在工作中如主動與病人接觸,服務及時,親切溫暖都會增加病人的信心和力量,使病人減少顧慮,減輕煩惱,這對病人的治療和康復會起到醫療技術和藥物所起不到的作用。由此可見,醫生的醫德是與醫療技術,與醫療質量密切相關的,是醫之根本。
第二加強醫患溝,通促進醫患和諧
加強醫患溝通是順應現代醫學模式的需要。現代醫學模式已從以醫療為中心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即新型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醫患關系的形式絕大多數是以“相互參與型”的形式出現,這種新型的醫患關系形式把醫者與患者置于平等的地位,要求醫方在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必須尊重患者,平等相待。醫患溝通是什么?讓我們先來了解什么是醫患關系,醫患關系就是醫生與患者的合作關系,共同面對的是疾病這一敵人。醫患溝通就是緩和這一關系的良藥,試想一下,如果醫患之間不能良好溝通,就無以發現善于偽裝的疾病真相。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就無從建立信任。沒有信任,一切矛盾由此而產生,病也就無從可治。醫患溝通需要多看,多問,多關心,態度和藹,語氣溫柔。在醫療服務中,“看一看”確實是重要的,因為當醫師注視著病人時,你的眼神就會向病人傳遞著你的同情、溫馨和關愛。醫師對病人的同情和關愛,根本不用喋喋不休的嘮叨,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愛意就被傳遞,溝通得以完成。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很輕易的就了解了患者的基本情況,如年齡、性別、有無既往史、用藥否及用何種藥物,檢測前患者狀態、檢驗目的等。從而確信檢驗結果與臨床癥狀是否吻合,用以了解檢測結果的可信度。沒有溝通、不會溝通、溝通不恰當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劇了醫患之間的緊張對立情緒。一名優秀的醫生除了有責任感、具有對病人的關愛之心外,更重要的是學會與人溝通。善待病人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來考慮,那你就會贏得病人的愛戴。在疾病面前,生命無貴賤之分,更沒有身份的區別,神圣而崇高的白衣天使,永遠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只有無條件的愛,才是真正的善待。從善待病人中給予醫務人員自身心靈的回報。對待病人,不管他是誰,熟悉與不熟悉,是官是民,都要秉持同樣的禮節和敬意,就像你期望從別人那里得到尊重一樣。善意地幫助病人,正確處理醫患雙方關系,從而分享病人治愈康復后的快樂,在事業中求得發展,在工作尋找到樂趣,慷慨付出,不求回報,必然會得到病人的愛戴。如孔子的學生子夏說:“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和諧醫患關系關鍵是我們醫務人員“敬而無失”、“恭而有禮”,對病人服務到位,不出差錯,加強溝通,態度和藹。只要我們醫方做好了,患者就會成為我們的“兄弟”。加強醫患溝通是要讓患者“看”得見醫務人員的醫療服務;“聽”得到醫務人員的醫療服務;“感受”到醫務人員的醫療服務。醫務人員通過多種形式與患者交流,更加學會尊重病人的權利。在給予他們良好服務的同時,讓患者看到、聽到、感受到醫務人員對他們的幫助與關愛,使患方與社會亦更加尊重、理解、信任我們醫務人員。我們醫務人員在付出愛心的過程中,也將獲得體現自身價值與和諧愉快的心情與快樂。
第三,做人要懂得感恩。佛法里說人有四種恩德必須報答:父母、師長、國家和眾生。我們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眾生努力才有的結果。所以要感謝所有的人。時常懷著感恩之心,時常想著別人的恩德,人才不會那么自私,不會有那么多的不滿和怨言,人才會活得開心,社會才會和諧,感恩醫院,我們生存需要工作,生存需要付出,工作豐富了生存的內涵,工作給予了我們生存的物質條件,工作還為我們提供了展現人生價值的舞臺,醫院給了我們穩定生活的保證,給我們提供了工作機會。工作意味著責任,感恩讓我們擔負起責任。作為醫務人員我們應感恩患者,患者是醫生成長的基石和成才的源泉,患者以生命相托是對醫生莫大的信任,作為醫生,“對患者要有感恩的心”。感恩患者是很多醫護人員以前從未想到的。因為“患者可以沒有醫院,醫院不能沒有患者”,患者是醫院存在的惟一理由!患者成就了我們的事業,使我們成為醫療專家。回望一下,任何偉大的醫生其身后都有無數個經歷過失敗治療的患者。作為醫護人員,我們應該設身處地地為患者去著想,去體驗他們內心的需求與困苦,把他們當作朋友,關心他們的健康和生命的未來。感恩患者就是要求我們為每一個診治的患者提供最佳的人性化的醫療方案,用最小的花費叫患者獲得最好的回報,用最好的治療辦法,使患者獲得最好的療效,用最好的服務使患者得到最大的心理安慰。醫院的工作離不開醫護之間的配合,離不開同事們的協調補位。我們從事的工作是辛苦,沒有假日,沒有輕閑,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病人是什么樣的病情,也不知道會面臨何種風險。我們多年來積累的團結協作、互相補位、人人負責的團隊精神可以彌補我們經驗的不足,可以減輕我們面對不可知風險的擔憂。感恩同事,全體的力量幫助我們可以從容面對任何困難;感恩同事,可以讓我們共同的事業更加輝煌。“感恩心做人,責任心做事”。懷感恩的心我們常有慈悲,懷感恩的心我們常有善舉,懷感恩的心我們常有內省,懷感恩的心我們會更早地“知天命”,我們能更理解人生。
第四,要找準人生目標。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選擇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目標。比如我上學期間學習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參加工作以后,就想如何把業務提高上來,根本沒有多想。在工作的二十幾年里,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晉了主任醫師,卻忽然沒有了工作目標,認為一切萬事大吉,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也不用想了,可以安安穩穩的過好以后的日子。但當看到別人的生活質量都比自己高時,心里又感覺不平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覺得很茫然。現在通過學習才知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自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所以不用羨慕別人取得什么樣的成就,獲得多少財富,過多么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學習,積蓄力量,努力工作,貢獻社會”做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醫德醫風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3
千百年來無論是希波拉底宣言還是孫思邈《大醫精誠》都強調了醫德醫風對醫療工作者的重要性,而明確提出,要“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把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寫進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這在黨的歷還是第一次,醫德醫風已經關系到政治大局。這次醫德醫風集中教育活動,讓我深刻的知道作為醫務工作者不光要有精湛的醫術,更要有高尚的醫德醫風,高尚的醫德醫風就需要時時處處以病人為中心。
一、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要深刻認識醫德醫風的重要性,大力弘揚和繼承抗震救災精神
醫療衛生事業是造福人民的事業,加強醫療衛生隊伍的醫德醫風建設,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黨的衛生工作方針的貫徹落實,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關系到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關系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在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體學習會上殷切叮囑:“要積極推動醫德醫風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使廣大醫務衛生工作者恪守服務宗旨、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維護醫療衛生行業的良好形象。”表明了醫德醫風建設已經不只是醫療衛生行業的工作,而是上升到全黨全國工作大局的一項重要工作,足見醫德醫風的重要性。
回顧本院近年的發展,除了有高素質的領導層,還得有一支技術優良、職業道德高尚的職工隊伍。正是上下一心堅持不懈的“以病人為中心”,這種良好的醫德形成醫院強大的精神力量,形成良好的醫院風貌。只要醫院職工繼續從崇高的道德信念出發,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以病人為中心,醫院就能在優勝劣汰競爭中取得生存發展。
良好的醫德醫風是醫療質量、醫療安全的保證工作中大量事實證明具有良好醫德的醫務人員,責任心強、服務態度好,虛心求教,對病人采用的每項治療措施深思熟慮,治療效果好,漏診、誤診少,醫療糾紛少,甚至沒有。反之,醫德不良的醫務人員責任心不強,服務態度差,敷衍塞責,即使技術水平較高,也常常出現責任性差錯和事故,給病人增加痛苦,甚至造成傷殘、死亡。
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斗爭中,廣大醫務衛生人員譜寫了白衣天使團結奮斗、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壯麗詩篇,使白衣天使的稱號再次響徹了中國大地。這種精神正是他們良好的醫德醫風,高尚的職業操守的寫照,我們應該把這種抗震救災的精神融入到我們日常的工作中來,繼往開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無愧于“白衣天使”美譽。
二、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要重視思想教育
良好的醫德醫風要牢牢的扎根在每個醫務人員中,就必須重視思想教育。要通過職工大會,院周會、科室、班組會議學習,宣傳灌輸衛生改革的精神,樹立無論改革如何深化,形勢怎樣變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變;醫務人員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的道德觀念不能變;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不能變;醫療質量、醫療安全、誠信第一的位置不能變。同時要開展先進典型示范教育和醫院文化建設。要利用櫥窗、標語、院內刊物、院周會等形式,大力宣傳先進典型事跡,以榜樣的力量感召人,教育人。加強醫院文化建設,開展經常性的寓教于樂的文藝、體育、專業知識、技術操作等競賽,既豐富了職工的文化生活,又弘揚了正氣,增強了職工之間的溝通和凝集力,增強抵制不正之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