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讀書心得(精選3篇)
初中教育讀書心得 篇1
這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名叫《貝絲丫頭》。
這本書主要講了:貝絲·藍伯特是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他有一個姐姐名叫安妮·藍伯特,她還有許許多多的朋友波麗、吉尼、菲利普等。貝絲十分勇敢、自信,比如:她家養了許多火雞,但是。她家的火雞總是失蹤,大家都懷疑有“山怪”或者“猿人”,于是,她和菲利普決定晚上一起去看守火雞。在深夜的時候,貝絲突然發現一輛大貨車停在了她家的火雞場旁,她連忙讓菲利普去叫爸爸,可是,菲利普好久都沒有回來,眼看著火雞就要被帶走了,她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跳下樹,舉起氣槍。小偷都嚇了一跳,以為是來復槍,慌忙舉起手來,這時,她的爸爸和菲利普也趕來了,就這樣她為家里挽回了損失。她還種菜賣錢,想為自己賺上大學當獸醫的錢,她甚至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向出售壞產品的老板索要賠償費······就是這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構成了了一個勇敢、自信的小姑娘——貝絲!
讀完了這本書,我想到:做人應該勇敢、自信,貝絲正是因為擁有這樣的優點,才能做出如此多的事例。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小澤征爾是世界的交響樂指揮家。在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家大賽的決賽中,他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敏銳地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起初,他以為是樂隊演奏出了錯誤,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還是不對。他覺得是樂譜有問題。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堅持說樂譜絕對沒有問題,是他錯了。面對一大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席上的評委們立即站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這正是因為小澤征爾勇敢、自信,才能大賽奪魁,成為世界的交響樂指揮家。
其實,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是個勇敢、自信的人。例如:我在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學習騎自行車。剛開始,后面還有兩個小輪,防止車子倒下,后來,隨著我騎得越來越熟練,個子也慢慢的長高了,爸爸就把自行車后面的兩個輪子卸掉了。我騎的時候,一直以為爸爸在后面扶著我,就很放心,突然,我回頭一看,發現爸爸并沒有扶著我,而是站在遠遠的地方看著,是我自己在騎自行車!就這樣,我學會了騎車。到了一年級,我都已經自己騎車上學了呢!
讓我們每個人都像貝絲丫頭一樣,勇敢、自信起來吧!
初中教育讀書心得 篇2
歲月如梭,時光似箭。當日還在草叢中玩耍的我們早已走出來童年這個紅房子,而在分雨中奔跑,跳躍。伴隨著片片雪花降落,我們又開始了自己的寒假生活。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每當假期午后,我都會坐在窗臺剪,翻閱著一頁又一頁。其實我并不是一個非常愛閱讀書籍的人,每次讀書只是粗粗地看一眼故事境界,并不細細品味,但她的文章使我不得不認真咀嚼,認真中也帶著一份感動。
她就是海倫。凱勒。她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主要講述了:盲聾啞人海倫。凱勒一生的故事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一生只有十九個光明與聲音,在莎莉文老師和其他老師的幫助關愛下,海倫。凱勒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效力于殘疾人事業,為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最終成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這本書字里行間,無不洋溢著海倫。凱勒對生活的熱愛,她用熱情的態度勸誡人們應珍惜眼前享有的一切。她祈望擁有三天光明去感受這個世界,使她熟悉身邊的一切。海倫。凱勒想要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只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夢境。
讀完后,我常在想,一個盲聾啞的人學會了德語、法語、拉丁語等五國語言,考上了哈佛,那我們普通人呢?我不相信海倫只是因為有一群關愛她的人而獲得成功,或許我更相信她是因為她那種不屈服命運,堅強的毅力,充足的信心而獲得成功。想想當初自己參加校競演比賽,還沒上場就想打退堂鼓,這跟海倫比起來,又算得了什么?
通過這本書的樂曲,使我更加明白了做人要有充足的信心,堅強的毅力,不能被一點點困難所嚇倒。
因為書,我的假期寧靜而平凡;因為書,我的生活簡單而快樂;因為書,我的世界豐富而多彩。雖然沒有游山玩水,但是卻過得很充實,這就是我的寒假生活,多姿多彩!
初中教育讀書心得 篇3
緊湊殷實的教育實習在本就帶著離別色調的金秋中悄然落下帷幕,在離開我所實習的青春中學的那天,不同于其他同學在告別那天的感傷氣氛,或許也少了那份師生淚眼兩相望的煽情場面,當同學們一臉認真的問我:老師,你什么時候回來?并拿出自己準備的禮物時,我的心中還是抑制不住的涌出陣陣暖流…… 一、學科教學
忙碌了12周,終于有時間真正的反思一下這個階段的成績和不足,猛然發現盡管每次備課、上課之后總有種種的不滿意,但是更多的是突飛猛進的進步;貞泟倓倎淼角啻褐袑W的那一周,聽課、學老師的樣給學生輔導,一點點小事就能手忙腳亂;第二周正式開始上課,第一節課,從備課到試講,再經過老師修改,再試講,整整2天的時間終于能順利的完成我在實習學校的第一個40分鐘,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做“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老師孜孜不倦的指導下,到最后一次的公開課我已經可以十分快速、順利的設計出流暢的教學過程,在重點和難點的把握方面也得到了老師的認可,當下課鈴打響,我看到指導老師臉上滿意的表情時,心中油然而生的自豪溢于言表。
在學科教學過程中讓我收獲最多的是教學方法的改變。在實際來到青春中學以前我們也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看了大量教法方面的資料書籍,但是到了學校后才發現書本和現實的差距是很大的。當我第一次走進初一(6)班的教室,看到30雙眼睛忽閃忽閃的看著你,突然意識到我將從零開始了。特別是在聽了指導老師的課后這種感覺更加的強烈。后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面對真實的學習者光光書本上的知識真是不夠用,要隨時迎接他們天馬行空的問題,還要管理課堂上那些特別“積極”和特別沉悶的學生,這真真印證了實習第一天高校長對我們說的:初中的課堂一半是管理。 二、班主任工作
除了個人能力的進步,實習班級的學生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想每一個老師都不會忘記他實習班級的學生的,作為未來的老師,初一(6)班是我人生中第一個以老師的身份朝夕相處這么久的班級。從第一天來學生對我的好奇到離開時孩子們自發編排節目與我告別;從學生不確定的問我“杜老師你說的算不算啊?”到有一天我走進教室聽到班長大聲的批評一個同學“沈老師開會去了都聽杜老師的!”,這口氣聽起來堅定不移的,讓我覺得我真的是這個班級的班主任,
是這個班級的一份子!第一次學生叫我“杜老師”的時候我還特別扭,現在已經無比習慣“杜老師”這個稱呼了……在班主任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漸漸的從一個“外人”走入了這個集體中去,知道了如何鍛煉學生雷厲風行的習慣、如何在樹立班主任的權威的同時還能自然地親近每一個同學、如何處理學生之間大大小小的矛盾,如何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
除了這些,班主任還要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間去,比如幫助他們設計黑板報,幫他們排練文藝節目,在少年宮的課外實踐中還要和他們一起動手制作餅干、模型什么的。
盡管當班主任十分的忙碌,幾乎時時刻刻要泡在班里,尤其我們班主任說:“初一的時候班主任最關鍵,這是給他們培養習慣的時候,一定要一個一個盯牢。”但是,在忙碌中幾乎每天班里的學生都能讓你開懷大笑幾次,身體上辛苦,精神上卻無比的快樂。
三、教育調查報告
針對我在實習期間教學方面觀察到的一些問題,結合皮亞杰的發展階段
理論,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歸納成一份調查報告。在報告中,我主要就7年級(5)、(6)兩個平行班的學生的發展階段該如何劃分提出了一些我自己的想法。皮亞杰認為,在個體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中,認知結構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斷重構,從而表現出具有不同質的不同階段,他把0~15歲的兒童思維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并不是所有兒童都在同一年齡完成相同的階段。然而,他們通過各個階段的順序是一致的。前一階段是達到后一階段的前提。階段的發展不是間斷性的跳躍,而是逐漸、持續的變化。但是他認為7年級的13歲左右的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已經達到形式運算階段,也就是說,他們已經建構了諸如:質量守恒、重量守恒、體積守恒等概念,然而我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如果將此作為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那么在實際授課中有許多的問題他們是理解不了的。因此我認為,他們的認知發展水平應該劃分為主要停留在具體運算階段,這個想法也在之后的教學中得到驗證。 四、總結
教育實習是我們師范生從學生向教師轉變的重要嘗試。踏上神圣的三尺講臺,終于體會到身為一名教師肩上的重任,我們擔負著家長的期望、學生的信任,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三個月的實習我覺得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