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教育心得體會(通用3篇)
感恩父母教育心得體會 篇1
在學校操場上風輕輕地吹,拂過了我的心房。感恩中國,感恩學校,感恩老師,更要感恩父母!聽有聲音了,那便是“感恩我們在行動”開始了!是我們崔主任首先講了觀會的要求,并介紹了此次演講的人。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靜靜的傾聽。告訴我們,在她第一次上臺演講時,心里想的不是別的,是大家都需要“我”。
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吳迪老師深情講起了感恩。首先我們要感謝的是父母:懂得去孝敬父母,因為他們不僅賜予我們生命,更把我們養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碼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又怎么可能愛同學、愛社會。其次是感謝老師:懂得去尊敬師長,因為老師不僅賜予了知識,更是教會了學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師們春風化雨式的教育解開了學生成長路上的心結。教師職業需要付出太多的愛心,這份工作不是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選擇教師職業就是選擇了奉獻!誰的記憶里會沒有老師呢?再次,感謝關心、幫助過我們的同學和他人,因為他們不僅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陪伴著自己度過了多少個春夏秋冬,更與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相互鼓勵、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獲得歡樂和充實。
俗話說:“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是有責任把“感恩”這個傳統美德傳遞下去。讓我們把“感恩之心”化為行動吧。讓我們回報父母:多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幫他們捶捶背,揉揉肩,聊聊天,主動做一些家務;讓我們回報社會: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為文明社會盡一份力,讓我們知恩、感恩、報恩吧;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勤奮學習,真愛自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能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的擁有幸福。
人際和諧應從學會感恩開始,將感恩理念大膽引入學校德育,開展感恩教育和活動,讓學生常感父母養育之恩;感師長教導之恩,感同學幫助之恩;感黨和國家關懷之恩;常懷報效黨和國家之心,報效父母之心,報效師長和同學之心。有利于學生的思想轉化,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健康心理、人格的形成,有利于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有利于和諧班級和諧校園的建設。試想,一個懷著感恩理念的學生,感受到父母節衣縮食,含辛茹苦供養自己讀書學技術,為的是讓他成為有用的人過上幸福生活時,他能不努力學習,以優越的成績報效父母嗎?一個懷有感恩理念的學生,一旦感受到老師嘔心瀝血教育他成長時,能不刻苦鉆研,力求以最好的成績回報老師嗎?所以我們懂得感恩,我們擁有幸福。
記得有一首小詩寫得很好:“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態;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謝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視你的人,因為他塑造了你的自尊;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獨立,凡事感激,學會感激,感激一切是你成長的人。”
在這次活動中,讓我們明白了許多,知恩者,幸福!感恩者,快樂!報恩者,成功!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感恩于心,報恩于行,讓感恩的種子在每一顆心中扎根,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的旋律吧!
感恩父母教育心得體會 篇2
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英模事跡令人動容,催人奮進。平時我只會埋頭辦案,卻不知我們的政法隊伍里就有這樣的英雄。作為政法干警,我們更應該對標英模,堅定信念,忠于人民,敢于擔當,樂于奉獻,無懼無私。在教育整頓活動中,將英模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踐行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感恩父母教育心得體會 篇3
哲學家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被肯定”,而賞識就是肯定一個人的具體表現。而這個“賞識教育”,就是我國一位普通工人成長起來的教育家周弘從對自己女兒的培養教育過程中積累經驗,創造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賞識教育,就是密切關注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及時充分肯定孩子的每一次“小成功”,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自覺奮斗、努力成才。
賞識教育到底有什么魅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求按重要程度和先后次序依次排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或被承認的需要、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六大層次。這六個層次呈遞進關系,而我們的賞識教育,正好是在受教育者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保障的基礎上,進一步滿足其較高層次的歸屬需要、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從而激發其最高層次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而在學校見習和實習的過程中,我也深切體會到,我們的學生特別在意老師和班主任給予他們的賞識性評價。記得我在西湖小學實習的時候,班級里有一個小女生,學習成績處于中下,而且是外校轉入的,平時也不怎么說話,因為成績不好還受到某些男生的欺負。但她對于我們這些新老師卻十分熱情,在我們面前表現很好,我們給予她的鼓勵和表揚讓她很有動力。有一次看到她在打掃衛生,就表揚說她很勤勞。于是,以后就常能看到她自覺地打掃衛生,而且也更愿意和我們說話,更是在期待著我們給予她肯定和鼓勵。我想,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如果老師們都能夠充分地認識到“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用好 “賞識教育”,這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讓我相信了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而我自己,特別是在大學階段,也是深切體會到“賞識”所帶給我的成長。
所以,在賞識教育的平臺里,我們要尊重每個學生,無論他是否優秀,特別要關注后進生,其實他們能挖掘的潛力更大,更需要老師的平等對待。而在尊重的基礎上,更要理解每個學生,深入他們的內心去關心和愛護他們,這樣彼此才能有信任和寬容。這樣老師才能及時發現和挖掘學生的閃光點,不斷贊賞和鼓勵,學生才會有求知欲,才會找到自己的興趣,快樂投入學習。我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力量。每個人的潛能都是巨大的,一旦有了信心、有了興趣,我想學生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走過去。
當然,在賞識教育上,我們也看到了一些誤區,賞識并非只要表揚、不要批評。可以換個角度來說,比如題目做錯了,可以說“你的答案很接近正確答案了。你錯的很有價值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話題。”而且表揚的時候也不能對人不對事,避免讓人覺得這個“賞識”不誠懇不真實。
那如何才是正確的“賞識教育”?要賞識學生的什么呢?第一,要賞識學生的努力,第二,要賞識學生的獨特,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葉子。第三,要賞識他們點滴的成績和小小的進步,讓他們體驗到成功和鼓勵。在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的成功和失敗的過程中,他們離希望越來越近了。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天才,只要注重開發孩子的巨大潛能。周弘說過,“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們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贊美他,為自己創造的生命而自豪”,真的很讓人感動。
賞識,讓孩子感受到了老師的愛;賞識,讓孩子確立了自我,變得更積極、更主動、更自信。只要我們用好賞識這一教育藝術,堅信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生活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