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幼兒指南讀書心得(通用3篇)
教育部幼兒指南讀書心得 篇1
10月9日 ,國家教育部頒發了關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了更好地學習貫徹《指南》,教育部分別在天津市和貴陽市舉辦了學習《指南》培訓班。這次國培中,教育部要求各地要把《指南》的學習、貫徹、落實作為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并且要與加強師德建設相結合,扎扎實實做好全員培訓,做好實驗區建設,做好社會宣傳,還要做好幼小銜接等各項工作。
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指南》的下發為幼兒園加強科學保教,有效防止和糾正“小學化”傾向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指導。各地幼兒園要把實施《指南》作為全面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有力抓手。在做好《指南》培訓的基礎上,把實施《指南》作為幼兒園園本教研的重要內容,引導教職工結合日常教育實踐,學好《指南》,用好《指南》,要多種形式向家長宣傳《指南》,切實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促進家園合作。
《指南》是代表國家意志和幼教改革方向的標志性文件,它以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指南》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個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和教育建議兩部分。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樣的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方向!吨改稀分辛信e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例如3—4歲不用臟手揉眼睛,連續看電視不超過15分鐘。4—5歲知道保護眼睛,不在過強或過暗的地方看書,連續看電視不超過20分鐘;5—6歲主動保護眼睛,不在過強或過暗的地方看書,連續看電視不超過30分鐘。在教育建議中提出要提醒幼兒保護五官,如:不亂挖耳朵、鼻孔,不用臟手揉眼睛,看電視時保持3米左右的距離。這是健康領域中,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的目標和教育建議,與之前學習的《綱要》中幼兒五大領域的發展總目標相比有了更詳細具體的認識。通過學習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我們所教的每個年齡段孩子應該具體達到怎樣的目標,而達到這樣的目標,又可以根據教育建議采取哪些有效地措施和手段,其實用性和操作性對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是寶貴的經驗資源,對于我們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對幼兒產生一些滯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為,或違背幼兒自然發展的規律。
《指南》的制訂能有助于教師與家長澄清對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期望,對兒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形成基本共識,在教育實踐中更全面了解兒童,因而,有利于更好地貫徹《綱要》精神。我們要將《指南》與《綱要》有效結合起來。有了《指南》的引領,家長和教師能夠充分的溝通,共同樹立對幼兒期望值的正確思想,以身作則,擺正教育重心,全方位的幫助孩子成長,更能使家長和教師的教育觀點、教育方式跟上時代的要求。另外,作為家長也能充分理解和支持老師,讓我們和家長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中來,充分調動每一個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幼兒自由地、愉快地展現自己,讓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現在的孩子多數都生活在教育的條條框框之中,他們需要自主。因為只有自己動手動腦得來的直接經驗才是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要想擺脫“填鴨式”的教育,想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班級的主人,相信在《指南》中就能夠找到答案!吨改稀凡粌H對我們專業教師有著很好的指導作用,對家長以及社會對幼兒教育也有了新的詮釋和認識,讓我們從中受益。
《指南》的學習使我們充分意識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來。各位老師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一切從有利于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反思我們過去的做法,刪減不利于孩子發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給孩子真正需要的關愛。
要做好幼兒教育工作,光靠幼兒園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加強與家長的聯系溝通,實現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同步和諧發展,不要拔苗助長,更不能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學習他該學的東西,做他該做的事情,讓孩子真正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孩子的童年是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下一粒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性格的收獲;播下一粒性格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幼兒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專業知識的引領。
讓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學習貫徹《指南》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創設自己的教育理念,調整自己教育思路,為每一個孩子創設出一片美好的未來。
教育部幼兒指南讀書心得 篇2
多年來,我們依據《綱要》制定幼兒園的各項活動,讓我體會到《綱要》是多么貼近幼兒,從《綱要》中我懂得了幼兒每個年齡段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適合他們的教育活動、生活活動……而今天通過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讓我重新認識幼兒教育的靈活化,它根據幼兒的特點提出了很多更細致的方面,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到更細致更全面,《指南》是我們教師在實施教育活動中的一盞指路燈,讓我們的教育更規范、更合理、更符合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
在學習中,我發現其中講到的每一點內容都是我們現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學、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將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實到位、認真負責完成,才能使得我們的自身素質、工作經驗有所提高,教學效果更好。
看了語言領域的第一點聽與說的教育建議,我自認為能較好地做到這些。如多給幼兒提供傾聽和交談的機會。我經常和孩子們一起談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堅持給他們講故事,一起看圖書。并且我也注意培養他們的傾聽習慣。以前發現有孩子不夠認真,我總是即時提醒,現在我說話相應放輕,語速放慢,讓孩子們不由靜下心來細細地聽,這樣也較好地養成了他們的傾聽習慣。同時,在和孩子們進行交流時,我總是注意說話的語氣,總是能結合情景使用豐富的語言,以便于幼兒理解。特別是講故事時,注意語音、語調,配上表情,盡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現得清晰,讓孩子一下就能理解。這樣操作,我希望能給孩子們做個榜樣,讓他們也能愛說、會說。
在此基礎上,我為幼兒創造各種說話的機會,如來園時和他們交流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有沒有什么新聞說說。晨間活動時,今天你玩了些什么,有什么特別的跟大家交流一下。上課時更是鼓勵大家積極發言。但是,我卻發現,孩子們不怎么說話,或者說,說得沒有我預期的那么多。每天上課的時候,發言的總是那幾個,但仔細想來,問題總還是出在我的身上,于是,慢慢尋找,慢慢發現,再慢慢改變。能力強的孩子總是很能說,也表現很積極。那些知道卻不愿意說的,我采取激勵措施,讓他們從懶洋洋的狀態中清醒過來,把自己的想法與同伴共享。能力較差的孩子盡量提問些簡單的問題,或把提問放在能力強的孩子的后面,讓他們如小鸚鵡般跟著其他孩子學說。
在語言活動時,有時候讓孩子們看著圖說一句話,請一個孩子說了后,我不斷要求其他的孩子,能不能說得更完整?能不能說得更好聽?這樣也刺激大家一起動腦筋,說得更好。這一點我發現很有用,在今后我也會一直用到。當然,在孩子們大膽說話以后,不管說得如何,我總是給予肯定。希望孩子們越來越能說,越來越會說。
每個領域中的教育建議我認為提的特好,如“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論幼兒做得好壞都給與適當的肯定,不因做不好
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他發展自理能力的機會”、“欣賞和回應幼兒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發的藝術活動,贊賞他獨特的表現方式。在幼兒自主表達創作過程中,不做過多干預或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幼兒,在幼兒需要時候再給予具體的幫助。了解并傾聽幼兒藝術表現的想法或感受,領會并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等等,這些教育建議每一個都很詳實有效,且關注到了各個方面的細節和注意點,但這些建議卻一點也不顯得多余或雜亂,每一條都是工作中著實切實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強。
《指南》中所提到的那樣在教育教學實際中我們遇到的孩子 不可能是一模一樣的,尊重孩子們原有的水平,引導其不斷地向更高一層的水平發展才是只能所呈現出的階梯性的意義。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揣摩《指南》和《綱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讓孩子們能夠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發展。
教育部幼兒指南讀書心得 篇3
今天,我認真閱讀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并將從中得到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怎樣讓我們的孩子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全面的發展,而且發展得更好。通過學習《指南》從中我有所領悟,作為家長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記得在然然一歲八個月的時候,我經常帶她去圖書館玩。偶然的一次機會,發現一個比她大一點的小朋友竟然能認識書上的好幾個字了。當時的我心急如焚,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趕忙到書店買來一本《識字書》,在家緊鑼密鼓地實行“認字計劃”了。在我“日也教、夜也教”的辛勤勞動下,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沒過多長時間。我家的寶貝也能照著書上的圖片說出“大、小、田、土、日、月、水、火”幾個字了?墒呛镁安婚L,過了一段時間,我又拿出書本問她的時候,她居然一個都不認識了。后來我才知道,教育孩子也要根據孩子每個年齡段的不同特點,而不能一味地拔苗助長。
《指南》中指出3—6歲是孩子發育的一個黃金時期。因為,這個年齡段是孩子一生中詞匯量增長最快的時期,是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我想這也是我們每位家長必須重視的一件事情。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會給然然講個故事,故事講完的時候,我還會給她提出幾個簡單的問題,小家伙有時很調皮,遇到不會的時候會說“媽媽,我想睡覺了!”當然了,要是回答對了的話,我也會適當地給她一些小獎勵。小家伙嘗到了甜頭,開心極了,每天晚上一到時間就嚷嚷著讓我給她講故事。好幾次,我試探著讓她把我給她講的故事重復一遍,她竟然能一字不落地說出來。“有耕耘就有收獲”,我想只要我們家長有耐心,孩子們都是挺棒的。
《指南》的教育建議部分列舉了一些教育幼兒的具體辦法,對成年人提出了明確要求。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家長不能盲目攀比。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多給孩子肯定和表揚,不能拿自己孩子的不足與其他孩子的優點作簡單比較。
以上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以后能和中三班的老師、家長們多多交流,共同關注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