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家長會老師教育心得體會(精選3篇)
大班家長會老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1
一、案例背景新的一學年開始了,我班的教室由原來的一樓搬遷到二樓,二樓教室的門口有一個大大的陽臺。每天清晨,只要天氣晴好,我都會讓孩子們在大陽臺上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方式進行晨間鍛煉,比如:踩高蹺、揪尾巴、玩沙包、趕小豬……等等。一件簡單的運動器械,就給了孩子們自由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體育活動中學會了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合作的態度。
二、案例過程及評析鏡頭一:沙包不小心被拋落在了窗臺上今天早上的晨間活動和往常一樣,我帶著孩子們來到戶外的'陽臺上玩起了沙包,孩子們有的將沙包放在頭上慢慢走,有的在扔沙包,有的在向上拋沙包,孩子們都陶醉于其中。突然,我發現有幾個孩子圍在一個高高的窗戶下面朝上看:原來,網網小朋友不小心將沙包拋在了窗臺上了,由于窗臺很高,孩子們用手根本夠不著,這可怎么辦呢?網網看著自己的沙包靜靜地躺在窗臺上,心里很是難過。這時,很多小朋友都圍了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安慰網網,天天馬上說:網網,你不要難過了。涵涵說:網網,我來幫你把沙包拿下來。張陳哲又小大人似地說:我的沙包先借給你玩。大家一邊安慰他,一邊在積極地想辦法,而我則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孩子們的一舉一動。
評析:
1、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
當幼兒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我們最常見的處理方法有兩種,一是放任,包括那些一味的、明確引導的鼓勵;二是直接的替代解決。而這兩種方法都忽視了孩子本身的探索,把孩子放在了一個被動的位置。《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我認為,尊重幼兒應該信任他們。就象陳鶴琴先生所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想的,應讓他們自己想。我們教師或家長都應放開手,讓孩子在實踐中去動腦、去體驗,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嘗試、去探索。我很慶幸這一次自己做了一回懶老師,沒有剝奪孩子嘗試與探索的機會。
2、在活動中體驗同伴的關心和幫助。
我們一直都提倡幼兒之間互幫互助,因為這不僅是一種良好品質,更因為它有助于孩子們的共同進步。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都是那么地熱情,他們都在積極地幫助網網。正如案例中的涵涵和天天,我想賦予他們熱心人的名分并不過分。他們鼓勵網網,給了他戰勝挫折的勇氣,也許這些鼓勵顯得有些幼稚,這些幫助也有些笨拙,但它卻真實地讓網網獲得了心理上的安慰。互幫互助,樂于助人的高貴品質在他們身上體現了出來。其實,在平常的生活中,只要我們稍加注意,就會發現許多孩子都會很主動地幫助別人,讓我們的目光多多關注每個孩子,我們會有更多的收獲。面對網網遇的困難,我沒有直接將窗臺上的沙包取下來,我的袖手旁觀和靜靜地在一旁耐心的等待,給了其他孩子一個幫助別人的機會,也讓他們將自己的熱情奉獻了出來。
大班家長會老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2
讓家長進行經驗交流是家長會極其常見的方式之一,因為主題通常圍繞家長在家是如何教育孩子展開的,因此家長們交流的內容也大同小異。為了讓臺下的家長們聽有所得,這一次家長會,我采用了專題經驗交流的方式,主題我出,家長們負責準備材料,劉佳睿家庭:如何引導孩子愛上閱讀。荊晶家庭:怎樣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王恩澤家庭: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嚴格要求。賀延熙家庭:我們是這樣培養孩子迅速適應新環境的。孫明哲家庭:培養孩子的全面發展,家長需要理性。
佳睿爸爸的發言雖然簡明扼要,但是說的每一條都點出了問題的要害所在。睿爸說:“現在的孩子非常會察言觀色,如果家長松一松,孩子就松三松;當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家長盡量不要來回走動去干別的事情,以免孩子不能靜心,如果孩子寫作業,家長能陪在孩子身邊是最好的,不但可以了解到孩子的課本上改動的內容,而且看到孩子學習上出現的問題能隨時指出。”聽到這里,我覺得一般家長做不到有如此的耐心和細致,尤其睿爸說到孩子喜歡看什么動畫片就給孩子去買什么書看,我當時倒是給犬子買了二十多套動畫片光碟,可是沒有去書店買過一套相關的圖書,想想這個損失真不小呢。誰都不能否認,家長的教育智慧影響著孩子的人生之路。
荊晶的語言表達能力強,我覺得首先是遺傳了媽媽的口才,晶媽竟然沒拿稿子,自信地面對五十多個家長侃侃而談,從晶媽列舉的小事例里,我也明白了為什么荊晶的性格開朗樂觀而又善良,有一個善于引導孩子凡事往積極的方面去考慮的媽媽,怎么能不培養出一個內心充滿陽光,積極向上的女兒呢?
最震撼我的還是恩澤爸爸的發言,我知道平時恩澤爸媽對孩子的要求很嚴格,甚至是嚴苛,夫妻二人私下跟我交流的時候就說過,只要孩子在學校有什么問題,務必和他們說,他們不希望孩子因小成大,我能理解但是并沒有支持,我總覺得有些芝麻小事不值得興師動眾。在恩澤爸爸長達15分鐘的發言里,我都不敢相信當下的家庭里還會有這么苛求的家長,就是因為孩子違紀加了黑星,爸爸就把睡意朦朧的孩子從被窩里拖出來,從四樓拖到二樓,讓孩子在外邊站了20多分鐘,家里老人來勸,都絲毫沒能動搖澤爸的決定,不知道在座的其他家長們是怎么想的,我認為澤爸這樣做表面看是殘忍了一些,但是我還是要給澤爸點一個大大的贊,古話說的好“棍棒底下出孝子”,現在的家長哪舍得讓自己的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澤爸就是一位虎爸,虎爸教育出來的孩子絕對不會是孬種,我信!
而讓一個一年級的孩子短時間內改掉課堂上說閑話,課間打鬧,動不動跟老師告狀等等不良習慣,家長到底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延熙的姥姥在臺上是百感交集,發言中既表達了對外孫在新學校沒有朋友想轉回去的心疼,又糾結于外孫在校表現得不盡人意,在一次聽到外孫差點用鉛筆戳了女同學的眼睛之后,姥姥徹底震怒,動手打了外孫,外孫最聽姥姥的話,平時即使媽媽讓看電視,外孫都得再去問問姥姥的意見,可見祖孫二人的感情有多么深,孩子的迅速轉變,不知道姥姥花費了多少心思,我想對姥姥說:“您辛苦了,謝謝您。”
孫明哲作為我們班民主評議選出來的班長,為人謙遜,做事認真,我特別喜歡這種低調負責的班干部,明哲身上那種穩重大氣的范兒很與眾不同,聽了明哲媽媽的發言,我的結論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越有自己的原則,孩子就越懂規矩,說話辦事越有分寸。
五位家長講完以后,我依然意猶未盡,生養孩子的重點在養育上,養育孩子的重點在教育上,家長們,您覺得在孩子上一年級的這一年里,您對自己的教育成果還滿意嗎?
大班家長會老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3
自從我參加工作來,我就一直擔任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這次學校安排我擔任四年級的語文教學,真是感觸頗深。因為對教材不熟悉,個別學生基礎又差,所以我付出了很多。鉆研教材,細致備課,了解學生,耐心輔導,向其他老師學習,我盡了的努力來教好書,上好課。
我深深知道語文學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體,語文教學必須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現有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關懷的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知識,習得基本技能,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發展,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下面,我就談談教學四年級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認真鉆研教材,把握重點難點
面對新的教材,我首先把教材認真地整體誦讀,研讀《語文新課標》,再細細閱讀每一單元的文章,明確每個單元的訓練重點,然后再鉆研每篇課文,確定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也能基本做到得心應手。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學好語文,從習慣抓起。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開始階段,打好堅實的基礎,養成良好的習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這個班的學生有的愛拖欠作業,有的字跡潦草,有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因此,我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學生習慣的養成教育。例如,學生書寫潦草,不規范,我便尋找其中的原因針對性的指導,要求學生每天練字開展寫字比賽,表揚優秀者,耐心說服字跡潦草者,督促其糾正不良書寫態度和習慣。良好的寫字習慣是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茍,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上來了。
三、夯實基礎知識,引導課后復習
語文,就是學語,習文。識字、寫字教學不能放,朗讀練習不能少,寫作練筆很重要,語文課,花俏什么,扎扎實實,簡簡單單才是本色語文。于是,我在識字、寫字教學時,用形象化的語言和形象化的動作把孩子們帶入美好的.境界,并幫助他們掌握寫字技巧,對一些容易寫錯的或者混淆字詞做到防患與未燃,如即、既等。教學生字詞,做到講透,并指導方法。針對班上大部分學生漢語拼音沒過關的狀況,我反復強調漢字的讀音、聲母、韻母,還帶拼音聽寫,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這一部分學生在這一方面有了明顯進步。此外,在充分了解,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精講精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子曰:“溫故而知新。”學生學完了一篇課文或一個單元之后,我便引導學生對課堂筆記作一番整理,在溫習與梳理中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能夠較好地消化鞏固所學的知識。為了不讓后進生掉隊,我花費了很多精力,上課時關注,課后補習,個別輔導,同學幫助……想方設法讓他們提高學習成績。
四、關愛學生,賞識學生
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像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當學生意識到教師是真心愛護他關心他,為他操心時,無論你是耐心的幫助,還是嚴肅的批語甚至是必要的斥責,學生都會樂意接受,同時你上的課他也會喜歡。于是我不但從學習上關心學生,還從生活上關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一個班的學生不可能都是你心中的乖孩子,對一些調皮的學生,我們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賞識的眼光來對待他們。對自卑的學生,鼓勵與賞識會讓他們樹立信心,走向成功,對屢犯錯誤的學生,聰明的懲罰會在鞭策中讓他們戰勝自己,找到自我。恰當的懲罰是必要的。在激勵教育,賞識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的今天,我們要賞識每一個學生,而對學生的錯誤和不良習慣不能聽之任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學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改革也不可能一夜就能完成,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在實施教育改革中必定會遇到難以想象的因難。我們不能簡單的否定,也不要被一時的困惑所擊退,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看到美好的未來,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