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公益課堂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家庭教育公益課堂心得體會范文 篇1
小學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規(guī)教育,搞好小學教育,對孩子從小培養(yǎng)崇高地品德和良好地素質(zhì)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小學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們將來順利讀完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關難”,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頭”,這個頭如何開好至關重要,它有時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樣的道路,決定一個人今后的品行如何。
那么,怎樣搞好小學生的教育呢?關鍵應該根據(jù)小學生的特征“對癥下藥”。小學生象春天的花朵,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純真無瑕,分辯是非能力差,同時有極強的好奇心及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對小學生施教,作為家長絕不能采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應善于引導,想方設法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為家長要放下架子,善于和孩子們交朋友,平時少用命令的口氣,多用商量的語言,比如可以說“來,爸爸跟你一起想看這到底是為什么”,“我們來一起畫畫好不好!”等等。因為孩子膽小,如果家長經(jīng)常教訓孩子,勢必使孩子產(chǎn)生恐懼感和厭惡感,不敢親近你,同時還往往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不但不愛聽你的話,就連學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為家長,平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舉止不能隨便亂來,因為小學生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時分辯是非能力差,在家里,家長們都教育孩子,到學校后要聽教師的話,所以孩子們都認為老師的話永遠是對的,老師做的永遠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無形已經(jīng)樹立了偉大的形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們模仿學習的榜樣,所以在孩子們面前,家長要像教師一樣,言談舉止要文明得體。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家長在平時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對孩子今后人生道路的成長影響深遠。
再次,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善于引導,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動、貪玩,正如教育專家所言,只要他們感興趣的事,他才會真正認真去學,認真去做,自覺地做。否則,對他們不感趣的事,他們死活都不愿去做,趕鴨子上架在孩子們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導孩子,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們學得更多,平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游戲等,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另外,作為一名家長,我覺得要有極大的忍耐力和足夠的耐心對待孩子。切莫把工作生活當中遭遇到的煩惱向孩子傾訴,甚至把孩子當成發(fā)泄桶,人們常說“六月的天氣,孩子的臉”說明孩子們的表情變化無常,經(jīng)常說變就變,一會兒笑哈哈,一會兒又哭又鬧,剛剛還是很乘很聽話的,一下子就調(diào)皮起來,說什么也不聽了。常常讓家長無名火生,恨不能伸手就給兩巴掌。當然,這時做為家長是不能亂發(fā)脾氣的,只能不厭其煩地說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溫柔的說一聲“你再這樣,我真的生氣了”,然后還是耐心地引導,說服。
家庭教育公益課堂心得體會范文 篇2
一、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學校積極引導,雙方共同努力
我們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學習。如果光說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么,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時,學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二、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yǎng)成自覺學習習慣
聽我的同事講過他家女兒和侄女雙雙同年考上大學的事,他的心得體會是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每天晚上吃完飯后,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兒和侄女兩個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寫作業(yè),他們回到家,在孩子做作業(yè)時,從不看電視,各自拿一本書看,時間久了,孩子就養(yǎng)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女兒和侄女經(jīng)常相互比,看誰學習好,看誰學的晚,去年高考,兩個孩子雙雙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夢想的大學。
三、處罰孩子要適當,積極引導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記得兒子在小時候,有一次拿家里的錢,沒有經(jīng)過父母同意,買了許多玩具,我們知道后,讓他退回了玩具,并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后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兒子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寫字很差,我讓他把寫錯筆畫的字重寫10遍,結(jié)果我們吵打起來,兒子說他已經(jīng)盡力了,一時難以改變,我向兒子認了錯,同時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對的,兒子也認了錯,現(xiàn)在我和兒子有時像朋友一樣聊天,其樂無窮。
家庭教育公益課堂心得體會范文 篇3
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第二十一卷中關于《你會正確運用表揚嗎》這篇文章后,感觸頗深。
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聲暑天寒。”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喜歡受到表揚和鼓勵,尤其是孩子,鼓勵孩子會使他們更加健康發(fā)展,而批評打擊的一句話,會讓幼兒變得畏縮猶疑。
作為家長,首先要看到孩子的進步,讓孩子也看到自身不斷增長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我們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相比,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是在不斷成長進步的,從而對他們加以表揚。
很多家庭都會碰到類似的情況:在家中,有時在孩子行為正常時不注意孩子——該給而沒有給予表揚;在孩子犯錯時才注意孩子——批評太多,結(jié)果家長一遍遍地喊,孩子卻充耳不聞,最后生氣只好借助于打罵。如果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并用表揚使其得到注意,而對錯誤、不良習慣則用忽視加以轉(zhuǎn)移,則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家庭教育中表揚和鼓勵對于孩子來說,無疑是極好的推動力。當孩子的良好行為被肯定時,他們就會傾向于再次表現(xiàn)這些行為。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會說“好孩子都是被夸出來的”。表揚會使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喜愛、認同和接納,這不但有利于幫助孩子建立自信,還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去理解,表揚和鼓勵是孩子智力發(fā)展力。它讓孩子對事物產(chǎn)生興趣,而成功和快樂又讓他產(chǎn)生自信,這對孩子一生的成功與否可以說關系重大。
認識到了表揚和鼓勵的重要性,家長和老師們都可以這樣做:
1、不要吝嗇你的表揚
尤其是對年齡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為,認為沒有幾件事是值得表揚的。其實,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簡單”的事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習慣和驚天動地的成績也是由這些“簡單”的行為累積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增強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給予表揚,年齡愈小表揚愈多,隨年齡的增長逐漸提高表揚的標準。
2、對應表揚的行為要及時表揚
否則,孩子會弄不清楚為什么受到了表揚,因而對這個表揚不會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強化好的行為了。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關系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
3、表揚要具體
表揚得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書后,自己把書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如果這時家長只是說:“你今天表現(xiàn)得不錯。”表揚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孩子不明白“不錯”指什么。你不妨說:“你自己把書收拾這么整齊,我真高興!”一些泛泛地表揚,如“你真聰明”、“你真棒”雖然暫時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為什么受表揚,且容易養(yǎng)成驕傲、聽不得半點批評的壞習慣。
4、表揚不僅要看結(jié)果,還要看過程
孩子常好心辦“壞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飯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這時家長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批評,孩子也許就不敢嘗試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長冷靜下來說:“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廚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僅喜歡自己的事自己做,還會非常樂意幫你去干其它家務。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揚,再幫他分析造成“壞事”的原因,并告訴他如何改進,這樣會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