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怎么辦?這親子教育體會為您支招(通用3篇)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這親子教育體會為您支招 篇1
“望子成龍,盼女成風”是普天之下為人父母者大的心愿。遺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卻很難實現,下面這些方法可能會幫到你哦!
一、愛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這會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給予她的愛,也增強了她對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們家長都應該用愛心去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認為這對培養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
二、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
今天人類社會迅速變化和激烈競爭的時代,需要人們更強的適應能力,誰的適應能力強,誰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發展下去,就能邁向成功的彼岸。
三、表揚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很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她人的贊賞,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來自父母的贊美會激起孩子內在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感,促使她們進一步強化良好的行為,直至養成好性格,
四、學會寬容和忍讓
寬容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能夠寬容和忍讓別人缺點和錯誤的人,確實是一個高尚的人,這樣的人,便是人世間一道道美麗的風景,寬容更是一種能力,我們只有不斷地用愛來充滿內心.用關懷來滋潤胸襟,才能讓仇恨沒有容身之處,寬容不僅需要廣闊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五.善于發現并培養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很好的老師”只有從興趣出發,才能讓孩子愛學,所以我希望父母從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捉孩子的興趣點,加以引導,這樣才會獲取更加的效果。
總之,對小學生的家庭教育,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子們交流,即要耐心細致,又要靈活多樣,只要我們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還怕教不好他們嗎?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這親子教育體會為您支招 篇2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接受教育很早,影響時間很長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年輕一代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裂變效應和市場經濟的競爭,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我們的家庭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絕大多數的家長由于自己所學的專業和工作與教育沒有直接的聯系,對子女的教育多是憑感情、憑經驗,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方法不當,子女普遍存在嬌氣、霸氣、遇事缺少主見、意志力薄弱等現象,這種狀況怎么解決呢?要讓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應采取以下方法:
一、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我們夫妻二人都是老師,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學生的許多缺點是能夠在父母身上找得到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子女還要先約束好自己,規范好自己的行為,這樣子女有一個好的榜樣,不必我們家長有多少說教,子女也會跟著去做。所以我們應該用良好的環境和榜樣去影響、熏陶孩子。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時常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榜樣作用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我和我愛人從不打牌或打麻將,休息的時間看看書和電視,或者上網查查需要用的資料,還買了許多古今中外歷史經典書,如《四大名著》、《百科全書》、《成語故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選》及一些適合兒童閱讀的英雄人物傳記、科學家傳記等等,愛人還喜歡國學方面的書,女兒有時也跟著學一些,我們有意培養女兒“與書為友”的習慣,這些好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她人生的發展是有益無害的。
二、積極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
小孩在讀書期間,老師的作用是相當大的。非常幸運,我女兒的老師是非常負責的好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很受學生歡迎。作為家長要多與老師聯系,關心孩子在校表現,和老師探討孩子的不良習慣,有錯誤能夠及時的糾正。這樣老師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你的孩子,更有利于老師從孩子的個性出發,尋找一種更適合這個孩子的教育方法。正因為這樣,我們要經常教導孩子尊敬老師,認真聽從老師的教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正是老師的偉大之處。
三、培養孩子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被培養成了“小皇帝”“小公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更別說知道感恩了。在家里,我們有意識的讓女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七歲時讓她單獨睡一個房間;八歲自己會洗頭洗澡;晚上單獨在家,寫完作業后再看一會電視,到了時間會自己先睡;會主動幫忙洗碗……除了正常的零花錢之外,我們很少給她錢,因為從小她就沒有亂吃零食的習慣,她要買什么都會事先征得我們的同意。有時我們會有意無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大人在外面工作有多么辛苦,賺錢是多么不容易,這樣孩子自然而然知道珍惜,懂得感恩了。此外,在打掃衛生時,可以叫她負責收拾自己的房間,大人則負責其他地方。一方面讓她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也培養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就可以贏得孩子的敬重,從而更加珍惜為她所做的一切。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這親子教育體會為您支招 篇3
冠冕堂皇的教育大道理我相信咱們家長們都了解的很清楚,也為孩子初中階段做足了功課。
今天我就簡單跟大家交流三個方面,這也是我們家庭一直以來從小到大對孩子的教育準則。當然,教育方式方法比較局限性,不一定適用于全部,也希望家長們結合自己的事跡情況借鑒與調整。
一、掌握孩子每一個年齡發展階段的需求
步入了初中生活以后,我們的孩子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會有明顯的變化,這也是我們所說的青春期,這一階段很關鍵,這一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以及良好的人格特征的形成(誠實品質)。青春期是少年身心變化最為迅速而明顯的時期,孩子與成人交流的話語逐漸減少,對周圍環境、事件的感知能力急速敏感加強,那也就是說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是屬于自身通過感受外界來獲取信息,從而做出判斷的,孩子在這個逆反期,需要父母幫助,安撫的時候,可能不一定通過語言,特別是同一件事同一句話在他們耳邊回響無數次,有時她們的一個眼神一個舉動,如果我們做父母的能理解了,去及時的親他抱她一下或提供適時的幫助,他們可能會很感動,這點特別考驗我們家長的洞察力與應變能力,當然最重要的耐心(忍耐)是必不可少的,雖然他們也不會通過語言去表達這種感動,心靈深處的那種默許是要靠心靈去感應的。
二、家庭教育觀念統一化
1、情感投射的一致性
情感投射的一致性是指家庭中的每位成員對其子女、晚輩都應具有同樣程度的愛,懷有相似的感情,持趨于一致的教育態度。也是情商體現的一種方式,這種愛、感情、態度通過成人對子女的言行表現出來。如果對孩子情感投射的幅度、強度不一致,會導致孩子對有的家庭成員親近,對有的家庭成員疏遠、回避,甚至產生敵對心理。
2、教育思想的一致性
一致性教育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及成員之間在教育觀念、教育態度、教育方式方法上保持一致的做法。然而,在現實的家庭教育中,常常出現的情況是家庭不同成員之間,常常因教育觀念、教育態度、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別而形成不一致。家長的要求不一致,常常會伴隨著家長之間的分歧和爭吵,這種爭吵和分歧會給孩子造成教育的真空,并且孩子對家長就會產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態度。
思想不一致的危害:
(1)造成孩子雙面性格
(2)使父母的威信降低,破壞家庭教育的成果
(3)消弱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
(4)使孩子不明是非,影響心理健康
3、教育過程的一致性
家長由于各人經歷不同,文化水平互有差異,性格更不可能完全一樣,因而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產生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要求是很自然的。一旦出現分歧,不要爭吵,更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可以心平氣和地弄清情況.找出原因,想出辦法。如果沒有原則分歧,就完全可以求大同存小異,克服分歧,協調解決。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家庭成員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商量,取得共識是很重要的。
我們家長有時候會有這樣一個感受,就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越來越難教育,其實換一種方式來表達,就會變成作為現在我們這些家長們越來越不會教育孩子了,那這究竟是誰的錯呢?其實我們都沒有錯,作為成功的教育,從來就沒有標準的答案,因為我們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大到環境,小到遺傳基因。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有很多,同樣,我們需要學習的也有很多,特別是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的教育理念與方法。所以我們家長只要彼此統一教育步伐、與學校的教育一致,孩子的進步一定是突飛猛進。
三、所有的教育為了同一個目標——人格的完善
有句話我很喜歡:人格決定了知識的使用方向。健全人格的養成其實相當復雜,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后天環境影響和教育熏陶逐漸形成的,它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還需要健康的體魄、良好的教養、廣泛的興趣、高尚的情操和真正的智慧。因此健全的人格應該是自由思想、獨立精神、誠實作風、仁愛品德、忠誠敬業的綜合體現。為了這一最終目標,我們與孩子可能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讓這三年的初中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在他的人生中積攢下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