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班主任教育心得體會(通用3篇)
一年級班主任教育心得體會 篇1
小學班主任特別是一年級的班主任,是一個復合性角色。當孩子們需要關心愛護時,班主任應該是一位慈母,給予他們細心的體貼和溫暖;當孩子們有了缺點,班主任又該是一位嚴師,嚴肅地指出他的不足,并幫助他限期改正。于是,我認為班主任工作是一項既艱巨而又辛苦的工作。說其艱巨,是指學生的成長,發展以至能否成為合格人才,班主任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說其辛苦,是指每天除了對學生的學習負責以外,還要關心他們的身體、紀律、衛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況。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默默無聞地耕耘了幾度春秋,下面我就談幾點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常規習慣,常抓不懈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節課、一兩天說說就行的,它必須貫穿在整個管理過程中。由于低年級學生自覺性和自控力都比較差,避免不了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因此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過急。于是,我經常利用班會、晨會、課前、課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及時教育,給他們講明道理及危害性,從而使學生做到自覺遵守紀律。
二、細處關愛,親近學生
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一個班主任要做好本職工作,首先要做到愛學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細微處見真情,真誠的關心孩子,熱心的幫助孩子。我深信,愛是一種傳遞,當教師真誠的付出愛時,收獲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愛!感受孩子們的心靈之語,便是我最快樂的一件事!”七、八歲的孩子們整天在媽媽的懷里撒嬌,都不討厭媽媽,為什么?因為媽媽疼他們,愛他們。毫不吝惜地把一切獻給他們,所以孩子們也深深的愛自己的媽媽。我常想,一個低年級的班主任要帶好這些孩子,首先要當個好媽媽,要像他們的媽媽一樣愛他們,要拿出自己的愛心去“哄”他們,“騙”他們。和他們一起做游戲,一起跳繩,我幫他們梳頭、剪指甲、系鞋帶等。這樣,孩子們跟我親熱起來了。我還采用各種方法來激勵孩子們的積極性,每天表現最好的小朋友我會獎勵他們紅果果,口頭表揚,給評比欄里上紅旗,有時會摸摸孩子們的頭等。雖然這些舉動在成人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是在孩子的心中卻產生了巨大的漣漪。經常有家長和我說,自己的孩子回家以后是那么激動、興奮,還說下次還想得到這種獎勵。
三、具體要求,指導到位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對事物的'認知是整體性的,能熟知輪廓,但不注重細節。我在任一年級班主任開始,就常聽一些家長說:“我家的孩子聽不懂大人說的話。”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如果不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教師沒講清或學生沒聽明白的情況下,就讓學生去完成某項任務,學生們只能是瞪著眼睛看著你,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或者其行為往往事與愿違。這樣做的結果,不但使學生產生挫敗感,而且不利于他們掌握做事情的技能。為此,我常常思考,怎樣才能讓學生聽懂老師的要求并根據要求去出色地完成任務呢?
我認為,首先要蹲下來,以孩子的視角觀察事物,用孩子能聽懂的話和他們交流。其次,要注重細節教育,把該做的事指導到位。比如洗抹布,我通過觀察發現,小孩子洗抹布的方法是,把抹布扔到水里,涮一下,一捏就行了,抹布根本沒洗干凈,因此,用這樣的抹布擦過的地方還是那么臟。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嗎?是孩子有意糊弄嗎?我認為都不是。這只是兒童心理發展特點使然。因為他們很想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好。針對這種情況,我專門找一個時間,教他們洗抹布。我先打來一盆水,然后教他們怎樣搓,怎么擰,告訴他們只有擰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凈。這樣的身教非常成功。現在再看看他們洗抹布,一個個可認真了,都洗得特別干凈。同樣的道理,打掃衛生、物品擺放等工作,只要把要求的細節說到位,小孩子就能聽得懂、做得到。再來說說我怎樣使學生學會收作業吧,我讓他們同桌的作業摞到一起,從后往前傳,自己的作業放在下面。每組的傳上來后,教他們怎樣擺放,一組正,一組反,組組分明,便于批改,便于發放。學生通過觀察、模仿很快就領悟了要領,這樣,哪一個孩子還能做錯呢?通過對學生日常行為的教育、管理和約束,使學生的觀察力、生活技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給大家留下了反應迅速、能力超常的印象。現在,班級日常管理的各項工作如晨讀、自習課的紀律,中午的古詩詞誦讀等,都有學生組織,管理效果特別好。
四、及時表揚,延遲批評
德國美學家黑格爾說:“不應該使孩子們的注意力長久地集中在一些過失上,對此,盡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夠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學生身上激發出對自身力量和自身榮譽的信念。”教過低年級的老師都知道:孩子小,事兒多,一上課就“告狀”。當老師的又不能不公平處理,這樣耽誤的時間太多,而且學生因為受了批評,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自己的過失上,情緒受影響,低落的情緒體驗使智力活動水平明顯下降,課堂吸收效率變低。針對這一情況,我的處理辦法是:
1、要求學生下課“告狀”,課上帶著好的情緒聽課。這樣,課前的小矛盾、小問題沒有誰會記到40分鐘以后,“告狀”的幾率就低了,課堂的利用率提高了。
2、延遲批評,既培養學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又給予其改正和返回的機會。我把批評留在每一天快要放學的時候,這時學生往往已經在負疚的情緒中反思了自己的行為,老師只要加以指導,就能很好的解決問題。
說到表揚,那就要及時、準確。因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例如,學生值日時,當我看到一個表現特別好的例子,就會當眾說:“某某某同學真能干。”還摸摸頭、拍拍背,用肢體語言鼓勵學生。如果看哪個同學主動做好事,并且講究方法,則更要表揚:“瞧,某某同學的觀察力多敏銳呀,老師剛把小黑板放在地上,他就看出來需要擦。瞧,擦得多干凈,大家都要學習他呀!”這樣表揚后,班里課間擦黑板、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搶著干,誰也不袖手旁觀,都積極主動地參與管理和為班級服務。結果,班里越來越整潔,孩子們也越來越懂事理。
一年級孩子們的心靈是一張潔白無暇的紙,就看你畫上去的是灰色的黑點,還是亮麗的彩虹。只要我們充滿愛心,關心和愛護他們,并嚴格地要求和教育他們,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愛嚴結合,細致入微,一定會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一年級班主任教育心得體會 篇2
教學工作已接近尾聲。本學期,我擔任二(1)班的班主任。能擔任班主任工作,我感到光榮的同時,也覺得身上的擔子不輕。我時刻牢記“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宗旨,堅持我校“教書育人并重,育人優先”的教育理念。在實際工作中不辭勞苦的開展班級管理和德育建設。班主任工作有了點滴收效,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特總結本學期班主任工作如下:
一、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1、抓好課堂紀律,首先作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要求學生以同等的眼光看待每一門課。其次,采取相應的促使及獎懲。要求學生養成課前做好準備工作,上課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及時掌控課堂秩序。讓學生在書上學習記一些筆記,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同時加強與任課教師間的聯系,了解學生的課堂表現,并由紀律委員、小組長記錄學生的課堂紀律情況,及時了解反饋。對于違紀的同學給予一定的懲罰,并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提高其重視度。最后,了解學生各學科的學習情況,針對個體制定措施,幫助其把學習成績搞上去。
2、堅決制止學生抄作業和不做作業的_現象,我要求當天的事情當天完成,并且經常布置作業,提高學生的作業速度及效率。平時對學生獎勤罰懶,嚴格要求。在復習階段,積極配合各任課教師輔導學生開展復習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3、在班級中樹立學習的榜樣,讓學生們向班里品行及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學習,每人為自己找一個小對手,樹立近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增強競爭意識。經常進行學習評比,做好獎勵工作。
二、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競爭是一股巨大的動力,只有在競爭中才能體現自己的能力以及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達到共同進步。我主要抓住以下幾點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1、激發與平行班同學的競爭:主要在各項集體活動及競賽的表現,班級榮譽的爭取,其他任課老師對各班的評價如何。
2、設立定期評價制度:對學生個人和小組的各種表現定期評價_,。使每個學生和小組明確近期優缺點何在,在班上居何位置,從而增強警惕性和進取心。
3、建立互助組:以互助小組、1+1小組(一一對應的優生幫助差生形式)、小組幫助組員等等多種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進步,共同實現個人、小組與集體奮斗的目標。
三、了解學生,親近學生,做好問題學生的心理工作
我班有位同學叫鄒麗莉,成績相當不錯,但其由于家庭的種.種原因造成了其獨特的性格。性格非常內向,心理承受能力特差,曾有一次去騰頭實踐活動,因與同學發生了一些矛盾,一氣之下便逃了出去,害得老師同學找了半天也不見人影。據其他任課老師也反映,她有過激的行為,當她和同學發生沖突,老師處理時,她表現出來就是,低下頭一聲不吭,眼睛直愣著,非常敵意。有一次,真把我嚇壞了。我無意去教室,見她趴在桌上哭,旁邊還留了一張紙條,寫著:我實在受不了了。我一見不妙,馬上領她到辦公室,叫他先靜靜心。我又回到教室,問清了事情的_。原來,有同學在說她媽媽是神經病。于是我先作了全班同學的工作,我在同學面前分析了她的性格,我們應該顧及別人的感受,將心比心,別說別做傷害別人的話和事,并叮囑他們在她面前要特別小心。隨后,我有回到辦公室做他的工作,我并沒問剛才發生了什么事,見她沒了剛才那氣憤勁,我便跟她聊了其他一些事,與她開開玩笑,剛開始比較累,后來氣憤慢慢緩和。我便與她說:“我也和你說了那么多我的事情,其實你也可以把好多事情告訴我的,別老憋著,不管是快樂還是委屈,我們可以一起分享。你不想說也沒關系,我看你作文寫得挺好的,也可以像剛才那樣寫下來給我看啊。”沒想到她點點頭。雖然要改變一個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我還是看到了她的進步。
做了三年的班主任,我覺得自己還不是那么的穩重,有些時候還是容易急噪,做事后勁不足,但我想總結是為了更好地工作,雖然做班主任挺辛苦的,但多數時候還是快樂的!
一年級班主任教育心得體會 篇3
對于剛剛教育低年級的新任老師而言,班級管理在學生學習生活中占很大的影響力。一年級的學生,從幼稚園到升入一年級的那刻起,他們就要面臨著各種班級規章制度。剛踏進學校門的他們,也要學著去如何配合老師學習更多的知識,也要不斷學著自覺遵守紀律,并且知道紀律的重要性。因為我深深地知道一年級是學生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如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看班主任怎么做了。有人說:“會當的班主任累三個月,不會當的班主任累三年”。那么,讓我回顧最近班內發生的一些有關班級管理的認識。
案例一:班里有個叫王_的學生,因為小時候發燒,耳朵差不多聽不到聲音了,智力也不是很好。上課時,也許因為這些原因,總是目光呆呆的,不知道該做些什么,作業倒是完成的不錯。對此,通過和其家長的交流,也認識到多關心他,多提醒他應該怎么做。偶爾對寫完作業的他進行表揚與鼓勵,為此,這個孩子也在慢慢進步著。他的媽媽最近總是高興的對我說起孩子進步的表現。
案例二:我班楊__同學是個讓人喜歡的學生,但是最大的不好的表現是,眼睛太靈活,上課不認真聽講,只看到別人在干什么,也經常在我講課的時候跑到我的跟前說誰誰哪個同學的不是。剛開始我覺得他是個愛動愛說的學生,但時間長了,好像就成了習慣似的,一到上課就開始“打小報告”。因此,我多次引導效果不佳的情況下,單獨找他談心,說這樣做是不好的。通過那次交流,他也懂事多了,上課也沒有隨便亂說的現象了。
案例三:我班有這么一個女孩子,上課回答問題聲音小,每次開火車讀拼音或者生字的時候,總會“卡”到那里。下課后卻是一個歡快的小朋友。“親其師,信其道”,針對這一點,下課或者放學后,我總是用溫柔的語氣與她交流,并且用自己的行為去告訴她老師是喜歡她的,希望她能夠在課堂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認真聽講,好好學習。現在她見了我總是給我一個甜甜的笑容。老師不圖報什么,只需一個微笑也好。
案例四:班里有個叫張__的孩子,天生活動活潑,是個小“機靈鬼”,可是最近他總是在犯錯。因為在家中媽媽總是教他學習,好像對媽媽的教育產生了“依賴”,上課總是不怎么聽講。在課堂上,我多次提醒他要認真聽講,他吧就是聽那么一會,一會又找個小東西在桌子底下玩。于是,與他媽媽交流了之后,他媽媽也承認覺得孩子對他教育有一些依賴,并且也教育孩子在學校里聽老師的話,上課要認真聽講。通過和他媽媽的共同努力,這個孩子現在有了一些好轉,不過,作為老師,多對他表揚與鼓勵也是必不可少的。
案例五:班里有這樣一個學生,爸爸去打工了,媽媽在家也是經常去給別人做工,沒有時間去教育孩子。一段時間發現他學習很努力,但最近兩天,上課時總是蔫蔫的。于是下課后,問起他家里的情況,知道了原因。我于是,勸導他在學校要好好學習,只有有了好的學習成績,爸爸回來后才會更高興,媽媽也會給你鼓勵的獎勵的。他聽了,也懂了,不過,現在我做的應該還是,不斷與他交流,并且找個時間去他家做個家訪。為了學生的一切,作為老師,無時不刻的為他們著想才是啊!
常說問題學生的背后都藏著一個問題家庭,所以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家長們也應該多給孩子做個表率,多夸獎他們,多肯定他們的想法,讓他們成為生活中的“小主人”。
有句話說得好:“不是所有的種子都能發芽,但只要播下去了,就會有發芽的可能;不是所有的花朵都會結果,但只要開花了,就會有結果的希望;不是所有的辛苦都能帶來收獲,但如果不付出辛苦,就永遠得不到碩果。”對于這些低年級的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個月,兩個月就能看到結果,也不是只靠一個賞識的眼神,一句表揚的話語,一個溫柔的微笑,或有意為之,或不經意而為,就會有收獲,而是需要我們科學的教育,科學的引導,用愛的教育區感染他們。因此,對于他們,是等待的藝術,慢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