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教育基地參觀感悟(通用5篇)
紅色教育基地參觀感悟 篇1
5月24日,新汶街道良村村組織村黨員干部前往新泰市龍廷鎮太公峪村龍廷太公峪革命史館、新泰市龍廷鎮掌平洼村龍廷革命史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重溫入黨誓詞,堅定理想信念,實地學習百年革命黨史,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
據介紹,自黨史教育學習開展以來,新汶街道良村村黨支部緊緊圍繞學懂弄通做實,創新學習方式,把豐富的紅色資源轉化為現場,把史料史實轉化為教材,把革命遺址轉化為課堂,讓紅色教育成為黨員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體驗式教育”,引領黨員干部進一步感悟初心使命,鍛煉黨性修養。
在新泰市龍廷鎮掌平洼村龍廷革命史紀念館及太公峪村龍廷太公峪革命史館,黨員干部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參觀革命星火燃龍廷等七大展廳,各展廳通過大量的照片和動態影像,重現了共產黨人不畏犧牲、前赴后繼的偉大壯舉,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光輝歷史。
“組織這次活動,主要是希望村里的黨員可以以參觀和場景式學習的形式來重溫黨史,希望大家可以從學黨史中來感悟初心使命,強化黨性修養,激勵和教育自己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良村村第一書記趙海龍在參觀現場時說。其他黨員也紛紛表示,通過實地參觀、聽取講解,深切感受到我黨一百年來發展的巨大變化,充分認識到黨員身份的崇高價值和意義,紛紛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時刻牢記黨員第一身份,繼續充分發揮好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新汶街道良村村黨支部書記介紹說,這次黨史教育學習,通過實地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聆聽紅色革命故事,把革命遺址轉化為場景式教學課堂,教育黨員干部在學黨史中堅定理想信念,始終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
下一步,良村村黨支部將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引導黨員干部從黨的百年奮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踐行好初心使命,真正將“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落到實處。
紅色教育基地參觀感悟 篇2
為了進一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切實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延續革命精神。5月29日,縣農業農村局機關黨委組織局機關黨支部、產業中心黨支部、項目中心黨支部、檢測中心黨支部共計38名黨員赴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臘子口戰役紀念館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重溫黨史,感悟初心。
活動中,全體黨員干部向革命英烈雕像肅立致敬,敬獻花籃,重溫入黨誓詞,深切緬懷先輩們的豐功偉績。在講解員的引導下,觀看展板圖片、蠟像、實物、影視、景觀模型,重溫革命歷史,感悟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不屈不撓、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精神,讓全體黨員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洗禮。
通過參觀紅色教育基地,使全體黨員干部接受了一場深刻的革命歷史教育。黨員干部紛紛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時刻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發揚革命先烈們的偉大精神,進一步錘煉黨性、擔當作為,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愛崗敬業、敢為人先,把革命先輩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紅色教育基地參觀感悟 篇3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我行所有團員在行長的帶領下來到了渡江文化園,瞻仰了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聽取了工作人員對戰役經過和烈士事跡的講解,觀看了珍貴的歷史圖片資料,親身感受到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人民解放軍奮勇殺敵,奪取抗戰勝利的英雄事跡。
今年是渡江戰役勝利69周年。69年前,在江蘇揚中的江面上,“大辮子姑娘”顏紅英奮不顧身,送親人解放軍橫渡長江的英雄事跡,被定格成“我送親人過大江”的經典照片,成為廣泛流傳的歷史佳話。渡江戰役中,解放軍20軍浴血奮戰,揚中作為新四軍轉戰大江南北的“江心跳板”,為渡江戰役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以“大辮子姑娘”為代表的揚中人民,主動加入支前大軍,搖著小木船幫助親人解放軍突破長江天塹,與解放軍20軍結下了深厚的軍民魚水情誼。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感謝我行領導給我們的這次參觀學習的機會,讓我們更加深刻的領會到新中國的誕生源之于無數仁人志士堅持自己的理想,信仰,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英勇戰斗而換來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
我們從中獲取了很多人生啟迪,吸取了寶貴的精神營養,我們要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將革命先驅崇高革命精神的落實到實處,貫穿在工作當中。銘記歷史,牢固樹立新時期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立足本職崗位,腳踏實地,努力工作,無私奉獻,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為社會的和諧與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兩天前,我們的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年要乘新時代春風,在祖國的萬里長空放飛青-想,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擔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我們的奮斗中夢想成真!
紅色教育基地參觀感悟 篇4
灰色的關墻算不上高大,關門正中上書“婁山關”三字也絕無想象中的氣勢。但當我立于關口,俯瞰眾山,才能體會-筆下“雄關漫道”的真意。黔北的山,海拔不高,但險峻異常,錯落有致的絕壁間,蜿蜒盤旋著一條國道,穿關口而過,鏈接川黔兩省,古人有詩寫到“大樓高壓萬峰巔,鳥道才容一線穿”可謂切實。就連毫無軍事理論知識的我,看到這樣的地形,也讀懂該地的易守難攻,和戰略上的重要意義。就在80多年前,共產黨領導的中央紅軍曾兩次攻克婁山關,這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鑒證了中央紅軍的涅磐重生,鑒證了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1935年年初,中央紅軍血灑湘江,在圍追堵截之下,強渡烏江,占領遵義,在一敗再敗,前途渺茫的氛圍中,這次被大多數黨史專家認定為中國共產黨歷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在這座黔北重鎮召開了。會議整整開了三天,沒有鮮花和掌聲,雖然會場是當時遵義城的宅子,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但參會的二十余人,心情卻萬分沉重。整個會議圍繞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以及被迫長征以來軍事指揮上的錯誤進行了激烈討論,會議決議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為主的錯誤軍事領導,進行了黨和軍委主要領導同志的更換,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聽完講解員耐心細致的講解,我走到會議舊址旁的廣場上,端望著這座黑白色調,精巧別致的官邸,回味著這段蕩氣回腸的往事,我仿佛能夠聽見會場上,-真誠坦蕩的自我批評,-詳實全面、有理有據的反報告,以及彭德懷那飽含憤怒的湖南口音“崽賣爺田不心疼”,我深刻領會到了這次絕處逢生的會議所傳導的精神“實事求是”。是的!沒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實事求是。
走進遵義會議陳列館,站在多媒體沙盤之上,看著紅色箭頭所勾畫出的壯麗往事“來回穿插,四渡赤水,詳攻貴陽,劍指昆明,虛晃一槍,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雪山,過草地,三軍過后盡開顏。”這段所有共產黨人耳熟能詳長征史,用實踐證明了遵義會議決議的正確,你可以把臨危受命、力攬狂瀾、扭轉乾坤等等詞匯都用在-身上,正如陳列館里的背景音樂“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所唱的,毛主席有足夠的理由接受這樣的歌頌。但我們應該深入思考,“用兵真如神”依靠的是什么,是什么帶領共產黨人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我認為正是“事實求是”精神。1956年,-在八大預備回憶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我是犯過錯誤的,比如打敗仗,長征時候打土城是我指揮的,茅臺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揮的。”-一生打過四次敗仗,其中兩次發生在被他自認為得意之筆的四渡赤水期間。沒有絲毫的掩飾,敗仗就是敗仗,沒有這種對大小戰斗實事求是,幾近嚴苛的總結與分析,哪有整個戰役用兵如神的神來之筆。茍壩會議舊址外,走在那條的真理小道上,對于“實事求是”的理解愈發深刻,當年紅軍指戰員正是以這種精神作為指導,在一次又一次轉危為安,轉敗為勝,轉坎坷為通途的努力奮斗中,熔煉出最頑強不息最燦爛奪目的生命力。
短暫而又充實的教育活動讓我收獲頗豐,回望黨史,我們黨不僅有“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從容與豪邁,更有“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悲壯與苦難。一部艱辛的奮斗史,記錄了一代又一代樸實的共產黨人,堅持實事求是,勇于實踐探索的偉大實踐,而今,黨中央吹響了決戰貧困的集結號,兩個百年夢想近在咫尺,越是在這關鍵時候,“實事求是”就顯得愈發重要,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一定要把遵義會議精神帶回去,帶到工作中,按照總書記“努力作堅持實事求是的表率”要求,擼起袖子,俯下身子,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走好共產黨人新的長征路!
紅色教育基地參觀感悟 篇5
紅色之旅盡管只有短短一天,卻使我們深受一次豐富而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使我們真切感受到共和國江山來之不易,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的建立,有無數的熱血兒女鋪路。
在這里,我們了解了當時貧困的生活和險峻的軍事環境:我們看到了當時用于運輸物資的二十四道拐是如此的險峻,當時紅軍用來戰斗的兵器是如此的簡陋卻卻在如此險峻的戰役中取得大勝利。大家深深地感受到了艱苦歲月里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的斗志,紅軍就是在這里度過艱苦的日子,忍受嚴寒酷暑,保衛紅色政權。在九間樓諸多圖片,簡介及講解員的介紹中,我們知道多數人殞命于戰場,但更多的人前仆后繼,在挫折、失敗、流血面前,革命前輩對勝利仍然充滿信心,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次紅色之旅,我們不僅欣賞到了九間樓別具一格的風光,更圓了自己的紅色夢想,我們參觀的景點都與那段紅色歷史有關,作為革命的后繼者,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凝心聚力,奮發圖強,努力實踐“三個代表”,始終堅持兩個“務必”。我們要把紅色的革命傳統帶回來自己的教育崗位矜矜業業,讓我們的學生知道。了解這段歷史,讓他代代相傳,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永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