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研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精選3篇)
關于科研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1
作為一名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老師,雖然在實踐的基礎上有了一點思考和研究,但是在對寫論文,尤其是平日學校要求的教科研寫作常感頭痛。因此參加了這次《中小學教科研論文寫作》的教師網絡培訓活動。在這培訓過程中,我得到了與同行教師相互交流共同學習的機會,獲得了教育專家徐邦桃老師的珍貴指導、點評。這一學年的教學任務很重,因此剛開始的兩周時間只能抽空登陸,看看同行們的交流和徐老師的指導。通過與在線的專家、教師研討交流,本人在教學中的困惑、難點得到了解答,業務水平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短暫的培訓學習即將結束,在此就與大家交流下我的一點心得與體會:
本次的培訓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寬松、自由的空間,而且學習、互動、交流隨時進行,體現了以教師為本,隨時學習、及時反饋的宗旨。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教研素養,得到了成長的空間。
通過學習使我知道了中小學教科研論文種類、特點及基本撰寫要求、基本格式,如何收集篩選整理資料資料、選題擬題方法與策略,怎樣寫好教學論文文章摘要關鍵詞、引文注釋與參考文獻的正確使用、安排教學論文的結構、過渡與照應,怎樣設計教學論文的論證方式與方法、怎樣修改與潤色等教科研論文寫作的一些基本常識。
通過閱讀講稿和相關文章以及教師們的留言評論,參與各模塊的討論,做到了學習后的及時反饋,還有指導老師給我們的作業進行深入細致的點評,讓我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在工作室里我們可以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點滴經驗、心得感受進行共享。探討教學案例的優勢與好處、教學案例內涵及與其它教育文體的區別、寫好教學案例的方法及關鍵點、教學案例的結構要素與撰寫要求、教學案例背景和主題的確定與提煉,以及教育敘事內涵及其基本內容框架、優秀教育敘事的特點及標準、寫好教育敘事的原則與策略、教育敘事的弊病與診療等教科研實踐問題。一有時間就去看看討論區、學習區已經成為我每天必做的事情。我們還就如何投稿、如何與編輯打交道等方面進行探討,徐邦桃老師還介紹和傳授了一些自己的實踐經驗供我們參考和借鑒,對于我們這些平常不大可能經常聚在一起的老師來說,這樣的交流平臺真的是既方便又快捷。
通過這次學習,我想我首要做的就多反思。盡量促使自己去思考,多多留意身邊的課堂教學,多動筆,及時記錄。
關于科研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2
一、不要低估學生的“智商”。
在新知的探究過程中,我們教師總是對學生不放心,一遍遍不厭其煩的重復著,特殊是近段的隔屏教學,總是心懷忐忑,感覺學生不在自己的視線內,總怕學生不會,更不敢放手。由于課表給我們只有30分鐘的時間,唯恐這30分鐘的時間給“鋪張了”。
在講“雞兔同籠”時,我們五數組教師先聽了劉淑萍主任的一節課,她擅長把重點、疑點、難點設計成若干小問題,讓學生去思索,給學生思索的空間,供應展現的舞臺,而她關注學生反應的信息,并準時給與高度評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我在講這節課時,也是鼓舞學生自己去嘗試。其中有這樣一環節:通過列表法引導讓學生去發覺‘小汽車削減一輛,摩托車增加一輛,車輪的總數就會削減2個’時,我班學生馬一可說:教師,“削減一輛小汽車時,我就用小汽車的輛數乘4得到輪子數跟題中告知的輪子數相比,比它還大,就說明小汽車還是多,不用再加摩托車的輪子數了”。聽到這里,我很是驚訝,真沒想到,她能從這個角度去思索,多么聰慧的'學生,我準時給與高度評價。實踐再次證明,不管線下還是線上教學,我們教師都要給學生思索的時間,要充分信任學生。你給他一份信任,他真的能還你一份精彩。
二、面對問題,講究策略
對于“線上授課”,剛開頭我發覺我班孩子很“乖”,從不打攪您,只做教師忠實的聽眾,盡管你一再鼓舞積極連麥,還是無動于衷。課后我在想,可能是學生不會操作,也可能是學生心理素養不好,唯恐說錯,不敢連麥,缺乏士氣和主動性,怎樣才能激發學生主動連麥呢?
在上課前我先給學生聊,我說:“孩子們,我們線上學習和在教室里學習是一樣的,不要有所顧忌,回答下列問題正確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學習態度,只要你積極主動連麥,教師都給與表揚和點贊,結果重要,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只要你積極思索,主動回答下列問題,你已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我期盼你們的轉變。
學生在連麥回答下列問題時,我有意提示他們提起頭,教師給你拍照做為紀念。下課后,我還把照片傳到班級釘釘群和微信群,并附文字說明,表揚他們課堂上積極連麥,還讓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經過這樣嘗試,連麥的學生明顯比以前多了。
三、不求更好,只求做好
剛開頭我班參加直播的人數不多,往往差十幾人,有時差二十人,這事很讓我頭疼,我也曾在班群里強調過要按時聽課,但效果不是很明顯。思來想去,干脆來個“不好意思”+“強制性”,也就是每次直播后,我就查看數據并導出數據,看看是哪些同學沒有參加直播,哪些同學參加的時間短,做到心中有數。當不參加直播的人數較多時,我就把他們統計后用紅色字體標出截屏發到班群中,讓全體學生都知道這次誰沒有參加直播。當人數較少時,我就電話聯系家長甚至是學生,給他們講清晰參加直播的重要性,讓他們多關注教師發的信息,對孩子要起到提示監視的作用,每次都這樣做,堅持幾天,他們就不好意思了,就會按教師的要求去做(特別狀況要特別對待)。采納這種措施后,參加直播人數明顯增多。這正是我們沒法轉變別人,只能轉變自己的策略,盡量讓參加人數最大化。
近段我們雖然很累,但也很充實,正如韓校長說的那樣“唯有變化,才能成長”。師生雙方正在互動著、轉變著、成長著……
關于科研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3
7月7日—9日,我有幸參加了“學習方式—課型方式—評價方式”研討及教學實踐展示活動,并由此產生了對我校實施有效教育的審視。
對有效教育的認識:
1、有效教育是集中西方最優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經孟照彬教授重新整合、創新,并在10年的實驗探索中形成的精華之作。
2、有效教育為理想的素質教育和現實的應試教育找到了平衡點,能有效地把素質教育所提出的西方最擅長的“個性、創造性”與應試教育所追求的東方最擅長的“知識性”有機結合。
3、有效教育為課程改革提供了操作上的支持。它的操作技術容易被教師普遍接收。更重要的是,教師在熟練運用操作技術后能快速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對照和審視我校有效教育的實施,我校有部分教師還入于多學習多了解的“入格”階段,少數教師處于照模式上課的“定格”階段,幾乎沒有教師能達到隨機應變、入神、出亮點的“出格”階段。學校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也是改革再所難免的,只要我們加強領導,有計劃的認真組織實施,對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抱以寬容的態度,允許嘗試,允許失敗,允許創造,但不要輕易否定,少爭吵、多實踐、多運用,人人將自己的培訓體驗轉化為教學理念,將有效教育的核心理念“組織和參與”注入到課堂教學中,在課堂上追求的不僅是講的“精彩”,而且學生學的“有效”,同時還要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上拓展、延伸,并在認識上升華,學校將會更加和諧,課堂將會更加精彩,辦學效益將會更加充滿生命的活力。
對學校工作的十條建議:
1、采取自下而上的管理辦法,以單元小組合作的組織形態開展校本教研,教師們理解多少就運用多少。
2、鼓勵教師用EEPo方式備課。
3、構建以“流程”、“狀態”和“目標”為一體的EEPo方式評價體系,通過評價來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
4、只有課型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同時實施,才能獲得最佳效益。
5、調動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面對我校改革的趨勢,不是觀望、等待,被動改革,而是抓住機遇、銳意改革。
6、提高教師們自我反思、自我改進、自我總結的能力,讓培訓所得有效地轉化為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走走回回,既浪費了時間,又丟失了自信。
7、不能只滿足于“學過看過,單項實施”,而應深究課型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實施的內在聯系與途徑。
8、明確的、系統的構建起“流程”、“狀態”和“目標”為一體的備課方式和評價體系,避免教學中的操作方法單一化、模式化,要靈活的、有效的、創造性的運用。
9、學校在組織實施過程避免追求過多目標,貪多求大,急于求成,要重視引導教師反思總結,讓目標逐一實現,避免今后課堂教學熱衷于“花架子”。
10、可通過以賽課促實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