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心得體會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集中學習心得體會篇3
我們黨一直以來都堅持走群眾路線,到群眾中實踐,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人民群眾就是黨的事業發展的根本,脫離了人民群眾,任何事業都將成空談。但是當前社會上出現了一些同志脫離群眾路線,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對我們黨的作風建設和干部的自身建設都是及其不好的。我們要堅持回歸群眾,以群眾的力量,來掃除“四風”之害,做群眾的好干部。
走群眾路線須身近群眾。作為群眾的干部,要拿出更多地時間深入基層,下到嘎查村(社區),接觸群眾,從群眾中信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能只喊空話,而不作為。只有深入到群眾中去,才能了解到群眾所想所需所急,避免形式化和官僚化。
走群眾路線須心貼群眾。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宗旨和目標,群眾的干部應該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心系群眾,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一切以群眾的利益出發,密切干群關系。
走群眾路線須魂系群眾。干部也是從群眾來的,“魂”是與群眾一樣的,群眾的干部要站穩群眾立場,切實為群眾解決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能當上了干部就遠離了群眾,貪圖腐敗享樂,忘記了群眾憂苦,不尊重群眾利益,惡化了干群關系。
經過認真學習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群眾路線的論述,使我深深認識到,我們做工作,辦事情,必須自覺堅持和運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工作法,就能無往而不勝。
群眾路線是我黨保持先進性的根本經驗。回顧我黨的發展歷程,中國共產黨發源于農村,成長在農村。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的黨員領導干部要真正成為人民群眾滿意擁護的領導干部,就必須堅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堅持以群眾路線作為黨的根本組織路線和工作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向群眾學習,拜群眾為師,貼近群眾,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加強與群眾的親密聯系。我們黨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的勝利,就是因為走群眾路線,團結爭取全國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這個道理。
群眾路線是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重要任務。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一項重要任務。新形勢下,我們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要善于做好群眾工作,堅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開展,就是省委關心群眾疾苦的具體體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要求黨員干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去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群眾路線是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密切聯系群眾是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黨執政的最大危險。當前,利益關系調整、社會矛盾凸顯的情況下,遺留問題和現實問題相互交織,合理訴求和無理訴求相互疊加,直接利益和間接利益的相互糾結,保持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在聯村聯戶過程,當得知我們的干部是幫老百姓來脫貧致富,是幫助該地區的發展而來,他們是無比的高興,就把我們當親人,當朋友。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使我黨在任何考驗和危險面前永遠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