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讀后感(精選5篇)
《新教育》讀后感 篇1
讀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對新教育的理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感受頗深。新教育實驗為我們勾畫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我們需要充分利用這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和載體,合力打造和優化教育這一師生共同發展的共同體。現在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對閱讀的重視。《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動之一是“營造書香校園”,倡導閱讀生活。朱永新老師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閱讀的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世界已進入知識世紀,一切的競爭與價值都以知識為主,而一切知識的基礎都自閱讀開始。新教育要致力于人的全面發展,而且強調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新教育就是通過師生共讀、親子閱讀等互動閱讀發掘孩子的潛力、發展孩子的個性。
朱老師說,在學校就要讀書,讀書就意味著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師生共同讀書的樂園。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教師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晨誦—午讀—暮省”(包括晨誦、讀寫繪、整本書閱讀)這一兒童生活方式課程是新教育探尋的重要成果之一。讓孩子們能在他們的童年和這些美好而永恒的經典相遇,讓這些經典為孩子們鋪展一個豐厚廣闊的智力背景,從而開啟美好的人生。這又和我們學校安排的閱讀、經典誦讀不謀而合!我們學校每天堅持的晨誦、午讀、暮省,學校的校本讀物《語文主題叢書》等,已成功舉辦了兩屆跳蚤書市,校園時時洋溢著濃郁的書香氣息! 學生和教師都在平時的閱讀中共同成長。讀著這本書,我有一種莫名的驕傲與興奮。
新教育讓我領悟了理想的教育應該“以人為本,超越知識”,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通過閱讀《新教育》深刻體會到了朱永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我將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指引,努力提高課堂教育效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新教育》讀后感 篇2
我讀了新教育之后,深深地被里面的四大精神所感動,它包括四個方面:第一、追尋理想的執著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理想主義”;第二、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田野意識”;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公益情懷”。這四個方面是新教育實驗目前所追求的質樸精神。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別從這四個方面詳細的介紹了這四種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實證明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讀了這篇文章后,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種精神即“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當下有三種人即官人、學人、農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學人,學者,做研究的人。農人,在田間耕作的人。)朱教授說,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學人,永遠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農人,需要把兩條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課堂與孩子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的人。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現在有些特級教師總喜歡到處講學、開講座,但很少有靜下心來讀書思考,缺少與學生交流的實際經驗,缺少的就是這種田野精神。有一句話說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寫得精彩。老師寫隨筆、寫論文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寫文章,需要華麗的詞藻,夸張的語氣。他還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寫下來的,大部分都是行動家,或者說,他們都是學問家加行動家。所以,新教育必須要有強烈的田野意識,關起門來做研究,高談闊論來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為新教育人,我們一定要沉下心來,用寧靜的心認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種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新教育》讀后感 篇3
很久沒有乘公交車了,今天,摩托車壞了,我又爬上了久違的 5 路 (中醫院 —— 農工商)。由于早上起來的早,睡意還沒有散去,于是,一路打起瞌睡起來。
“奶奶,坐這兒!”一陣稚嫩的聲音讓我清醒了過來。汽車已經開到了 獅山路口 。上來了一老一少,小的八九歲,扎一條馬尾,雖然瘦瘦的,但兩只眼睛亮亮的。老的五十來歲,背著書包,粉紅的書包被有點駝的背背著,顯得有點扎眼。
透過車窗的陽光格外的燦爛,小女孩自顧自地玩起了手影游戲,一會兒是展翅高飛的小鳥,一會兒是晃動腦袋的小狗,笑臉和陽光一樣燦爛。手臂上別著三條杠,白襯衫格子裙,一看就知道,那是我們海師附小的。奶奶一直背著書包,坐在旁邊的凳子上看著孩子樂呵呵的,也是一臉的燦爛。
汽車到站了,奶奶依舊背著書包,小女孩牽著奶奶的手,蹦蹦跳跳,小辮兒一搖一晃,地上的那個影子也快樂地一搖一晃。“小姑娘,你幾年級了?”看到自己學校的孩子,總有幾分親切感。“二年級。”“哦,奶奶每天送的呀!”“是啊,路遠,又不放心一個人走。”奶奶接過話說。奶奶依舊背著書包,一直牽著孩子的手,送到了不能再送的地方。
路途遠,奶奶跟著車送孩子,也許讓人無話可說,因為現在的路上,汽車摩托車實在太多,交通安全的確很重要,一個二年級的孩子有個人接送,也許還能說得過去。但是每到星期二導護時,我留心了一下,三年級,四年級,甚至五、六年級的學生,由爺爺、奶奶背書包的大有人在,說實話,我很想跟那些爺爺、奶奶說:讓孩子自己背書包吧!
讓孩子從小學會承擔,小時候能承擔自己書包的重量,長大后,才能肩挑起屬于自己的責任。他們不應該是溫室里的花朵,而應該是陽光下展翅的小鷹。讓孩子在成長中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東西,那是一種鍛煉,大人又怎能替代這種鍛煉?
背起書包,在陽光下快樂奔跑,這才是屬于我們孩子的風景。
《新教育》讀后感 篇4
寒假之前,學校給我們發了一本書——朱永新的《新教育》。到家以后,我卻一直把它放在一邊,其間睡覺前也偶爾翻動過兩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學校布置了任務,要完成一篇讀后感,于是在開學上班之間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當我讀了前三章后,我的收獲還是非常多的。我了解了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的四種精神;了解了新教育的學理基礎;還了解了新教育的四大改變。讓我感到這確實是一本可讀性很強、很實用的書。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輯第三節《四大改變》中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這一點。文中寫了新教育實驗的開展給兩個孩子帶來的巨大變化。一個是胡量。這是一個最討厭作文,不寫作文的孩子,就是一個這樣的孩子,在新接班老師的鼓勵下跑到教育在線網站上開了一個專題貼,一年后這個討厭作文的孩子竟出版了一本書《胡量日記選》;另一個孩子是陸楚雅,父親在她一年級時因公去世,因為失去了父親,孩子很孤僻。老師把她帶到了教育在線網上,于是她開始了每天的閱讀和寫作,孩子現在已經五年級了,寫了數百篇日記和文章,成為一個快樂而健康的孩子。在這里我品味到了教育的幸福。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新教育實驗認為,兒童的學習不應當只是為“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作準備”,教育本該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兒童今天在學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為將來的人生和社會理想服務的同時,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生活。我想,這既是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與追求,也是對當下畸形教育提出療治的愿望與計劃。在素質教育成為越來越多人共識的同時,學生的童年和青春卻是充滿失敗、沒有美好的夢想,許多學生已經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沖動,失去了淳樸的情懷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實驗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針對的就是這些脫離人性、摧殘童心的畸形教育而言的。
身為教師,和許多同行一樣,我們都在自己心中播撒無數的夢想,再把這些夢想交付給自己的學生,可惜孩子們的理想一次次埋沒在不理想的考試中,一次次埋沒在稍有創新的舉動就招來批評指責中。學生成了一部部學習的機器,分數成了學生唯一的榮耀和恥辱,學生的身心受到嚴重損害,讀了這一章,使我看到素質教育的希望。是朱永新教授思之所至,情之所在,文之所需的話語讓我領悟了理想的教育應該“以人為本,超越知識”,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這也是我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的方向。
《新教育》讀后感 篇5
這個假期,我按照學校的讀書要求,認真閱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作者以輕松、流暢的筆調從“人文科學、現實生活、教育實踐”等幾個方面,對理想中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進行了極為深刻的闡述;以科學的態度對教師、校長、學校、學生、父母五種教育角色作了細致的分析和描繪。以誠懇的口吻對各種教育角色加以定位,并提出相應的要求。用心讀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我領悟到了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存在哪些不足,應該怎樣改進與提高,下面僅從幾點加以交流:
一、 德育方面
讀完此書,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認識到了自己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德育目標過大,沒有持之以恒,導致德育工作,所以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我爭取做到以下幾點:
1、 將德育目標細化、生活化。
根據本班學生年齡特點及日常出現問題,制定班規、班訓。比如說:在上課時,要認真聽講、不氣老師、樂于幫助同學,回到家里幫父母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學會謙讓等等,讓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將德育落實到實處。
隨著年齡的整張循序漸進地設置德育目標,形成層次遞進,不斷完善德育目標的體系。
2、 讓學生與書本為樂。
繼續完善班級圖書角,建立“書香班級”,讓學生堅持讀書,寫讀書筆記,有自己的座右銘,讓學生養成熱愛讀書的習慣,從書中的心靈的慰藉,從書中到生活的,從中凈化自己的心靈,通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不教之教”的教學培養。
二、 智育方面
1、 繼續注重培養孩子能力。
《教育參考》20xx年第4期的評論員寫下了這樣一席話:“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外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活動關注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并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這當是對理想智育之月的最好注釋。很慶幸自己從教十年以來,一直不喜歡讓學生死記硬背,不喜歡這種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成績,我不喜歡給孩子施加壓力,而是不斷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鍛煉孩子的能力,雖然,這樣可能暫時成績,但絕會為孩子今后的德育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基礎。
2、
在課堂教學中,我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共同探討,平等對話,盡量做到因材施教,運用“教育”,讓每個孩子都到學習的成功感。“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用成功激勵孩子獲得更大的成功”。發現每個孩子的特長,讓他們有自己的個性。
正如先生所說的那樣:“教育沒有情趣,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成功的教師,不但應該滿懷激情,要有創造力,有責任感,我想最重要的是對教育事業的愛,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未來的教育教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教育事業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也才會讓你去和他們交往中忘記了外面的世界,忘記了生活的煩惱。
最后,讓我用文中的話結束此次交流:
我從古老的童謠中走來,韻味悠長的童謠里浸潤著愛的音符;
我從青春的腳步中走來,且行且吟的腳印里灑滿了愛的陽光;
我從生命的花圃中走來,姹紫嫣紅的花朵上掛滿了愛的露珠……
此生,我將注定為愛忙碌,猶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
讓我們為愛忙碌,用愛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