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八一建軍節教育心得體會(精選3篇)
2022八一建軍節教育心得體會 篇1
叔叔們都出來迎接我們。我們先把慰問品送到解放軍叔叔手里,還給戰士們戴上了紅領巾。接著,我們來到他們的宿舍,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驚嘆道:“真整齊啊!”他們的被子和床單都是白色的,被子疊得有棱有角,床上鋪得平平整整。這時,同學們都異口同聲地說:“叔叔們是怎樣疊被子的?演示一遍給我們看吧!”戰士們神速地做了演示,大約只用了30秒。
后來,叔叔們領我們來到了了望塔。這座塔有7層,20多米高。叔叔們把我們帶到7層的一間屋子里,那里有一架高倍望遠鏡。一位叔叔問我們:“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看看俄羅斯的城市呀?”我們興奮地回答:“想!”于是,我們便排著隊,一個換一個地看。好不容易輪到我了,我趕緊跑上去,一只眼睛對準了望遠鏡的鏡頭。此時,我心里無比激動,因為我馬上就要看到俄羅斯的城市啦。展現在我眼前的是許許多多的屋頂,有很多圓錐形的大樓。大樓的頂端有紅色的,還有藍色的,模模糊糊能看到紅綠交叉的顏色。我把望遠鏡稍稍往下移了一點,眼前又出現一條寬闊而熱鬧的大街,街上有許多人,穿著不同的服裝,還有汽車……我還想繼續看,可是后面的同學埋怨起來:“王江波,你怎么看這么長時間啊,我們都看不著了!”我這才從歡樂中醒悟過來,我依依不舍地又瞅了一眼,把望遠鏡讓給后面的同學。
在回來的路上,我坐在客車上靜靜地想:戰士們不怕艱苦,守護著祖國的東大門,我長大了要像他們那樣,做一名優秀的邊防戰士!
2022八一建軍節教育心得體會 篇2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x周年,在“八一”建軍節前夕,自治區、自治州和口岸委等領導及口岸各單位分別前往駐口岸武警、邊防部隊,親切看望駐地部隊官兵,向廣大官兵致以節日的問候,并分別送去了慰問金和慰問品。
7月29日,自治區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朱昌杰在新疆邊防總隊倪榮總隊長、口岸黨委書記尤占軍的陪同下,來到阿拉山口邊檢站鐵路寬軌執勤點,慰問了一線執勤官兵,詳細了解了鐵路監控系統的運行情況和勤務工作開展情況。
同時慰問了邊檢站全體官兵,聽取了邊檢站執法規范化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情況匯報,對規范的內務設置、正規的部隊管理、濃厚的文化氛圍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密切關注周邊敵社情形勢和動態,扎實做好基礎性工作,充分做好反恐斗爭準備;二是認真履職,堅持規范、高效、廉潔執法,在更高的層次上提升服務水平,確保口岸安全高效;三是以各級領導的重要批示為動力,以典型培樹為起點,要在執法規范化建設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中做出更大的貢獻。
7月30日,自治州黨委副書記、州長奧曲爾和州黨委常委巴德瑪拉、州人大副主任龔玉梅及州民政部門負責人帶著自治州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誼,親切慰問了阿拉山口邊防二連及口岸邊防檢查站的全體官兵,博爾塔拉軍分區司令員楊宏禮、口岸黨委書記尤占軍陪同慰問。慰問團一行把黨委、政府和博州各族干部群眾對人民解放軍的真切關懷和深情厚意送到了他們身邊。在聽取了邊防檢查站領導的邊防工作匯報后,奧州長指出: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召開,為博州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武警官兵在把好國門的同時,要與地方進一步加強溝通和聯系,共同架起兵地之間的友誼橋梁,為加快地方經濟建設和軍地融合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7月27日,阿拉山口口岸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阿那爾別克,口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鳴豹率領社會事務管理局、阿拉套街道辦、艾比湖街道辦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八一”建軍節慰問團來到阿拉山口邊檢站、阿拉山口會談會晤站、阿拉山口邊防營、邊防一連、邊防二連、阿拉山口邊防大隊、烏蘭達布森邊防檢查站、阿拉山口消防大隊慰問,向部隊官兵送去40000元慰問金和節日慰問品。慰問團代表口岸黨委、管委會向駐口岸官兵表示節日的祝福和親切的問候,高度贊揚了駐口岸官兵一直以來在固邊戍防、維護社會穩定、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支持地方經濟建設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駐口岸部隊對口岸慰問團的到來表示感謝,并表示努力工作,當好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強后盾,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口岸黨政辦公室、阿拉套、艾比湖街道辦事處及轄區個體戶、建設環境保護局、氣象局、汽車站、國稅局、地稅局、工商分局、供電局等單位均以不同形式開展了“八一”建軍節慰問活動,共向駐口岸官兵送去慰問金32000元和價格5000余元的慰問品。
2022八一建軍節教育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是八一建軍節,是建軍92周年的日子。這個日子,我想過得比以前更有意義。在媽媽的帶領下,我和表哥陽陽一起去了鄂豫皖革命紀念館。我們去追尋紅軍的足跡,去緬懷先烈,了解歷史。
到了紅軍廣場,我一眼就看見了廣場中停放的那架飛機,那是列寧號偵察輕型轟炸機。這是紅軍繳獲的國民黨的飛機,也是紅軍的第一架飛機。我撫摸著機翼,一種自豪涌上心頭。
抬頭一望,正對面的建筑物上幾個醒目的大字映入眼簾——鄂豫皖革命紀念館。這是題詞呢!我們快步上前,拾級而上,旁邊雕花的扶手十分古樸。從入口進去,我看見一個大大的電子屏幕,上面介紹了紀念館的參觀路線和七部分的內容簡介,從這里我也學到了不少知識。
紀念館里一尊尊雕像吸引了我的視線。在第一展廳中一排偉人的雕像屹立著,正是他們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再往前走,我看見了徐向前的塑像。徐向前原名叫徐象謙,因為他自己的永遠向前的革命精神而將名字改為“向前”。他用自己的一生對“向前”作了最有力的詮釋。我們還看見了沈臨終前寫報告的雕像。他坐在簡陋的屋子里,斑駁的墻壁,昏黃的油燈….雖然有一盆炭火,但從他單薄的衣物上可以想象他的寒冷。這至死不渝的精神讓我感動。
革命的成功不單單靠人物,人民大眾的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京漢鐵路工人罷工的雕像同樣讓我感到震撼。1923年2月4日,京漢鐵路信陽站工人20xx余人提前拉響了罷工的汽笛。截住了一列由南往北的列車,與前來的反動軍閥進行針鋒相對的抗爭。雖然林詳謙、施洋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他們的精神永留人世間。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組雕像是“柳林起義”。紅軍用“土坦克”打敗敵人的“洋碉堡”。“土坦克”就是把棉被浸透水,蒙在一張方桌上。就這樣居然把火力猛烈的“洋碉堡”打敗了。真是令人拍手稱快!
在當時紅軍要取得勝利非常不容易。我們看到展出的實物有:大刀、長矛、紅纓槍頭、腳魚叉等,比起日本的東洋刀差遠了,更不要說洋槍大炮了。我們還看到了紅軍穿過的草鞋、軍裝等。看著這些我心潮起伏,這些銹跡斑斑的武器上不知灑下了多少紅軍的熱血與汗水,我也不由得想起紅軍與敵軍搏斗的場面。我的眼睛濕潤了。
今天我認識了信陽的革命背景,知道了我們的現在的生活是偉大的紅軍和廣大的農民工人用大刀長矛打拼出來的,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我不由得對他們肅然起敬,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讓我們去追尋紅軍的足跡,永遠銘記他們的精神吧!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生活,為更多的人創造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