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債務責任的承擔-借款合同
核心內容:做為借款合同,其還款義務首先由主債務人即借款人承擔,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有的情況下會出現某些特殊情況。應該根據不同情況做不同的處理。
1、行為人以他人名義借款的責任承擔。
比如在農村有的人以他人名義(如刻有他人的名字的名章)借款,但事后借款人不承認,發生爭議。對于這種情況最高院《借貸意見》14規定“行為人以借款人的名義出具借據代其借款,借款人不承認,行為人又不能證明的,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2、“私貸公用”情況下責任的承擔。
出借人不知用款人,用款人也沒有介入貸款還款事宜的,由借款人承擔責任;出借人知道或借款披露了用款人的出借人只能選擇借款人或用款之一承擔責任。如出借人要求借款人與用款人承擔連帶責任,法院應查清事實,分清責任,判決由一方承擔責任,而駁回對另一方的訴訟請求。如果借款人承擔責任后起訴用款人,應判決用款人承擔償還責任。
3、一般有效保證責任的承擔。
在擔保中《擔保法》規定了兩種不同的保證。一是一般保證,二是連帶責任保證。《擔保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6個月”經審理如果貸款合同有效且擔保有效,對于一般保證,債權人必須在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6個月內起訴,6個月內起訴的,判決其承擔一般保證責任;超過6個月未起訴的,擔保人不承擔責任。
4、連帶責任保證的責任承擔。
《合同法》第十八條二款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第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因此債權人起起訴債務人和擔保人或者單獨起訴擔保人都是合法有效的。一起起訴的判決承擔連帶責任,單獨起訴擔保人的判決擔保人承擔責任。當然,擔保人承擔責任后可以向債務人追償。
5、無效擔保責任的承擔。
在原《貸款規定》中只規定了無效擔保在有的情況下不承擔責任,有的情況下只承擔賠償責任,但賠償責任到底多大,沒有明確的規定,在實踐中有的還是按有效處理承擔全部責任。鑒此,最高院在xx年的《擔保法解釋》中作了明確規定。 (1)主合同無效導致擔保合同也無效的。《擔保法解釋》第八條規定“主合同無效而導致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無過錯的,擔保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這里要注意的是“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不是總債務的三分之一。 (2)主合同有效擔保合同無效責任的承擔。《擔保法解釋》第七條規定“主合同有效而擔保合同無效,債權人無過錯的,擔保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債權人的經濟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債權人、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
6、債務承擔問題。
債務承擔,簡單說就是變更債務人,新的債務人稱為承擔人。在借款合同中,原債務人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債務,由第三人承擔債務的履行。第三人履行債務可以經過原債務人同意,也可以不經過原債務人同意,只要是第三人自愿履行即可。債務承擔屬于合同變更的一種形式,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債務人承擔債務后不得反悔。意大利民法典第1272條規定“沒有債務人的委托而向債權人承擔債務的第三人,在債權人沒有明確表示解除他的義務的情況下,該第三人與原債務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當然,在債務承擔或代為清償的情況下,必須是債權人以明確的態度即是以書面或者行為表示接受承擔人的承諾。如果承擔人在債權人接受之前已經撤回承諾,則不發生債務的承擔問題。如前,已經將錢交付債權人并把欠據收去,整個債權債務已經消滅,不能再恢復原狀,反悔是不行的。
7、出借人、借款人、擔保人發生合并、分立、破產、轉制、停業、廢業等情況權利義務的享有和承擔。
(1)出借人是借款糾紛案件的權利人,如果發生變化,其權利應由承繼該權利的人享有。
(2)借款人、擔保人發生合并的,由合并后的單位承擔責任。
(3)借款人、擔保人發生分立的,如果在分立協議中確定了義務承擔且承擔合理的,可以分立協議確定的承擔部門或企業承擔義務,協議不合理或以分立逃債的以分立后的所有單位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