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活動計劃書(通用6篇)
志愿活動計劃書 篇1
一、活動主題:奉獻愛心,美化校園
二、活動目的:為了通過參加志愿者組織為更多人提供一個鍛煉自我,服務他人的機會。引導學生融入學校,了解同學,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構建諧社會,營造校園文明新風尚,推動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
三、活動背景:12月5日是國際志愿者日,全世界的志愿者將在這一天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倡導志愿精神。培養志愿服務理念,以實際行動迎接自己的節日,今年的志愿者日,為了擴大青年志愿者協會在社會和同學間的影響及認同感,特此舉行本次活動。
四、活動流程
(一)活動準備流程:
1、由協會行政部、組織部進行策劃工作,并由秘書部來協助收集與國際青年志愿者,國內青年志愿者有關的發展史,以及本協會近期的活動及取得的成績和相關的圖文資料。
2、由宣傳部做出本次活動的宣傳海報,宣傳方式以橫幅、傳單、問卷調查等方式均可。
3、需用物資包括:請柬(作邀請相關重要與會人員用),板報(供宣傳部宣傳用),簽字橫幅、簽字筆(供有興趣的人簽名留念用),彩帶(沒位志愿者左手臂系一條作為志愿者表志),宣傳圖片(展示、宣傳校青年志愿者協會)
(二)活動流程:
1、所有協會成員在校田徑場八點準時集合,由協會會長發表活動前講話并由組織部部長分配任務。
2、秘書部負責活動登記、記錄工作。
3、開始活動,并由秘書部向各負責人分發問卷調查表、宣傳單等需用品。
4、各負責人分配具體任務
5、全體集合,進行活動總結。
五、活動地點:x小區。
六、活動時間:12月5日
七、主辦單位:x校團委
協辦單位:武漢大學東湖分校校青年志愿者協會
志愿活動計劃書 篇2
一、活動主題:明天的陽光更溫暖
二、活動背景:正值春即將暖,花即將開的時刻,每一個人心里的激動都抑制不住,在這個美麗的季節即將到來的時刻,在這個每一位志愿者都激情澎湃的時刻,10國貿四班組織了本次的志愿者活動。
三、活動的目的及意義:
1、培養每一位志愿者的志愿精神
2、通過參與志愿服務,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3、培養大家“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
4、同時提高班級的凝聚力,使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這個團體中來
5、改變我們周圍的環境,讓大家生活得更好。
四、活動時間:三月十九號
五、活動地點:新北區公園
六、活動的形式:新北區公園撿垃圾,打掃衛生。
七、活動流程:
1、早上八點半左右班級志愿者步行至新北區公園
2、九點鐘左右的時候班級志愿者活動開始,由組織委員分配任務(包括公園地區的劃分,人員的分配以及照片的采集等等)
3、男生主要撿垃圾,女生主要打掃衛生(包括道路上的和草叢里的)
4、最后的垃圾全部送到垃圾箱
5、十一點左右的時候結束,所有同學回校,回校后再自由活動。
八、活動歷時:兩個半小時左右
九、活動注意事項:
1、活動之前的準備工作要到位,班級所有志愿者都要通知到,都必須是志愿參加
2、活動中的道具要準備好(垃圾袋,掃帚,簸箕等等)
3、所有同學在過馬路或紅綠燈的時候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規則
4、最后的垃圾必須清理干凈,自己不得產生垃圾
志愿活動計劃書 篇3
一、活動背景:
高中三年的生活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段不平凡的經歷,都具有不同的意義,但是在高三的時候我們都有過迷茫,有過煩惱的時候,我們為高考而擔心,為填報高校、專業而苦惱,相信現在在校的高中生也即將會有同樣的感覺。信息的掌握可能是唯一能解除這種迷茫和苦惱的一種有效方法。而部分高中實行全封閉教育模式,以加強學生學習效力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但另一方面高中生獲得課外信息的渠道減少了。其次,網絡在恩平尚未完全普及,或者說網絡在恩平并不能完全地被正確地使用,這也限制了在校高中生獲取相關信息。因此,經歷過高三,跨過高考,體驗過大學生活的我們可以盡我們所能為他們提供相關信息。
二、活動目的:
分享青春,傳承感恩,奉獻家鄉
三、活動形式:
1、調查問卷
為了更清楚高中學生的疑惑及需要設計調查問卷,并于恩平各高中主要是恩城的中學發放,統計并分析問卷,以確定交流講座的具體內容。
2、交流會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以幫助高三學生解決備考疑惑為基本宗旨確定交流講座內容。大致為高考備考各科學習及生活的指導、分享。
3、咨詢會
為了能更好地幫助高中學生,在交流講座之余舉辦咨詢會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咨詢,
4、出書活動
利用大學生資源將我們所掌握的關于高考、高校、專業的信息編輯成一本書,以供現恩平高中生作為高考備考以及選擇高校專業的參考。
四、活動時間:
即日起至20xx年暑假前
五、寒假活動安排:
1、構建團隊小組
2、派發調查問卷
3、開展講座及咨詢會
4、出書活動的籌備工作(主要分5個階段)
第一階段:組成核心工作小組,進行前期準備。
前期準備包括:
1、確定書的具體內容安排
2、建立網絡信息平臺,包括公共郵箱用于信息內部交流、恩平大學生信息統計google電子表單、活動博客用于發布倡議書及后續活動事項
第二階段:確定各個分塊負責人,各分塊負責人招募活動人員;逐層分工;
1、高考備考篇
2、高校招生制度
3、高校風采
4、專業介紹
第三階段:具體工作人員按照自己的任務查找資料,準備書稿;(寒假結束之前)
第四階段:閱稿、選稿、編輯排版,完成電子書稿;于寒假開展,組成編輯委員會對書稿進行討論修改,對書的排版等進行設計,出電子書稿
第五階段:聯系印刷,成書
志愿活動計劃書 篇4
活動時間與地點: 3月26日與27日,敬老院和周邊街道與路口
活動對象:一班所有學生
主辦單位:醫學院麻醉學院及天賜福敬老院各領導、09麻醉一班班委
活動目的:同學們作為志愿者,可增強社會責任感,愛護老人,保護環境,為共建和諧家園而出一份力!
活動安排:
1、挑選15名左右同學去敬老院,最好是本地的,方便與老人交流,另外,宣傳醫學知識,幫助打掃衛生;
2、周六大家是步行活動,一路走一路揀垃圾,共分兩隊,雙管齊下。
前期宣傳
1、宣傳委員負責在每項活動前繪制海報張貼于食堂門前和宿舍樓下進行宣傳。
2、積極動員各同學參加,更多的人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3、向其他班級和學院各領導發放邀請函。
注意事項
1、做好安全防范與后勤保障工作,路上要注意安全;
2、宣傳委員極力配合,做好各項活動相應的宣傳工作。
3、各班委密切聯系、相互協調,在活動確立后,明確分工,做到有條不紊。
4、及時聽取老師及同學意見,做足充分準備再開展活動,把活動做到實處,確實起到引導作用。
相關要求
1、敬老院里有精神患者,不可表現厭惡情緒,不可大聲喧嘩,態度溫和;撿垃圾要不怕臟,不怕累;
2、遵守秩序,一切聽從指揮,不可單獨行動,安全第一;
3、活動結束,注意總結,吸取經驗,為下次更好的`完成做準備!
志愿服務活動方案
為動員組織青年志愿者投身我區的新農村建設,團區委將引入項目化運作機制,根據農村基層群眾的實際需求,面向社會招募具有專業知識的志愿者,組建3支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組織志愿者深入農村一線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將文化活動、科技知識、醫療知識送到農村,為我區的新農村建設提供更多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為和諧社會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志愿活動計劃書 篇5
一、活動背景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當今社會中,迫于生活壓力,年輕一代工作更加繁忙,陪身邊老人的時間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因而老年人倍感孤單,尤其是臨近節假日的時候。由于臨近元旦,而安陽三替頤養院中的老人們卻苦于子女不在身旁,了解到這種情況,分會成員積極建言,最終討論決定舉辦此次志愿者活動,以陪伴老人快樂地度過這一個重要的節日。
二、活動目的
1.以當代大學生的身份踐言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喚醒人們心中的社會意識,從而更好地傳承我們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2.與老人們溝通交流,解決老人心中的煩惱,使他們不再感到孤單,感受到我們整個社會的關懷;為他們的生活增添樂趣,使他們擁有良好的心態。
3.增強分會成員的實踐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使成員們有所收獲,有所感觸。
三、主題:
元旦送溫暖
四、活動時間
20xx年1月1日
五、活動地點
安陽三替頤養院
六、活動對象
安陽三替頤養院老人
七、活動內容
1.組織本分會成員及下屬社團成員到三替頤養院,幫助老人打掃衛生、曬被子、洗頭、修整指甲、整理衣物。
2.邀請敬老院的老人們,為我們大家講述一下自己的親身經歷,對同學們進行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和教育;同時也請各位老人表演一些節目。
3.分會工作人員組織活動相關人員按照預定方案進行節目表演。
八、活動流程
1.分會召開部長級會議研討此次活動,研究此次活動的可行性.
2.活動負責人籌備相關活動策劃書,并對各個部口進行任務分配。
3.準備活動申請的相關材料,征求院系和學校相關部門的批準。
志愿活動計劃書 篇6
一、活動背景
隨著藝考的普及,我省部分高中的美術教學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是一些學校還受到某些條件的限制不能為學生提供有效地教學服務,而且由于交通、經費等條件的限制,某些高中的學生在暑期得不到有效地美術培訓。
我們策劃組織此次活動,就是想要把我們的知識,把各種有價值的信息傳播給孩子們,給他們帶去新的知識,拓寬他們的視野,增強他們的專業水平。對他們的考學有所幫助。帶去我們大學生對他們的一份關懷,同時也能對農村教育的現狀作深入實際的考察。
除此之外,讓大學生們用所學的知識服務社會,回報祖國,實現自我價值、社會價值。通過對支教生活的體驗,學會面對各種困難,磨練意志,培養吃苦耐勞和樂于奉獻的精神,在艱苦的環境中錘煉自我,凈化心靈,升華人格。并激發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支教活動。
二、活動時間
XX年7月
三、活動主題
藝縷陽光
四、活動地點
十堰、黃岡
五、面向對象
高二美術藝考生
六、活動目的及意義
1、讓需要參加藝考的同學在假期能夠得到有效地學習;
2、傳遞愛心,為他們爭取社會資助和關愛。
3、鍛煉自身能力,培養吃苦耐勞和樂于奉獻的精神,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七、活動內容
此次支教主要以暑期培訓班形式展開,主要講授素描靜物、速寫、色彩靜物等。
八、所需資源
1、人力:
志愿者12人,分兩組,每組六人,兩所學校各一組。要求志愿者無條件接受其他隊員分配的任務并協助其他隊員的工作。
志愿者分工:班主任工作、各科任課老師、財務后勤負責人等。
2、物力:
每組需要筆記本電腦一臺,數碼相機一至二臺、備用藥品等,籌集物資如文具課外書等。各支教人員有義務捐一些書籍構成我們的愛心小書架,供同學們拓展視野
九、經費預算
路費預算:生活開支
實踐所用器材及費用(如紙張及各種打印)
給孩子們購買一定的輔助用品等
以上資金預算,待定。
十、前期準備
1、聯系支教基地
2、在院內,進行志愿者招募和培訓工作,招募面向全院同學,特別是參加過志愿者活動,具有一定經驗的同學。隨后是培訓和組織工作,內容包括:
志愿者招募:
(1)宣傳部做三份海報,并標明時間和地點。大致內容由組織部提供。海報貼在公共課部、食堂門口、平價超市展板上。言簡意賅,醒目但不能花哨。注意貼海報的位置選擇。
(2)志愿者自行在復印店打印申請表格,填寫完整并且貼上照片。附一張自薦書(個人的長處,對整個支教的想法和教學思想等)。
(3)從申請表中選拔,出海報、打電話通知復試。
(4)復試:3分鐘自我介紹。演示教學。
(5)評委打分,確定支教志愿者名單。再及時通知到每一個人,包括培訓地點和時間。
志愿者培訓
a、首先要使志愿者們明確,支教是一項高尚的事業,但是也是它要求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要求忍受極端艱苦的生活,是對個人毅力的嚴峻考驗,在做出決定之前,需要慎重考慮,一旦做出了決定,就有義務堅持到底;
b、介紹此次活動的內容和意義、所到地區的具體情況,隊員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組織閱讀關于農村教育現狀的資料,明確調研的目的和方向;
c、邀請院內做過支教活動的同學介紹生活、飲食、交通、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注意事項;
d、對志愿者做一些教學工作的培訓工作;
e、隊員確定所教授科目,確定各個方面負責人以及各負責人職責分工;
f、購買準備支教活動所需物品及資料,包括文具、基本醫療藥品、圖片視頻等資料;
3、積極聯系有關機構組織,并做好與團委及院方負責老師的協調。
4、同支教小學登記好要參加暑期支教的學生人數,并為志愿者安排住宿。
十一、日程安排(活動時間共計15天)
第一天:
1、從學校出發到達目的地后與當地領導和學校領導取得聯系,安排住宿,了解當地的教育情況,向接待老師介紹下鄉的目的、意義、內容、要求及所需要的幫助;
2、調整課題教學計劃,向孩子們講述此次專業培訓的目的和安排。
第二天至第七天:
上午:八點準時上課,十點下課、課間休息十五分鐘,十一點四十五下課。
下午:一點準時上課,三點下課休息、課間休息十五分鐘,五點下課。
晚上:六點半上課,八點半下課。
白天進行素描景物基礎課程訓練。
晚上進行速寫課程訓練。
第八至十四天:
白天進行水粉景物基礎寫生課程訓練。
晚上依舊進行速寫課程訓練。
第十五天
上午:與同學們告別,合影留念。
下午:返校
備注:上課內容及時間隊員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每天晚上開全體隊員例會,進行經驗總結,整理資料;每位隊員每天記錄心得體會,并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準備。
十二、本次活動可能出現的問題及采取的應對措施。
1、安全問題:各隊員隨時保持警惕,走訪時最好不要單獨行動;
2、家長拒絕:隊員要對家長保持謙遜的態度,耐心向家長介紹此次活動。
3、食物安全問題:隊員要提高意識,預備好藥品,出發前進行相關的培訓;
4、突發事件:成立三人臨時決策小組,解決突發問題或意見分歧大的問題。
十三、活動可行性評估:
1、安全性:大家結伴集體行動,安全相對有保障。
2、可實施性:此次暑期實踐活動符合各參與單位活動目的。參與活動的志愿者都經過一定的培訓,并已經具有相當的志愿服務經驗,服務和奉獻意識強,使活動的順利開展有比較可靠的保證。同學們也可通過這次活動,提高專業水平。
十四、注意事項
1、安全與應急:
①出發前了解某些學生的家庭情況(如有特別注意的事項,派人事先了解后,再對隨行人員進行相關培訓);
②團隊成員要堅決服從集體安排,不能在支教期間擅自行動、離隊;
③團隊成員的通訊工具(手機)要處于開機狀態(電池帶足),出現突發情況,及時與團隊成員聯系;如遇手機無法聯系情況迅速與負責人員進行說明,不允許脫離團隊單獨活動;
④將所帶物品放在規定擺放的地方,減少不必要的損失,貴重物品隨身攜帶;
⑤每人帶上足夠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⑥若有暈車等身體不適狀況的同學,由隨隊醫務人員負責,做好應急準備。
2、自身素質,紀律方面:
①禮貌、不說粗話、熱情大方,注意自己的言語與行為;
②樸素大方整潔
十五、后續工作:
a、完成暑期支教報告的撰寫和活動的后期宣傳;
b、向上級領導提交暑期支教報告和發展建議,并考慮建立長期聯系,盡可能建立新的社會實踐基地,將支教、社會調查活動長期化、制度化;
c、總結大會,總結活動的經驗和不足,登記愿意以后繼續參加支教的志愿者名單,表彰表現突出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