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經(jīng)驗交流材料:用智慧為孩子撐起一方平安的天空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心里是有些忐忑的。因為學生的校園安全問題永遠是懸在老師頭上的一把劍,我怎么敢在這里滔滔不絕地講述我為確保學生校園安全所做的那一點微不足道的事。
真的,在學生的安全問題上,我相信每一個老師都和我一樣謹小慎微。因為自從學生進入校園,我們教師在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同時又擔當起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學生的“第二監(jiān)護人”。我們時時牢記,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孩子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都意味著全部,所以我們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來保證學生的平安和健康。
然而,我們無法要求學生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在我們的視線范圍之內。面對可能發(fā)生的安全事故,每一個愛孩子的老師都會想出許多辦法將孩子面對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我也是。
一、“疏”還是“堵”?
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當你在課間離開辦公室,穿行在走廊,你會立刻后悔,因為你將舉步維艱。一抬腳可能會踩著某個躺在地上玩耍的孩子,一轉身可能就會和某個正在和別人追逐打鬧的孩子撞個滿懷。所以,課間就成了一個令孩子們快樂并痛苦著的時間段。幾乎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在課間發(fā)生的。盡管我們一再教育學生:上課鈴聲響,依次出課堂;走廊內靜靜行,不跑不跳不爭搶;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打不鬧不推撞;快樂團結做游戲,注意安全和健康。但我們依然無法回避孩子在課間可能會發(fā)生的磕破頭、磕掉牙、磕傷腿之類的安全事故?墒,我們又能理解孩子們,走廊太窄,班級人數(shù)太多,在人均不到一平方米的空間里,除了抱在一起壓成一摞,除了追追打打,他們又能做什么呢。所以,與其板下面孔,告訴他們“禁止在走廊追逐打鬧”,不如幫助他們想一個可以代替追逐打鬧的游戲。正所謂“堵”不如“疏”。
一個學期當中,我們班的孩子從不孤單。當?shù)谝话涯С呓?jīng)某個孩子的手帶入我班,我便被魔尺可以變出的百般造型深深吸引,于是在班里宣傳:“這個玩具不錯,既鍛煉動手能力,又開發(fā)智力。”有了我的推薦,一些孩子開始對這個由十幾個能旋轉的模塊組成的魔尺產(chǎn)生了興趣,班內小范圍內掀起了“魔尺”風。此時,我又推波助瀾,宣布要在班里舉行魔尺大賽,比誰拼裝的速度快,比誰拼出的花樣多,還美其名曰“極速拼裝手”、“魔尺百變高手”。于是乎,“魔尺”之風瞬間席卷全班,孩子們人手一魔尺,一下課就拿著魔尺三五成群地在一塊兒切磋技藝,追逐打鬧之風蕩然無存。一個月后,我們舉行魔尺大賽,孩子們展示了自己的水平,我又借機進行了作文指導。一舉多得。
想到能把孩子們玩的游戲引入語文課堂,我突然想到,何不把我的語文課堂和他們的課下游戲結合起來呢?于是,我們在班級設立了“小舞臺”,號召全班根據(jù)課文中的故事排練課本劇,或根據(jù)自己讀到的課外書上的故事、笑話等內容進行創(chuàng)編、表演,每天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在班級小舞臺上展示。這么一來,下課的時候,孩子們又多了一項娛樂活動,那就是表演,一群人在排練,便有一群人在圍觀,大家在說說笑笑中排了節(jié)目,既給他人帶來了歡笑,又鍛煉了自己的能力。除此之外,我結合語文課在班里舉行大型展示會,全班人人參加。比如在舉行“語言的藝術”展示會和“走進三國”展示會期間,我們班人人上臺,過足了表演癮,這些節(jié)目,全都是利用課間排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