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作文評語
二、作文評價的準確性
學生的作文水平如何,作為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界定,能夠指出學生作文的癥結所在。“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語文課程標準》)。
教師要善于抓住小學生的認識事物的特點,要做到正確、客觀,不拔高對學生的要求,評語也不要滿是責備之詞。寫得時候要盡可能的詳細,具體,明確,不要籠統,尤其是一些廢話、套話,比如,什么重點突出,結構合理;什么用詞準確,語句通順;什么文章情節安排合理……這類的評語既空洞又乏味,根本無法調動學生作文的興趣。文章好好在哪里,不足又不足在哪里,簡單的一句“語句通順”或“語句不通”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學生拿到自己的作文之后還是不知如何去更進一步的寫好作文的。作為評改之人的教師應該指出學生作文的病源泉,以及如何去改進。如指出文章寫沒寫出真情實感,哪方向觀察得仔細,體驗得深入,哪些材料選擇得既有趣,又有意義,哪部分思路開闊,想像豐富,從而引導學生懂得什么是值得寫的,什么是不可以寫的等等。
三、作文評價的啟發性
作文評語的接受對象是學生,學生能否和樂于接受并受到啟示,是檢驗教師評語寫的是否合格的尺度。學生的年齡、心理、性別、經歷不同,寫出的文章也會風格各異,這就需要教師變化各種語氣,對學生某些不規范的語言或者不符合寫作要求的習作,選取新奇的角度,巧用心思,精心設計,化抽象為淺顯生動,寫出能讓學生讀之有新鮮感,有啟發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從而發現自己作文中的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寫出讓學生心服口服的評語來,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作文評語的指導作用。好的作文評語也該是一段短小精悍的文字,讓學生有所收獲,與學生有所溝通,互相理解,同時又賞心悅目。使學生對自己習作的思考,明白不足所在,激發其改正的需要和欲望,從而增強自改的能動性。比如,我們有不少的學生在寫作文時從頭到尾就只有一個標點符號,從頭到尾只有一個自然段,這時可以試著讓學生把自己寫的作文從頭到尾不歇一口氣的讀下來,我想他定會知道自己作文時的毛病所在了。
四、作文評價的賞識性
小學生作文,從本質上看,也是一種創造。他們寫成一篇文章,也非易事。在他們看來,化力氣寫了,已達到了自己的較好水平,送給老師批改,指望有所肯定與指出,以便看到成績并從中獲取力量與啟示。因此學生的作文交給老師之后,他們急切地關心自己的學習成果,都希望從老師那兒得到鼓勵,得到信心。
現在我們都提倡對學生的賞識教育。那么把這樣的一個原則用到我們的作文評價中來也再合適不過了。對于學生作文的不足之處,教師不要過多指責和經常批評,否則,教師可能會好心辦壞事,讓學生失去寫作信心。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對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學生的進步提高是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的,教師若只是例行公事地在總評時寫上“中心突出、語句通順、意思連貫、想象豐富”等類似的蒼白無力的評語,對于學生而言,一點收獲也沒有。教師要善于用一雙慧眼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段精彩的片段,一句形象的語句,一個生動的詞語,甚至一個準確的標點,都是可貴之處,我們不妨趁熱打鐵,以充滿激情和希望的評語鞏固學生已有的成績,增強他們不懈努力的信心。與其寫一些毫無用處的評語,還不如寫上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如“你的進步非常快!”、 “寫得棒極了,如果多看課外書,會有更大的提高!”、“看到你寫的作文,簡直是一種精神享受!” “太好了!你能展開合理而又豐富的想象,使故事有聲有色、生動有趣,結尾令人回味無窮,老師真是自愧不如。真希望早點讀到你的下一篇作文。”老師毫不吝嗇地把最美的語言送給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親身體驗到寫作帶來的成功和喜悅,讓他們始終保持著積極的心態、飽滿的熱情和強烈的表達欲望。學生在老師贊賞的眼光下、激勵的言辭中,思維空間更為廣闊、個性特點得以張揚,寫作水平也不知不覺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