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檔案局經驗材料:順應時勢開拓創新積極探索檔案館信息化建設新路子
×市檔案局
近年來,我們在(上級市)市檔案局的親切關懷和精心指導下,結合實際,適時規劃,舍得投入,對檔案館信息化建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相繼建成局域網,聯入政府網和互聯網,建立“檔案信息中心”網站,廣泛宣傳,宣傳檔案工作,主動為領導決策、為基層群眾和社會各項事業服務,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受到了省、市檔案部門的好評和當地黨委、政府的肯定。具體地講,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積極開展檔案數字化工作,為檔案館信息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首先,適應信息化的需要,實現從傳統辦公方式向現代化辦公方式的轉變。一是局、館所有聯網的微機共享打印機、掃描儀、刻錄機等外部設備,局館長、各科室形成的文件材料由局館長、各科室負責輸入、編輯和打印,不再專設打字員,既節約了設備投資,又節省了人力和時間。二是文件的傳遞、審核和簽批,基本上在網上進行,文件收發也更多地利用電子郵件和政府的金宏電子政務系統,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局館內部與外界的聯系渠道也明顯增多。三是局館在服務器上設立了公共目錄,購買和下載的軟件、各科室起草的文件材料、填寫的統計報表、輸入的業務數據和資料都存在公共目錄里,需要時進入公共目錄即可查找使用,極大地方便了工作,提高了效率。四是在建立局域網的同時,投資一萬多元購置安裝了量子檔案管理軟件網絡版,所有聯網的微機都可以安裝客戶端程序、錄入條目、進行查詢,極大提高了錄入和查詢的速度。
其次,突出檔案館主體地位,積極開展檔案數字化工作。近年來,我們建立了45萬多條信息記錄的檔案文件級條目數據庫,對原津科數據庫進行了轉移、分庫與調整,按照《檔案著錄規則》,對其中錯誤的和不規范的條目進行了糾正;對革命歷史檔案和市委、市政府等重要全宗檔案進行了全息錄入,已掃描兩萬多頁,初步建立起檔案全息數據庫;已建立起勞動局招工檔案信息數據庫,錄入信息三千多條;利用多媒體設備對重要的音像檔案資料進行了采集、編輯并刻錄成光盤。所有這些,都為檔案館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建立“檔案信息中心”網站,廣泛宣傳和檔案工作
是恐龍之鄉,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人輩出。改革開放以來,先后創造了商品經濟大合唱、貿工農一體化、中小企業股份制改革、為民服務聯動等一系列在全國知名的先進經驗,形成了豐富的檔案資料。為更好地宣傳,通過檔案讓人們了解各項事業的發展,早在XX年我們就建成了“檔案信息中心”網站,開始在網上公布和開放館藏檔案,舉辦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省部級領導來、獲得省部級以上集體榮譽、歷史名人、五大班子機構沿革、古樹名木、恐龍化石等展覽,積極開展檔案信息的網絡化服務和網上檔案宣傳。網站共由8個一級模塊、25個二級模塊、300多個網頁組成,設有蘭臺快訊、局館概況、檔案利用、檔案展覽、政策法規、×大事等欄目。該網站已成為世界了解,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成為外地人、外國人,尤其是國內外客商了解重要渠道,對招商引資,對外開放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網站建成后,《中國檔案報》社、省、市檔案局以及×市領導到檔案局館檢查指導工作時都瀏覽過該網站,并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