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施工協議書(精選3篇)
信息網施工協議書 篇1
信息網施工協議書
甲方:_________
法定地址: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法定地址:_________
依照國家相關規定,在平等自愿和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甲方和乙方共同簽訂_________信息網施工協議(以下稱協議)。
1.合作內容
甲方受乙方委托為第三方提供接入_________信息網通信服務所需結構化布線工程的施工。
甲方代乙方與第三方洽談并收取入網費。
2.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甲方負責第三方入網工程的結構化布線施工及工程所需的輔料,并保證工程的質量。
乙方負責提供入網工程所需的線纜和主要設備的安裝和調試。
3.收益來源及向使用_________信息網的用戶收取開戶費,開戶費定為_________/戶。
開戶費收入由甲、乙方依照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進行分配。
雙方各自繳納各自應繳稅費。
4.合作期限
甲乙雙方合作期限暫定為_________年。
5.財務結算
_________。
6.日常維護
在系統正常使用前,由甲乙雙方配合對線路和設備進行綜合的調試。
在系統正常使用后,由乙方對系統進行日常維護。
7.法律責任
甲方應對所施工的工程質量負責,如果因甲方的工程質量問題而引起的一切爭議和法律糾紛,應由甲方承擔。
乙方應對所提供的設備和服務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8.協議生效
本協議一式兩份,雙方簽字蓋章后生效。
9.其它
本協議未盡事宜,雙方另行協商解決。
甲方(蓋章):_________乙方(蓋章):_________
授權代表(簽字):_________授權代表(簽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信息網施工協議書 篇2
甲方:_________ 法定地址: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法定地址:_________ 依照國家相關規定,在平等自愿和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甲方和乙方共同簽訂_________信息網施工協議(以下稱協議)。
1.合作內容 甲方受乙方委托為第三方提供接入_________信息網通信服務所需結構化布線工程的施工。 甲方代乙方與第三方洽談并收取入網費。
2.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甲方負責第三方入網工程的結構化布線施工及工程所需的輔料,并保證工程的質量。 乙方負責提供入網工程所需的線纜和主要設備的安裝和調試。
3.收益來源及向使用_________信息網的用戶收取開戶費,開戶費定為_________戶。 開戶費收入由甲、乙方依照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進行分配。 雙方各自繳納各自應繳稅費。
4.合作期限 甲乙雙方合作期限暫定為________年。
5.財務結算 _________。
6.日常維護 在系統正常使用前,由甲乙雙方配合對線路和設備進行綜合的調試。 在系統正常使用后,由乙方對系統進行日常維護。
7.法律責任 甲方應對所施工的工程質量負責,如果因甲方的工程質量問題而引起的一切爭議和法律糾紛,應由甲方承擔。 乙方應對所提供的設備和服務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8.協議生效 本協議一式兩份,雙方簽字蓋章后生效。
9.其它 本協議未盡事宜,雙方另行協商解決。 甲方(蓋章):_________ 乙方(蓋章):_________ 授權代表(簽字):_________ 授權代表(簽字):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返
信息網施工協議書 篇3
工程概況:省略
在施工前,我司根據超前鉆地質柱狀圖,鉆探資料認真研究各樁溶洞分布的平面、立面溶洞位置、高程、范圍、連通性和充填物等情況,根據設計要求制定出詳細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術保障措施。在沖孔鉆進過程隨地質情況變化而做相應的調整。在復沖過程中,經常注意土層變化,判明土層,掌握好地質情況,隨時調整泥漿濃度,保證不塌孔。
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先沖鉆處理成孔、將斜巖、半邊巖溶洞或大溶洞頂部的巖層擊穿進入溶洞,回填黃泥粘土、片石、水泥進行成孔處理,然后才進行鋼護筒安裝。在通過亞砂土、亞粘土時,采用0.8m~1.4m的小沖程并輸入較低稠度的泥漿,在通過細砂層時,采用1m-1.8m的中、小沖程,同時加大泥漿稠度,粘土反復沖擊,使孔壁被擠實。沖鉆至溶洞頂部1m左右時,加大泥漿比重和稠度,采用0.8m~1.4m的小沖程,逐漸將溶洞頂部擊穿,同時準備好足夠數量的水泵或泥漿泵。在孔周圍準備足夠優質黃泥粘土、片石、水泥等,一旦孔內水頭下降,以便及時向孔內補水、補漿,同時回填粘土、片石、水泥等,以便保持孔內水頭穩定。回填物必須高出溶洞頂1m以上,然后放下鉆頭進行沖砸堵漏,以小沖程反復沖砸,將(比例6:3:1)黃泥、粘土、10-20CM片石、水泥擠入溶洞。使在施工時遇到的溶洞、裂隙得到了及時處理,保證了鉆孔樁順利成孔。鉆進時遇到大的溶洞、裂隙地帶,出現孔內泥漿急劇下降,證實己打穿巖層進入溶洞,全部泥漿漏干見樁底,樁壁不穩定,樁周圍塌方等危急情況,應馬上及時向孔內補水、補漿,同時用挖掘機、鏟車配合回填黃泥粘土、片石、水泥(比例6:3:1)等,挖掘機每填充2m,就用樁錘夯實;每次夯實時就將填
1 充料打壓進溶洞內,經過多次反復的填充和夯實,保持孔內水頭穩定。回填物必須高出溶洞頂1m以上,然后放下鉆頭進行沖砸堵漏,以小沖程反復沖砸,將黃泥粘土、小片石擠入溶洞。同時設置容量不小于2倍單孔容量的泥漿池和沉淀池,制備符合要求的優質泥漿,事先做好了預防措施,使在施工時遇到的溶洞、裂隙得到了及時處理,保證了鉆孔樁順利成孔。
在選用沖鉆機時,選用有擠壓側壁作用的正循環沖擊鉆機,在現場備足水、黃泥粘土、片石、和水泥必備材料,發電機組應急電源和施工機械鏟車、挖掘機等作充分準備,確保意外情況出現時,能按照應急預案中的施工方案及時進行處理。
按每根樁的溶洞類型不同、溶洞標高位置不同分別采取不同的施工措施 1.對溶蝕發育輕微、空洞不大、施工時漏漿量小的樁基施工采取先沖鉆成孔然后才進行鋼護筒安裝。成孔方法施工,鉆穿溶洞漏漿時,反復投入回填黃泥粘土、片石、水泥(比例6:3:1),利用鉆頭沖擊將回填黃泥粘土、片石、水泥擠入溶洞和巖溶裂隙中,增大孔壁的自穩能力。
2.工藝程序施工準備→埋設護筒→移動鉆機、定位→護筒內投入土、片石、水→沖孔→抽碴→吸泥清碴。
3.施工要點
① 定位埋設安裝外套鋼護筒,然后用小沖程沖擊鉆孔,要打得準、打得穩,間斷沖擊,少抽碴,使開口圓順。
②投入黃泥粘土、10-20cm片石、水泥(比例6:3:1),反復沖擊2-4次,擠密樁底部周圍溶洞巖層和土夾層。
2 ③ 密切注意觀察沖鉆機工作情況、周圍地表沉降和護筒內水位變化,防止不正常情況發生。
④ 根據地質柱狀圖,在接近溶洞時勤觀察、勤檢查,憑手握沖擊主繩的手感,鉆頭沖擊巖層的響聲,抽取的巖樣判斷是否接近巖溶地層。 ⑤ 接近巖溶時主繩松繩量應為1-1.5cm,防止擊穿巖殼時卡鉆。
⑥ 鉆穿巖溶地層上殼時一旦漏漿,要及時投入黃泥粘土、片石、水泥并補水,保持孔內水位高度。
4.吊裝焊接鋼護筒
按設計孔深標高要求,達到終孔條件后進行鋼護筒安裝下沉,為防止鋼護筒在鉆進成孔過程中水頭突然下降、地層擾動后液化發生坍塌傾斜等事故,注意保護好外套鋼護簡的穩定,回填粘性土至護筒底以下0.8m處并夯實,然后通過定位的控制樁,把鉆孔中心位置標于孔底,再把護筒吊進樁內,然后移動護筒、使護筒中心與沖鉆孔中心位置重合。使鋼護筒中心周圍對稱、每節鋼護筒連接處采用單面坡口焊。護筒長度為每節3m。安裝壓入下沉至樁底,護筒埋設要牢固、緊密、不滲漏。防止混凝土澆筑時漏漿造成混凝土傾瀉。
沖孔樁施工突發事故應急預案,為了防止沖孔灌注事故的發生,必須充分了解地質情況,充分做好準備工作,熟悉掌握每道工序的技術。隨時注意施工動態,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3 一旦發生事故,采用合理處理方法,以減少損失和工期延誤。現特編制沖孔樁施工事故應急預案,常見的問題及預防處理方法如下:
一、 塌孔
當沖孔過程中出現孔內水位突然下降,水面有細密的水泡,出渣顯著增加,而進尺緩慢或停止;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護筒內水位突然溢出護筒,隨即孔內水位迅速下降,且孔內有氣泡等現象均為坍孔的現象。此時用測深錘測量孔深,如孔深有異常變淺現象,則可證實已經發生了坍孔現象。 1.引起坍孔的原因是:
①成孔速度太快,泥漿護壁來不及形成泥膜,泥漿密度和濃度不足,起不到可靠的護壁作用;
②護筒埋深不夠,下端孔口處過于軟弱,在孔內水壓力下產生漏水; ③沖孔機機直接觸及護筒,由于振動使孔口段坍塌; ④吊入鋼筋籠時,碰撞孔壁等現象均有可能引起坍孔; ⑤沖孔時遇到溶洞,造成泥漿傾瀉因發塌孔; 2.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
①提高泥漿質量,選用相對密度、粘度和膠體率較大的泥漿。如果鉆孔土質是亞粘土或粉質砂土,則應增加粘土來制漿。
②增加護筒的埋置深度,使護筒底端不漏漿,確保孔內水位 孔內水壓力大于孔外,給孔壁增加側壓力;
③在施工現場配備挖掘機,鏟車。塌孔時立即采取回填粘土加片石、水泥。待回填土沉實后,重新沖孔成樁。
二、鉆孔偏斜
當沖孔偏斜度等于或大于1/100,不能滿足設計和規范的要求時即認為沖孔偏斜。
1.產生傾斜的原因:
①在地質軟硬交界處鉆孔,或碰到孤石或粒徑大小懸殊,鉆頭受力不均而使鉆孔偏斜。
②沖孔中發生擴孔,沖孔向擴孔一側擺動而產生傾斜;
③沖孔機底座未安置水平,或在沖進時沖孔機座產生不均勻沉陷或移位,鋼絲繩隨之偏斜而未及時糾正。 2. 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
①安裝沖孔機時底座要水平,當地基土太軟弱時,應填石渣和枕木支撐平臺確保沖孔機穩定,鋼絲繩垂直,沖進過程中機架不搖擺并經常檢查和校正; ②當遇到地質軟硬交界處或孤石時,應控制沖進速度,當偏斜嚴重時,應回填砂石與粘土混合料,待回填土沉實后再沖進。
三、導管進水
1.導管進水,水下混凝土就無法灌注。 產生導管進水的主要原因:
①首批混凝土儲量不足,下灌后導管底口未能埋入混凝土中,或埋深不足,使空氣和水進入導管中;
②導管接頭不嚴密,或導管焊縫破裂,水從這些縫隙流入導管中; ③導管提升太猛,底口脫離混凝土面而進水。 2.預防和處理方法:
5 ①根據沖孔直徑,計算首批下管的混凝土數量,確保導管底部埋入混凝土面上升的位置,逐步提高導管和拆除導管,底口始終在混凝土面以下2.0-6.0米。
②當首批混凝土量不足而導致進水,在混凝土初凝前拔換導管,并吊出鋼籠,用沖孔機將孔內的混凝土沖散,再用大濃度泥漿循環,把孔內的碎石帶出,清孔完畢符合要求后再重新灌注混凝土。
③當混凝土灌注到一定高度,出現接縫或焊縫處進水,應根據具體情況,可在原護筒內再套一個直徑稍小的護筒,并錘擊使底口壓入已灌混凝土面以下,然后將護筒內水和浮漿抽除干凈,再在其中灌注混凝土至樁頂。
四、斷樁
產生斷樁的原因有多種,塌落度小,導管進水,拔管長度計算錯誤,混凝土灌注過程中由于混凝土拌和和輸送出故障等均會造成斷樁。
處理方法:
①斷樁后如果能夠提出鋼筋籠,可迅速將其提出孔外,然后用沖擊鉆重新沖孔,清孔后下鋼筋籠,再重新灌注混凝土。
②如果因嚴重堵管造成斷樁,且已灌混凝土還未初凝時,在提出并清理導管后可使用測錘測量出已灌混凝土頂面位置,并準確計算漏斗和導管容積,將導管下沉到已灌混凝土頂面以上大約10cm處,加球膽。繼續灌注時觀察漏斗內混凝土頂面的位置,當漏斗內混凝土下落填滿導管的瞬間(此時漏斗內混凝土頂面位置可以根據漏斗和導管容積事先計算確定)將導管壓入已灌混凝土頂面以下,即完成濕接樁。
6 ③若斷樁位置處于距地表10m以下處,且混凝土已終凝,可使用直徑略小于鋼筋籠內徑的沖擊鉆在原樁位進行沖擊鉆孔至鋼筋籠底口以下1m處,然后往孔內投放適量炸藥,待鋼筋籠松動后整體吊出或一根根吊出。然后再進行二次擴孔至設計直徑,清孔后重新灌注混凝土。
④若斷樁位置處于距地表5m以內,且地質條件良好時,可開挖至斷樁位置,將泥漿或摻雜泥漿的混凝土清除,露出良好的混凝土并鑿毛,將鋼筋上的泥漿清除干凈后,支模澆筑混凝土。拆模后及時回填并夯實。
⑤若斷樁位置處于地表5m以下、10m以內時,或雖距地表5m以內但地質條件不良時,可將比樁徑略大的混凝土管或鋼管一節節接起來,直到沉到斷樁位置以下0.5m處,清除泥漿及摻雜泥漿的混凝土,露出良好的混凝土面并對其鑿毛,清除鋼筋上泥漿,然后以混凝土管或鋼管為模板澆筑混凝土。 ⑥若因坍孔、導管無法拔出等造成斷樁而無法處理時,可由設計單位結合質量事故報告提出補樁方案,在原樁兩側進行補樁。
沖孔樁沖孔、灌注水下混凝土時,如發生突發事件,視具體問題實際情況依據上述方法合理解決,以減少損失和工期延誤。 應急機械設備及材料
200型挖掘機一臺、50型鏟車一臺,泥漿泵四臺。 水泥50T,黃泥、片石若干。
第四篇:旋挖樁、沖孔樁總結
旋挖樁施工工藝流程:
超前鉆數據→定位放線→埋設護筒→鉆機就位及旋挖鉆孔(泥漿護壁)→入巖、終孔確認→一次清孔→鋼筋籠制安放→安裝導管→二次清孔→灌注水下混凝土(邊灌邊拔導管)→成樁及周邊防護 沖孔樁施工工藝流程:
超前鉆數據→定位放線→埋設護筒→沖孔機就位及沖孔(泥漿護壁)→入巖、終孔確認→一次清孔→鋼筋籠制安放→安裝導管→二次清孔→灌注水下混凝土(邊灌邊拔導管)→成樁及周邊防護
0:泥漿制作:泥漿比重為1.05~1.20。
1:超前鉆數據:由中國有色金屬長沙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2:定位放線
旋挖樁:采用經緯儀將坐標點放出來,利用十字交匯法將坐標點引致四周,然后插上定位鋼筋,等待埋設護筒,在施工過程中還須經常檢測鉆具位置有無發生變化,以保證孔位的正確。
沖孔樁:采用經緯儀將坐標點放出來,利用十字交匯法將坐標點引致四周,插上定位鋼筋,然后開挖土方,等待埋設護筒,在施工過程中還須經常檢測鉆具位置有無發生變化,以保證孔位的正確。
3:埋設護筒
旋挖樁:采用約6米長,1.4米寬護筒,用震動樁錘將護筒打入地下,護筒高于地面約50mm,最后復合樁位。
沖孔樁:采用約1.5米長,2.4米寬護筒,用挖掘機將其吊裝就位,將護筒周圍用余土回填,護筒高于地面約50mm,并復合樁位。
護筒直徑大于樁徑200mm,護筒兩側焊接擔鐵,擔鐵采用10mm厚鋼板,護筒中心與樁位偏差不得大于100mm。
4:鉆機就位及鉆孔
鉆機就位前,用挖機將樁孔周圍墊平,確保鉆機就位后底座和頂端平穩。在鉆機就位過程中應保證鉆桿中心和樁位中心在同一鉛垂線上,相對誤差不得大于10mm,針對不同地質層選用不同鉆頭(本工程為何種鉆頭,何種鉆機?型號),入巖、終孔均應經監理、業主、總包確認。期間采用泥漿護壁,比重為1.05~1.20,粘度20~22s,含砂率<4%。根據超前鉆數據,并按照現場實際,1.2米工程樁入中風化巖至少1米,2.2米工程樁入中風化巖至少3米。
5:一次清孔
一次清孔的泥漿比重小于旋挖過程中的泥漿比重,沖洗時一臺泥漿泵直接將沖洗管插入到孔底,離孔底50cm~80cm,泥漿置換伴隨著旋挖的整個過程。
6:鋼筋籠安放
履帶吊鋼筋籠吊起,下放第一節時用吊筋將鋼筋籠卡在護筒上,第一節與第二節采用機械連接,每節鋼筋籠均加焊加勁筋,鋼筋籠的吊空時間不要太長,以免鋼筋籠變形,鋼筋籠保護層厚度為70mm。
7:二次清孔
二次清孔的泥漿比重要比第一次小,第二次清孔將密封的灌注導管下入孔內,導管口距孔底50~80cm,清孔過程中,不斷測量孔底沉渣厚度、泥漿比重。厚度用標準繩測量,泥漿比重用比重計測量,二次清孔一直伴隨著混凝土運輸車進場,孔底沉渣,泥漿比重滿足要求后,開始進行灌注水下砼,灌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內的泥漿比重控制在小于1.25,粘度≤28s,含砂率小于8%,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0mm。
8:灌注水下混凝土
商品混凝土,強度等級為水下C35,坍落度控制在18~20cm。采用水下導管回頂法進行,導管直徑為φ250mm,壁厚3mm,導管最底4m一節,中部2m,上端0.3~1.0m,導管下端距離孔底約30~50cm,初灌前,將隔水塞放入導管內,待混凝土滿足初灌(大于1m?)埋管深度1.0以上時,剪斷隔水塞鐵絲,混凝土即壓住隔水塞沖入孔底。
導管埋入混凝土深度控制在2m~6m,混凝土灌注高度高出樁頂設計標高1m,以保證樁頂混凝土強度。每根樁留設1組砼試塊(每組3塊),按規定制作養護至28天齡期后及時送至指定試驗室測試。
疑問:泥漿的比重在各個過程中分別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