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組工作計劃(精選3篇)
信息技術組工作計劃 篇1
以工作計劃為指針,加強信息技術學科創新,緊密圍繞為教師教學服務的思想,踏實工作,努力使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1、抓好七、八年級上課質量,課堂教學中加強七、八年級上機練習,通過作品形式來檢驗學生成果,使學生達到一定的目標。組內經常開展相互聽課、評課活動來提高教師上課水平。
2、3月初為每一臺學生機安裝本學期新教材涉及的軟件和素材。
3、3月1日前完成本學科的備課工作和教學進度安排,組內教師共同商量做好教學進度。
4、本學期做好組內公開課工作,做好認真細致和完成講課工作,并且做好評課工作。
5、組內老師相互配合,加強全校電腦維護和使用,提高專用教室設備的使用率,為教學一線服務。
6、組織組內教師做好本學期的教科研工作,做好集體備課工作,做到全組成員全部參加,并認真做好筆記。
7、對于學校組織的各項工作:如業務學習、政治學習,及時參加并做好筆記。
8、完成本學期的期中期末成績統計工作。做到認真及時準確。以上是本組的工作計劃,本學期學校布置的.其它臨時性工作,在 本學期的工作中,也及時完成。全組成員通力合作,力爭將工作做 的更好。
信息技術組工作計劃 篇2
一、課題概況
“電子成長記錄袋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科中的應用研究”是我們信息技術組承擔的區級立項課題,在經過兩年多的研究之后,學生的電子成長記錄袋已初見成效,實驗教師已總結出一些經驗驗,本期,課題組將進入攻堅階段,進入到結題階段,在學期初特擬出研究計劃,并對照計劃,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改進研究工作,將實驗更深入的開展下去,爭取在本期末或下期初能通過專家驗收結題。
二、本階段研究目標與任務
1、繼續組織參研教師學習課題實驗方案,進一步完善實驗方案,擬訂出本期的研究計劃。
2、進一步完善、驗證研究結果,進一步加大提煉的力度,加強理論研究的深度,保證課題資源和信息的及時上傳更新。
3、撰寫經驗論文,撰寫課題結題報告、工作報告,按計劃接受專家的評估驗收,按期結題。
4、成果資料:
(1)在實驗過程中搜集與本課題相關的教學資料、信息上傳課題博客。
(2)實驗班級學生的電子成長記錄袋。
(3)參與課題實驗的教師,在學期末寫出相關的心得體會或論文,總結實驗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反思需改進的工作
(4)課題研究報告及電子成長記錄袋應用與研究的相關論文。
(5)師生獲獎作品、證書。
三、研究措施
(一)組織參研教師學習、討論,通過研究活動對本課題有所認識,增進參研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科研能力。
(二)加強研究過程管理
1、課題組負責人期初制定出階段研究計劃,根據計劃實施課題實驗,按照計劃做好結題相關工作。
2、課題組成員繼續將課題實驗貫徹到課堂教學中,邊實踐邊總結,把研究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
3、積極參與課題相關的聽、評課,并作好記錄。
4、每月召開課題研討會,交流研究心得,討論實驗得失本期開展課題研討會的時間為第三、七、十一、十五周星期四上午第一節課,地點在三樓隊部室。
(三)請校內外專家參與指導研究活動。
(四)注重過程性資料的收集、管理,包括師、生在整個課題實施過程中的作品、資料保留并整理上傳。
信息技術組工作計劃 篇3
在新學期,要進一步認真學習和貫徹執行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升課程實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認真貫徹課改精神,立足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為重點,切實提升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地位。結合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特點,從實際的教學改革和教學的需要入手,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使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水平都有相應的提高。
一、目標任務
組織參加“一師一優課”活動。開展分段研修活動,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輻射作用,組織學科培訓。落實新教材課程更新,完善教學計劃。
二、內容與措施
1.認真組織教師參加“一師一優課”活動,召開報名教師會議并進行初級培訓,研討落實上課課題,保質保量完成曬課任務。
2.繼續加強以信息技術學科課程資源建設和新教材研究為載體,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完善構建信息技術學科研修一體化網絡平臺及資源。中心組成員分工,定期研修。
3.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科研水平。組織教師和教研組積極申報課題及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開展校本研修活動,將科研與教研結合起來,以教科研指導信息技術教學。
5.加強調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做好常規調研,深入學校多聽課、多研討、多指導、多服務,引導教師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少教多學”、“先學后教”,發揮學習小組互幫互助作用,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加強教研組建設,通過集體備課、二次備課,充分發揮集體力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6.組織組內教師參加20xx年州溫市英語口語聽力考試系統操作員的培訓工作,使組內每位老師都達到合格操作員的要求。
7.組織常規活動。